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中采取關節鏡技術進行手術治療的可行性分析

2021-06-06 10:21梁津萍
保健文匯 2021年10期
關鍵詞:創傷性關節鏡踝關節

文/梁津萍

“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是比較常見的青壯年關節病變,與運動過度、運動姿勢不正確、長期負重勞作有關聯,典型表現是踝關節局部腫脹、疼痛,影響活動能力[1]。病情嚴重、癥狀明顯的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目前應用比較多的是關節鏡下手術方案,具有微創、操作簡單、術后康復快等優點,有助于患者炎癥消退、減輕疼痛、恢復踝關節功能[2]。另外,臨床上有時也會使用常規手術進行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的治療,也可獲得相對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術后踝關節功能也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傳統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康復所需時間比較長,且手術切口大,容易發生感染,因此應用局限性大。本研究對60例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分別進行了常規手術與關節鏡下微創手術,對比不用手術的臨床指標、患者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術后并發癥,探究應用關節鏡技術對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60例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進行對比分析,時間2018年1月-2020年12月,分組按照手術方案不同進行,平均分成兩組。對照組30例接受常規手術,患者年齡14歲-60歲,年齡平均(35.46±5.63)歲,病程1-12個月,平均病程(5.61±1.02)個月。觀察組30例接受關節鏡技術手術方案,患者年齡14歲到60歲,年齡平均(35.54±5.43)歲,病程1-12個月,平均病程(5.52±1.10)個月。2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結構、病程長短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患者踝關節持續疼痛,無法正?;顒?,經保守治療無效;(2)患者均知情且同意參加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依從性差,不配合治療;(3)手術禁忌、麻醉禁忌。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進行常規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術前宣教,說明手術流程、效果、注意事項、風險等,征得患者同意。對患者進行常規麻醉,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固定患肢,選擇外側入路,取手術切口于踝關節上方2cm,平行腓骨進行2次截骨處理,將關節面暴露的松質骨切除,足融合在5-10°外翻、外旋處。

1.2.2 觀察組

本組進行關節鏡手術,術前準備工作同對照組一致。指導患者取舒適仰臥位,常規麻醉后仔細清潔、消毒手術操作部位,在患者大腿上固定好關節鏡牽引架,選擇第三腓骨肌腱外側與脛腱外側脛距關節水平處為穿刺點位,完成穿刺后將生理鹽水20mL注入關節間隙完成擴大。選取11號手術刀取4mm切口,分離關節軟組織和關節囊,將關節鏡置入,觀察病變位置,對軟骨增生軟骨損傷分別進行刨除和磨削處理,術后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縫合切口,給予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手術指標,隨訪3個月評價踝關節功能、術后并發癥。①手術指標: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②踝關節功能:踝關節距骨前移距離;踝關節評分(AOFAS評分)[3],包括疼痛、活動、支撐、步行距離、屈曲伸展、內外翻等,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功能越好。③并發癥: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畸形。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觀察組(n=30) 54.15±5.61 57.64±10.51 6.41±0.35對照組(n=30) 87.16±8.71 148.61±12.11 9.46±1.65 t 28.621 35.682 5.621 P 0.000 0.000 0.021

2.2 兩組手術前、后踝關節功能比較

與手術前比較,隨訪患者術后3個月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患者距骨前移距離減小,AOFAS評分增加,且觀察組距骨前移距離小于對照組,AOFA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踝關節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手術前、后踝關節功能比較

距骨前移距離(mm) AOFAS評分(分)手術前 手術后 手術前 手術后觀察組(n=30)14.54±1.05 6.15±1.10 54.45±2.15 84.16±2.46對照組(n=30)14.38±1.1211.35±1.21 54.33±2.21 70.33±1.64 t 1.055 5.165 1.135 10.651 P 0.425 0.025 0.358 0.005組別

2.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為0.00%,與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6.67%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表3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臨床發病率很高,多見于青壯年,通常由于運動過度、運動動作不規范或者長期重體力勞作引起,導致踝關節軟骨出現損傷并物理變形,發生炎癥反應[4]。該病可導致患者踝關節疼痛、腫脹,影響正常的活動,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病情進展可引發關節功能障礙,甚至留下殘疾,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5]。因此,為了減少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對患者日常踝關節活動及生活造成的影響,需要及時發現疾病癥狀,并到正規醫院接受診斷檢查,明確疾病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的治療可以進行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可以根據癥狀在醫囑下使用具有活血祛瘀效果的藥物,并使用抗炎藥物,促進炎癥消失,減少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情況。在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情況下,建議患者盡快開展手術治療,手術是治療癥狀明顯、活動受限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的理想方案,常規手術對患者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慢,易發生并發癥,且不利于患者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一定的療效限制[6]。關節鏡技術在臨床骨科手術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其主要優勢是操作簡單、創傷小、術后康復快,比較容易被患者接受。關節鏡可充分顯示出關節內結構,暴露病灶,使得手術操作簡單,可以避免對軟組織、神經的損傷,手術引起的疼痛程度低,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減少住院時間[7]。另外,關節鏡手術創傷小,手術切口愈合快,不容易感染??傮w上看,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選擇關節鏡手術的效果更加突出,且操作容易。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家屬陪同下盡快開展術后康復訓練,在麻醉蘇醒后對手術效果進行準確評估,在患者癥狀得到有效改善后,或者消失后,開始進行踝關節主被動練習,進行旋轉、內外翻等,并在恢復體力后下床進行負重練習,練習過程中注意保護踝關節,避免受力過大而損傷,逐漸增加負重和訓練強度及時間。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說明關節鏡手術治療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操作簡單、容易,對患者造成創傷小,有助于手術恢復?;颊呤中g后踝關節功能均有所改善,組間相比,隨訪3個月可見觀察組踝關節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關節鏡手術對于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患者術后踝關節功能恢復有促進作用。兩組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相當,都比較低,說明兩種手術技術均比較成熟,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在運動創傷性踝關節炎治療中應用關節鏡手術可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術后踝關節功能恢復良好、康復快,且不容易出現術后并發癥,值得進行臨床應用與推廣。

猜你喜歡
創傷性關節鏡踝關節
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關節鏡治療:不是良好的治療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超早期微創傷性顱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齡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研究
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膝關節骨創傷的臨床效果觀察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護膝踝關節
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治療重度膝關節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
分析舒適護理在創傷性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崴腳,不可忽視的傷害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創傷性腦損傷后神經細胞凋亡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