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對孤獨癥康復教育的啟示

2021-06-21 08:06賈紅桃
贏未來 2021年1期
關鍵詞:凱瑟琳康復家長

賈紅桃

廣州市康納學校(廣州兒童孤獨癥康復研究中心),廣東廣州510540

電影《蒙娜麗莎的微笑》與達·芬奇畫作中具有傾世笑容的女主角沒有直接聯系。它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一所歷史悠久、聲勢顯赫的傳統女子大學——衛斯理女子學院的故事。該學院以培養“德才兼備”的淑女而聞名,學生以嫁個好夫婿、相夫教子為奮斗目標,并由此在學校接受各種以成為優秀的“賢妻良母”為核心目標的課程。女主角凱瑟琳·沃森是一位熱情洋溢、充滿理想的藝術史老師,畢業于風氣開放的伯克利大學,在任教不久就大膽地向女子學院傳統腐朽的教學制度發起挑戰,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方面進行新的嘗試,鼓勵學生發掘興趣,喚醒她們的自我意識。盡管被校董事會萬般刁難,最后選擇以“離開”的方式表達抗爭,但是她影響了以貝蒂和瓊等一批優秀女孩為代表的學生,改變了她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她們學會了“用全新的視野看世界”,從而贏得了學生的尊敬和愛戴。

凱瑟琳面對傳統教育理念和勢力所表現的抗爭意識和執著精神,以及在當時看來“別出心裁”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非常值得我們借鑒。對于孤獨癥康復教育的從業者而言,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和思考呢?

1 孤獨癥學生需要怎樣的康復教育

孤獨癥學生在社會交往、溝通、刻板行為方面的核心缺陷,使得他們的日常和社會功能嚴重受損,每個孤獨癥個體的具體障礙特點和嚴重程度各有不同,從而對教育和康復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記得筆者剛接觸孤獨癥學生時,和所有剛入行的新老師一樣,價值觀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顛覆,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培養起來的我們很快發現,已有的教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并不好用,原本理想的教學要么演變成了一場教師自編自演的獨角戲,要么對學生而言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低效學習。

孤獨癥學生需要怎樣的康復教育?其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解讀的答案會影響到我們對這個行業的認同和是否能夠堅持下去。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的教師,特別容易進入的一個誤區是從教師個人的看法和經驗出發,而非從學生實際的需求和興趣出發,“我認為這是對你好的,所以我要教你這些東西”。因此,灌輸式的教學,“填鴨式”教學仍然存在,或者變相存在著。依賴于特定的教材、現成的教案來組織教學,缺乏創造性,就是典型體現。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的另一個容易犯的錯誤來自孤獨癥孩子的父母。家長把康復教育的重心放在認知和學業上,比如認識多少漢字,能否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等等,而非放在收效周期更加漫長的核心障礙訓練上。他們往往不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一味拔高,反而引發了學生更多的情緒行為問題。

凱瑟琳在衛斯理學院的第一次課就遭遇了執教生涯的“滑鐵盧”。她也曾因學校壓制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發展潛能,以“結婚”為目的教育培養目標而陷入深深的憤怒和挫敗感之中。但是,她很快就在挫折中調整過來,從學生的需求和個性特點出發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而非被動地接受現實安排的一切。從當今的角度來看,凱瑟琳無疑是具有開拓精神和頗具人性關懷的老師,她的所思、所為也符合當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孤獨癥學生的康復教育更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出發,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做適合他的教育目標,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檢討和調整。這既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需要,也更能節省學生有限的學習資源。筆者也曾因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未能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康復訓練時間。在所帶的一屆低功能新生班級的社交溝通課上,考慮到學生過分依賴于食物這種強化物,筆者曾在整個一學期內拒絕在課堂中使用食物作為強化物,而是選擇了不同功能特點的玩具。雖然班級學生在功能性玩具的使用上有所進步,但是,課堂中最重要的學習動機并沒有很好的激發出來,以致于這個學期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個別學生還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情緒行為問題。直到第二學期,重新調整了強化物之后,學生才重新開始建立對社交溝通課的興趣。相比于凱瑟琳在遭遇第一次教學中的“滑鐵盧”之后,能夠迅速調整教學內容和策略,筆者的教學反思和調整滯后而低效。究其原因,未能真正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和成長規律出發,憑主觀判斷和經驗行事,從而造成了低效教學。調整強化物后的教學效果提升,也反映了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選擇適合他們的強化物,能夠起到激勵的作用。

2 孤獨癥康復教育教師需要怎樣的角色定位

在影片中,衛斯理學院的教師角色就是訓練師。把一大批擁有美好青春的女學生訓練成為優秀的妻子、賢內助和母親,是老師的終極目標。以此為己任,既符合傳統的價值標準,也更容易在社會中得到接納和認同。但是,凱瑟琳老師并不這樣認為,她所受的教育以及她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使她無法甘于做一個保守的訓練師,她在乎的是一個靈魂和另一個靈魂的碰撞,關注的是自我意識的喚醒和人性的魅力。在電影的結尾部分,學生們騎車追送凱瑟琳老師,說明這種培養人的天性,引導學生勇于嘗試、勇于突破,勇于追求自我的教育是受學生歡迎的,這樣的教育會影響她們的一生。凱瑟琳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拘泥于傳統和現實賦予我們的角色定位,要根據實際情況,尊重人的天性,順應人的發展需求。

古語有云,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觀念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在日新月異的信息化社會,作為孤獨癥康復教育的教師,我們能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者”這樣一個單一的定位嗎?顯然不能。單一的角色定位既不能滿足孤獨癥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又無法順應當前的大環境趨勢。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僅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康復教育的引導者,還應該是專業的孤獨癥康復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訓師,是面向大眾的孤獨癥知識的宣導者。這是時代和現實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筆者曾經認為,做好一個老師,上好幾門課,就是完成了職業目標??涩F實的反饋告訴我們,沒有社會大眾對孤獨癥群體的認識和接納度的提升,沒有糾正家長甚至是同行的一些錯誤的康復教育理念和方法,僅僅是憑借課堂上的有限時間,想完成學生在認識、自理、自立中的大的提升,很難!

筆者所在班級有一個學生,綜合評估他的能力,并不適合去普通學校融合,但是家長花了很多的人力和精力在普校給他爭取了一個隨班就讀的機會。家長也選擇了半融合嘗試。班級老師反饋的結果是,自融合之后,這個學生在特校課堂上對老師指令的遵從度明顯降低,并產生了之前未有的自我刺激行為,比如上課中摳腳指頭,發出自我刺激的聲響,之前會理解和表達的內容也出現了退步的情況。根據了解的情況,該學生在普通班級課堂中幾乎都是“隨班就坐”,老師不做任何要求,只有下課后才在同伴的帶領下去操場玩耍。盡管筆者和家長做過多次溝通,但是對方仍然認為這樣的融合機會來之不易,家長寧可晚上在家里給孩子補習認知和學業方面的內容,也不愿意調整增加在特教學校的康復訓練時間??梢?,家長樹立科學的康復教育理念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家長的培訓工作以及家校合力的形成之路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凱瑟琳康復家長
完美的鯊魚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淺析《呼嘯山莊》凱瑟琳的人格特征
家長請吃藥Ⅱ
賈寶玉與凱瑟琳·恩肖的三角戀比較研究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補陽還五湯聯合康復治療腦卒中35例
康復治療對周圍神經修復再生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