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不同主體的課程質量綜合評價
——以“交通運輸規劃”課程為例

2021-06-23 11:50陳沿伊董升平柯姜岑
航海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方差主觀

陳沿伊,董升平,柯姜岑

(武漢理工大學 交通學院,武漢 430063)

一、引言

2020年10月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應遵循教育規律針對不同主體,建立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教育質量評價本質上是不同評價主體對課程質量的多維度、全方位評價,是不同利益相關者如教師、學生、學生家長、政府、用人單位、行業專家等,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價值取向參照相應的評價標準對人才培養各個環節及效果的評價[1]。課程質量評價是高等教育質量的重點考查環節,也是畢業要求達成度和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的基礎。但同時課程質量評價只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在OBE理念指導下不是作為最后的產出直接面向政府和社會受到價值判斷,只是針對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評價,所以評價參與者很難包括大量的利益相關者,但傳統的課程考核方式又很難科學反映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同時單一主體也難以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和有效性[2],故課程質量評價應考慮采用包括教師、學生、教學督導等多個主體在內的綜合評價。

基于以上分析,在課程質量評價實踐中,一般有三種思路:一種為成績分析法,即根據課程考核方式如考勤、平時作業、大作業、結業考試等考核環節與課程目標的對應關系來量化計算課程目標的達成度,重點關注達成度較低的課程目標并予以改進[3];第二種為調查問卷法,即通過對課程授課對象的調查,獲得針對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的主觀評價,以此作為持續改進的基礎[4];第三種為督導評價法,即教學督導通過課程聽課、資料查閱等對課程質量進行評價。第一種易受考核方式、考核的難易程度、評分標準的科學性等影響;第二種可能出現學生對教學成效評價過于主觀等問題;第三種則往往只能評價課程的整體情況,但很難對課程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詳細評價,且督導檢查在實踐中也很難覆蓋到所有課程,故本文評價中暫不考慮。實踐中將前兩種主體的評價進行結合,發揮各自優點并相互補充的做法并不多見。

“交通運輸規劃”是武漢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專業必修課,也是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總學時為32個,其中理論學時為24個,實驗學時為8個,實驗是Transcad交通規劃綜合實驗。在經歷多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之后,課程一直持續改進課程考核與評價方式,使之與課程目標對應關系更加明確,對課程目標達成度的計算更加科學。在2020—2021上半學年,課程評價中更是新加入以學生為對象的學習過程效果調查。本文希望將課程成績分析和學生問卷調查相結合,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視角綜合評價課程目標的達成度并分析兩者間的差異;統計學生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意見,并與課程目標達成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研究教學方法和內容對目標達成的影響;最后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下階段教學改進的建議。

二、基于課程考核成績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1.課程考核方式與課程目標的對應關系

“交通運輸規劃”課程最新大綱中一共有4個課程目標:課程目標1主要是要求掌握交通四階段模型,課程目標2主要是掌握交通規劃評價指標和方法,課程目標3是了解主流的交通規劃軟件的特點,課程目標4是能夠應用Transcad軟件到具體交通規劃案例中。

根據以上4個課程目標各自的特點,考慮課程總學時的限制:課程目標1、2考核方式為筆試和平時成績,分別占達成度的80%和20%;課程目標3考核方式為大作業;課程目標4的考核方式為實驗報告成績[5]??己朔绞脚c課程目標對應關系具體見表1。

表1 考核方式與課程目標對應關系

2.基于課程考核結果的課程目標達成度總體分析

根據對上述方法記錄平時考勤和作業,批改對應的期末考試試卷、交通規劃軟件課程論文、Transcad交通綜合實驗報告后,分別計算每個學生各個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情況并取平均值,結果為課程目標1平均達成度為0.73,課程目標2平均達成度為0.75,課程目標3、課程目標4平均達成度均為0.85。結果表明,各個課程目標達成度間有一定差異,相關理論教學的效果相對較差,軟件的操作和應用層面教學效果相對較好。

3.基于課程考核結果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差異分析

(1)各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差異比較分析

課程選課人數為64人,根據每名學生在各個目標上的達成度繪制散點圖,如圖1。由圖1可知,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達成度離散程度相對較大,并分別有2、3個離群值;課程目標3、4達成度相對較為集中;計算各個目標達成度標準差也驗證了此結論,課程目標1、2的標準差為0.148和0.194,課程目標3、4的標準差為0.063和0.078。

圖1 基于課程考核結果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差異

(2)個體課程目標達成度影響因素分析

此分析主要是研究每名學生在各個課程目標達成度上差異的影響來源,分析此種差異是由學生本身的學習態度、智力等個體差異引起的還是由各個課程目標的學習難度引起的。通過計算,在各目標方差中,個體差異解釋了總方差的78%,各目標間差異解釋了總方差的22%,由此可以得到,課程目標的達成情況主要還是受到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影響較大。

三、基于學生問卷調查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1.課程目標達成度學生主觀感受問卷

為了全面評價課程質量,不僅從成績等相關客觀指標出發由任課教師計算課程目標達成度,還應調查學生對于學習效果的主觀感受。故設計了調查問卷進行網上匿名調查[6],其中問題涉及課程目標達成度主觀感受及達成度低的原因、課程學時和內容安排的合理性、課程資料的豐富性、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方法的科學性等多個方面,共發放問卷64份,收回問卷51份,剔除無效問卷1份,可供統計的有效問卷為50份。問卷中涉及課程目標達成度主觀感受問題見表2。

表2 課程目標達成度主觀感受相關問題及評價標準

2.基于學生問卷調查的課程目標達成度總體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課程目標1、課程目標2、課程目標3、課程目標4選擇人數較多的達成度等級均為0.8,分別占74%、62%、60%和56%。

計算各課程目標達成的主觀平均得分,課程目標1平均達成度為0.81,課程目標2平均達成度為0.79,課程目標3平均達成度為0.78,課程目標4平均達成度為0.80。由結果可知,各課程目標達成情況的平均值差異不大,均在0.8上下波動。

3.基于學生問卷調查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差異分析

根據每名學生在各個目標上的達成度繪制散點圖,計算各課程目標達成度方差,課程目標1的標準方差為0.102,課程目標2的標準方差為0.124,課程目標3的標準方差為0.127,課程目標4的標準方差為0.143??砂l現各課程目標方差整體差異較小,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個體差異可解釋總方差的99%,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問卷調查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差異

4.基于問卷調查的目標達成滿意度調查分析

(1)課程目標1、2目標達成滿意度調查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76%的同學對課程目標1的掌握程度感到滿意。而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自學能力不足和平時作業講解過少,今后應適當加強習題講解和對學生自學情況的引導及考核。

79%的同學對課程目標2的掌握程度感到滿意,而不滿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對習題講解不夠以及自學能力不足,與課程目標1一致。

(2)課程目標3達成度不滿意原因調查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盡管有30%的同學認為大作業的考核方式不合理,但82%的同學對課程目標3的達成度感到滿意。達成度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在于網上查不到相關資料以及大作業任務不具體,缺乏可操作性。

(3)課程目標4達成度不滿意原因調查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94%的同學認為實驗報告的考核方式是合理的,且有84%的同學對課題目標4的達成度感到滿意。達成度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在于實驗課時不夠、自學材料不能滿足自學以及實驗課程講解時間不足。

四、基于不同主體的課程目標達成度比較分析

1.總體比較

如圖3所示,以筆試為考核方式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學生的主觀達成度要高于基于成績的客觀達成度,而以大作業、實驗等為考核方式的課程目標3和課程目標4,學生的主觀達成度又略低于教師批改的實驗成績。

圖3 基于不同主體的課程目標達成度總體比較

2.個體差異比較

如圖4所示,以筆試為考核方式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成績方差要大于學生的主觀感受,而以大作業、實驗等考核方式的課程目標3和課程目標4,學生的主觀達成度方差又高于教師批改成績方差。

圖4 基于不同主體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個體差異比較

筆試方式對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進行考核,很好地檢驗了學生個體的課程目標達成度,使個體差異明確的顯現,有利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大作業和實驗形式對課程目標3、課程目標4的檢驗,可能由于考核標準設定比較模糊,個體差異不明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區分度不高。

五、課程教學內容和方法合理性分析

除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外,問卷還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調查,具體如下。

1.課時設置合理性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對于本課程的24個理論課時設置,有30人認為課時設置合理,有19人認為課時偏少,有2人認為課時偏多。對于本課程8個實驗課時設置,有39人認為課時設置合理,有6人認為課時偏少,5人認為課時偏多。

2.教學資料合理性分析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6%的學生認為線上自學材料不足,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增加課程視頻、閱讀材料、課后習題等內容。

3.教學方式合理性分析

該學期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形式,線上學習時間調查結果顯示[7],86%的學生每周學習半小時以上,少數學生考前臨時復習或基本沒有進行線上學習。

對于線上學習時間較少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有39%的學生認為是自學能力不足,有23%的學生認為是自學材料缺乏,另外其他原因中學生主要是由于要考研復習、其他課程作業等原因,沒有很多精力用來線上學習。

對于線下課堂上最有效的互動交流方式,有26人認為是回答問題,有21人認為是分組討論,有3人認為是學生講解。

對于平時作業是否需要單獨進行講解,有35人認為需要教師講解,14人認為僅需提供答案,1人認為可由學生在課堂上講解。

六、課程教學持續改進建議

1.強化課程目標1、2的學習過程管理

從達成度評價結果看,課程目標1、2的達成度相對較低,且課程考核結果和學生主觀感受存在一定差異。下一階段教學應加強課程目標1、2的學習過程管理,將課程目標達成過程進行拆解,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每章節結束后進行線上自測并給出詳細答案,分階段設置專門線上答疑時間,全過程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測試結果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一切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效果[8]。

2.細化課程目標3、4的考核方式和標準

從達成度評價結果看,課程目標3、課程目標4達成度個體差異較小,有可能是由于評分標準不明確導致;且有30%的學生認為以大作業的形式對課程目標3進行考核不合適,課程考核環節過多,學生負擔較大。故建議采用分組論文形式對課程目標3進行考核,進一步明確課程目標3和課程目標4的評分標準中各等級要求的差異。

3.進一步引導學生線上自學,彌補線下課時不足

調查顯示,有38%的學生認為理論課時偏少,部分學生課程目標1和課程目標2的達成度未達到0.6。在培養方案縮減總學分和學時的大背景下理論學時增加難度較高,在下一步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線上自學的管理,對課上課下學習內容進行詳細設計[9],明確每周線上自學時長和內容的要求,彌補線下課時不足的問題。

4.豐富課程線上學習資料和形式,拓展課程學習廣度

調查結果顯示,有66%的學生認為線上自學材料不足,這也是學生線上學習時間較少的原因之一,故考慮增加與本課程內容相關的期刊論文、新聞網站、公眾號、電子書籍等學習材料。

5.改進線下課堂互動方式,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和積極性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線下課堂教師提問和分組討論是較好的互動方式,目前線下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存在學生課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等問題,下一階段應從思想上首先改變教師在網絡時代的角色認知[10],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翻轉式教學,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培育良好的線下課堂氛圍。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方差主觀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課程目標來源理論的批判與重建:從“小三源”論走向“大四源”論
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課程目標達成度定量評價研究
——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
概率與統計(2)——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與方差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一種將課程目標關聯到畢業要求的評估方法
方差越小越好?
計算方差用哪個公式
掙多少錢,才可以買到快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