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陽馬家寺的興建與毀滅

2021-06-22 09:07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馬氏貴陽貴州

李 峰

貴陽馬氏先祖原籍江南揚州府儀征縣(古真州、直隸儀真,今江蘇省儀征市)大銅山人,乃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后。其祖馬成以材官從軍,洪武九年(1376)功升百戶,后隨軍入黔,為馬氏入黔一世祖。其子馬俊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承襲父職,調補貴州衛指揮僉事,屯守谷七堡(今修文縣龍場鎮馬官)。承襲至五世祖馬聰,成化四年(1468)累功升授貴州衛指揮使,駐守貴陽。馬氏子孫世襲武職,直至明亡。萬歷《貴州通志》載:“(貴州衛)指揮使馬成,直隸儀真人,充先鋒,洪武九年功升百戶。二十六年男俊調本衛。成化四年五世孫聰,以先世功,歷升署指揮使,沿逢樂襲?!雹伲鳎┩躐缳t、許一德修纂,黃富源點校:《萬歷貴州通志》,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61頁。

明萬歷年間,貴陽馬文卿、明卿兄弟,馬明卿、士英父子科場崛起,呈現“一門兩進士”之盛(馬文卿,萬歷二十年進士;馬明卿,萬歷十六年舉人;馬士英,萬歷四十七年進士)②(清)周作楫輯,朱德璲刊,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校注:《貴陽府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06-407頁(進士表)、第441頁(舉人表)。,馬氏遂由戍邊將門轉變為書香顯宦之家。馬文卿官至山西道監察御史,明卿歷官陜西華陰知縣、四川雅州知州,士英后來官至廬鳳總督,聲名享譽筑垣。崇禎甲申(1644)大明覆滅,馬士英以廬鳳總督之望,聯合黃得功、高杰等四鎮總兵之力,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士英官拜東閣大學士、內閣首輔。未及一年,弘光朝在黨爭內訌和清軍圍攻之下旋滅,馬士英率親兵出亡,后遁隱于福建寧化大佛寺被清軍擒戮。馬氏家族亦因之蒙塵,家道遂致中落,聲名漸寂無聞,其在貴陽的文物遺跡大多損毀無存。

一、寺祠始建緣起

貴州衛指揮使馬福之父馬全(未襲武職)居住于貴陽城北麥架橋下寨。馬福遂依父母而居,并育有應龍(騰江)、云龍(騰海)二子。后來,應龍襲父職仍居貴陽,云龍習儒業而居谷七堡?!恶R氏家譜》載:

六世祖諱福,字蘷南,握衛符三十余載,偕室妣顧淑人于麥架橋結茅庵三間,奉佛茹素,省儉自持,每歲所積米數囤,悉以濟鄉鄰貧乏人暨婚葬之所不及者,樂善好施數十年?!渭次崞呤雷嬷M云龍,字翔高,號騰海,封御史公也。公習文教,勤誦讀,沉研精義,年方弱冠,食廩膠庠,數入棘園累蹶,遂絕念名場。①《馬氏家譜》清同治十二年(1873)馬春暉抄本,貴陽沙沖路馬尚陽藏。該譜始修于明萬歷元年(1573),二修于崇禎六年(1633),三修于清嘉慶十三年(1808),有明萬歷元年(1573)馬應鐘、武卿、舜卿序,崇禎六年(1633)馬文卿序,清嘉慶十年(1805)馬天池等序錄。有馬氏入黔一至九世及文卿、明卿分房紀傳(至十六世)。該譜首尾殘破,且無封面,現殘存117個頁面。

當年,馬文卿之父馬云龍墓志銘(即《明敕封文林郎山西道監察御史騰海馬公墓志銘》)②《明敕封文林郎山西道監察御史騰海馬公墓志銘》原石,2019年4月在修文縣石鞍寨起龍山“馬家桅子”古墓群中發現。有拓片。系貴州巡撫郭子章撰文,貴州新添衛邱禾實書丹、貴陽許一德③郭子章與許一德為同科進士,許一德又與馬文卿為兒女親家。篆蓋。文卿祖母顧氏,乃出自貴陽將門之家,其先為鎮遠侯顧成。至今,馬家寺(即今貴陽市白云區麥架鎮馬堰寨)居民仍以顧馬二姓為多,且世為姻親。

云龍之子馬文卿(瑞符)、明卿(玉臺)兄弟,先后以科舉出仕為宦?!恶R氏家譜》又曰:

至八世祖御史公暨刺史玉臺公乙酉、戊子兄弟相繼中式,萬歷壬辰公成進士,讀書中秘,拜柱史,巡按兩關,代狩嶺南,年四十致仕歸里。緬維本源,除修建各祖塋外。復念六世祖頻年茹素,積善累累,繼志述事,建大殿三間,左右廂房各三間,大門三間以供佛,另建祠堂三間以奉祀歷代先人,以妥以備,其有志而未逮者,基址現存,招僧焚獻,相沿不替,至今傳為馬家寺云。④《馬氏家譜》,清同治十二年(1873)馬春暉抄本,貴陽沙沖路馬尚陽藏。

這是馬家寺(馬氏宗祠)修建之緣起。據《馬氏家譜·馬家寺鑄鐘之名》曰:

祖于嘉靖乙未年鼎建回龍寺。貴州衛指揮使馬祖法諱普通,弘治庚申生,享壽八十四歲;伯貴州衛指揮使馬應龍,嘉靖戊子年生;敕授文林郎山西道監察御史馬云龍,嘉靖戊戌年生;貴州衛指揮使孫馬舜卿,嘉靖壬子年生;武舉平越衛把總馬武卿,嘉靖戊午年生;馬德卿,隆慶辛未年生;馬隆卿,萬歷年生,功升衛所百戶;馬禹卿,嘉靖辛丑生;賜進士、翰林庶吉士、御史山西道監察馬文卿,嘉靖庚申年生;知州馬明卿,嘉靖壬戌年生;把總馬鼎卿,嘉靖丁卯年生;馬臺卿,萬歷戊戌年生;重孫貴州衛指揮使馬逢樂;生員馬士楨、馬遇樂;衛百戶馬士達、士升、士哲俱系生員;馬士睿、馬士敏、士寬、士莊、士鰲、士鮫、士豪;馬士英,萬歷丙辰年會魁;馬士望、士偉、士京、士奇、士杰、馬士捷生員。萬歷四十年孟秋吉、四十五年文卿、明卿。鑄匠曹應科??钟崤数?。

鑄鐘列名中,“貴州衛指揮使馬祖法諱普通”在《馬氏家譜·世序傳》中失載(待考),而萬歷丙辰四十四年(1616)會魁馬士英(瑤草,即后來的南明弘光朝首輔)系四川雅州知州馬明卿第四子。

《鑄鐘之名》載明馬家寺原名“回龍寺”,也就是馬福夫婦結茅庵三間之初名,始建于明嘉靖乙未年(1535),興建時間為萬歷四十年(1612)孟秋,鑄鐘于萬歷四十五年(1617)。道光《貴陽府志·疆里圖記》載:

(貴筑縣)西下里管寨二十……馬家寺寨,在城北四十里,原名麥架下寨,因萬歷四十年馬文卿建寺,更名焉。其東五里麥架橋,南二里新堡,西十里趙官堡,北二里沈官堡,居民百三十余戶,有場,子午日集,嘉慶中設。有二獅山、大船山、蛤蟆巖。有平水河,源至牛矢屯來,下流至郝、李二官堡,入二浪河。有大塘、鍋底潭、蜂塘。①(清)周作楫輯,朱德璲刊,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校注:《貴陽府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22頁。

《貴陽府志·祠宇副記》載:

(貴筑縣)西下里二十……馬家寺,在馬家寺寨后,有將軍殿,金剛臺,里人馬文卿兄弟建。②(清)周作楫輯,朱德璲刊,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校注:《貴陽府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57頁。

《鑄鐘之名》與《貴陽府志》記載相符。

二、歷次維修乃至毀滅

清一統西南,掃除南明殘余。貴陽馬氏家族原在明廷為官者或誅或逃,或隱或逸,在動蕩的潮流中卻沒有一個降清為官。馬文卿之子馬士升,道光《貴陽府志·明耆舊傳·明忠節傳》載:

馬士升,字君秀,貴陽人,監察御史文卿之子也。性孤潔,不喜與人接。幼為諸生,旋自棄去,客居陜西某山寺中,一榻蕭然,意澹如也,日以篇什自娛。后遇寇,大罵遇害。乾隆中祀忠義。③(清)周作楫輯,朱德璲刊,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校注:《貴陽府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13頁。

《黔詩紀略》④(清)黎兆勛、莫友芝著,關賢柱點校:《黔詩紀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98-901頁。錄存其《時事》詩一首。士英長子馬鑾,貴陽陳田輯《黔詩紀略補》載:

鑾,字伯和,貴陽人,大學士士英子。國亡后賣卜金陵以死。士英當國,華亭顧在觀為楊龍友所引入士英幕,嘗言阮大鋮不可用。大鋮欲起鉤黨之獄,在觀說伯和泣諫,賴以稍止,是亦能干蠱者。伯和嘗與杜于皇唱和。詩亦雅淡新警。⑤(清)陳田輯,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編,張明點校:《黔詩紀略補》,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617-1623頁。

乃錄存馬鑾詩二十首。士英次子馬錫(字仲藩),為弘光朝禁軍總兵,被清軍俘殺。又據《馬氏家譜》所載:馬士英夫人為周氏(周春元之女)。馬鑾襲尚寶司丞,其妻謝氏(貴州普安謝士章之女),育有德淵、德灝二子。馬錫官至總兵,其妻劉氏,育有一子名德淦,過繼劉狀元家。馬士升,貴陽府貢生,其妻周氏,育有一子名?;I(承襲衛指揮使職)。以上諸人流落他鄉,與貴陽馬氏家族失聯。馬氏雖家道中落,天下太平后仕清者寥無幾人,科場中僅有一名進士馬瑹①(清)周作楫輯、朱德璲刊,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校注:《貴陽府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10頁(進士表)。,即乾隆七年(1742)進士,官湖北棗陽知縣。舉人數名,均任知縣、教諭等職,其聲勢遠不及明末之狀。

據馬瑜《馬氏家譜·修箿馬家寺廟碑記》云:

貴陽城西北二十余里,貴筑縣之屬馬家寺者,乃馬氏歷代宗祖靈爽之式憑歷有年所。揆厥所至,則肇基于我六世祖昭勇夔南公,后紹述于我八世祖侍御瑞符公當日之創建伊始,即今日遺制具在,后世之若子若孫繼繼承承,奕世載德……后凡百年,廂房為僧朗月毀壞,先府君目擊,心傷憫惻??滴跣撩畾q,同先妣孺人內外經營,支身重補修,而祖制仍然如故。更念材木之艱,親植梓樹百五十余株,栽于寺則,以助后人補葺,若大若小,適用是資,此又先府君次眉公之不忘祖制也。歷久而風雨飄搖,經時而垣壁損壞,康熙壬辰年,賴宮詹漁璜周公之妻淑人、瑜之姑母也,捐金三十余兩,補葺整飭?!袂”幽?,十一世祖公三奇公見殿宇將圯,祖制幾頹,是憂是懼,與瑜實有同心,囑瑜敘其顛末,且令先捐資為合族倡,而合族亦欣然樂附,共得銀數十金。三奇公不憚艱難,親治其事,傾圮者易之,朽壞者新之,且因時制宜,而略更之,經營兩載,共勷落成。是舉也,無非效法前人不忘祖制,亦為守先,亦可待后矣。況今之承祖祧者益繁,紹書香者益眾,其繼志述事,不忘祖者正未艾。則自茲以往,惟冀世世子孫共全慈孝之心,勿忘本源之義,俾佛像常昭于寺院,祖宗常享于祠堂,綿延繼述,永保無虞。瑜屬望于后人之志也夫。②馬瑜:《馬氏家譜·修箿馬家寺廟碑記》,清同治十二年(1873)馬春暉抄本,貴陽沙沖路馬尚陽藏。

碑文中還有馬家寺附近革獽、糯米寨,白楊林,貴陽觀風臺、阿栗寨,修文馬官堡排樓坡、石鞍寨起龍山等地祭祀廟產之記載。該碑記為馬瑜撰文,住持僧常慶奉祀而立。馬瑜,號原仆,貴州永寧州貢生,官廣順州學正(教諭),系馬文卿之重孫。文中“宮詹漁璜周公之妻淑人、瑜之姑母”馬氏,即馬羲昭之女(羲昭,為文卿第五子士鵬之子)。周起渭《桐埜詩集》中,有《送馬河宗令巴陵二首》詩。馬河宗,名曦浩(文卿第七子士鮫之子),借籍貴陽府定番州,康熙二十七年(1688)舉人,官巴陵、碭山知縣,歸葬于馬家寺舊寨(糯米田)。馬河宗故與周起渭為侄翁婿關系。

馬天池《馬氏家譜·粵稽馬家寺》述:

六世祖諱福公改組歸隱,敬佛修善于茲,八世祖諱文卿公等因創佛殿三間,左右各三間,對廳三間,祠堂三間。詹事府周字漁潢公夫人馬氏捐銀三十馀金,交十一世祖德超公修整,公隨植梓樹百十余株于寺則。德尊公即十二世公諱瑜等于乾隆二十一年合族會議,復捐金修補。至嘉慶十一年十三世孫天錫等見其傾頹,仍同族眾捐金修補,費用不敷,將梓木辨添用,尚有祠堂,議欲改造,因下力不能辦,待少緩自必商之合族,隨力添補一新。但錫等筋力已衰,心有余而力不足,惟望族中若子孫仰體先人之遺制,隨時修理,留心照應。①馬天池:《馬氏家譜·粵稽馬家寺》,清同治十二年(1873)馬春暉抄本,貴陽沙沖路馬尚陽藏。

馬家寺的規模,從上述記錄中得知,為“佛殿三間,左右各三間,對廳三間,祠堂三間”,與府志述“有將軍殿、金剛臺”幾乎一致。同時,說明馬家寺曾歷經康熙、乾隆、嘉慶三個時期的維修之狀。

《馬氏家譜》所錄存的祠堂楹聯為:

文承絳帳光先學,名銅柱以載功,門高玉謝;武紹伏波啟后英,設絳帳而授學,世仰儒宗。派分淮水無雙族,絳帳談經承祖訓,養胸中正氣;聲著黔南第一家,彤庭奏績纘宗功,學世上端人。②《馬氏家譜》,清同治十二年(1873)馬春暉抄本,貴陽沙沖路馬尚陽藏。

馬氏祠堂中供奉的是馬氏祖宗之靈位,歷代將軍之多,民間故有“將軍殿”之稱。

另外,在馬家寺東南之鄰的華陰洞(也許是華陰縣令馬明卿回籍守制而得名,《馬氏家譜》載為“金盆穴”)馬氏古墓群,內有“明誥封太淑人”越氏(馬士英胞弟士捷及臺卿次子士美之妻均為越氏,而馬士英胞妹——舉妹又適越其杰,貴陽馬越二姓互為姻親)和葉氏墓,“勇略將軍”伯馭馬公(即馬鐮,《貴陽府志》載為馬羲鐮,士英胞弟士杰之子,官至都督)等墓,均為馬文卿、明卿家人墓葬。又據《馬氏家譜》所載,馬氏一至五世祖墓葬于修文縣馬官堡腰子穴、問道園、陸塘、排樓坡等地,六至八世祖多葬于貴陽觀風臺、小宅吉等地。七世祖馬云龍葬于修文石鞍寨起龍山(又稱“馬家梔子”),八世祖馬文卿葬貴陽阿栗寨。馬文卿、明卿的子嗣后裔多葬于馬家寺附近及都溪、蒼坡一帶。還有一座葬于馬家寺側糯米寨后,至死不認大清王朝,碑文僅書甲子年號的遺民馬際揚(士英弟兄,其子羲祚所立碑記)之墓。

馬家寺因馬氏地位顯赫而聲譽日隆,成為附近人們朝拜或游玩的又一“名勝”,馬家寺寨人氣陡然驟增。生長于近鄰曹官堡的明末詩人潘驤于此寫有《正月正望后飲馬寺看杏花》,詩曰“春事今年早,看花不待期。前村開遍處,雙燕未來時。艷月爭衫淺,輕香入酒遲。最憐燈下月,形影倍相宜?!雹郏ㄇ澹├枵讋?、莫友芝著,關賢柱點校:《黔詩紀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15頁。后來,衡陽李氏入居馬家寺寨,亦通過科舉入仕,李嘉瑞(字鐘岳),萬歷三十七年(1609)舉人,歷官崇寧知縣、福建都轉運使司副使,歸葬于馬家寺廟山腳下。其子李如楠(字仙盤),以衡陽籍中進士,歷官詹事、云南布政使,亦歸葬于馬家寺鍋底潭之上。清嘉慶年間于此設集市,馬家寺寨又成為商業貿易集聚地,至道光年間居民達130余戶,成為貴陽城北大寨子之一。

《馬氏家譜》終修于清嘉慶年十三年(1808),《貴陽府志》成書于道光二十年(1840),兩份史料對馬家寺均有所詳述,說明馬家寺的毀滅在道光二十年(1840)之后。據馬家寺顧、馬二姓老人所云:廟山腳下東頭為顧家灣,鎮遠侯顧成后裔聚居地,并于此建有顧氏宗祠,與馬家寺上下緊鄰。西頭“豬下巴”坎上還建龔氏宗祠?!伴L毛賊起反”(即“咸同貴州農民起義”)時,被“何二王”(即何得勝)洗劫馬家寺街面商鋪時燒毀。顧家祠堂與馬家寺上下緊鄰同時被“賊兵”燒毀,馬顧二姓因反抗幾乎被殺戮殆盡,生者逃亡他鄉,事平后陸續返回,但也無力再恢復家廟祠堂,遺址至今殘存。因此,馬家寺及顧家祠堂當年的形狀,建筑風格無人能夠描述。據羅文彬《平黔紀略》和凌惕安《咸同貴州軍事史·何得勝之役》①凌惕安著,貴州省文史研究館編:《咸同貴州軍事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年。所載: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初十日,總兵楊貴發等馳赴修文,會敵多趨省,遂復城,已復出金甲寨。時何得勝馳開、修,敵及叛團佘世舉、晏景清等合江外苗眾,分道四集。潘名杰亦出,圖厄省城,大敗趙德昌軍黑石頭,德昌奔退小關?!辟F陽“附郭一帶,烽火相望,闔城皆驚”。同治三年(1864)三月“何德勝去清鎮,圖由五里橋走豬場堡,趙德光邀敗之。復問道出車田,過河圖攻堡城及茶飯寨,游擊李庚清力御,德光弛至,又敗之?!敝敝镣瘟辏?867)八月,清軍與何得勝、潘名杰部在貴陽城北斑竹園、沙子哨一線,及雞場、豬場堡(朱昌堡)、竇官堡、茶飯寨、趙官堡通往王官堡、修文縣城一線發生拉鋸戰,地方民團叛復無常,賊來兵往,燒劫殺戮,馬家寺正處于拉鋸戰的中間地帶,亦不可幸免于兵燹戰火。但馬家寺究竟毀于同治何年何月?卻找不到確實的史料記錄。

三、遺址殘存現狀

馬家寺遺址坐落于今馬堰寨后廟山,其廟宇分三級臺階式依山而建。整座宇宙坐北向南,前向(南面)山巖坡、姨媽坡,后(北面)依獅子山而臨近麥架河。左(東面)為水井坡,坡腳有山泉一眼,系馬家寺寨的飲用水源之一。右(西面)臨對門坡,馬堰小河水繞山腳與麥架河相匯。寨后有山門古道順山腳橫繞而上,直至第一臺基,道旁有古皂角樹一棵,后被雷擊為兩半,至今依然存活。根據殘存的樹干來看,這棵皂角樹也有數百年樹齡。

2020年4月22日,筆者與王學祥、馬如斌等現場實測:第一臺基,以基石為沿,寬16米,進深11米,占地為176 平方米,這應是大殿所在位置。退后為第二臺基,寬16米,進深6 米,占地為96平方米,基石邊沿有雕花條石。再退為第三臺基,寬11米,進深7米,占地77平方米,右面及后邊基墻完好。第三臺基距山頂約30米,基址后均為完整石巖。馬家寺殘存遺址建筑面積519平方米(不含山門??餐ǖ溃?。據當地馬氏后裔馬賢貴、馬如斌叔侄介紹,馬家寺原有的地基條石,大部分在20世紀70年代抬下山腳修砌本寨自來水池,其修建碑刻是否藏身此中就不得而知了。

遺址內殘存大量的碎青、紅瓦片及花紋陶器片、青花碗碎片,卻沒有發現磚頭遺存,說明該寺廟為木瓦結構。當地人還在遺址碎瓦礫中,挖到過銅錢,證明該寺在焚毀前香火旺盛,功德甚富。在廟山西面坡腳灌木叢中,還有從寺廟掀落下來的一些雕花石礎構件。

當地傳言:廟山形如“坐地獅子”,又稱“母獅子”,廟宇坐落于母獅子腰部。廟山東北面亦有一座石山,比母獅子山(廟山)小一半,稱曰“公獅子”。在兩獅子山頭之間前方,臨麥架河岸邊有一座土山巒,人們謂之為“繡球”。時至今日,也許是出于民間的種種“忌諱”,卻沒有誰敢建房或葬墳于遺址之上。

廟山西腳正處于馬堰小河與麥架河的交匯處,曹官、新堡經馬家寺寨通往郝、李二官堡及修文縣城之古道由此經過,于麥架河面上建有五孔石板平橋一座,路旁現存乾隆八年(1743)重修碑記一方。麥架河從小獅子山腳蜿蜒而過,明萬歷丁酉年(1597)建有三孔石拱橋一座,與沈官堡古道相連,名曰沈官新橋(因晚建于麥架橋,故名新橋,400多年來亦然),現存“南無阿彌陀佛”建橋功德碑記一方(此橋為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馬氏家族在貴陽前有戍邊之功,后有仕宦之績。馬文卿身居諫臺,“以憨直忤時輩被謫,遂不赴銓補”,通志有傳。馬明卿在華陰知縣任內,對《華岳全集》重加詮敘而刊刻,名重當世。還有遺民馬鑾曾為江南織造曹寅塾師①(清)曹寅撰:《楝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堕ぴ妱e集》卷1《哭馬伯和先生二首》,第415頁,卷2《見雁懷馬伯和》,第476頁。,所作“美人詩”或其世家故事,卻深植于曹雪芹的《紅樓夢》中。馬士英《明史》上雖塑為“奸臣”,但他不降被戮而殉國,名節尚存。同時,馬士英還是一位才華橫溢,詩書畫皆精的名流大家,明末清初詩人吳中蕃有“吾鄉山水楊與馬,一時名噪三吳下”②吳鵬:《吾鄉山水楊與馬,一時名噪三吳下——楊龍友、馬士英山水畫合論》,《貴州文史叢刊》2014年第3期,第39-42頁?!拔徉l山水楊與馬,一時名噪三吳下”詩句見吳中藩《敝帚集》卷三《贈朱大受》一詩。之贊,與楊龍友同有盛名。而今,人們讀世家之譜,覽古跡殘垣,撫石級苔痕,嘆滄桑巨變。在尋古探幽之中,卻有“江山留勝跡”之慨。

馬家寺遺址及其華陰洞古墓群(圖一)是貴陽屯軍移民的歷史見據,是研究南明重臣馬士英的歷史實物,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圖一 馬家寺華陰洞馬氏明墓群

猜你喜歡
馬氏貴陽貴州
“齊”心“魯”力,助力“多彩”貴州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學”字的意義
找朋友
白居易寫詩
新時代的貴州值得期待
解讀“萬馬如龍出貴州”
《封神演義》中馬氏形象的另類解讀
露馬腳
抱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