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徑研究

2021-06-24 00:08符琳李煬
關鍵詞:多元文化文化自信大學生

符琳 李煬

摘 要:在當前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沖突的環境下,培育和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不僅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與價值觀從而引導其健康全面發展、還對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積極意義。但從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和增強的現狀來看,文化教育渠道的缺乏、教師隊伍素質亟須提升、泛娛樂化現象突出等問題還不足以應對多元文化的挑戰。對此,唯有正確認識多元文化視域下影響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原因,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教育主體素質、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拓寬文化教育渠道,才能不斷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

關鍵詞:多元文化;大學生;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4-0094-04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傳統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念的肯定和認同,是社會主義精神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源泉[1]。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化,文化與價值觀的沖突日益激烈,外來消極文化也正在逐漸腐蝕著部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大學生對文化的認同也在文化價值觀的沖突中呈現出多元趨勢。在這一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边@充分闡明了文化自信之于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學生儼然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無數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大學生成才和國家發展必須要堅持正面的文化和價值觀導向。對此,國家、社會、高校應重新審視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自信對于大學自身和國家的重要性,以先進的文化建設理念、豐富的文創內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文化環境為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貢獻力量。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

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從微觀上看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引導其健康全面的發展。在大學階段,大學生思維活躍,存在較強的可塑性。但與此同時,大學生也存在社會認知能力差等缺陷。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雙重沖擊下,大學生面臨的文化沖突與融合是前所未見的。如果對大學生放任自流,不關心其文化自信的樹立與增強,則很容易導致大學生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可能導致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違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

從宏觀角度上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對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積極意義。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一個民族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淀而成了,體現了其發展各個時代和絕大多數人的集體意識。在我國,文化自信就是我國人民群眾一直以來形成的共同文化與價值認同,體現了我國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文化精髓。換言之,文化自信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從古至今的文明精髓。馬克思主義人類發展理論指出,任何標準體系,規則框架,倫理文化,即社會價值觀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品,具有穩定性和引導性,在一定時期內占據主導地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種文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不斷交流融合,不但影響了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一影響也會蔓延到意識形態領域,直接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阻礙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與發展。而增強文化自信是加強大學生對自己民族傳統文化認可度、引導大學生學習和踐行革命文化、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最為直接的方式。

二、多元文化視域下影響大學生文化自信的主要原因

(一)大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渠道不充分

第一,當前大學生最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景仍在學校。從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現狀來看,主要渠道仍限制在課程、考試、講座、課題研究等傳統教育方法上。在理論教育方面,文化自信的內容較為分散且系統化不足,公共政治理論課中涉及文化自信的內容無法以點帶面,缺乏對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入講解。而在實踐上,高校的活動較為豐富,包括集體參觀、主題講座、文化展示晚會等[2]。但在活動參與人數、舉辦頻率和渠道上仍有很大不足,學生參與文化交流活動的機會不多,實踐活動流于表面、不夠深入。文化交流活動形式單一、不具有較強吸引力,大學生文化交流活動的參與率不高有待正視。

第二,互聯網上價值觀和文化的多樣性尤其突出,在展示大量的信息過程中,很大程度上來說也加強了大學生意識形態、價值觀與外界的交流和沖突,但與此同時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各種誘惑與困擾。當前,西方正運用網絡加快對我國的文化和價值觀輸出,一些不利于我們的,如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等消極思想正在侵蝕著大學生的精神世界,面對如此復雜的互聯網方面的文化滲透,我們急需進行互聯網文化方面的治理和互聯網環境的凈化。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網絡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保護其意識形態領域的安全應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對此,高校須重視網絡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引導作用,為大學生營造安全、清明的網絡環境。

(二)教師素質有待提高、教學方式亟須創新

高素質的教育隊伍對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至關重要,教師在大學生文化教育中承擔著引導、組織教學等多重任務,是保障文化教育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保證。當前大學生文化自信理論和實踐課堂多由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開展,一些政治教師文化知識儲備不足,文化素養與意識薄弱,無法真正理解和傳授文化自信的相關知識,學生也無法真正理解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外延。同時,當前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方法與模式上缺乏創新,仍以靜態教育為主。靜態教育是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播文化自信理論,解釋理論,將教學轉變為教師單方面教學活動過程,將生動的課堂轉變為嚴肅的靜態形式。靜態課堂實際上是一種以課堂教學形式表現出來的被動灌輸式教學方法,其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愿意讓學生知道“是什么”。文化自信進入大學生的心靈,不僅是文化自信理論知識進入學生心靈,更是文化自信作為一種信仰,深深地刻在學生心中,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形成一種文化。

(三)泛娛樂化現象突出,缺乏優秀文化內容的輸出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追求呈現多樣化發展,思想更加自由、多變,個性化明顯增強。在社會上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了理性方面嚴重缺失的現象,這種現象首先在“泛娛樂化”現象中有所體現?!胺簥蕵坊蔽幕且环N以娛樂為核心的文化,這種文化不利于大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蝕了大學生的思想。首先,文化泛娛樂化沖擊主體身份認同,動搖對“我們是誰”的認知。主體身份認同是主體對自我身份的認可與贊同。中華民族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基于“我們是中華兒女”身份認同而形成的文化共同體,民族文化能夠幫助回答“我們是誰”的追問。然而,文化泛娛樂化在戲說、調侃、惡搞中解構宏大敘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動搖了對“我們是誰”的認知。其次,文化泛娛樂化沖淡民族歷史記憶,模糊對“我們從哪里來”的追尋。民族歷史記憶具有喚醒民族情感、強化國家認同的重要功能,它讓我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文化泛娛樂化將娛樂價值置于歷史價值之上,為了娛樂可以隨意篡改、編造歷史,為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推波助瀾,模糊了對“我們從哪里來”的追尋[3]。

目前,我們的社會文明、精神文明、社會和諧及社會進步,都需要積極向上的公民品德和品格,還要求大學生有比較高尚的審美需求和政府、社會以及學校打造高尚及優秀的文化內容,以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缺乏增強文化自信的家庭、社會與校園環境

在家庭環境方面,我國家庭教育文化缺失的現象十分突出。大學生意識養成最先接觸到的客觀環境就是家庭,家庭環境對大學生文化意識的養成也是大學生應對多元文化的重要隱性力量。但由于家庭收入、職業、文化觀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大多數家庭更重視對大學生工具性知識的培養,缺乏對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視,在傳統技藝方面的學習與培養也較少,文化素質的培養多交由專業教學機構和學校,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中家庭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在社會環境方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會環境愈加復雜,人們每天都在接受龐大的信息量,事物發展的速度較過去也有著飛速的提升。對于大學生來說,一直以來所處的校園環境較為單一,其思想也比較單純,在進入社會后難免會出現各種矛盾和挫折,有些大學生無法適應社會的復雜環境,逐漸對社會失望最后甚至被淘汰。這時,文化自信就會引領他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幫助他們在思想上正確地認識自己,讓他們快速的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

在校園環境方面,高校不僅是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構,其還承擔了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職能。在多元文化思潮交流和價值取向多元的背景下,各種思想在高校充分匯集,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校園文化中各種亞文化的融合正面臨著危機,校園文化中的主流意識形態不斷受到其他社會思潮的挑戰。高校應充分重視校園文化的隱性作用,讓校園文化更加貼近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符合其生活現實。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分析

(一)拓寬增強文化自信渠道,加強網絡引導

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既要讓大學生在課堂的理論學習中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社會實踐,在多個渠道和場景加強文化對大學生的滲透力。而社會實踐和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是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最主要的途徑。應廣泛地開展社會調查、課外體驗、文體活動和參觀學習等活動,分別在家庭、校園、社會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家庭應注重寬松文化范圍的營造;社會應提供多種傳播先進文化的渠道;學校則要起到大學生的組織與引導作用,保證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的方向正確。

加強網絡引導,第一應豐富網絡服務平臺。在門戶網站建設方面,應加強網站的維護和更新,實時發布相關內容,進一步優化網站檢索功能。除公告新聞等公共信息的發布之外,還要探索更為深入的內容服務,如與其他學校和部門進行數據對接,接入文化自信相關內容的數據接口,以便師生能夠實時查詢。在終端上,可在展覽館鋪設終端機器和VR體驗設備,將展覽信息集約化,同時通過先進媒體技術讓參觀人員深度體驗,增強參觀的自主性。第二,還應進一步加強網絡監控。注重網絡安全,嚴格審核各平臺的內容合規性。防止和阻止從事互聯網不良活動的單位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并報告網絡中心,營造健康網絡空間[4]。

(二)提高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增強教師隊伍文化自信

一是完善教育理念。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樹立離不開教師的教育。教師應認真領悟當前教育理念和課程改革的深刻內涵,改變過去灌輸型教育方式,扭轉學科教育“工具性目的”的觀念。高校和教師應用最新教育理論加強自身對文化教育工作的認識,在文化教育工作中把握教育對象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利用理論知識實現教學過程的雙向互動。

二是提升教育主體的文化素養。教育者本身要具備自己所提倡的文化素養和價值觀念,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如此才能在教育中對教育對象起到示范作用。另外教師還應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模式和方法。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有其特殊性,包含傳統文化要素、道德要素、政治要素等多項內容,對于教育者來說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優化知識結構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要求。對此,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的改變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調整自身。

三是要具備創新素質。如今,創新素質是衡量一個人才價值的重要標準,文化自信對大學生思想上和實踐上都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教育者作為其引路人,更應具備創新品質。教育者應充分適應大學生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以傳統文化為依托,打造優質的文化產品

1.以傳統文化為依托,加大傳統文化宣傳力度,樹立文化自信。在實施層面,首先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道德教育中理想教育、仁愛教育、孝道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義利觀教育和自我道德教育中的積極成分,借鑒和參考西方價值觀和市場經濟體制中契約精神、誠信精神中的合理成分,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其次貫徹“三全育人”理念,推動傳統文化宣傳的全方位、全過程和全員宣傳,結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占據內容傳播的各個陣地。再次,通過培養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防止外來消極文化和價值觀的侵蝕??梢钥吹降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源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并賦予了傳統文化時代的生命力,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會自覺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斷地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形成良性循環,在網絡環境中自覺的抵制消極文化。

2.樹立品牌意識,拓寬生產優質內容的渠道。我們要認識到網絡只是青少年接觸外界信息的窗口之一,通過多渠道向青少年提供優質內容,能夠進一步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協調多元文化之間的沖突。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技術,提高優質內容的滲透力和傳播效果。近年來,電視上出現了一批“爆款”文化類節目,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關注和追捧。但由于傳統媒體在網絡時代的局限性,其傳播效果并沒有達到最大化。因此,應進一步探索優秀電視節目在網絡語境下的傳播新方式,不斷增強優秀節目滲透力。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制作一批高水平、高品質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優秀影視作品,更好地將優質內容帶到青少年群體中。還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除常規的游園會、運動會、學生社團活動外,應針對大學生打造一系列的文體活動,豐富大學生生活。

(四)完善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環境

1.要重視家庭教育,優化家庭文化氛圍。家庭教育是個體教育的啟蒙,并且會伴隨個體的一生進行。首先,父母的文化、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形成與增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子女走入校園、社會的鋪墊。因此,必須重視家庭教育,進一步優化教育對象的成長環境。對于父母來說,應言行一致、樹立良好的榜樣,以此向子女傳達正確的文化與思想觀念。其次,父母應有意識地增強子女的文化自信。如今父母很容易過度重視子女知識技能的培養而忽略文化,導致子女缺乏對社會主義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此,父母應多帶子女參與社會實踐,如社區服務活動、感恩活動等,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通過所見所聞影響子女的文化觀念。最后,政府應采取相應措施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在社區開展交流講座,開辦文化教育課堂等等,提升父母在文明禮儀、法律知識等方面的素養。

2.應注重建設校園文化。聯合多方力量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結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政府可以從自身的職能出發。利用間接宏觀管理促進其建設和發展,具體方式為:一是政策方式,即通過制定相關政策引導高校文化建設;二是經濟模式,即分配,資金,投資,獎勵和招標等教育資金的分配過程,通過合理的傾向調整改善文化方面的投入;三是信息服務的方式,即通過提供信息服務,高??梢宰灾鞯臎Q策自己的行為。四是監督評估方法。政府教育部門通過檢查,評估等活動對文化建設進行檢查和監督。

參考文獻:

〔1〕康華.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文化自信[J].人民論壇,2018(33):140-141.

〔2〕楊揚.多元文化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自信提升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9.

〔3〕韓語.大眾傳媒泛娛樂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4〕張榕.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渠道、方法與策略[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4(04):77-79.

(責任編輯 徐陽)

猜你喜歡
多元文化文化自信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現代室內設計的多元文化表現探究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