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平白佛山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保護

2021-06-30 02:36雷子軍常國慶侯彩筠
人文天下 2021年3期
關鍵詞:摩崖石窟裂隙

■ 雷子軍 常國慶 侯彩筠

白佛山石窟造像位于山東省東平縣城西北的白佛山南麓,海拔230米處,共4窟3龕129尊佛像。石窟全部開鑿在山體懸崖上,石窟造像始鑿于隋開皇七年(587年),唐、五代至宋初(968—975年)均有刻鑿,是東平湖沿岸規模較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石刻造像群,窟內造像造型簡練、生動,線條粗獷樸實、酣暢剛勁,其藝術風格和雕刻手法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當時當地的雕刻藝術水平。除石造像外,周圍還有摩崖題刻10處,現在可識別的有7處。其中以明代萬歷年間所刻“白佛山贊”為最佳,陰刻,字體漢隸,脈出張遷碑,筆力雄健,俊秀挺拔,古拙樸實,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

為了更好地保護白佛山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使這一優秀的文化遺產長久保存并更好地服務于大眾,需要對石窟造像、摩崖題刻保存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筆者欲研究東平白佛山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保護、文物建筑保護、環境整治等三個方面,但因內容較多,篇幅過長,因此擬分三篇文章分別論述,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保護。

一、白佛山石窟造像、摩崖題刻概況

白佛山石窟造像主要雕鑿于一段東西長近100米的山崖陡壁上,共有4窟3龕,由西向東依次為2號窟(窟內3尊佛像)、3號窟(窟內3尊佛像)、1號窟(為主佛窟,窟內有108尊佛像),以及1號佛龕、4號窟(窟內12尊佛像)、2號和3號佛龕。原有149尊造像,現存129尊,與造像同時存在的有造像題刻近千言,題刻以1號窟中最多、最完整。清代著名學者陸增祥曾到此考察,把白佛山隋窟中的部分造像題刻載入《八瓊室金石補正》一書中。

(一)1號石窟及造像

1號石窟為隋窟,開鑿于隋開皇七年(587年),也是所有石窟的主窟??呖诿骊?,窟高9.6米,寬4.6米,深4米,窟內有108尊石造像。正中有面南危坐的釋迦牟尼圓雕像,像高7.2米。石像高坐蓮臺須彌座上,面目端莊,雙目微合,神態凝重,肅穆偉岸,上身圓雕,手作施“無畏”“與愿”印狀,氣韻非凡,此佛像既有我國其他隋代石窟造像共有的特點,更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主像兩側呈八字狀的石壁(石壁高4.60米,下寬1.70米)上面雕刻桃形、長方形和方形小龕,龕內多為佛教十六王子及相關故事。每龕造像在1至5尊不等,佛像高在0.1至0.5米之間。東壁最下方有一長方形龕,內雕《涅槃圖》,即釋迦牟尼升天悼念儀式。主像頭南仰臥,肋骨裸露,象征釋迦牟尼入殮前的艱辛修行;十大弟子圍坐身旁,有的抱腳抱頭,有的仰面嚎啕,有的低頭默哀。

1號石窟主佛像

窟檐上部有一條東西向凹槽,槽長約3米,寬約0.30米,深度0.25米。石窟前面地面有2個柱洞,直徑分別為0.4米和0.24米。由此推測,此窟前面原來應有建筑,其建筑年代和建筑形式現在已無從考證。

(二)2號石窟及造像

2號窟為隋窟,位于1號窟的西側上方8米處的峭壁上,開鑿于隋開皇十年(590年)??哂袃煽?,一向南,一向西,面南口下為斷崖,只有從西口攀緣人工石窠(當地群眾稱“摳罐子鼻”)方可進出。西口為券形窟門,門高2.3米,寬1.2米??吒?米,進深4米。門兩側有明嘉靖四年(1525年)“創修云梯”題刻??邇扔?尊石造像,中為一圓雕半身座像,高2.4米,兩膝下垂,面南端座,高肉髻,戴法網,兩耳垂肩,面目豐滿碩長,嘴似菱形,唇潤頤豐,鼻梁略高,整個頭部表現統一和諧,比例勻稱,雕刻極精細,通體光亮,形態逼真。主像左右兩側各有一侍者,左像高1.6米,為倚坐像,腳下踩蓮臺。右像高1.1米,呈蛣跏狀,露赤雙足。右手撫胸,左手扶膝。兩像頭戴寶冠,身著袈裟、瓔珞,亦通體磨光。東壁上有一組“像主”名記,窟門上有明代創修石階題刻。

2號石窟主佛像

(三)3號石窟及造像

3號窟為唐窟,開鑿于唐元和十年(815年)。位于1號窟西側,2號窟下方10米處,為石壁鑿拱形窟??呖诿骊?,窟高1.2米,寬1.0米,深0.9米,內有一佛二弟子三尊造像。中間為彌勒佛倚坐像,頭后桃形背光,佛高0.42米。左右兩側弟子高均為0.32米??邇任鞅谏嫌刑拼褪辍按筇乒使澏入S軍宣德郎試大理司直權知齊州司馬清河張穎行彌勒贊文并序”。

(四)4號石窟及造像

4號窟為宋窟,開鑿于宋初(968-975年)。位于1號窟東側約50米處,窟口面向西,窟高2.5米,寬4.2米,深4.1米,內有造像12尊,窟內有一佛二弟子組合像、單體佛像及羅漢像等。其中最為可貴者有二:一是北壁上的觀音像,體態豐腴,面容和藹,兩耳垂肩,該像兩側侍者著百褶裙、褶皺仍保留有魏晉風格;二是東壁上雕造的鑒真大師高浮雕像,造型和面目形象生動,雕刻細膩,線條流暢。

(五)佛龕

白佛山石窟造像有3個露天佛龕。位于1號窟東側約10米處的1號佛龕鑿于五代到宋初,佛龕高0.93米,寬0.62米。龕內有一尊佛像,像高0.53米,風化嚴重。其他2個佛龕位于伽藍殿遺址的東側6米處的崖壁上,佛龕高1.1米,寬0.8米。各龕內均有一尊佛像,像高0.6米,西側佛龕內的佛像頭部全部缺失。

(六)摩崖題刻、碑刻

在石窟周圍有10處摩崖題刻和3通碑記。10處摩崖題刻包括:1號窟外西側下方懸崖上隋開皇七年(587年)的寺主王子華閤家造像題刻(67×66厘米,隸楷相間);隋開皇十年(590年)九月沙門曇獻、劉子貴、解建昌妻王西門等造像題刻(120×80厘米,隸楷相間);1號窟內左右石壁龕像旁及佛座前七百余條隋代“像主”銘記;隋開皇十年題刻下5米處懸崖上1通唐長安三年(703年)七月經人??谥匦揞}刻(62×41厘米,楷書),以及該題刻左側1通唐咸亨元年(670年)九月楊博士重修題刻(70×65厘米,楷書);3號窟西壁上1通唐元和十年(815年)張穎造彌勒像贊文并序(38×38厘米);1號窟門楣上1通元至元六年(1269年)尼張妙伹及長興法師修窟墻題刻(半圓形,半徑55厘米,楷書);2號窟門上1通明嘉靖四年(1525年)“創修云梯”題刻(30×10厘米,楷書);4號窟內3通明弘治三年(1490年)、嘉靖四年(1525年)、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代重修峗山碑記(60×45、70×50、70×60厘米,楷書);1號窟南60米處摩崖上1通明萬歷六年(1578年)白佛山贊詩(181×180厘米,隸書),以及該題刻西側6米處1通“云根雨脈”題字(25×120厘米,隸書)。另外,3通碑記為造像區院落內東南角1通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創修白佛山山門碑記(120×54×20厘米),以及伽藍殿基址上的2通清代重修碑記,分別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碑記(80×60厘米,楷書)、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碑記(90×50厘米,楷書)。

二、石窟造像、摩崖題刻保存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石窟造像、摩崖題刻保存狀況

白佛山石窟造像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由于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影響,窟內石造像出現了風化、斷裂裂隙、殘損、缺失等病害。石窟周圍的山體出現了較大塊危巖體、山體裂隙、碎石帶、雜樹。1號窟前石砌墻既遮擋了游人對佛像的觀瞻,又對石造像基座產生了損害。4號窟前建于1989年的石擋墻影響了環境風貌,內部的鋼筋砼梁對石造像的安全保存產生了威脅。石窟下部平臺上的南天門建筑出現了板門缺失、屋面漏雨。伽藍殿、祖師殿全部坍塌,現只保存有遺址。摩崖題刻和碑刻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存在不同程度的風化、缺失等病害。

1.石窟造像保存現狀

1號石窟主佛像頭部有五條縱向淺裂隙,裂隙寬度在2毫米以下。佛臉頰右側有一條“人”字裂隙,一條“︱”字裂隙,裂隙由發髻至下頜;佛頭背后窟壁有一帶狀白灰污染寬度0.2米,長度1.2米。大佛右耳頂部缺失5%。佛像右手外側有一縱向裂隙,由肩部延伸至基座,裂隙寬度10~30毫米;此裂隙外側另外還有一條縱向裂隙,由右臂肘部延伸至基座頂部。佛左手外側有一縱向構造裂隙,由手肘延伸至蓮座,裂隙寬度5~20毫米。佛右手小拇指有一縱向裂隙延伸至蓮座頂部,貫穿中指至手掌上部有一縱向裂隙。佛右手下側至左手手肘有一橫向裂隙,寬度小于5毫米;在此裂隙中部下方有兩條斜向左手方向裂隙。右手拇指高度有一條橫向細小裂隙,肩部有一“』”裂隙,寬度小于10毫米。佛右手衣襟有一條寬度為50~60毫米、長度為0.5米的污染帶。佛右手手掌下有0.5平方米黑色污染。佛身上有游客涂劃線。蓮座有三條縱向裂隙,均貫穿基座,1.6米左右,其中右側一條寬度達30毫米。

1號石窟主佛像

東側墻壁佛龕窟壁與外側石墻接觸位置至窟壁表面60%被污染變黑,寬度0.3~0.5米,長度約3.5米。小龕佛像(及供養人)表面呈顆粒狀剝落,缺損。有兩條縱向構造裂隙,長度分別為1.1米、1.5米;有一條橫向構造裂隙,長度1.8米??弑谂c墻壁間用水泥砂漿修補。

西側墻壁佛龕有一條“L”形裂隙,長度2.0米。第一層北側第二、四,第三層南側第一號小窟佛像頭部缺損1/2。第三層北側(窟壁外)有大塊剝離缺失,面積約0.3平方米。底層石像頭部缺損,在斜下方有一裂隙,寬度10~30毫米,長度1.5米。第五層南側石佛像頭部整體缺損2/3,南側巖體剝落,有一裂隙,長度0.5米??弑谂c墻壁間用水泥砂漿修補。

2號窟有向南的開口和西入口共兩個口。主佛像面部鼻尖殘缺,右手手指全部缺失。佛像表面有泥垢。東側佛像面部鼻尖缺失,右手全部缺失,左手指殘缺40%。西側佛像面部鼻尖缺失??邇鹊孛孀躺s草,雜物堆積。

3號窟在懸崖的底部,是游人最容易到達并可以觀瞻的石窟。主佛像頭部正面缺損2/3,右側菩薩頭部缺損1/4,佛像右側剝落約0.1平方米。主佛與右側菩薩頭部間有人為刻劃痕跡??邇缺跓熝廴緡乐?,面積2.4平方米??邇鹊孛嬗幸恢睆?.5米、深0.4米的石窩,下雨時有積水,排水溝堵塞。

4號石窟內環境較差,有散落殘斷的石碑、建筑石構件等??邇缺眰葔Ρ诜鹣裥》痤^部缺失,大佛基座一角缺失。東側墻壁佛像有大量煙熏??邇扔猩⒙涞氖?、建筑石構件。佛像出現缺失、污染等病害。

2.佛龕保存狀況

1號佛龕佛像全身點窩狀剝落,顯露泥質石斑。2號佛龕佛像被垃圾掩埋,只露出頭部。佛像風化嚴重,面部已漫漶不清。3號佛龕佛像頭部殘缺90 %;佛像整體風化嚴重,顯露泥質石斑。

3.摩崖題刻、碑刻保存現狀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摩崖題刻和碑刻字跡風化漫漶不清,周圍長有雜樹,有明顯的刻劃痕,字跡表面被污物玷污,碑文風化嚴重,碑帽缺失,碑座沉陷地面以下。

(二)存在問題分析

1號窟石造像、佛龕、摩崖題刻、碑刻出現風化、裂隙現象的原因較多,主要是受自然因素的影響。一是石質文物材質為石灰質的石刻,表面有洞穴狀溶蝕并有鈣質沉淀掩覆。二是受環境污染和酸雨的影響,大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多,酸雨水直接腐蝕石刻,水從裂隙滲入石刻內部,致使石質文物開裂;水還以孔隙水、毛細水等形式,使石質文物的表面風化剝蝕,也促進了裂隙的發育。三是溫度的變化造成石質的風化。暴露在外的石質文物,白天受太陽暴曬,使石質表面受熱膨脹,內部則受影響小,內外熱應力不均勻導致石質文物產生裂隙。冬天石刻凍融和冰劈作用是很嚴重的一種破壞因素,石質文物裂隙內殘留的水分,結冰時體積膨脹超過8%,產生強大壓力(可達2000kg/cm2)超過了破壞巖石所需壓力,從而擴大原有裂隙,在石刻表面產生微裂隙,冰融化成水后,水填充微裂隙,并繼續向石刻內部浸入。如此反復凍融,冰就像楔子一樣使石刻出現了由小到大的裂紋。

石造像部位缺失和表面劃痕主要是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有些游客文物意識薄弱,出于好奇心,在石質文物表面刻劃,導致文物表面受損甚至部位殘缺。有些石造像殘損部位用水泥砂漿進行修補,石質文物的表面被涂污污染發黑。每年“二月二”白佛山山會期間,眾多朝拜的人們在石窟旁邊燒香、燒紙箔、燃放煙花爆竹等,對石窟產生煙熏污染,影響佛像的觀瞻。

三、白佛山石窟造像、摩崖題刻保護設計

白佛山石窟造像、摩崖題刻是我國石窟藝術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東平地區社會史、藝術史、佛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和獨具特色的宗教研究價值。但是,石窟及其周圍環境出現的病害時刻威脅造像和題刻的安全和長久保存,因此采取合理的保護措施尤為重要。白佛山石窟造像、摩崖題刻保護設計既要遵循宏觀層面上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及規范、標準,同時也要兼顧自身的實際情況;既要對文物本體進行維修、加固,同時也要修建保護性設施,為石窟創造有利的小環境,從而降低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

(一)保護設計依據

1.相關法律、法規

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中關于“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維修、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負責保護建筑物及其附屬文物的安全,不得損毀改建、添建或拆除不可移動文物”的規定。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二是《文物保護工程管理辦法》(2003)及《山東省文物保護條例》(2016)中相關的內容。

2.相關規范、規程及標準

石窟造像保護方案現狀勘察內容、保護技術措施應符合的規范、規程和標準,主要有《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ICOMOS CHIINA,2015)、《石質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規范》(WW/T 0063-2015)、《石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WW/T 0012-2008)、石質文物保護修復方案編寫規范》(WW/T 0007-2007)、《文物保護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要求(試行)》(2013)。

3.資料依據

對白佛山石窟造像保護要有充分的資料依據,包括現場調查、勘測獲得的數據、照片以及現場分析的資料(見現狀勘察報告)、當地文物管理部門提供的有關“白佛山石窟造像”的歷史資料和現狀管理資料等。

(二)保護原則

對白佛山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的保護設計,不應簡單地將原有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翻新,而是應遵循相關的保護原則,基于其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石窟造像的歷史原貌和時代特征。

一是以中國文物保護工程必須遵守的“不改變文物原狀,修舊如舊,盡可能少的干預”以及《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奈良真實性文件》中對文物維修保護的有關條文規定,對該石窟造像進行維修保護。

二是對照現有查找的歷史資料、照片資料和實地勘測結果,對石窟造像和摩崖題刻查明病害原因,采取科學有效的保護方法和措施進行維修。

三是盡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石窟造像的歷史原貌和時代特征。在維修過程中盡量保持原有形式布局、結構、雕塑工藝等,以現有傳統做法為主要的維修方法。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要有充分的科學數據,要經過試驗,證明確實有效可行后再使用。

四是為體現造像區的完整性,恢復石窟造像的原始風貌,對缺失部位的修復應該有充分的依據。如無修復依據,暫不修復。僅對殘缺部位做除塵、裂縫加固防護處理。

(三)保護措施及方案設計

通過對白佛山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病害調查,理清病害種類包括風化、裂隙、殘缺、污染、缺失等,根據病害情況,保護設計以“保護第一、最小干預、不改變文物原狀”為原則,對病害采取清理佛像表面泥漬污垢,粘接斷裂部位,灌漿加固裂隙,并對殘缺部分進行核對與修補;對于缺失部位,如無修復依據,則采取現狀保存等修繕措施,保持文物本體的建筑、雕塑、書法等藝術于一體的原時代風格和特點。

1.文物本體保護措施

1號石窟石造像維修:采用白水泥摻適量原色石粉制成細水泥漿對裂隙進行灌漿和封縫,封縫完成后對表面進行做舊處理;清除墻面和佛像上的污染物,清除墻壁上的水泥;因佛像、佛龕缺損部位無恢復依據,保留現狀。

2號石窟石造像維修:對3尊佛像殘缺部位的維修,因缺少恢復依據,保留現狀,不對其進行復原;清理佛像表面落灰;清理窟內雜草雜物;保留榫卯尺寸及距離;恢復南口缺失的欄桿,拆除西入口處的鐵柵欄。

3號石窟石造像維修:對佛像殘缺部位維修,因缺少恢復依據,保留現狀;清除佛像表面落灰;用白水泥摻適量原色石粉制成細水泥漿對后期刻字進行遮蓋,表面做舊處理;清除窟內碎磚石,清理干凈凹槽內積水,清理疏通窟內石臼排水溝。

4號石窟石造像維修:對佛像殘缺部位維修,因缺少恢復依據,保留現狀;清理佛像表面灰塵;采用熱蒸汽配合揮發性好的材料如乙醇等溶劑清理黑色污染物;清理散落碑刻石塊、石作建筑構件,集中安放展示;拆除石造像頂部的后加鋼筋砼梁。

佛龕維修保護措施:清理佛龕周圍的雜草、雜樹和建筑垃圾;對佛龕內石造像殘缺部位維修,因缺少恢復依據,現狀保留;對佛龕內風化的石造像暫不作處理,如確需做防風化保護,應該在有充分實驗數據的前提下,確定所用化學藥品是可逆的而且不會對石構件造成“傷害”,經過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才能施行。

摩崖題刻保護措施:清理摩崖題刻周圍的雜草、雜樹;對摩崖題刻缺失的文字或風化嚴重漫漶不清的文字,進行現狀保護,要詳細測繪并記錄題刻的位置、面積、內容、字體樣式,充分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對風化的摩崖題刻,如確需做防風化保護,應另作石刻防風化加固保護方案,應該在有充分的實驗數據前提下,確定所用化學藥品是可逆的而且不會對石構件造成“傷害”,經過上級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才能施行。

碑刻保護措施:拆除無文物價值的1989年立的“重修石窟造像碑”,原位現狀保護“明嘉靖四十一年重修碑記”碑,詳細測繪并記錄石碑材質和題刻的面積、內容、字體樣式,充分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抬升“清康熙四十一年創修白佛山山門碑記”碑,使其碑座立于平臺地面以上;因缺少依據,不修復該碑碑帽;針對窟內及其他地方散落的碑刻,應依據省文物局專家意見,先在原位進行現狀保護,將來再修建保護設施集中保護和展示。

另外,對于石造像、佛龕表面淀積物的清除和斷裂石構件維修方式,此處作以下兩點說明。

其一,清除石造像表面有害的鈣質淀積層和苔蘚遺骸附積層,用硬毛刷清理石構件表面積聚的浮塵、雜物、苔蘚;對于粘附力較強的污物,用手術刀輕輕刮剝,直到徹底清除污垢;最后再用軟毛刷將表面清掃干凈。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用手術刀刮剝時不要損害文物表面。

其二,對斷裂裂縫的石構件維修,一是對于小裂隙及皸爆表層,采用注射器灌注彈性硅酸乙酯粘結劑進行粘接加固,也就是將合適比例的粘結劑先灌入注射器中,然后施加一定壓力注入細小裂隙中,注意不要溢到表面;二是對于隙寬較大的裂隙(0.5厘米以上),用摻原色石粉的細水泥漿進行灌漿粘結加固。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清除裂隙中的積土或雜草,并對裂隙兩側的石面進行處理;②沿開裂裂隙,每隔15~20厘米插入一段細銅管,作為注漿口;③用水泥砂漿封堵裂隙;④水泥砂漿固化后,根據裂隙寬度,配制適當粘稠度的細水泥漿漿液;⑤沿注漿口注入細水泥漿漿液,距離表面留有0.5~1.0厘米的空隙;⑥待水泥漿液固化并完全粘牢后,拔掉銅管,再用乳膠摻原色石粉對注漿口及裂隙表面補抹齊整并進行作舊處理,使其與周圍色澤協調一致。

2.保護性建筑方案設計

本文以1號石窟前部保護性建筑方案為例,對于古建筑的保護方案略作說明。

1號石窟前建筑正面

本方案為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單檐單坡歇山頂仿隋唐風格保護性建筑設計方案,即“采用單檐單坡歇山建筑,并進行了各角度觀看佛像的視線分析,盡量避免該建筑對佛像造成遮擋,同時規范、優化了該建筑的形制和比例”。

該保護性建筑為仿隋唐建筑風格,單檐歇山頂建筑,仿唐布瓦單坡屋面??偲矫嬉苑鹣袂安可襟w陡坎頂面為±0.000,建筑明間柱高6.50米,檐高8.00米,建筑總高12.03米,斗栱斗口為0.16米。開間三間(通面闊10.40米),進深二間(通進深5.14米);建筑面積53.46平方米。東西兩翼角沖出0.63米,翹起0.35米。建筑梁、柱、枋、檁、柁墩等大型構件用無疤節、無裂紋、無扭紋、無損傷的整體落葉松;椽子、欄桿等選用優等、干燥、平直的落葉松;斗栱選用一等烘干的紅松加工,其含水率小于20%。木作外部做防腐處理后,并用桐油鉆生,最后做油漆。石作臺階、柱礎等均用當地產石材。柱頂石為光面,其他為三遍清邊剁斧細加工。建筑梁、柱、枋、檁、斗栱表面均做紅色油漆。梁、柱、枋、檁做一麻三灰地仗,刮血料膩子,刷三道調和漆,外加罩光油一道。木基層、欄桿、斗栱做單皮灰地仗,刷三道調和漆,外加罩光油一道。

四、白佛山石窟造像的價值

白佛山石窟造像開鑿于隋代,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物價值、科學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白佛山石窟造像大部分為民間藝術家所建,是我國石窟造像藝術寶庫中一曲精妙的“下里巴人”。造像構圖與雕刻手法獨特,造型簡練而不失生動,線條粗獷樸實而不失酣暢與剛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諸窟在陡壁間的巧妙布局,體現了民間雕刻藝人的高超設計才能,是研究當時當地石刻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物與研究價值。其中,1號窟內的阿彌陀佛像是山東省內保存最為完整、個體最大的隋代佛像,堪稱“齊魯隋代第一佛”。雕刻風格突出反映了隋代造像的特點,其胸前的勾鈕式衣是山東地區常見的形式,同時也為隋代造像的斷代分期提供了確切證據。另外,1號窟內的“涅槃圖”龕像,以十六王子為題材的造像,在全國獨一無二,是研究“十六王子佛像”的重要實物資料,對研究佛教傳播及造像藝術彌足珍貴。

白佛山石窟造像的價值得到山東省乃至國家層面的重視,1977年,白佛山石窟造像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公布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山東省古建筑保護研究院編制的《山東東平白佛山石窟造像保護方案》,2012年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復(文物保函〔2012〕2055號)。2017年,東平縣文物管理部門依照保護方案和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意見,組織實施了東平白佛山石窟造像保護工程,主要為石造像本體保護、危巖體加固、環境整治及在1號窟前部修建保護窟檐建筑等工程?,F在白佛山石窟造像及摩崖題刻的病害得到了治理,危巖體得到了有效加固,環境得到了改善,保證了石窟的穩定性、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真實性和延續性。該處文化遺產正以古樸的原始風貌迎接越來越多的游客參觀游覽。

保護好白佛山石窟這處文化遺產,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論述和在大同云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的講話精神,也符合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最近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魯政辦發〔2021〕8號)中“加強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護”的相關要求,既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能對當地的文物旅游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猜你喜歡
摩崖石窟裂隙
西狹頌摩崖石刻
充填作用下頂板底部單裂隙擴展研究①
北票喇嘛洞摩崖石刻石窟群調查
裂隙腦室綜合征的診斷治療新進展
拉薩周邊摩崖石刻造像現狀與保護對策研究①
裂隙性質對含裂隙基坑土坡滲流特性影響數值模擬研究*
山嘴溝石窟二號窟壁畫性質初探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