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喇巴拉嘎斯都城與遼上京城址比較分析

2021-06-24 11:00特日格勒
關鍵詞:城址

特日格勒

摘 要:回鶻汗國與契丹先后在北方草原地區稱霸,其都城哈喇巴拉嘎斯與遼上京見證了國家的發展、強盛、衰落、滅亡。城市既是文明的產物又是文明的物質載體,每一個風云時代都在城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本文對哈喇巴拉嘎斯都城與遼上京城址進行比較分析,目的是探討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兩座城址的營建與發展有何異同,及其中的原因。

關鍵詞:哈喇巴拉嘎斯;遼上京;城址

中圖分類號:K8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1)04-0007-03

回鶻是中國少數民族部落,其先祖為匈奴,由回紇改名而來,取“回旋輕捷如鶻”之義。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后突厥汗國被以骨力裴羅為領袖的回紇眾部落推翻,回鶻汗國建立。哈喇巴拉嘎斯是回鶻人所建造的第一座都城。它承載著回鶻汗國的燦爛的歷史和絢麗的文化。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部落聯盟首領,公元916年建國號“契丹”,定都上京。遼上京今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上京是契丹建立之初的都城,為遼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哈喇巴拉嘎斯都城與遼上京作為不同時期北方草原霸主的都城,其在都城的選址、布局等方面既存在一定的共因和關聯性,同時也因為地域條件、民族民俗的不同而產生一定的差異和特色。下文將詳細探討兩座都城的共性與個性。

一、兩座城址的共性

(一)選址的優越性

城市文明的產生和發展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系,由于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條件,土壤肥沃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所活動的大舞臺。哈喇巴拉嘎斯都城位于鄂爾渾河流域地區,西依層巒疊嶂的杭愛山,鄂爾渾河自東北向西南從都城邊緩緩流過,造就了物產豐美的大平原,哈喇巴拉嘎斯都城就屹立在這片大平原上。契丹都城遼上京在選取城址時,也充分考慮到了背靠山丘,前靠水脈的自然防御功能。就氣候而言,這里四季分明,周邊環境適于放牧同時耕種條件也很好。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它建立都城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如《遼史》所稱這里“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

(二)多民族共同興建

對于草原游牧民族來說,建立一座城市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兩座城市在興建的過程中都依靠了其他民族優秀的工藝匠人,正是這些工匠門的精雕細琢才有了都城昔日的輝煌?;佞X和契丹作為草原游牧民族自古以來逐水草游牧,但是依靠粟特人、渤海人、漢族工匠等建造了哈喇巴拉嘎斯都城、遼上京等很多城鎮,這些城鎮的出現改變了游牧民族原本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單一的畜牧業,有了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貿易。

(三)城址朝向

都城朝向是一個政權政治理念、信仰和民族風俗習慣的體現。兩座草原城市哈喇巴拉嘎斯和遼上京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東方作為其都城的朝向。根據日本學者森安孝夫教授等人在1997年所測定的數據,哈喇巴拉嘎斯都城城門設于東城墻,寬8米左右,方向為115°,都城城門朝東南方向開,這種城門的朝向是回鶻汗國各大城市的普遍現象。同樣,以契丹為主的民族建立的都城遼上京也是城門朝向東方。根據地勢西高東低,以及城內建筑物的走向可以分析出城址的朝向。究其原因這種朝向源于隨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而設置,草原民族有拜日的習俗,他們以東向為尊,穹廬門一律朝向東或東南方向。

(四)都城成為文化交流中心

城市的營建不僅僅是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變化,同樣城市的發展也帶動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城市作為文化信息聚集地,必然成為文化傳播的大舞臺。

回鶻統治漠北草原時期,地域面積包含整個蒙古草原、南西伯利亞地區以及準格爾盆地甚至西至古河流域地區。與此同時,回鶻汗國又是這片廣闊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佞X都城所建造的寬闊道路,通向四面八方大大小小的國家、城市、驛站。不同地方的商旅、學者、百姓紛紛來到這座草原城市。哈喇巴拉嘎斯都城這樣的歷史地位,使其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信息溝通、商業貿易中扮演了橋梁的作用,為草原文化中心的形成奠定了政治與經濟基礎。

遼朝的建立實現了我國內蒙古和東北以及華北一部分地區空前的統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遼朝通過不斷地向外擴張,十分強盛。遼朝都城遼上京地區也逐漸形成了多民族雜居共處的局面,這些民族包括:漢族人、契丹人、渤海人、奚人、室韋人等。這不僅加強了各個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同時也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二、兩座城址的個性

(一)城址布局不同

城市結構的布局反映了一個國家的治國方式和發展模式。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的城市布局模板,同為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國家,他們的城市布局也是因地制宜,因需而置的。

回鶻汗國的都城分為內城、外城、子城及城郊農業區四部分,每部分都擁有自己不同的建筑特色,就整體布局而言,全城呈現不規則方形。就城址方向來說,哈喇巴拉嘎斯都城為北偏東20度。此外,都城南城墻與北城墻各可見三個馬面,東城墻與西城墻各可見兩個馬面。為了加強防御,在西城墻中部內、外皆方形的甕城。

遼上京城的布局則是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漢城兩部分組成。平面呈“日”字形。遼上京實行南北分治的方針是遼代統治者根據實際需要出發, 便于更好的管理漢人。根據考古調查研究,遼上京城墻為夯土版筑,由三部分組成,城墻主體、附加墻臺、馬面。城墻高出地面6-9米,城墻殘存馬面,最高達13米。

(二)宗教信仰不同

在古代,宗教信仰對一個民族的團結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城市的出現,人口的聚集,宗教信仰得以迅速傳播?;佞X人在建造城市方面,比其他北方少數民族更加具有特點,這一點在哈喇巴嘎斯都城得以展現?;佞X人在信奉摩尼教以后,便讓粟特工匠為哈喇巴嘎斯都城營建了許多摩尼教的廟宇建筑。這些廟宇建筑多為祭祀而建造。在古代,祭祀活動是重大活動之一,這表明回鶻的統治者對于宗教的依賴和重視。而對于遼上京則偏好建造佛教建筑?!哆|史·太祖本紀》記載:“神冊四年,秋八月丁酉,謁孔子廟,命皇后、皇太子分謁見寺觀?!鄙駜允辍岸辉卤?,幸弘福寺,為皇后飯僧?!鄙暇┏莾汝懤m修建了天雄寺、義節寺、崇孝寺、安國寺、圣尼寺等重要寺院。遼上京城內眾多寺院的修建也足以看出契丹人對佛教的接納和重視??梢钥闯霎敃r遼朝的佛教信仰的興盛以及佛教信仰對上京城地區規劃建筑的影響。

(三)受農耕文化影響的程度不同

在中國燦爛的歷史長河中,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一直相互碰撞并且相互交融?;佞X汗國與契丹遼朝作為漠北地區先后崛起的草原霸主,他們在與中原地區政權的交流中也是不斷地吸收養分,用于發展自己。

回鶻立國后,并不像其他游牧民族政權對農耕文化國家進行騷擾與掠奪,反而回鶻長期以來一直與唐朝保持良好的關系,并且回鶻汗國曾經協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亂。良好的國家關系客觀上影響了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哈喇巴嘎斯都城出土的一些建筑構件雖然具有唐代典型圖案風格,但是數量并不多。從喪葬習俗來看,回鶻人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以前突厥人的喪葬習俗,中原農耕文化對回鶻人的影響較小?;佞X汗國地域較遠,再加上與唐朝的友好的關系使得中原文化對回鶻的影響力較小。

與此相反,中原文化對遼上京的規劃與建設影響巨大。由于遼宋之間長期的戰爭,大量漢族百姓進入遼朝。為遼朝以及遼上京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公元918年,漢族官員康默記被任命為版筑使,著手負責遼上京的修建工作,后期還負責了耶律阿保機陵墓的修建工作??梢?,當時的漢族官員受到了契丹統治者耶律阿保機的重用。

在遼代,漢族是社會主體民族之一。原地區的漢族群體和被俘獲的漢族百姓為遼上京以及遼朝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漢族群體中掌握著來自中原先進的農耕生產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在俘掠來的漢人中還包括著一些兼具文治武功者,他們有著豐富的治世經驗,遼上京籌建之初,正需要這些人才,于是統治者大膽啟用漢人儒士。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控制俘獲來的漢族百姓,統治者在其現在生活耕作的地方,設置州縣,統一進行管理。目的是為了讓漢族百姓盡快安穩下來,主動從事勞作生產,發展壯大自身的經濟實力。這種統治方式加速了兩種文化相互融合的進程。

三、總結

哈喇巴拉嘎斯都城與遼上京作為回鶻汗國和遼代的都城,其城址的突出特性集中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是當時社會文明的集中寫照。兩座國家都城所反映的共性與個性,真實地反映了在草原文明的大環境下,環境因素、文化因素、民族因素、外交因素等對城市建立所帶來的影響。城市建設沒有固定道路,眾多因素的疊加與匯總才是推動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政.遼都城上京興建的背景和歷史地位[J].歷史研究,2016(02).

〔2〕方志云.遼上京城建筑考[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2(06).

〔3〕劉素霞.從考古材料看契丹民族城鎮建設的基本特點[J].北方文物,1990(02).

〔4〕王晴.遼上京遺址及其出土文物記述[J].文物通訊,1979(08).

〔5〕董新林.遼上京城址的發現和研究述論[J].北方文物,2006(03).

〔6〕宋國棟.草原遺珠 回紇古都哈剌巴剌嘎斯[J].大眾考古,2018(04). ?(責任編輯 孫國軍)

猜你喜歡
城址
黑龍江牡丹江市渤海時期城址調查簡報
黑龍江穆棱市渤海時期城址調查簡報
遼寧昌圖城楞地城址調查簡記
試論撫順地區高句麗與女真城址之異同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經營方式
吉林省大安市老繆家屯城址調查簡報
兩城鎮的龍山文化城址和環壕
內蒙占地區遼代城址研究綜述
中國與朝鮮境內的渤海國城址
云南巍山龍于圖山城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