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點解讀

2021-06-03 08:53
江蘇衛生保健 2021年5期
關鍵詞:激動劑腎臟病個體化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1)典型糖尿病癥狀(煩渴多飲、多尿、多食、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加上隨機血糖或加上≥11.1毫摩/升;

(2)空腹血糖或加上≥7.0毫摩/升;

(3)葡萄糖負荷后2小時血糖或加上≥11.1毫摩/升;

(4)糖化血紅蛋白≥6.5%。

糖尿病典型癥狀者,需改日復查確認

日前,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進一步優化了糖尿病的診療策略,對進一步規范我國糖尿病的預防、診療、管理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F將新版指南的更新要點解讀如下:

更新1:糖尿病患病率

根據最新流行病學調查數據,依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我國糖尿病患病率為11.2%。近40年來,中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從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

更新2:糖化血紅蛋白(HbA1c)納入糖尿病診斷標準

糖化血紅蛋白(HbA1c)是與血糖結合的血紅蛋白,與血糖濃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個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新指南指出,在有嚴格質量控制的實驗室,采用標準化方法測定的HbA1c可以作為糖尿病的補充診斷標準,即糖化血紅蛋白≥6.5%也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更新3:新增個體化HbA1c控制目標設定的“主要影響因素”

HbA1c控制目標應遵循個體化原則,年齡較輕、病程較短、預期壽命較長、無并發癥、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沒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可采取更嚴格的HbA1c控制目標,反之則采取相對寬松的HbA1c目標。

更新4:高血糖的藥物治療要點

生活方式干預和二甲雙胍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線治療方案。生活方式干預是2型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措施,應貫穿于治療的始終。若無禁忌證,二甲雙胍應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療方案中。

一種降糖藥治療而血糖不達標者,采用2種甚至3種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治療。也可加用胰島素治療。

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或心血管風險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1c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具有ASCVD獲益證據的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或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即列凈類降糖藥)。

合并慢性腎臟病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論其HbA1c是否達標,只要沒有禁忌證,都應在二甲雙胍的基礎上加用SGLT2抑制劑。合并慢性腎臟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抑制劑可考慮選用GLP-1RA。

更新5:糖尿病診療路徑更新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經過生活方式干預和二甲雙胍一線治療后:

(1)若HbA1c不達標:可以進行二聯治療,加用胰島素促泌劑、糖苷酶抑制劑、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即列汀類降糖藥)、噻唑烷二酮類或SGLT2抑制劑(藥物排名不分先后),根據個體化原則選擇治療藥物;也可使用注射類藥物胰升血糖素樣肽1(GLP-1)受體激動劑或胰島素治療,其中胰島素推薦基礎胰島素。

(2)若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年齡≥55歲伴以下至少一項:冠狀動脈或頸動脈或下肢動脈狹窄≥50%,左心室肥厚)、心衰、慢性腎臟病,ASCVD或有高危因素者可加用GLP-1受體激動劑或SGLT2抑制劑;心衰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劑;慢性腎臟病患者可加用SGLT2抑制劑或GLP-1受體激動劑。

若經過二聯治療后,HbA1c仍不達標,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可加用一種其他類別的藥物,但需注意心衰患者不能用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如果經過上述治療HbA1c仍然不達標,可以采用胰島素多次注射,選擇基礎胰島素+餐時胰島素方案或者預混胰島素方案,兩種方案可以互換。

更新6:新添“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管理”章節

超重和肥胖與2型糖尿病關系緊密,本次更新中也將體重管理作為患者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寫入指南。從3個方面分別規范了體重管理的目標和手段:①管理目標為減輕體重的5%~10%。②體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預、藥物、手術等綜合手段。③盡量通過生活方式及藥物進行治療,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議代謝手術治療。

更新7:低血糖分類

低血糖分級對于患者的風險管理十分重要,但我國的低血糖分級標準一直缺乏相關循證醫學證據。新指南參考美國糖尿病學會對低血糖的分級標準,將低血糖分為以下3級:

Ⅰ級低血糖:血糖〈3.9毫摩/升且≥3.0毫摩/升;

Ⅱ級低血糖:血糖〈3.0毫摩/升;

Ⅲ級低血糖:沒有特定的血糖界限,伴有意識和/或軀體改變的嚴重事件,需要他人幫助的低血糖。

更新8:納入血糖監測新指標TIR

隨著持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的革新與成熟,血糖管理指標也出現了更新。血糖穩定在目標范圍內的時間——TIR逐漸受到關注,TIR指的是24小時內葡萄糖在目標范圍內(通常為3.9~10.0毫摩/升,或為3.9~7.8毫摩/升)的時間(通常用“分鐘”表示),或者其所占的百分比。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發表的《2020年糖尿病診療標準》指出,TIR是反應患者血糖穩定性、監測并發癥的重要指標。2019年發布的TIR國際共識,推薦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標為>70%。但TIR目標并非一成不變,應高度個體化,同時關注低血糖及血糖波動。

更新9:更新慢性腎臟?。–KD)進展風險及就診頻率。

合并CKD是2型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針對不同病情進展的CKD患者,應設定個體化的復診時間,以確保及時監測患者的病情進展、調整管理方案。

另外,在糖尿病的醫學營養治療部分,添加每日能量供給表格;糖尿病相關技術部分,新添注射技術和胰島素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章節部分,加入人工智能(AI)在DR篩查和分級診斷的作用,AI篩查系統有望成為DR篩查、診斷以及隨診的重要輔助工具。

猜你喜歡
激動劑腎臟病個體化
《風平浪靜》黑色影像的個體化表述
討論每天短時連續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合并心衰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益腎清利和絡泄濁法治療慢性腎臟病4期的臨床觀察
慢性腎臟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綠蘿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動劑的篩選
GPR35受體香豆素類激動劑三維定量構效關系研究
AMPK激動劑AICAR通過阻滯細胞周期于G0/G1期抑制肺動脈平滑肌細胞增殖
個體化治療實現理想應答
脂肪肝需要針對病因進行個體化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