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德育教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構建

2021-06-12 07:22侯偉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方法策略德育教育

侯偉

【摘要】盡管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已包括在小學生的必修科目中,但許多學校對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和有效性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主要表現為教師沒有動力去教書,理論不能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學生不能學習課程的本質,而只是認識內容。這與學校的初衷非常不同。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方法策略

創造積極向上的精神環境,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都是指導思維懵懂的小學生的重要因素。道德與法治課程需要在一定的環境下才能實現相應的有效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認知或是思維都尚在起步階段,極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1、借助寓言故事來開展德育教育

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其最終目的是想要使得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真正起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作用。從這樣的目的出發,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時如何使得學生能夠理解各種道德觀念。因此,在借助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德育教育時,教師可以借助語言的形式來展開教學,以此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德育教育內容。在講授《誠信伴隨我》的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狼來了》的故事,這個故事雖說是老生常談,但是它是以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形式告訴小學生失信于人最終傷害的只會是自己,以此來使得學生能夠按照誠實守信的道德標準來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在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時,借助學生所熟悉的寓言故事展開德育教育,是在把抽象的德育觀念轉化為學生熟悉且樂于接受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各種道德觀念的內涵,并根據自己對各種道德觀念理解來規范自己日常行為。

2、合作交流,豐富思維品質

親身的體會是認識事物的過程,也是豐富自身品德和品質的基礎。老師可以借助一些實際的生活制造授課的情景,指引學生自發的進入到實際的體驗中。同時以人為本,運用合作的學習手段,以小組為單位,豐富學生的個人感情和思想品德。讓學生在體會中感受德育的思想,在合作中體會德育的美好,在自主合作的探索中,逐漸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比如,學生可以針對一些最近新聞中的焦點在上課的時候進行交流,以組為單位。如“如果是自己會做什么”“你認為他是對的還是錯的,為什么”等。老師可以將授課環節創建成為一個辯論的環節,將學生分為兩個部分:一方的觀點是該法;另一方的觀點認為不該扶,由此讓學生進行辯論。辯論的時候,學生可以加入自己的一些常識和個人的體驗,結合所學的一些內容,進行議論,表述自己的觀點及想法。面對“扶不扶”的問題,小學這個時候的學生認知水平還不是很全面,站在學生個人的角度來思考扶與不扶,顯然最能測試人最基本的思維。通過切身的體會和融入,使學生將自己當做整件事情中的主角,進而擁有更加豐富的個人感情,對整件事情的認識也就更加全面和深刻。所以,采取合作和交流的體會方式可以豐富學生的品德,并培育學生的基礎觀念和意識。

3、巧設具體情境,增強學生德育認同感

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比較薄弱,對于德育內容的認識與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是不一樣的。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滲透德育時,可以創設逼真、具體的情境,并對學生思想與行為進行啟迪,讓學生之間進行探討與分析,從而進一步增強對德育內容的認同。例如,在教學“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時,德育滲透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愛護校園里的公共設施、一草一木,積極維護大家共同的校園環境,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當學生為建設美麗校園進行提議時,大部分是倡導多植樹種花,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播放一些學校中存在的問題的視頻,如樓道垃圾沒有進行及時清理;學校施工帶來很多灰塵等。通過具體的情境,拓展學生思維與視野,學會解決存在的各種校園生活問題,增強其熱愛校園的情感。

4、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情懷

我國是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人們享受著祖國賦予的美好生活。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學生能夠安安心心地學習知識、快快樂樂地成長,這些都離不開祖國的保護。因此,小學教師務必有效引導學生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幫助其塑造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唯有如此,才能夠保證學生自主、積極地圍繞道德與法治課程開展學習活動,未來利用自身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報效國家。舉個例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科任教師在圍繞“百年追夢,復興中華”這一課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教會小學生愛國。詳細而言,首先,教師不妨在互聯網中搜索部分相關視頻,比如開國大典、抗戰戰斗片以及愛國電影等等;其次,在教學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此部分教學視頻,帶領學生共同觀看,這樣可以和學生們有一個心靈上的共鳴。利用這種方法,小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新中國成立的困難,以及中國的艱苦發展過程,從而使學生的決心更為堅定,促使其認真學習教材知識,今后憑借自身所學報效祖國,立志成為一名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

綜上所述,學校作為主要教育陣地,把控校園內部風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細節上的布置,注重宣傳,規范教師言行,做到言傳身教等方面,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一言一行,鞏固融合教育帶來的正面效果,為道德與法治提供精神力量與可靠后盾。

參考文獻:

[1]張廣昌. 堅持問題導向,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J]. 教育家,2022,(13):40.

[2]余美蘭. 閩南民俗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主題教學的策略研究[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03):113-115.

[3]高冬梅. 小學道德與法治進行德育教育的研究[J]. 科幻畫報,2022,(03):191-192.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方法策略德育教育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淺析鉗工銼配技能競賽訓練的方法
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