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混合式教學在初級漢語綜合課中的應用

2021-05-31 00:02羅寧
文教資料 2021年3期
關鍵詞:漢語國際教育

羅寧

摘? ?要: 線上混合式教學在教學工具、教學形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等方面具有混合性。在初級漢語綜合課的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開展線上混合式漢語教學,能有效提高初級漢語綜合課的教學效率,滿足線上漢語國際教育的基本需求,促進線上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此外,線上混合式教學在促進教師個人全面發展的同時,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線上混合式教學? ?初級漢語綜合課? ?漢語國際教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應急漢語國際教育模式,體現出了突出的跨時空性和低成本性,這些優勢能有效彌補線下漢語教學的不足?;ヂ摼W技術的進步、5G時代的到來,為線上漢語國際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可能?!拔磥淼慕逃龢討B有三種:獨立的線下教學、線下線上結合的混合式教學、獨立的線上教學”。當然,線上漢語教學同樣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性降低、考核難度增大等,因此,有必要對線上漢語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線上混合式教學對漢語國際教育的意義

典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一般指從關注學生的個性需求出發,依托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展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而線上混合式教學則是從線上教學的角度出發進行的多層次混合教學。線上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有利于為漢語國際教育事業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一)滿足不同時空條件下學習者的漢語學習需求

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日趨提高,漢語已成為許多二語學習者的首選外語,2019年,俄羅斯首次把漢語納入國家統一考試?;诨ヂ摼W平臺的多種教學工具、教學形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混合的線上混合式教學,漢語國際教育不再受時地限制,充分滿足了不同時空條件下學習者的需求。

(二)推動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研究

線上混合式教學采用直播與錄播結合的形式展開教學。課堂實錄是非常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可以據此建立教師語言多模態語料庫,也可以利用ASR語音識別技術轉寫學生的漢語表達,建立學習者中介語文本語料庫,或者直接建立學習者中介語口語語料庫,都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教師個人發展

“國際漢語教師作為漢語的傳播者,提高其信息素養水平,既是增強個人能力的需要,又是國家發展戰略的要求”。與線下教學相比,線上教學更需要教師利用各種工具、資源立體化呈現平面化知識,這對教師的數字素養提出了一定要求。網上教學資源雖然豐富,但需要教師花費大量時間篩選,有時需要利用圖片、音視頻編輯技術制作教學資源。線上混合式教學在對教師的數字素養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僅是資源的使用者,還是資源的創造者。

二、線上混合式教學的特點

(一)教學工具混合

考慮教學對象及教學內容的特殊性,應用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線上混合式教學多采用兩種及以上教學工具,充分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立體化呈現平面化的知識,保證教學效率。

(二)教學形式混合

傳統漢語課堂教學少有課堂實錄,近年來興起的“微課”“慕課”基本以教師講解為主,鮮有互動。線上混合式教學通過“直播+錄播”的形式授課,教師可以完整記錄真實課堂復現給學生,學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視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強化記憶。

(三)教學過程混合

與“線上+線下”的混合不同,線上混合式教學完全依托網絡開展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和各種信息技術,強化教學效果。

(四)教學資源混合

相較傳統的線下漢語教學,線上教學在網絡教學資源整合利用上具有明顯優勢。最典型的如依托PowerPoint平臺,將音視頻、漢字動態筆順、照片、圖片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利用各種形式增加有效輸入。

三、線上混合式教學在初級漢語綜合課中的應用

相較于專項技能課而言,漢語綜合課更重視學生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全面發展,線上教學尤其重視聽說技能訓練。同時,漢語國際教育的對象是來自世界不同地區、國家,具有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二語學習者,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應特別注意教學對象的特殊性,選擇的視頻、圖片等教學資源,包括教師語言,都應注意尊重文化差異,避免發生誤會,課件中嵌入的人物圖片,最好能以卡通人物或火柴人的形象代替真人實景,既便于講解,又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一)課前

正式開課前,教師應與學生充分溝通,調試設備,確保課程順利進行。每次課前,教師需將本課所有的錄音材料,如課文、生詞、練習錄音等上傳至班級資料庫并要求學生預習??紤]到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漢語水平等差異,教師應對練習錄音進行一定的編輯。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母語背景預設教學難點,有針對性地發放練習作業,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

(二)課中

線上漢語教學的對象一般為多國班,學生母語背景不同,教師需要進行充分的課堂設計,保證線上綜合課教學效果。

1.聽。

初級漢語學習階段,學生的聽力技能訓練重點在于語音聽辨能力,包括聲調、聲母、韻母等。教材上的聽辨練習有限,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內容,變換形式開展練習,尤其針對一些共性問題,應進行集中高效訓練,爭取在課堂上解決。進入新課前,先進行五分鐘左右的聽辨訓練,文本可以基于本課生詞或上節課的課后練習,錄音材料事先剪輯并嵌入本課課件,既能復習舊知、預習新知,又能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標準錄音。練習的形式應該盡量多樣化,如組織“摘蘋果”比賽,利用PowerPoint設計動畫效果,學生聽對一個,代表該音節的“蘋果”就掉入該組的籃子里,教師還可以在課件中嵌入頒獎的動態圖片,既訓練了學生聽辨能力,又增強了線上教學的趣味性。

2.說。

在線上教學中,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線上混合式教學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的混合,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有效輸出的機會。如學習《漢語教程》第一冊《蘋果一斤多少錢》時,教師可以事先錄制去市場買水果的視頻,在該視頻中盡量使用本課生詞、語法進行對話,考慮到初級階段語音學習應盡量輸入標準語音,視頻中人物對話由后期配音完成,教師課前將視頻傳給學生,要求學生盡可能模仿對話雙方的語音、語調及語言表達形式,課上兩兩合作,通過給原視頻配音這種特殊形式進行線上“體演”,最終掌握買東西的漢語表達。進行成句表達練習時,依然可以利用“摘蘋果”這個游戲,游戲分為兩個環節:摘蘋果、榨汁。先要求學生分組摘蘋果(認讀),每個蘋果都代表一個生詞,學生摘完蘋果后按順序投入“榨汁機”,榨出果汁最多的組獲勝。由于是初級階段的漢語學習者,教師有必要強調漢語語序的重要性,以“我、吃、米飯”三個詞為例,即使學生摘到了這三個“蘋果”,但是投入榨汁機的順序是“我、米飯、吃”,依然不能完成第二個環節,榨汁失敗。通過游戲的形式,既訓練了學生認讀生詞的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漢語語序重要性的認識,奠定了學生正確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基礎。同時,游戲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加入動畫視頻、音樂、動態圖片等,營造真實的游戲氛圍,讓師生、生生即使在線上也能充分互動,提高教學效率。

3.讀。

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閱讀技能訓練的重點是提取關鍵信息,即從原文中找答案,教師可以對課件進行一定的動畫設計,如回答課文問題時,先遮擋答案內容,再逐個顯示關鍵詞,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答案,最后顯示完整答案。一來,相比直接給出答案,動畫過程更能引導學生思考;二來,通過關鍵詞提示能幫助學生組織正確的語言表達,提高表達的完整度和流暢度;三來,增加線上學習的趣味性,步步接近正確答案,能使學生的成就感更強,學習動力更足。

4.寫。

漢語學習初級階段,學習者書面表達以句子為主。在整句表達訓練之前,漢字教學也是初級漢語綜合課的一個重點。借助PowerPoint平臺,以動態漢字筆順反復呈現代替靜態文字展示,將正確的漢字書寫過程自始至終貫穿于教學過程中。這種潛移默化的輸入,既能節約課堂時間,又能加深學生對漢字整體結構的了解,強化漢字教學效果。同時,線上教學對學生的漢字輸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初級漢語綜合課最初幾節可以設計“用手機寫漢字”的教學環節,提前錄制好漢字輸入的視頻,課堂上在線播放并要求學生在聊天框輸入指定文字或本課生詞,邊學邊練。學生輸入時難免遇到區分同音字的情況,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再次說明,讓學生在識記生詞的同時,加深對漢字區別同音字功能的了解,提高對學習漢字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漢字學習動機。

(三)課后

直播教學結束后,教師的教學工作尚未完成,由于線上授課時間有限、互動性有限,因此教師需要課后花一定時間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1.上傳資料,發布作業。

下課后,教師應及時將本課錄制視頻連同課件一并上傳至超星學習通班級學習資料庫。最好能利用剪輯工具將完整視頻分割成幾段,一來海外有些地區的網絡條件有限,過大的視頻學生不方便下載;二來太長的教學視頻會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負擔。每個片段以20分鐘—25分鐘為宜,分割時應注意知識的連貫性。另外,教師還應在每課結束后布置相關的練習作業,如可以通過聽力作業訓練學生的聽辨音能力和聽力理解能力,聽力錄音可以由教師制作并在布置作業時直接以音頻形式上傳;還可以設計口語練習活動,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零基礎的糾音練習也可以通過布置口語作業進行,比如教師上傳示范朗讀音頻,要求學生跟讀并上傳錄音等。朗讀文本的內容應該盡量多樣化設計,除了一般的音節認讀之外,還可以設計聲調組合認讀,比如四聲分別組合及四聲連讀練習等,甚至還可以利用簡單的繞口令幫助學生練習發音。

2.批改作業,及時反饋。

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必須及時進行有效反饋,這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外在動力之一。具體的反饋形式包括以下兩種:(1)集中反饋。教師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集中在課堂上進行反饋、講解;或者針對某一母語背景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小組反饋。(2)個別反饋。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糾音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工作,一旦發現個別學生存在某個發音難點,教師可以及時通過微信或QQ語音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必要時還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觀察教師發音時正確的唇形、舌位變化,引導學生正確發音。

3.建立社區,增加互動。

教師可以利用“Seesaw”或“Padlet”平臺建立專門的班級網絡學習社區,在這里,學生可以分享自己漢字書寫的照片、口語表達音頻、視頻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主題式的半自由表達練習,如分享各國有趣的數字文化、顏色文化、飲食文化等,加強師生、生生間的有效互動,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輸出的機會,提高線上漢語學習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班級歸屬感和凝聚力。

線上教學已成為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線上混合式教學能有效促進線上漢語教學的發展,形成漢語國際教育新樣態,與傳統線下漢語教學相輔相成、優勢互補,滿足不同時空人群的漢語學習需求,推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宇明,李秉震,宋暉,白樂桑,劉樂寧,吳勇毅,李泉,溫曉虹,陳聞,任鷹,蘇英霞,劉榮艷,陳默.“新冠疫情下的漢語國際教育:挑戰與對策”大家談(上)[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04):1-11.

[2]陸檢明,崔希亮,張旺熹,等.“新冠疫情下的漢語國際教育:挑戰與對策”大家談(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20(05):1-16.

[3]林海燕,趙寰宇.“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漢語教師信息素養培育研究[J].情報科學,2020,38(04):108-115.

猜你喜歡
漢語國際教育
跨學科視野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建設思路再探討
試論英漢詞匯對比分析對漢語國際教育的影響
漢語國際教學激發學生自主性和教師自身創造性的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