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春調”

2021-06-15 15:57周玉波
尋根 2021年3期
關鍵詞:孟姜女民歌

周玉波

二三月間,春寒惻惻,人多菜色。早飯剛過,村頭有三弦或二胡聲響,大人說:“唱春的來了?!焙⒆觽兎鋼矶?,無論南蠻還是北侉,無論本地小戲還是外地皮鼓,也無論懂與不懂,只要熱鬧就行,孩子喜歡熱鬧。母親祖母們會備好饅頭或是粗糧,靜候唱春者上門。

“饑者歌其食”

唱春者唱的,叫作“唱春調”,省稱“春調”?!吨袊魳吩~典》這樣解釋“唱春調”:“唱春調是指流傳于江蘇省,春節期間或立春前后,農村舉行迎春、送春等活動時所唱的民歌?!贝苏f不盡準確。一是“唱春調”的流傳范圍,不限于江蘇一省,二是“春節期間或立春前后,農村舉行迎春、送春等活動時所唱的民歌”說,太過寬泛,現實中的“唱春調”,特指春節前至夏收前,俗稱“青黃不接”的“春荒”時節,藝丐沿門乞討時所唱的時調小曲。清末江陰人金武祥《陶廬雜憶續詠》有詩云:“歲首先傳俚唱新,喜聞吉語趁良辰。輕鑼小鼓歌聲緩,送遍家家龍鳳春?!痹姾笞⒃疲骸叭氪撼S袃扇搜亻T唱歌,隨時編曲,皆新春吉語,名曰唱春。唱時輕鑼小鼓,擊之以板,板繪五彩龍鳳,中書四字,曰‘龍鳳官春,俗傳沿明時正德御賜云‘葉云龍鳳官春頭,新艷不嫌俚唱矣?!薄褒堷P官春”或是沿襲舊制,“沿門唱歌”的真正目的,卻并非迎春、送春,而是為了如開頭所說的乞討。與唱春情形相近者,是唱“蓮花樂”,唱“蓮花落”也是為了乞討,馮夢龍《古今譚概·佻達部》有云:

蘇郡祝允明、唐寅、張靈,皆誕節倡狂,嘗雨雪中作乞兒鼓節,唱蓮花落,得錢沽酒野寺中,曰:此樂惜不令太白知之。又嘗披氅持籃,相與躋虎丘,為道人唱。有客吟頗澀,乃借筆疾書數韻,云煙滿紙,翻然而逝??哇欅E之,不得,遂疑為仙。

唱春乞討、唱“蓮花落”乞討亦有傳統。何休解詁、徐彥疏《春秋公羊傳注疏》卷十六有云:

民春夏出田,秋冬入保城郭?!信兴购?,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無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間求詩,鄉移于邑,邑移于國,國以聞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戶盡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私意唱春乞討、唱“蓮花落”乞討,與“饑者歌其食”情境相近。換言之,“勞者歌其事”與“饑者歌其食”,固然可以聯結上文“男女有所怨恨”,指其為勞、饑而歌哭呼號,抒發怨恨,亦可局限性理解為因勞、因饑而歌,因勞歌者如“前呼邪許,后亦應之”,因饑歌者如唱春、唱“蓮花落”,因饑而歌的目的,是為乞食果腹?!读凶印珕枴分杏绣鞲杓偈车墓适?,即是“饑者歌其食”的確切釋義。

上海中國第一書局1923年印行《新鮮歌唱大觀》中有《乞丐嘆窮新唱春》,是唱春調乞討的實例。歌云:

正月里梅花報早春,開言叫聲善良人,阿有啥舍一個銅板撥拉我,買一塊大餅當點心。二月里杏花滿樹開,明中去了暗中來,有所說留得一點心田在,子子孫孫要發財。三月里桃花真嫵媚,冷粥冷飯街頭喊,冷清清喊得喉嚨破,那有人舍出一碗來。四月里薔薇架上飄,效當初吳市吹洞簫,討得銅錢四五十,小飯店醉飽樂陶陶。五月里榴花分外紅,上街頭口稱店主東,一年到頭元寶賺,生意興隆那四海通。六月里荷花透水香,太太叫罷叫娘娘,求求你開開格雙金龍手,長生不老壽安康。七月里鳳仙梗上青,可憐我輩苦命身,人說道天生一根叫化骨,勿討飯總歸勿成人。八月里木樨一樹金,罵聲那班有錢人,姣妻美妾常懷抱,窮人面上勿舍半毫分。九月里菊花籬畔開,身上寒冷衣衫單,稻柴堆權作安身處,苦黃連誰施寒衣來。十月里芙蓉朵朵黃,心中苦楚淚汪汪,三餐茶飯那得能夠飽,掰缽頭求乞上街坊。十一月里水仙顏色姣,西風起兮雪花飄,大寒天氣怎生過,牙齒兒廝打苦難熬。十二月天竹個個紅,家家戶戶度殘冬,瓦片阿有啥翻身日,小乞丐頓做大財翁。

歌中的正月、十月描繪的是典型的沿門唱歌乞討,十二月的歌詞說明小乞丐也有夢想,只是瓦片翻身絕無可能,因此此種夢想,終是鏡花水月。

“唱春調”的家族極為龐大,《乞丐嘆窮新唱春》只是其中一種,各地均有流傳、流行的“孟姜女調”,則是“唱春調”家族中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一個。

“孟姜女調”

孟姜女故事幾近家喻戶曉,實則是一個史籍中有簡單記載、情節細節全賴歷代累積而成的凄慘傳說。顧頡剛于1924年11月23日《歌謠周刊》發表《孟姜女故事的轉變》,對孟姜女故事作了系統爬梳。顧先生由《左傳》所記“杞梁之妻”說起,說及《檀弓》,說及《孟子》,也說及《詩經》與樂府,說及文人與僧侶詩中與孟姜女有關內容。其中唐末詩僧貫休的《杞梁妻》云:

秦之無道兮四???,筑長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牮嚻窍嘀饸w,陌上少年莫相非。

貫休詩在整個孟姜女傳說鏈條中,有著特別的地位,特別之處有三點,一是確定“杞梁是秦朝人”,二是明確“秦筑長城,連人筑在里頭,杞梁也是被筑的一個”,三是描述了“杞梁之妻一號而城崩,再號而其夫的骸骨出土”的細節,顧先生進而稱,“這首詩是這件故事的一個大關鍵,它是總結‘春秋時死于戰事的杞梁的種種傳說,而另開‘秦時死于筑城的范郎的種種傳說的,從此以后,長城與他們夫婦就成了不解之緣了”。不獨“長城與他們夫婦成了不解之緣”,“筑人筑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的悲苦基調與“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的情景渲染,亦一直貫穿至后世所有孟姜女題材的民歌俗曲之中。

向來的論者,多稱“唱春調”是一種專門曲調,曰其又名“孟姜女調”,并舉清末民初上海百代公司為“唱春調”灌過唱片以為例證。此說亦可商榷。沿門乞討者為博同情,多唱悲調,孟姜女故事家喻戶曉,悲愴動人,“孟姜女調”自然成為唱春者的首選。但是“唱春調”又名“孟姜女調”說,是將“唱春調”與“孟姜女調”畫上等號?!俺赫{”與“孟姜女調”不是對等關系,前者包括后者,后者只是前者一部分,正確的說法,當為“孟姜女調”屬于“唱春調”,“唱春調”卻不止“孟姜女調”一種。

江蘇各地“唱春調”中,“孟姜女調”之外,尚有“梳妝臺”“手扶欄桿”“十杯酒”等,各曲體、曲調間有同有異,異大于同。退而言之,即使原初的“唱春調”只有“孟姜女調”一種,唱春者的規模、范圍擴大以后,“唱春調”的陣容亦隨之擴張。板俊榮、張仲樵著《中國古代民間俗曲曲牌、曲詞及曲譜考釋》第二十章《春調》云:“‘春調起初主要流行在江南一帶,后來傳播至全國各地,它是與民間習俗緊密聯系的一種民歌小調類曲調的類稱。在流傳中,部分‘蓮花落‘鳳陽調‘梳妝臺等曲調也作為‘打春民俗活動的主要歌唱內容與其混雜一起,尤其與孟姜女故事的結合,形成了‘孟姜女調。從此,‘孟姜女調便與‘春調等同視之?!贝颂帯邦惙Q”與“混雜”而形成“孟姜女調”說或許無誤,“‘孟姜女調便與‘春調等同視之”說,私意雖是折中,仍嫌牽強。

如“混雜”?!懊辖{”又作“十

二月花名調”,流行的時間,至少不晚于“梳妝臺”,清同治間江蘇巡撫丁日昌開列“查禁小本淫詞唱片目”中,即有《十二月花名》。清末民初揚州書坊聚盛堂梓行唱本中,有《孟姜女(過關唱歌)》,封面標作“口傳鳳陽悲調”“改良十二月花名”。詞云:

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別家丈夫團圓敘,我家丈夫造長城。二月里來暖洋洋,雙雙燕子到南方,新窩做得端端正,對對成雙在畫梁。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正當景,家家墳上飄白紙,孟姜墳上冷清清。四月里來養蠶忙,姑嫂雙雙去采桑,?;@掛在桑枝上,勒把眼淚勒把桑。五月里來是黃梅,黃梅發水淚盈腮,家家田中黃秧蒔,孟姜田中是草堆。六月里來熱難當,蚊子飛來寸斷腸,忍口吃奴千滴血,莫食我夫萬喜良。七月里來七秋涼,家家窗下做衣裳,青紅藍綠都裁到,孟姜家內是空箱。八月里來雁門開,孤雁足下代霜來,閑人只說閑人話,那有人送寒衣來。九月里來是重陽,重陽美酒菊花香,滿滿篩來奴不吃,無夫飲酒不成雙。十月里來上稻場,摔礱做米納官糧,家家都有官糧納,孟姜家中身抵糧。十一月里雪花飛,孟姜出外送寒衣,前面烏鴉來領路,喜良長城涼凄凄。十二月里過年忙,殺豬殺羊鬧揚揚,家家都有豬羊殺,孟姜家里空堂堂。十二月花名都唱完,關官聽見也悲傷。

此歌又被收入民國年間由上海大美書局編著、沈鶴記書局發行的《時調大觀》,標題正作“孟姜女唱春”?!翱趥鼬P陽悲調”云云,一是可以理解為此種“孟姜女調”,本是江蘇民歌,傳唱、定型過程中,吸收了“鳳陽調”的養分;二是可理解為此歌本身即是“鳳陽調”的一種;三亦可理解為此種江蘇民歌在鳳陽被稱為“悲調”。此處我附和《考釋》意見,以第一種理解為是。但是“混雜”的情形并不相同,如“蓮花落”“梳妝臺”,與“孟姜女調”如何混雜,缺少文獻依據,難以論定。

《考釋》說及“打春”。清徐珂《清稗類鈔·時令類》有“打春”條云“立春日,迎春東郊,省城府城由知府主政,縣城由縣令主政……禮畢,各執絲鞭打牛,五谷紛墮于地,則謂豐登有兆,相率稱賀而散”?!罢吕飦硎切麓?,家家戶戶點紅燈,別家丈夫團圓敘,我家丈夫造長城。二月里來暖洋洋,雙雙燕子到南方,新窩做得端端正,對對成雙在畫梁。三月里來是清明,桃紅柳綠正當景,家家墳上飄白紙,孟姜墳上冷清清?!贝朔N悲苦內容、凄涼腔調,與“相率稱賀而散”的喜慶氣氛,全然不合,以此作為“打春”包括“迎春、送春”民俗活動的“主要歌唱內容”,太過勉強。

因此,我的看法誠如上說,曰“唱春調”的家族,極為龐大,“唱春調”中包括“孟姜女調”(有“十二月體”與“四季體”等)且以“孟姜女調”為主體,“唱春調”卻并非只有“孟姜女調”一種,它還包括“梳妝臺”“手扶欄桿”“蓮花落”等藝丐沿門唱春乞討時所唱的其他時調小曲。

民歌中的民歌,經典中的經典

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評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譽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聞先生的意見移用于近現代民歌,可將“孟姜女”稱為“民歌中的民歌”“經典中的經典”。

“孟姜女”民歌的正體,是上列“十二月花名體”《孟姜女》,此外還有《孟姜女嘆四季》,《時調大觀(三集)》中的《孟姜女嘆四季》是這樣的:

春季里來是清明,家家戶戶上新墳,人家墳上飄白紙,孟姜墳上冷清清。夏季里來熱難當,蚊蟲飛來鬧洋洋,情愿叮奴千口血,莫叮奴夫萬喜良。秋季里來雁門關,孤雁足浪帶信來,閑人只說閑人話,那有閑人送衣來。冬季里來雪花飛,孟姜女雪里送寒衣,前面烏鴉來領路,喜良長城冷凄凄。

即使是“十二月體”式“孟姜女”,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曲詞內容也并不完全一致。如民國上海新文書局印行《時調大全(甲集)》中的《改良孟姜女十二月嘆苦》云:

正月梅花百草青,秦始皇要造萬里長城,前因江山要作亂,金童玉女下凡塵。二月蘭花盆里青,秦始皇出榜捉拿萬喜良,喜良公子逃出府,逃入孟府花園中。三月桃花一點紅,孟姜女打扮進花園中,手中扇子被風吹落池塘內,脫了衣服下池塘。四月薔薇開得黃,萬喜良躲避在大樹上,孟姜女舉頭忽見一男子,雙手連忙穿衣裳。五月石榴結紅亮,孟姜女回房稟老娘親,女兒從小曾把志愿許,見奴白肉方為奴夫郎。六月荷花水上漂,孟姜女結彩多熱鬧,雙雙拜堂進房去,可恨官兵來捉了……十二月蠟梅水成冰,孟姜女尋到長城前,哭喊一聲城墻倒,得見夫君白骨身。十二月花名唱完成,奉勸諸君要守本分,守本分而能安歲月,憑天理可以度春秋。

北方地區又稱“孟姜女調”為“長城調”,以“孟姜女調”與“長城調”并舉,蓋因孟姜女與哭長城,幾可同義。民國北平楊梅竹斜街中華印刷局印行《林黛玉悲秋》唱本中即有《孟姜女哭城》云:

正月里梅花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人家有夫紅燈掛,孟姜女丈夫去造長城。二月里杏花鬧洋洋,雙雙燕子飛南墻,燕窩修的端端正,對對成雙歇畫梁。三月里桃花是清明,紅男綠女都去踏青,家家戶戶燒白紙,孟姜女墳上空又空。四月里牡丹養蠶忙,姑嫂二人去采桑,?;@掛在樹枝上,想起丈夫范杞良。五月里石榴一片紅,大小二麥收場中,人家有夫鋤青草,孟姜女田中一片青。六月里荷花熱難當,蚊蟲飛來叮胸膛,寧吃奴家千口血,莫叮我丈夫范杞良。七月里菱角秋風涼,家家戶戶裁衣裳,青黃藍綠全做到,孟姜女房中是空箱。八月里丹桂雁門開,鴻雁足下帶書回,閑人只說閑人話,那有人兒送衣來。九月里重陽菊花香,重陽菊酒人人嘗,滿斟一杯奴不飲,無夫飲酒不成雙。十月里芙蓉稻上場,家家戶戶去納糧,人家有夫去納稅,孟姜女家中是空倉。十一月冰凍雪花飛,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前有烏鴉來引路,哭倒長城好慘凄。十二月蠟梅過年忙,家家殺豬又宰羊,人家有夫祖先祭,孟姜女房中哭斷腸。

稱“孟姜女”為“民歌中的民歌”“經典中的經典”,一是因其歷史極久,流傳范圍極廣,花樣繁多,“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套語,完全適用于“孟姜女調”。二是“孟姜女”民歌本身承載、蘊含的凄情苦緒,與舊籍“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云云,正相契合。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云:“吾國人之精神,世間的也、樂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戲曲小說,無往而不著此樂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膘o安先生此說,仍然可議,私意所謂“樂天”,只是國人精神的表象,戲曲小說著樂天色彩,“始于悲者終于歡,始于離者終于合,始于困者終于亨”,是作者有意以此慰藉民眾現實中的苦痛悲涼,也即以虛擬的喜劇,對抗、消抵現實的悲劇,白居易、白樂天,實是居不易、不樂天。何為真的“吾國人之精神”?竊以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正月里梅花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人家有夫紅燈掛,孟姜女丈夫去造長城”“十二月蠟梅水成冰,孟姜女尋到長城前,哭喊一聲城墻倒,得見夫君白骨身”也是。此類作品所透露的作為個體的人,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對無法掌控一己命運的無可奈何,對在碩大無朋的某種超自然力量面前,只能呼天搶地而不得有所作為的絕望,才可作“吾國人之精神”的代表?!懊辖{”成為“民歌中的民歌”,“經典中的經典”,從根本上說,是因與國人情感共鳴、精神相通。換言之,“四季歌”“十二月歌”“五更調”等時序類定格聯章體民歌,之所以代代流傳,經久不衰,就是因其與國人對時間的敏感、對“度日如年”的深切體悟緊密相關,直至當代電影《閃閃的紅星》中,還有“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這樣的凄苦愷切詞句,引發億萬觀者的共鳴。

移? 植

“孟姜女”稱為經典的理由,除上說兩點外,還有三——橫向移植普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十二月體”“四季體”孟姜女民歌,都可歸入縱向傳承一類,雖然曲調、曲詞略有變化,如“三月桃花一點紅,孟姜女打扮進花園中,手中扇子被風吹落池塘內,脫了衣服下池塘”,變為“三月里桃花是清明,紅男綠女都去踏青,家家戶戶燒白紙,孟姜女墳上空又空”,場景雖然有異,孟姜女尋夫哭倒長城的故事框架包括大致情節卻未有改變。這種變與不變中所體現出的故事與抒情取向的恒定性,是其能夠成為“唱春調”的主體甚至代名詞的原因之一。橫向移植與縱向傳承不同,橫向移植是借用十二月體、四季體“孟姜女調”的形式,而另外填入新的內容。如上海中國第一書局編輯、世界書局發行于1923年的《新鮮歌唱大觀》有《欣生殺爹新唱春》云:

正月里來報新春,張駕云販來做營生,家財富有十余萬,盤剝重利刮窮人。二月里來暖洋洋,朱潮生茶館開賭場,引誘有錢紈夸子,一進其門敗家當。三月里來是清明,朱潮生本是白相人,設賭賣煙多違法,欣生吃煙上他門。四月里來酴馨,張欣生混名蠟燭稱,潮生相邀同賭博,輸去銀洋一千零。五月里來后榴紅,張駕云銀錢不放松,欣生無錢償賭債,潮生定計害駕云。六月里來伏中心,江湖郎中叫來健臣,潮生求他來設計,有何毒藥害性命……十二月里冷清清,一眾人犯進法場門,大快人心來正法,三收三放命歸陰。

資料有云,1920年7月,畢業于名牌大學的滬上白領閻瑞生因沾染賭博,搶劫謀殺獲得過1917年“新世界群芳選舉花國總理”頭銜的王蓮英而被捕,此案被改變為小說、評書、話劇、京劇、電影而廣為流傳,以此案為題材的民歌時調亦多。20世紀20年代,滬上另有一起命案,案情的曲折離奇和對社會影響程度,遠超閻瑞生王蓮英案,《欣生殺爹新唱春》所描述的即是此一命案。張欣生是商人張駕云之子,朱潮生開設賭場并在賭場中設局賣煙,張欣生入局欠下賭債煙債,張駕云拒絕替子還債,在朱潮生唆使、江湖郎中配合下,張欣生下藥毒死其父,種種細節,其時報章連篇累牘予以披露,上海明星公司并據此案編為電影《報應昭彰》上演?!罢吕飦韴笮麓?,張駕云販來做營生,家財富有十余萬,盤剝重利刮窮人”,以“唱春調”演繹社會新聞,亦可看出民歌俗曲、民間藝人因時因事而變的求生本領何其強大,而此種橫向移植,擴大了作為曲體的“孟姜女調”的影響,愈發奠定了其“經典”的特殊地位,通常以“十二月花名”為“唱春調”“孟姜女調”的別稱,即是普遍移植的結果。如《繡像小說》所設“時調唱歌”專欄中有《警世吳歌·仿時調十二月花名體》(戎馬書生倚聲)云:

正月里梅花朵朵開,外國人殺進中原來。文官只想拿個家當保,武官只怕做炮灰。二月里杏花滿樹紅,做官做府才是一湖風。步步高升原勿算倽煩難事,無不銅錢也是空。三月里桃花路浪多,義和團鬧事起風波。弄得聯軍殺到北京去,虧得李鴻章出來講子一場和。四月薔薇勿值錢,大大小小才吃子鴉片煙。中國人滋膏刮得干干凈,做起事體勿連牽?!辉吕锷讲柩├镩_,小百姓命里要當災。橫捐豎捐捐勿斷,弄得賣田賣地賣嬰孩。十二月里蠟梅香噴噴,自家難保自家身。開化事體勿會做,唱支山歌勸別人。

前者以“十二月體”演說社會新聞,后者以“十二月體”警世醒民,性質實一,“歌謠文理,與世推移”(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如是而已矣。唱春民歌,亦有強烈的社會屬性。

變? 體

筆者起意說“唱春調”,原因有三。

一是歷來論述“唱春調”的文章,多以“唱春調”為民俗民歌,是為配合“打春”“迎春”“送春”儀式而唱,此種說法,或多或少,是生活經驗不足所致。我的經驗,一是對“春荒”有深刻印象,青黃不接,農人無以為食,樹皮草根皆成美味;“春荒”時節,乞丐極多,沿門唱曲乞討者每天都有,蘇北以“混窮”形容此種沿門討要行為,“混窮”與“唱春”,均是動賓結構,二者有著天然的聯系,以“春調”為“打春”“迎春”“送春”活動而唱,固無不可,私意以其為度“春荒”而唱,更為符合實際,亦契合久已有之的“饑而歌其食”的傳統。

二是既然“孟姜女”為“唱春調”的主體,甚者以為“孟姜女調”即“唱春調”,“唱春調”即“孟姜女調”,而“孟姜女調”是典型的悲調,“打春”“迎春”“送春”氛圍本當喜慶,此種場合,何以唱此悲調?

三是論者多指“梳妝臺”“欄桿調”“送情郎”等亦為“唱春調”,并云其為“孟姜女調”的變體。我意“變體”說太過含糊,說“變體”,不若說“家族”,也即以“唱春調”為一種民歌俗曲的“類稱”,而非“孟姜女調”的異名,因為無論如何,“梳妝臺”“欄桿調”“送情郎”與“孟姜女調”,在曲體結構與旋律主干上,區別都甚為明顯。另《中國古代民間俗曲曲牌、曲詞及曲譜考釋》云:除“孟姜女調”外,“春調”又被稱為“送麒麟”“麒麟調”“麒麟唱”或“麒麟送子”等。事實上,即使是江蘇南、北地區仍在流行的“麒麟調”,曲調主干也與同一地域流行的“孟姜女調”大為不同。因此我意此段論述,若是調整為“除‘孟姜女調外,‘春調中還有‘送麒麟‘麒麟調‘麒麟唱或‘麒麟送子等”,更為穩妥。

退而言之,以“唱春調”為度“春荒”而唱,并不妨礙“唱春調”與“打春”“迎春”“送春”習俗緊密相關說。一是藝丐沿門唱曲乞討行為,與打春、迎春、送春活動,歷史同樣悠久,二者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合乎情理,類同嗩吶,紅白事場合,都用嗩吶,俗諺云“嗩吶一響,不是升天,就是拜堂”,即是此意?!俺赫{”亦然,有“十一月冰凍雪花飛,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前有烏鴉來引路,哭倒長城好慘凄”那樣的悲調,也有純粹為唱而唱的各種改良版、變體版。如《時調大觀(三集)》有《戰事四季唱春調》云:

中華民國十多春,人貧世富到如今,世間不論貧和富,繚亂時世受災星。春季里來百草青,江浙兩省動刀兵,炮聲隆隆頭上過,唬壞了一班小百姓。夏季里來伏中心,多少百姓逃性命,扶老攜小戰地出,碰著土匪更傷心。秋季里來丹桂香,拋撇家鄉到上洋,有錢逃難遞寫意,窮民饑餓最凄涼。冬季里來大寒天,多少百姓遭兵燹,戰事結束把干戈息,國民同享太平年。

有《瞎三話四唱春》云:

正月里菊花開得黃,王母娘娘開咸肉莊,鐵拐李相幫拉皮條,害得老壽星生仔身楊梅瘡。二月荷花池里滿,張天師個姘頭秦雪梅,因為死脫仔丈母娘,到稻香村哀去買棺坊。三月桂花開得細,觀音娘娘沒事體,登拉阿木林哀真厭氣,跑到明星公司哀去拍影戲。四月芙蓉開得來長,姜子牙一心要開賭場,閻瑞生就此幫俚忙,到烏龜背浪去乂麻將。五月里梅花陣陣香,豬八戒個鼻頭嫌得長,吃去物事吻便當,沒法子只好去請木匠。六月里杏花開得低,何仙姑窮得滴滴,想來想去沒主意,只好到四馬路浪去做野雞。

前者說時事時局,后者是不著調的胡扯,與蘇州彈詞、蘇北民歌中“顛倒語”類似。此種“唱春調”,曲詞內容與“孟姜女調”已經沒有關系,旋律腔調亦可隨意套用各地已有民歌俗曲腔調,如在兩淮地區,可襲用淮海戲水唱腔調,以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唱春調”家族的陣容,則因此而龐雜壯大,成為民歌俗曲的一大種類。

結? 語

以“孟姜女調”為“唱春調”的主干,乃是基于“孟姜女調”的本色是凄苦悲涼,凄苦悲涼,與“春荒”時節饑民沿門乞討的情境,恰好吻合。因此移植也好,變體也罷,諸多“唱春調”中,“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別家丈夫團圓敘,我家丈夫造長城”之外,我關注留意的,始終是《孤孀十嘆唱春》《花魁十嘆唱春》《賭鬼十嘆唱春》《乞兒十嘆唱春》(均見文益書局印行唱本)這樣的篇什,以為“嘆”“恨”“怨”之類,才是“唱春調”的本來面目。另如《新鮮時調唱歌》有《五娘賣發新唱春》云:

春季里來百草青,奴夫上京求功名,家中貧窮無盤費,張廣才仗義來助花銀。蔡伯喈趕考別雙親,趙五娘暗中淚紛紛,公婆難舍親生子,再三叮囑早回程。夏季里荷花香陣陣,連遭饑荒苦萬分,巧媳婦難做無米飯,窮極無奈把糧請,請來糧米只好敬雙親,自己吃糠奴盡孝心,婆婆錯怪奴葷腥吃,兩老咽糠命歸陰。秋季里來正秋涼,死公婆無錢買棺方,兩手空空無法想,傷心嚇剪發賣銀兩,手托青絲跪道旁,苦苦哀求淚汪汪,可憐少有慈悲客,幸遇張公發善良。冬季里來冷清清,窮苦無力做新墳,身穿白裙來兜土,描容別墳去尋夫君,舉目無親苦伶仃,肩背琵琶上京城,一人身穿兩重孝,不知何日見夫君。

過去的藝人沿門唱曲乞討,所唱曲中,有“孟姜女”,也有“趙五娘”。沿門乞討,博人同情最為要緊,此種“唱春調”,是博人同情的利器?;磩 囤w五娘》唱詞有云:“三年干荒不下雨,米如珍珠價高昂。芝麻放在酒盅里,只準數來不準量。三個銅錢買一碗水,淀淀半碗是泥漿。七個銅錢買一把草,揣揣沒的半鍋腔。大戶人家賣牛馬,二戶人家賣田莊。三四五戶沒的賣,賣兒賣女上街坊。姑娘只換一斗米,小伙子只換一斗糠。為什么小伙沒得姑娘貴,荒年辰一過留給兒子做妻房。你家哪有什么東西賣,我只得剪發賣發上街坊。東街喊到西街上,南城賣到北城墻?!蔽徉l流行淮海小戲,小戲唱詞多數忘卻,我記得四句:“大戶人家賣騾馬,中戶人家賣莊田。小戶人家沒有賣,賣兒賣女過荒年?!毕茸婺冈跁r,聽至此處不能自已潸然淚下情狀,歷歷如在目前?!按杭纠飦戆俨萸?,奴夫上京求功名,家中貧窮無盤費,張廣才仗義來助花銀,蔡伯喈趕考別雙親,趙五娘暗中淚紛紛,公婆難舍親生子,再三叮囑早回程”,與“正月里梅花是新春,家家戶戶點紅燈,人家有夫紅燈掛,孟姜女丈夫去造長城”,都有此共情的效果。明代散曲家、畫家、醫學家,時稱“南曲之冠”的高郵人王磐,感于其時饑饉不斷,人無所食,作《野菜譜》以濟饑民,友人張跋曰:“斯譜備述閭閻小民艱食之情,仁人君子觀之,當憮然而感,惻然而傷?!薄皯撊欢?,惻然而傷”者,亦共情之謂也?!俺赫{”堪稱“共情”民歌的代表,更可作我屢加申說的“民歌生成學”中“以歌乞食”說的經典例證。

作者單位: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文學院

猜你喜歡
孟姜女民歌
《孟姜女哭長城》縮寫
縮寫《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畬族民歌:《朋友,請你喝杯酒》
試論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穿花衣 唱民歌
孟姜女姓孟嗎?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衛
蝸牛與黃鸝鳥
孟姜女哭長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