?

篆刻藝術在漢語國際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2021-05-31 00:02劉碧君
文教資料 2021年3期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應用

劉碧君

摘? ?要: 篆刻藝術運用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義。篆刻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要注意安全性、示范指導、分組合作、成果展示及關注漢語交際活動。國際漢語教師有責任在國際舞臺上弘揚推廣篆刻藝術。

關鍵詞: 篆刻藝術? ?漢語國際教育? ?應用

漢語國際教育近年來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在深化漢語言教學的同時,文化教學越來越被重視,體驗法是開展文化教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直接參與活動讓國際學生深刻感受文化。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條件下親身觀摩操作后,更能原汁原味地感知中國文化,學好漢語。中國篆刻藝術在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較大的關注,許多人開始學習篆刻并表現出較大的熱情。近年來篆刻走進國內中小學課堂,這是藝術結合教育教學的成功實踐,為漢語國際教育提供了借鑒。將篆刻藝術應用于漢語國際教育是順應中華文化傳承發展和傳播戰略之舉,能夠滿足全球民眾對這項傳統文藝的學習需求,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篆刻藝術簡介

篆刻藝術自起源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中間出現了兩個發展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是在戰國秦漢魏晉時期,這一時期篆刻材料多樣,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古時“篆”字寫作“瑑”,指的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紋,可知起初篆刻所涵蓋的范圍較廣,雕玉、刻石、銘銅等都包括在內,刻制印章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凡是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統稱“金石”,璽印包括在金石里。起初印章不分尊卑都稱璽,璽印只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的憑證,璽文分為朱文和白文(即陽文和陰文),還有一種別致的朱白文相間的璽印。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璽印開始成為權力的象征、統治者的工具,具體表現在皇帝的印專稱璽,一般則稱印。后來西漢王莽定六書時正式規定篆書是印章印文的字體,改變了印章字體混亂的局面。唐宋以后印章的體制雖然有所變化,但文人墨客仍以篆書刻印。由于日常生活中通行楷書,篆刻藝術逐漸式微。轉機出現在元末,畫家王冕初次用花乳石治印,發現石料易于刻制,人們因此紛紛用石料刻印,篆刻藝術由此復興。自此以后文人們自篆自刻,形成了專門性的篆刻藝術。明清兩代新印材如凍石的發現使篆刻迎來了又一個發展高峰,人才輩出,流派紛呈。此時篆刻以篆書為基礎,由廣義的金石轉為狹義的治印之學。篆刻藝術經一代代人的創新創造,煥發出久盛不衰的活力。2009年,中國篆刻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中國當代美術界,諸多篆刻研究和實踐者傳承著“工匠精神”,在此領域磨礪雕琢,為中華文化的弘揚傳播貢獻著積極的力量。

二、篆刻藝術進入國際漢語課堂的意義及可行性

(一)篆刻藝術進入國際漢語課堂的意義

1.增強漢字教學趣味性

篆刻是一門將書法和雕刻緊密結合的綜合性藝術,根植于悠久的歷史,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將篆刻藝術引入國際漢語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促進對漢字形體結構的掌握。中高級漢字水平的國際學生在學習篆刻藝術的過程中需要學習非通行的古文字篆書。學生通過翻閱篆書詞典等工具書,不僅可以加深漢字掌握程度,還可以在學習漢字的同時更多地理解中華文化,這是漢字文化學實踐活動的目標。篆刻是可以體現漢字意蘊美的活動方式。體驗法是文化教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過直接參與、觀摩、操作等活動讓學生深刻感受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與其他漢字活動如漢字表演(通過人的軀體動作表現漢字)、漢字剪紙等相比,篆刻在漢字選用范圍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涉及的漢字有局限性。篆刻作為漢字教學課堂活動,在漢字的選擇上會受學生本身漢字能力的影響但又不被局限。

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協作能力

篆刻是一門實踐藝術,只有多動手多練習才能精進。實踐操作可訓練學生的手腦協作能力。在學習篆刻印章之前要仔細觀察篆字的排列書寫,認知篆書的筆畫走向,比較篆書和后來通行的隸書和楷書的異同,感知篆書的特點,深入學習漢字的形體結構和演變。通過對不同流派名印的臨摹欣賞感知篆刻藝術,體會名家手下綻放的漢字美,開闊視野接受審美熏陶。通過對印章的實物觀察,近距離感知篆刻技法的差別,為實際刻印打下基礎。在實際設計印章時,學生要結合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和前人技法的啟發,充分發揮想象和創造力,在小小一方印中展現篇章布局的智慧。

3.弘揚篆刻“印”文化

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可通過篆刻印章體現。篆刻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民族精神的流露,祖先智慧的產物,體現民族審美趣味。漢字結構千姿百態,書法篆刻之美不可名狀,或優雅或深沉,或渾厚或精致。欣賞一方印章就像閱覽山河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弘揚傳播篆刻“印”文化需要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在世界各地種下篆刻藝術的種子,增強漢文化的吸引力。篆刻的審美價值由漢字本體內容決定,再經篆刻家對印文的充分發揮,營造古雅的意境。篆刻讓學生體驗漢字意蘊美,比起書法具有更多創作空間。國際學生可發揮對漢字的理解和想象,在不違背基本規則的情況下自由設計印面。

(二)篆刻藝術進入國際漢語課堂的可行性

1.多媒體教學和電子商務的發展

多媒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課堂注入了新鮮的氣息?,F代教學手段具有方便快捷、聲形并茂的特點,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可以專注于技巧講解和學生實操指導,對于篆刻理論知識可以通過網絡課程資源學習。學生在實操性強的課堂上能夠學到更多知識,提高教學效率。篆刻總體上還是小眾藝術,所需石料、印泥、刻刀等基本用具在線下實體店出售不多。隨著網絡遍及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購在方便生活的同時為教育資源的獲取提供了便利。以篆刻藝術為例,電商平臺不僅提供了多種貨源,還有方便初學者的套裝售賣,有些店家還提供相關視頻資料供觀摩學習。電子商務的繁榮為降低教學成本作出了貢獻,師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挑選價廉物美的篆刻材料用具,課堂成本也在可控范圍之內。

2.課堂實踐中的創新

篆刻需在堅硬的石料上刻印,工具刻刀十分鋒利,增加了課堂實踐的危險性。低齡學習者不能很好地控制握刀力度,不利于篆刻出好作品并容易發生意外。國內中小學課堂為了培養學生對篆刻的興趣,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改革。在印材上,低齡初學者刻章可用橡皮或陶泥代替,避免因在印石上刻印力度掌握不好而受傷并產生畏難情緒。橡皮章可作陶泥塊和石料印章之間的過渡,較有韌性,適合練習刀刻線條。不同印石材料制成的印章表現風格不同。中國四大印章石包括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福建的壽山石和內蒙古的巴林石,材質成色和篆刻感受都不相同。學習者在篆刻中可了解石料,欣賞不同印石之美。印稿上石的過程也可以簡略,傳統的反寫法、水印法都需要專門的印紙、毛筆和墨水,過程較煩瑣。在實際課堂中可以用已制成的篆刻印模轉印貼直接貼在印石上,也可以由學生設計好圖案,用秀麗筆、記號筆等直接轉寫在印石上,還可以用風油精印稿上石,操作容易而且效果好。篆刻流傳至今經過前人的實踐創新,流程越來越簡便,教學可行性增強。

3.國內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我國中小學美術課堂率先將篆刻與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及創新實踐能力。從篆刻過程來看,觀察篆書字體、名家治印及實物印章,都是在鍛煉學生的辨識力。在設計印面時,印文的選擇和排布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發散創新思維??逃∠碌稌r則考驗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整個篆刻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篆刻藝術魅力,還能夠掌握基礎篆刻技法并提高藝術修養。篆刻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方寸之間通過對漢字的布局變形等,使其構成一個具有和諧美的整體。學習篆刻的過程也是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通過直接參與活動讓學生深刻感受文化,從國內課堂教學成功實踐來看,可以預想將篆刻藝術搬入國際漢語課堂會是有趣的實驗。

三、篆刻藝術進入國際漢語教學課堂的應用分析

(一)教學環節

1.前期準備

漢語國際教育作為語言教育學科,應以語言教學為主,文化教學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在進行篆刻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該向學生教授一定的文化知識,使漢語學習者了解篆刻藝術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習篆刻的興趣,減輕由于學生不了解而致反應冷淡的教學壓力。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進行前期準備,課上課下都可進行。例如可布置任務讓學生搜集篆刻資料匯報展示,鍛煉信息搜集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動手實踐之前可儲備一定量的篆刻知識,以免在文化實踐時散漫無所事事。

2.教師示范、學生學習

篆刻課堂學習離不開教師的示范教學,也離不開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練習。篆刻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課堂中及時答疑,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教師講解時不宜長篇大論,應將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動手篆刻,同語言教學一樣,文化實踐教學應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篆刻是一門實踐藝術,只有多動手多練習才能精進。篆刻知識光靠教師講解是無法掌握的,比如沖刀、切刀的運刀法,要在實際操作中指導改正。

3.作品展示及評價

作品展示環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成就感,使其轉化為學生對篆刻持續的興趣,由此文化實踐教學既達到了增強課堂趣味性的目的,又使學生在體驗篆刻中迷上了中華文化,從而更認真地學習漢語。評價的本質是促進學習和教學,學生本人、小組成員和教師三位一體可對篆刻學習做出過程性的綜合評價。自評、他評、互評等有利于學生檢查自身學習情況,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總體水平并反思改進教學法,學??梢垣@得修改意見優化課程,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

(二)教學注意事項

1.教具準備

篆刻學習所需工具材料繁復,如印刀、筆墨硯、砂紙印床、印刷棕帚拓包、印規印筋印泥等,在課堂上全部備齊不易也沒有必要。國內課堂的成功實踐減少了準備材料,涉及的教學用具僅包括印刀、印石、印泥、印床等。前期的石章拋光工作可以由教師完成,簡化篆刻步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取得較好成果。需注意印刀較鋒利,左手持章右手持刀的姿勢下,有時只能在印石上留下淺淺的劃痕,有時力氣太大線條沖破印石邊緣以致受傷,要注意用印床固定印石并配發手套。必要情況下可以用橡皮章替代石料刻印,橡皮章軟硬適中較有韌性,適合學生練習刀刻線條。

2.分組合作教學

對于熟悉篆刻的印人來說,獨自完成印面的設計并上石篆刻是不難的。漢語國際教育對象是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多數是第一次接觸篆刻的初學者,分小組合作完成篆刻作品是有必要的。在設計印面時,需構思章法,學生可以討論設計出不同漢字組合成的獨特圖案。在印稿上石和實際刻章的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幫助完成作品。分組合作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協作能力,還能為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打下基礎。

3.實踐過程中的漢語教學

文化教學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若離開了語言教學,文化教學就像一盤散沙失去了漢語國際教育意義,要注意文化實踐教學中全程貫穿漢語教學。篆刻較其他中國傳統藝術根植于漢字本源,是另一種形式的漢字教學,實際教學中可以穿插漢字部件、結構等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漢字。教師應綜合運用講授法、演示法、情境法等多種教學法,并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教學。針對篆刻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語言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前教授給學生,使其在文化實踐中順利運用漢語進行交際,文化與語言教學并重。

綜上所述,篆刻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是增強課堂趣味性、傳播漢字印文化、培養學生手腦協作能力的可行性活動。國內中小學課堂實踐促進了國際漢語教師對教學的創新反思,教師應關注國內外教育動態并學習吸取先進經驗,不斷優化更好地為學生服務的課堂。將篆刻藝術應用于漢語國際教育是順應中華文化傳承傳播之舉,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國際漢語教師在扎根語言教學、開展文化教學之時應嘗試擴大漢語的影響力,將繁榮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作為己任,實現自我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王曉明.新時期華文教育研究[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19.

[3]吳頤人.篆刻五十講增訂本[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

[4]李建東.中國篆刻教程[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

[5]韓會凡.中國篆刻大字典[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歡
漢語國際教育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