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國內外訓練控制方法理論的比較研究

2021-06-21 01:42陳群青
湖北體育科技 2021年5期
關鍵詞:訓練方法教練員運動員

申 霖,陳群青

(1.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510303;2.廣東省黃村體育訓練中心,廣東 廣州510663)

運動訓練學就其本質來言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是以解決體育鍛煉或競技訓練等實踐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為目標所開展的相關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學科,因此,運動訓練學其本質決定了它必須時刻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首先,它的知識來源于人們的鍛煉或訓練實踐,是以其它基礎學科理論為基礎,對訓練經驗的特征概括和規律性總結;其次,運動訓練學的知識,必須運用到實踐中,能夠指導實踐工作才有價值;最后,運動訓練學知識和理論是否正確,歸根到底要接受訓練實踐的檢驗[1]。

我國運動訓練理論從1983年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訓練學分會組織編寫的《運動訓練學》教材出版為標志,經過30多年的發展,無論從學科內容還是理論結構與體系上都已比較完善,但是,國內訓練學理論在實踐指導應用效果上卻總存在著不盡如人意之處。筆者在多年的專業運動隊工作過程中,時常感受到國內訓練學理論對于一線專業隊訓練工作指導性的匱乏,相比較而言,一些國外的訓練學或運動生物學科的專家,因其帶來的理論與實踐切合性強,其分析的思路與提出的訓練對策也更易被國內教練員們認可和接受,所以較受國內運動隊的歡迎。

1 國內外經典訓練學著作中訓練控制方法的比較分析

1.1 《運動訓練學》2017高教版中對訓練控制方法的論述

在《運動訓練學》2017版本中,依據不同訓練方法的基本作用和適用范圍,將訓練方法分為了訓練控制方法和訓練基本方法兩大類,在訓練控制方法中,又分為了模式訓練法、程序訓練法和微機訓練法3種[1],具體內容如表1。

表1 運動訓練控制方法體系

1.2 Terry McMorris等編著的《Coaching Science》中對訓練控制方法的論述

Terry McMorris在其著作中論述訓練方法的設計時,用的是綜合因素(Integrated Factors)這一概念,即在設計年度訓練計劃的過程中,需將生理學知識、心理學知識、技能性練習與戰術性練習整合在一起,作者提出在本書中論述的訓練組合方式是在借鑒著名足球教練員George Wardle的思想,同時學習了其它多個項目教練員的訓練方法基礎上而形成,Wardle還建議使用此書的教練員應根據自己的項目特點對本書中的訓練控制方法做出適當修改后再進行實際的執行[2]。

1.3 Rainer Martens等編著的《Successful coaching》中對訓練控制方法的論述

Rainer Martens在其著作中說明,絕大部分運動項目的教練員為了讓他們的運動員在比賽期間處于最佳狀態,都會對其訓練的方向與過程進行預先控制,最顯著的表現形式便是通過將整個訓練過程進行“訓練周期”與“分期”的編制劃分;Martens在其書中特別論述到,對于其著作中涉及的訓練總體控制方法,也就是訓練程序的編制方法,是在借鑒多個項目訓練計劃編制方法的基礎上,尤其借鑒了游泳項目的周期安排與賽前減負荷模式(Taper)的基礎上總結得來,例如對一個標準的年度訓練計劃進行4個階段的劃分[3],如圖1。

圖1 Rainer Martens年度訓練4個階段及任務劃分

1.4 Tudor Bompa等編著的 《Periodization-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中對訓練控制方法的論述

Tudor Bompa在其書中對于訓練的總體控制稱之為訓練模式的建立并作了如下論述,訓練模式盡管在實踐中不易于組織,且實際應用也較少,但自1960年以來,眾多東歐的教練員就是通過已有的訓練模式獲得知識與經驗,Bompa認為,盡管對于訓練與運動員表現密切相切的常識眾所周知,但應認識到這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個體化的,即訓練模式的發展正是基于訓練的專項性與訓練計劃的個體化概念基礎之上,Bompa還同時指出,訓練模式允許修改、分析與評價,基于生理學與運動員表現參數的計劃修改,對于運動員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訓練模式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熔合的過程,將與運動員的發展相匹配,而構建出一個訓練模式,是一項工作量巨大的過程,要緊密依靠先前的訓練模式、運動員當前的評價和科學基礎[4]。

1.5 國內外主要訓練學著作中對訓練控制方法論述的差異性分析

對于如何理解運動訓練方法,新西蘭著名長跑運動員和田徑教練、曾獲新西蘭ONZ獎章、英國OBE勛章(官佐勛章)、芬蘭白玫瑰勛章的教練里迪亞德(Arthur Leslie Lydiard)曾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解?!霸趯嵺`中嘗試不同訓練方式后帶來的偉大直覺,后來的專家和學者只是在不斷地進行改進與完善”[5],這一句話應該是對訓練總體控制方法的最佳詮釋。從國內訓練學教材的基本論述可看出,國內的理論更多是以對現有訓練方法本身的分析與描述為出發點,且從幾個版本《運動訓練學》教材來看,在關于訓練控制方法這一部分,還是在原有理論成果上進行的累積性研究,僅是針對已存在的現象描述結構劃分更為縝密、內容敘述更為完整。相比較而言,國外訓練學著作中均以欲實現的訓練目的為出發點,將訓練的總體控制方法描述為一種以成功案例經驗結合不同學科理論知識而構建出的訓練模式,并不存在獨立的程序訓練法與微機輔助訓練法之說,且對訓練總體控制方法的描述方面,與訓練實踐結合的關系較為密切,對訓練控制方法的作用機制、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項都有著較為詳盡的說明,這使得處于訓練一線的教練員較易接受并應用在實踐當中。

2 模式訓練法案例與分析

在訓練實踐中,任何成績優秀的運動隊,在其訓練中都會有一套成熟、行之有效訓練模式來指導其整個訓練過程,這種模式有兩種來源,一種是以教練個體的成功經驗總結而成,另一種則是在相關訓練主管部門組織下,通過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優秀運動員進行測試調研后,以獲取的數據提煉后建立的該項目優秀運動員總體數據特征模型,并以此作為指導整個訓練進行的目標模式,如圖2。

圖2 模式訓練法的兩種構建方式

2.1 優秀教練員成功歷史經驗的理論化

從現代競技體育訓練過程中優秀運動員訓練特點的發展脈絡來看,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組織過程,就是在依靠教練員的直覺主導的感性經驗性訓練、到成功經驗總結與科學理論支持的理性認識性訓練的發展歷程。以耐力性項目的訓練控制方法為例,最早從事中長跑項目的運動員,都是在配速固定、跑距越來越長和跑距固定、跑速越來越快這兩種基本的訓練理念指導下開展訓練,但還未能形成公認有效的穩定訓練組織模式,直到里程碑式的人物、新西蘭傳奇中長跑教練Arthur Leslie Lydiard的出現。Lydiard其本人曾是一名中長跑運動員,在成為田徑教練后,造就了新西蘭中長跑運動的黃金時代,里迪亞德通過自己的訓練經驗和教練經歷,認識到運動員優良的有氧耐力水平是中長跑比賽中的最重要的制勝要素,提出了“公里數創造奇跡”的著名觀點,建立了優秀中長跑運動員的訓練模式并獲得許多成功案例[6],如表2。

表2 里迪亞德(Arthur Leslie Lydiard)訓練模式

在里迪亞德建立的訓練模式基礎之上,后人又進行了改進,如英國著名田徑教練,大英帝國員佐勛章獲得者Frank Horwill,通過自己的訓練實踐,得出運動員在基礎耐力訓練期的訓練量,每周訓練最大量達到110km就可以實現最大有氧效率,每周160km的基礎訓練完全沒必要,還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受傷,使運動員的運動成績停滯不前。Frank Horwill還認為,各種訓練方式都必須貫穿一年訓練計劃的始終,分階段訓練只是強調在某些訓練階段加入速度或力量訓練,在此理論基礎上,Frank Horwill建立了配速訓練模式[6],如表3。

另一位著名田徑教練,美國人Jack Daniels,雖然認可里迪亞德提出的基礎有氧耐力重要性與分階段訓練的理念,但其對在基礎階段通過大運動量訓練的方式不認可,Jack Daniels從提高基礎耐力訓練質量的角度,提出了“閥門速度”訓練模式。Jack Daniels通過生理學知識認為,影響中長跑運動員競技能力主要有6大因素,分別是運動員的心血管系統能力水平(機體的氧運輸能力)、運動員肌肉利用氧的能力、最大攝氧量VO2max水平、乳酸閾水平(跑者保持體內血乳酸最小值水平的能力)、速率(例如跑者下肢的速率)、跑步經濟性(跑者動作的效率)。為了通過訓練提高這6大因素,Jack Daniels建立了跑力值(VDOT)訓練模式[6],如表4。

施工者是完成建筑的主體,現階段施工人員大部門是綜合素質較低的農民工,其學歷、文化素養等各方面相對欠缺,不能準確的理解施工質量。很多時候對上級下達的任務,執行度較低,建造質量很難得到保證。工人遵守各項制度的意識薄弱,這給現場的規范化管理帶來很大阻礙。很多員工對自身的職責并不清楚,施工過程中對材料的浪費現象嚴重。此外,施工者的專業性普遍較低,很多施工作業完全依靠的是以往的經驗,并未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建筑進行施工,這是建筑質量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除了耐力性項目中的經典訓練模式的建立,在短距離速度性項目也有許多經典案例,如前蘇聯著名短跑教練彼得羅夫斯基在對其運動員瓦勒里·鮑爾佐夫(Valeriy Borzov: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子100m和200m兩塊金牌得主)的訓練過程中,使用了極為經典的模式訓練法。彼得羅夫斯基從訓練控制的角度,將鮑爾佐夫與其主要對手、其它世界優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要素進行比較,通過研究世界優秀短跑運動員成績的相關影響因素,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適宜的訓練模型。

表3 Frank Horwill配速訓練模式

表4 Jack Daniels跑力系統訓練模式

彼得羅夫斯基教練將短跑技術分為起跑、加速、保持最大及接近最大速度、終點沖刺等4部分,認為如想最終成績得到提高需要使短跑各技術要素得到均衡提高,因此需要確定步頻、起跑時的反應、動作時間及加速的目標區域來進行訓練。在對鮑爾佐夫的訓練實踐過程中,首先將鮑爾佐夫當時的現實狀態與目標狀態進行了比較,即將測試獲得的量化指標放入相關能力模型的指標體系中進行評價,并據此找出運動員當前成績提高過程中存在的能力不足,并以此為依據從訓練模型中找出相應的訓練手段與方法[7],如表5、表6。

表5 彼得羅夫斯基能力訓練目標模式

表6 彼得羅夫斯基能力要素訓練方法與手段模式

通過對以上案例分析后可以看出,以教練員個體經驗總結為訓練模式的訓練總體控制 方法,是專業運動隊訓練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控制方法,其建立的基本過程可基本描述如圖3。

圖3 教練員成功經驗為基礎構建訓練模式的過程

2.2 優秀運動員群體發展過程的數據化

模式訓練法的另一種構建方式并不常用,這種方式是以不同年齡階段及水平的優秀運動員為代表,將影響該項目競技水平的要素,如形態、機能、一般素質及專項素質、技術和心理等要素指標進行測試,然后將得到的數據結構化,歸納總結出該項目運動員不同水平階段競技要素的發展特征,從而形成訓練模式,以對從事該項目運動員的訓練組織、管理與實施提供目標模型。這種方式在前東歐國家最早使用,在個別運用比較成功的項目中,甚至有著“從幼兒園到奧運冠軍”的說法,當前,我國及一些東歐國家的某些項目中仍有使用這種訓練模型的構建方式,而這種構建方式極少使用的原因,一是由于各個國家訓練體制不同,即一些國家的項目協會沒有力量組織開展大規模樣本量研究;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這種方式較易抹煞了個別優秀運動員的個性化特征??傮w來看,雖然這種模型構建方式不是主流的方式,但代表了一種先進運動訓練總體控制方式。

以前東德皮劃艇靜水項目為例,其項目管理中心在政府主導的有組織調研后,構建出皮劃艇靜水項目從少年組到成年組的訓練指導大綱,此外,在皮劃艇青少年訓練大綱的基礎上,還針對前奧運皮劃艇比賽項目的特征,構建出具體項目的訓練模式,如圖4、圖5。

圖4 青少年皮劃艇靜水訓練大綱(前東德)

圖5 500m與1000m比賽距離不同分段所需訓練手段模型

相類似的研究還有如俄羅斯皮劃艇項目構建的專項成績影響因素關系模型。其通過研究,將影響男子單人皮艇專項成績的因素做出分析,以男子單人皮艇200m的影響因素為例,如果男子單人皮艇200m的成績達到36″水平的話,那么對200m成績最有影響力的因素是50m和100m水上成績,即表7中的一級影響因素,而如果想在50m和100m的距離上有好的成績,那么又需要在1500m跑步中具備4′45″的水平、5000m跑步具備約18′的水平;最大力量臥推要達到120~140KG、最大力量臥拉要達到120~130KG的水平,依次類推,如表7。

表7 男子單人皮艇專項成績影響因素關系模型

3 小結

1)在國內訓練學理論中,從總體控制層次將訓練方法分為獨立的模式訓練法、程序訓練法和微機輔助訓練法,這種描述方式與實踐有些脫節,依靠單純訓練要素分析的程序訓練法,在訓練控制方法層次中應是屬于較低的一種應用層次,而對于微機輔助的控制方法,應該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在程序訓練控制和模式訓練控制中都可進行應用,因此并不能將其稱之為一個獨立的訓練控制方法,微機技術在訓練總體控制方法中的應用,只是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

2)國內訓練學著作中對訓練方法的理論表述,方式上都是屬于總結描述性研究的思路,即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對已有的訓練方法進行分析,并沒有站第一者的角度,即訓練方法使用者的角度,對訓練目的與使用范圍上進行分析;國內對訓練方法的理論研究過程中,更多采用的是一種分析性策略,即將整個系統進行分解并單獨一一進行描述,這種方法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系統內部元素運行的細節,但需要內部每個元素都有準確的知識,分析出來的成果雖然結構嚴謹,但忽視了訓練理論成果的本源性與實踐性特征。

3)在實際競技運動訓練過程中,對于訓練過程的整體控制,任何項目的訓練主管人員都是追求一套成熟完善的“訓練模式”,這種模式是通過教練員本身的訓練體會與執教經歷,結合基礎學科理論和其它項目的成功經驗,最后力求總結構建出的一套構建者本身熟悉、能夠運用自如的訓練模式,并在一定訓練原則的指導下,依靠這種多年成功經驗凝練出的訓練模式來對整個訓練過程進行組織與管理。

猜你喜歡
訓練方法教練員運動員
談高中數學習題訓練方法與答題技巧
一位短跑運動員的孤獨
我國優秀運動員商業價值的開發
壁球反手擊球技術及其訓練方法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跳遠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方法
體育教練員面臨的新挑戰
簡論1min跳繩訓練方法
最會掙錢的女運動員
運動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