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班級家校共育途徑研究

2021-06-12 10:21蘇苑
家庭教育報·教師論壇 2021年51期
關鍵詞:家校共育途徑小學

蘇苑

【摘要】家校共育即家庭與學校以溝通為基礎,相互配合,共同育人的教育形式。若教育孩子靠家庭或學校的單方面發力,孩子的教育將是難題。班主任作為學校的核心力量,在教育孩子中更加要注重家校共育來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從小學家校共育的現狀和意義進行分析進而提出促進小學家校共育途徑。

【關鍵詞】小學? ?家校共育? ?途徑

一、小學班級家校共育工作中的現狀分析

(一)家庭方面

1.家長認識不到位

班級里的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對孩子的在校的學習和生活都不管不顧,當孩子出現問題時還會第一時間責怪老師沒有教育好孩子。一部分家長由于外出工作,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父母就把教育的義務交給了老一輩,孩子就接受著隔代的溺愛教育。

2.家長的教育形式不當

一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會先去與孩子溝通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緣由,而是直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懲罰或責罵,這樣的教育方式反而更加助長孩子叛逆。一部分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字面成績,用成績來評判孩子好壞,如成績下滑則會非常不滿,進而讓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學校層面

一方面,老師除了擔任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外,還需處理學校的各類通知任務,小學班級的學生人數較多,導致老師在管理時很難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有的班主任只重視自己的教育工作,并沒有將精力放在家校交流工作中;有的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不注重方式方法,反而激化矛盾,導致達不到共育的效果。

二、小學班級家校共育的重要意義

家校共育一方面能更好地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家庭成長情況,如:家庭結構、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的教養方式、孩子在家的表現等,讓老師都夠更好地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家長也可以了解學校的工作,做到及時交流,對孩子的教育更具有時效性,從而達到共育的愿景。

小學班級實現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徑

(一) 改變觀念,提高家長的認識和素養

首先,組織家校共育的培訓。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導師,也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引路人。開設“相約周三,家長課堂”,引導家長認識學習科學育兒的重要性,能以積極的心態去應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充滿智慧性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教育的互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獲得育兒幸福感,更好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助孩子成長。學校要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積極開展教師的業務學習,組織教師一同學習家校共育的理論和知識,指導老師進行有效的家校共育。

其次,建立網上“家校共育課堂”。一方面學??山M織優秀的老師拍攝家校共育的微視頻,將正確的育人理念分享給家長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另一方面學??山M織家長也參與共建“家校共育課堂”,將自身的育兒經驗呈現給家長們,攜手推進家校共育,共助孩子成長。

最后,建立家長表彰制度。學校每年積極評選出支持和配合學校工作并是優秀的,模范的家校共育的家庭,在學校大會上進行表彰并推文宣傳,從而有效發揮模范家庭的榜樣作用,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二) 拓展路徑,開辟家校共育新渠道

1.組建家長委員會

組建家長委員會,發揮家長委員會的輻射作用,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進行發動,并選擇部分積極向上的,富有社會正能量的家長加入家長委員會。家委會自覺維護在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中的良好形象,做好學校的正面宣傳工作,協助班主任做好部分班級事務工作,班級家委成員可以對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班主任要以平等的心態傾聽家委們提出的建議。如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遇到難題,也可以向家委尋求幫助,爭取得到更多家長的支持,共同建設班級良好的溝通氛圍。

2.以微信平臺為家校共育紐帶

在現代教育的環境下,微信顯然成為了家校共育的紐帶。學校建立微信家長群便于家校交流,教師可以及時發布各類通知和溫馨提示。老師可以及時分享孩子們在校的學習生活的精彩瞬間,家長們可以在微信平臺就能了解孩子的情況。教師也可以利用微信平臺作為相互交流互動的空間,推出“相約周五,家庭教育分享”話題討論,讓家長們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習和反思育兒方式。

3.傳遞“家長漂流日志”

“家長漂流日志”是“家校和諧教育”的舉措之一。它能更好地保存和沉淀下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經驗,與大家共勉。家長們可在日志中可向其他家長分享自身的育兒經驗;講講和孩子之間的趣事;說說孩子在成長路上的成長驚喜故事;把認為值得大家閱讀的好書推薦給家長們,并談談讀此書的收獲;議議學校建設和教育方向;還可以聊聊在育兒路上的困惑??傊?,家長們一起集思廣益,互學互鑒,攜孩子行走在快樂的成長之路上。

(三) 良性互動,見證孩子成長成果

1.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換意見

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電訪和家訪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溝通方式。老師要及時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的情況,和家長一起及時教育的效果會事半功倍。家長們也應該主動與老師取得聯系,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和老師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推行每月課堂開放日

課堂開放日,為家長體驗學校的生活搭建一個平臺。開放日當天,家長可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了解孩子的上課和教師的教學情況,讓家長見證孩子的成長,了解教師的工作常規,更有助于今后老師工作的開展,促進家校共育,與孩子共成長。

3.邀請家長進課堂做“講師”

孩子的認知發展需要整合各類的教育資源,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家長的豐富資源。積極開展家長、教師進課堂活動,班主任邀請班上一些有特長,具有不同職業特色的家長走進課堂做“講師”。如邀請園林行業的家長講授植物的成長有關知識;邀請銀行員為學生講解如何支配零花錢;邀請消防員講解遇到火情時該如何自救等。讓班上的孩子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現家校共育的目的。

結語: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發力,只有二者在合作的基礎上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托起孩子成長的蔚藍天空,把孩子教育好的愿景才能實現。

參考文獻:

魏堪才.“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家校共育途徑研究[J].基礎教育.2018(1):241-242.

江橋.小學家校共育創建學習型家庭策略初探[J].家庭教育.2017.N007:32-33.

周曉梅.家校溝通的力量——小學家校共育的有效方法.[J].管理治校.2019-(11):104-105.

猜你喜歡
家校共育途徑小學
求解含參不等式恒成立問題的三種途徑
減少運算量的途徑
影響小學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決策略初探
《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有效研究》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淺議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數列不等式放縮裂項的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