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遼河地區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量化分析

2021-06-24 11:00李明華
關鍵詞:量化分析

李明華

摘 要:經過幾十年的調查和發掘,在西遼河地區發現了大量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本文通過對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和孟克河流域遺址的量化分析,了解當時的人們對居住址的選擇與地域、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

關鍵詞:西遼河;夏家店下層文化;量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K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4-0001-06

在距今約四千年前后的西遼河地區進入了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是迄今為止辨識出來的西遼河地區最早的青銅文化,于1960年試掘夏家店村和藥王廟村遺址時正式命名[1],并且明確指出了夏家店下層文化與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區別,使得這兩個年代差別較大的青銅時代文化得以確立。從當時的調查情況看,從西拉木倫河以南的翁牛特旗,喀喇沁旗的錫伯河,寧城縣境內的老哈河,一直到赤峰敖漢旗境內的教來河和孟克河,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都有著廣泛的分布。從20世紀60年代開展發掘調查工作以來,在上述地區發現了大量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和墓葬,為我們了解它的文化內涵與性質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經發掘的處于西遼河地區的典型遺址包括寧城縣南山根遺址[2]、小榆樹林子遺址[3]、赤峰市近郊的蜘蛛山遺址[4]、東山咀遺址[5]、敖漢旗的大甸子遺址和墓地[6]、喀喇沁旗的大山前遺址[7]、三座店石城址[8]、康家灣遺址[9]、赤峰二道井子聚落遺址[10]等。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掘與調查工作,逐漸明確了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大致面貌,對一處遺址的詳細解構可以了解諸如器物特征、工具類型、居住和埋葬等方面信息,如果想從整體上把握一個文化人群對聚落的選擇和營建方式,從而推斷當時的社會組織形式、經濟形態,就需要對大量遺址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從中找出規律性,有助于對古代社會更多信息的揭示和了解。由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和孟克河組成的西遼河水系流域內分布著幾千處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這些遺址從位置的選擇、遺址面積的大小與地形、地貌等因素息息相關。西拉木倫河以北分布著大面積的沙地,文化遺址數量較少,文化堆積也較薄;西拉木倫河南部以老哈河及其支流為中心的區域內有著開闊的河谷,黃土層厚并且土質肥沃[11],此時的氣候和地貌條件都非常適宜定居農業的發展,使得夏家店下層文化在這里留下了密集的遺址分布和深厚的文化堆積;東南部的敖漢地區地處努魯爾虎山北麓,境內有孟克河和教來河流過,發現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是各區域當中數量最多的。西遼河流域三個主要區域內的夏家店下層文化有著不同的分布特征,現分別以三處水系所在地區的行政區劃為單位,介紹夏家店下層文化在不同區域的遺址數量、規模和分布情況。

一、西拉木倫河以北地區

在西拉木倫河及以北地區還沒有經過正式發掘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中發現了一批屬于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遺址[12],此外2002年至2003年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與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對西拉木倫河流域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也有一些新的發現[13]。在西拉木倫河以北經考古調查發現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共有15處(見表一),其中單純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有2處,其余與新石器時代、夏家店上層文化或者遼、金時期的復合遺址。有確切地點的幾處遺址多位于坡地上,部分遺址所處地區已經沙漠化;遺址的規模普遍較小,超過1萬平方米的遺址有4處,都少見遺跡現象和文化堆積層,僅有幾處遺址,如在林西石棚遺址地表發現了橢圓形石砌圍墻,房址一類的居住遺跡則沒有保存下來,在阿魯科爾沁旗的忙哈阿日遺址有一處長20米、寬15米的長方形建筑址,十間房遺址的地表暴露有建筑臺基;采集到的遺物也僅有少量繩紋灰陶的鬲、罐類陶器和石器。

二、老哈河流域

老哈河是西遼河的主要支流,發源于河北省平泉縣,從寧城縣甸子鄉流入赤峰市境內,在翁牛特旗境內與西拉木倫河匯合后成為西遼河,流經的區域有寧城縣、喀喇沁旗、元寶山區、松山區、敖漢旗、翁牛特旗,較大的支流有英金河、陰河、錫伯河、西路嘎河、坤兌河、盔甲山河、半支箭河等。豐富的水系流過廣泛分布的黃土臺塬、黃土丘陵和黃土階地,結構疏松、宜于農業耕作的黃土孕育了發達的考古學文化,這里一直是史前文化人群的主要居住區。

夏家店下層文化自命名以來,經正式發掘的遺址中有13處都位于老哈河流域,這些遺址的揭露基本反映了此種文化的主要特征和面貌。除了正式發掘的遺址,在對老哈河流域多次的考古調查中也發現了大量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較早的有對東八家石城址的調查[14],在英金河、陰河流域的調查中發現了分布密集的43座石城址[15],以半支箭河為中心的周圍地區發現有幾百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16],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成果系統介紹了這些遺址的概況[17]。根據上述資料統計了老哈河流域內發掘遺址與調查遺址的基本信息(見表二),在634處遺址中既有單純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也有與新石器時代或者較晚時期文化共用的復合性遺址。將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遺址按3種地貌類型進行統計,除了無法分辨或者資料不詳的遺址外,可以看出當時人們選擇在山坡或者坡崗居住的比例略大于臺地和山頂,但是總體來看3種地貌的遺址數量差別不大;通過對遺址面積的數據統計可以了解遺址的規模,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多數為中小型遺址,超過十萬平方米的遺址僅占總數的6.78%,但是遺址的分布密度較大,相距不遠即有一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存在;對遺跡現象的描述分為房址或灰坑以及有圍墻或壕溝兩類來進行統計,前者可以反映是否為居住性遺址,后者則用于判斷是否存在著防御設施。在統計的634處遺址中除了約四分之一遺址已經不能確定是否有遺跡現象之外,一半以上的遺址存在著居住痕跡,遺址中超過半數都設有帶防御功能的圍墻或者壕溝。

三、教來河——孟克河流域(敖漢地區)

敖漢旗位于赤峰市的東南部,境內的主要水系由北向南有老哈河、孟克河、教來河依次流過,地貌類型以丘陵、黃土臺地、溝谷為主,伴有少量低山、沖積平原、沙地和洪積平原[18]。敖漢旗的古代遺址數量豐富,從20世紀60年代對孟克河上游的調查開始[19],陸續發掘了白斯朗營子的南臺地遺址[20]、大甸子遺址和墓地[21]、范杖子墓地[22],特別是在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中獲得了大量遺址資料。經統計敖漢地區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有2348處(見表三),也是遺址最多的一個地區,它們主要分布在敖漢旗的中南部。這些遺址大多數都屬于單純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遺址所處的地貌以坡崗為主,兼有臺地和山頂,同時發現人們對山頂的選擇有增加的趨勢;遺址的規模絕大多數都為不超過1萬平方米的小型遺址,文化堆積層的厚度在1米左右,但是多數遺址也都保留下了房址、灰坑這類居住遺跡,發現多數遺址都有圍墻或者壕溝環繞四周,設置防御設施在當時的居住地中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

四、遺址分布特征分析

(一)地形環境特點

由于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較強,古人對聚集居址的選擇與地域、環境有著密切關系,從地貌類型來看,西遼河流域所在區域的地貌較為復雜,整體上呈現西高東低的地形特點,高海拔山地、低海拔平原與中海拔丘陵相交錯。通過對遺址數量和分布的統計情況可以發現,不同區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確存在著區別,基本是按照地形特點多分布于低矮丘陵地帶。西拉木倫河流域地處大興安嶺西端,海拔較高,地形為多山丘陵,不適于大面積的農業耕種。在西拉木倫河流經的區域及以北地區的阿魯科沁旗、巴林右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分布有少量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址,再往北的巴林左旗境內還沒有發現。以往認為西拉木倫河是夏家店下層文化分布的北界,從統計的調查結果看這種文化的分布范圍也確實止于此處。西拉木倫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不僅數量少,而且所存遺跡現象均已不明顯,且多為與新石器時代或者夏家店上層文化、遼代等的復合性遺址,很難確定已有的遺跡現象是否為夏家店下層文化的遺留物,也就很難了解這個區域夏家店下層文化的時代特征和分期特征。即便是在西拉木倫河南側的支流——少郎河流域也沒有調查到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的存在[23],此處最為豐富的是紅山文化時期與夏家店上層文化時期遺存。老哈河流經的地區西半部分多為海拔較高、不宜居住的中山和低山,遺址數量相對較少;東部則多為丘陵和溝谷所覆蓋,這一帶一直是人口分布非常密集的區域,發現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也多數位于東部區域,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遺址或許已經被后來的人類活動所掩蓋,導致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不是最多的。而在教來河、孟克河流域則為適于耕種的低矮丘陵或大片平地,對于以農業活動為主的夏家店下層文化人群來說,不失為理想的聚居地點。

(二)分布位置特點

海拔高度也是影響人類活動的主要因素,會影響著人類生活和獲取資源的方式,以及活動的空間范圍。例如海拔較高的區域不利于出行和長久居住,會影響到聚落的空間格局。從前述表格中對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分區域的數量統計可以看出,他們的居住地多數選擇在河床岸邊較大的臺地或坡崗上,基本都位于陽坡。從數據來看,多集中于500~800米之間[24]。

保留下來的遺跡現象既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反映有人類居住的生活設施,也有城墻、壕溝等防御設施。遺址所在的坡崗或者臺地高出河床十余米至幾十米不等,文化堆積層都很厚,少則2米,厚者可達7米,有的是單純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也有一部分與新石器時代遺址或者青銅時代晚期至鐵器時代遺址疊加,但是往往以夏家店下層的文化時期的堆積最厚、遺物最豐富,甚至遺址所在的整個山崗都是由古代文化層堆積形成[25]。山崗型遺址常呈高臺狀,周圍有石砌墻或者土墻圍筑,依地形圍成圓形、橢圓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石砌的圍墻是用石塊逐層壘砌,沿著山崗的斜坡上有石砌的護坡,一些大型遺址的石墻外還發現有“馬面式”建筑;土筑圍墻的墻基寬1米至2米,外圍一般都有寬達數米的壕溝;圍墻內被修整成多層臺面,房址和灰坑就分布在這些臺面上,有的房址是成排分布、布局整齊,也分為石砌和土筑兩種,面積較大的遺址內還有隔墻將居住區分為幾個單元;在居住區的一角或者中部常有一座面積達上百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址,與其他小型房址有明顯區別;也有的遺址內沒有發現房址,只保留一座大型石砌建筑址,這類遺址有相當一部分都位于山頂。老哈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雖然數量不及敖漢地區多,但是大型遺址所占比例較高,而且文化堆積層較厚的遺址數量較多,有的堆積層厚度甚至達到5米以上,遺址中的房址呈層層疊壓狀堆積,表明遺址的連續性和使用時間的長期性。敖漢地區發現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數量多、分布密集,文化層的厚度多在1米左右,保留有較多的居住遺跡以及防御設施;這個地區能夠遺留下豐富的遺跡現象,一方面是由于后世的人類活動對這里的破壞較小,一方面也是因為當地的環境適合人類居住。

(三)規模及防御特點

由于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聚落面積雖然不能完全反映當時的人群數量,但是從聚落群整體來看,聚落面積也基本可以體現聚落的規模。從統計數據中發現,西拉木倫河流域至今僅發現幾處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聚落面積也都較小;老哈河流域發現的夏家店下層文化聚落數量較多,多數為一萬平方米以下的小型聚落,還有面積在十萬平方米左右的中型聚落;教來河、孟克河流域雖然遺址數量是最多的,但是缺少一萬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和大型聚落。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的聚落分布通常是由若干個小型聚落伴隨著一個大型聚落的形式存在。教來河和孟克河流經的敖漢旗,從中部開始至南端全部為丘陵、溝谷和低山地帶,這種地貌形態便于取水,宜于農業耕作,各時期的文化人群都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遺址;唯其海拔高度較低,不利于防御,而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由于人口數量激增,密集分布的聚落址之間要保持各自的獨立性和對資源的占有性,因此我們發現敖漢地區的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有相當一部分都設置在山頂,這里的居住址也普遍設置良好的防御設施。從聚落中的防御設施來看,即便是僅幾處聚落的西拉木倫河流域也發現了壕溝這種防御設施。老哈河流域聚落中帶圍墻和壕溝的遺址雖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是在教來河、孟克河流域卻保留了大量帶有圍墻與壕溝的遺址,所占數量之多,讓我們對當時聚落結構的變化和防御設施的完備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五、結語

夏家店下層文化在西遼河流域有著普遍的分布,所發現的遺址數量是本地各時期遺址中數量最多的,表明這個時期有適宜的氣候環境,人們掌握了更多適應環境和生存的能力,使得人口數量增多,活動范圍擴大,經濟文化都得到了發展。西拉木倫河、老哈河、教來河、孟克河這幾個不同區域內的遺址分布情況體現了古代人類對居住環境的選擇性,以及對不同生存條件的適應性。同時,由于人口數量的激增,對資源的需求量也大為增加,不同聚落群所代表的人群之間的關系也必然與以往有所不同。因此,通過對夏家店下層文化時期遺址的量化分析,可以讓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不同地區的人群呈現出了對環境的適應性與選擇性,正是古代人類文化面貌多樣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內蒙古赤峰藥王廟、夏家店遺址試掘報告[J].考古學報,1974(01):111-158.

〔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寧城南山根遺址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1975(01).

〔3〕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工作隊.內蒙古寧城縣小榆樹林子遺址試掘簡報[J].考古,1965(12):619-621.

〔4〕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赤峰蜘蛛山遺址的發掘[J].考古學報,1979(02):215-244.

〔5〕遼寧省博物館,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內蒙古赤峰縣四分地東山嘴遺址試掘簡報[J].考古,1983(05):420-429.

〔6〕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與墓地發掘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考古系赤峰考古隊.內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1996年發掘簡報[J].考古,1998(09):43-49.

〔8〕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松山區三座店遺址2005年發掘簡報[J].內蒙古文物考古,2006(01):1-7.

〔9〕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赤峰市康家灣遺址2006年發掘簡報[J].考古,2008(11):15-23.

〔10〕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遺址的發掘[J].考古,2010(08):13-26.

〔11〕夏正楷,鄧輝,武弘麟.內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考古文化演變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學報,2000(55卷3):329-336.

〔12〕國家文物局主編.中國文物地圖集·內蒙古自治區分冊(下)[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

〔13〕朱永剛.西拉木倫河流域考古的新進展[J].內蒙古文物考古,2006(02):1-7.

〔14〕佟柱臣.赤峰東八家石城址勘察記[J].考古通訊,1957(06):15-22.

〔15〕徐光冀.赤峰黃金河、陰河流域的石城遺址[A].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一)[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16〕赤峰中美聯合考古研究項目.內蒙古東部(赤峰)區域考古調查階段性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17〕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地圖集·內蒙古自治區分冊(下)[M].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3.

〔18〕滕銘予.GIS支持下的赤峰地區環境考古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19〕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文物工作站.內蒙古敖漢旗孟克河上游的遺址調查[J].考古,1963(10):525-528.

〔20〕遼寧省博物館,等.遼寧敖漢旗小河沿三種原始文化的發現[J].文物,1977(12):1-15.

〔21〕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與墓地發掘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22〕內蒙古文物工作隊.敖漢旗范仗子古墓群發掘簡報[J].內蒙古文物考古,1984(03):22-25.

〔23〕劉國祥.紅山文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4〕武虹.多因子影響下的史前西遼河流域聚落空間格局演變研究[D].廈門: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25〕赤峰考古隊.內蒙古赤峰市半支箭河中游1996年調查簡報[J].考古,1998(09):36-42.

(責任編輯 孫國軍)

猜你喜歡
量化分析
心理實踐教學中大學生愛情觀量表的編制及愛情特點分析
政黨輪替以來臺日政經關系的量化分析
卓越會計師人才素能維度及其要素量化分析
網絡新聞標題修改的量化分析
垃圾減量分類活動中社會及個體因素量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