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是《老王》的底色

2021-06-30 21:52孫娜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1年3期
關鍵詞:善良楊絳

孫娜

摘 要:品讀楊絳先生的《老王》一文,我們看到了在社會底層的老王的悲苦命運,在他身上凸顯出的孤苦寒微的一個人力車夫善良的品行,一種閃爍著人性光芒的善,表達了作者對人性之美的謳歌;我們也在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中,看到一個有良知的人在自身反思中表現出來的更深層次的人性之善,一種難能可貴的善。

關鍵詞:楊絳 《老王》 善良

初讀楊絳先生的《老王》一文,覺得文章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其沉靜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的鮮明特色。細讀之下,“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這種表現力是作者用貧困中掙扎的老王和那個愧怍的“我”身上的善良作為文章的底色。

論善舉,人們往往會覺得那是物質豐富后派生出惠及他人的舉動,而無關一個社會底層的人。在老王身上,我們讀出了來自苦中的善,一種閃爍著人性光芒的善。

老王是至苦之人。社會地位低微:老王,稱呼親切但沒有升至尊稱——王師傅、王先生;謀生手段辛苦:蹬著“破舊的三輪車”,這是“他靠著活命的”;家庭情況孤苦:哥哥死了,還有“沒出息”的兩個侄兒,沒有親人的指望,他孤獨終老;身體狀況病弱:有生理缺陷,一只眼是“田螺眼”,身體不很健壯,“他并沒有力氣運送什么貨物”;居住條件惡劣:大院是破破落落的,幾間小屋是塌敗的,當我問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時,“他說,住那兒多年來了”,在他心中那里不是家。

他的苦來自職業危機?!八菃胃蓱簟?,孤單無助,同行們有“組織”,他“腦袋慢”,就“進不去了”。老王有一種失群的惶恐。進而帶來經濟問題,老王依靠他那輛破三輪糊口,“文革”中,載客三輪被取締,謀生手段單一的老王沒有了經濟來源。老王不是體制中人,沒有單位的種種不便使他更加窘迫。老王是一個沒有單位的邊緣人——無組織,經濟、思想無所依。

他的職業危機還來自被人不尊重、惡意的臆測及詆毀:“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候不老實,害了什么惡病”,“大約”是胡亂猜疑,“什么惡病”是盲目估計。老王除了要忍受獨眼、獨身、獨戶的不幸之外,還要忍受“更深的不幸”——起碼的做人尊嚴被欺侮、被凌辱、被踐踏!這詆毀使乘客不愿坐他的車,生意格外清淡。

老王終日生活在惶恐、詆毀、非議之中,獨自艱難度日。但本身的、外在的疊加困境沒有阻擋住他發自內心的善。

他誠信為本,不欺人?!八偷谋人叭嗡偷拇笠槐?,冰價相等?!薄袄贤跏瞧渲凶罾蠈嵉?。從沒看透我們是好欺負的主顧,他大概壓根兒沒想到這點?!薄皬臎]”“壓根兒”是說老王從根本上就沒有考慮壓榨主顧來得到利益實惠。對比之下,物美價廉的大塊冰里折射出胡同中大多熟識的三輪車夫們對我們的壓榨。他當得起這個“最”字,老王的老實是發自天性的善。

“文革”后,我們一家遭受迫害,他載著默存去醫院,“……卻堅決不肯拿錢。他說:‘我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麊≈ぷ忧那膯栁遥骸氵€有錢嗎?”“堅決”是態度,“送錢先生看病”是拒絕理由,“悄悄”是尊重,是照顧別人尊嚴的良苦用心,是一種修養。老王對“我們”的關心是朋友般的真誠。

他體諒別人,至死未變。老王的善在他直著腳走來送香油、送雞蛋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情感比不要車錢更進一步?!坝幸惶?,……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里?!崩贤跻呀浐芫脹]來楊絳家了,陪伴老王的只有饑餓和疾病。

物質極端匱乏的年代,“好香油”“大雞蛋”顯得無比珍貴,他沒有留給侄兒。在瀕死之時,“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滯笨”地“直著腳”地艱難地走過街巷。想來只有至親之人才會給老王如此大動力,不能讓人捎話,得自己親自去他們家,才會有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到楊絳家的門框里地一幕。無家人,情感無所依;無組織,經濟、思想無所依。無依無靠的老王把我們當作至親,才會在臨死之前,送來最寶貴的財物,老王看重和我家的情誼,將看親人一眼的機會選擇了我們。

老王來的本意與錢無關,他止住我去取錢,可聽“我”說“就免得托人捎了”,他沒有再堅持制止,他最后一次表現出對別人的體諒,即便自己將死也不愿麻煩別人,即便被我誤解也沒有多做解釋。直到去世,老王保有體諒之善、赤子之心。

老王經濟貧困,社會地位處于邊緣,但他以善面對這個世界,來自老王內心深處的善,是一個來自底層社會的小人物的善,是閃爍著人性光輝之善。卑微、落魄甚至有些丑陋的外表難掩人性光輝。在惶恐、自卑中的老王,不管在哪種環境、狀態下都保有待人的基本準則——與人為善。

若論善舉,在楊絳先生身上,我們讀出了帶有批判精神的善,一種難能可貴的善。

老王能察覺到來自“我”一家人的善意。我們照顧他的生意,“我常坐老王的三輪”,對比那些“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不愿坐他的車的主顧,老王感受到了他經濟上的照顧和渴望得到的信任。他有夜盲證,“我”女兒送他大瓶魚肝油,對比他曾大約因無錢醫治而瞎了一只眼,這大瓶的魚肝油是多么珍貴的藥品和及時的關懷。關心他的家?!拔摇痹儐査芊窬S持生計;任何時候都給他應得的報酬,送來香油、大雞蛋,不讓他白給,付給了他錢。對比那些詆毀他的人,老王覺得得到了尊重和平等相待。

可這些善行在楊絳先生看來是不夠的,她在文中用潛藏在字里行間的同情、感激和敬意,含蓄地闡釋了另一種的善——人與人相處時的反省,一種反思式的善。

“我”察覺自己忽略了老王的真情實意,“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她反思過往,“我”及家人與他的交往大多在乘坐他的三輪或者為我家送貨時,精神和心靈的溝通并不多。老王身處不幸,卻真誠幫助我們,真心視我們如親人、朋友,而“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多年了,她反思面對“骷髏上繃著一層枯黃的干皮,打上一棍就會散成一堆白骨”的老王,自己“害怕得糊涂”了,只是想趕緊打發老王走,而打發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錢物兩訖。這是否“因為吃了他的香油……侮辱他?”“侮辱”一詞是“我”對這次交易的評判,這是作者毫不客氣地對自我進行了批判。老王在彌留之際要向“我”一家做最終的告別,然而,他的苦心并未得到楊絳的理解,當最后一次來到楊絳家,最終遺憾地被看作一次簡單的經濟交易。每每回憶至此,楊絳先生發現自己從未體察對方的感受,從未照顧老王的精神需求,自己用物質的世俗觀念去回饋別人高貴的善意,沒有真正尊重老王,沒有回饋老王對等的情感,最終留下的只有遺憾和愧怍,而這再也無法向老王訴說。

老王的不幸遮蓋不了他身上沒有絲毫功利色彩的天性的善;老王身處社會底層,卻用普通民眾中發出的光芒吸引我們的目光;《老王》闡釋了最自然樸素的道德良知。楊絳從老王身上看到的是無私的、純真的、毫無做作的善的人性光芒,是“我”這個“幸運者”所不及的。多年后,一個生命中的過客離場多年,楊絳先生卻一直“不安”“愧怍”,我們從楊絳的這份自我反省的“愧怍”中,看到了人性善良的光芒,折射美好人性的光輝,亦是赤子之心的閃光。

誰會為一個本就不是同一個社會階層,職業不同,生活的交集起于主顧關系的人做過多思慮呢?楊絳先生做了這樣的思慮。

文學作品的真正價值在于能使人思想發育、靈魂蘇醒,楊絳先生用“愧怍”表達了反思的結果。文章戛然而止,留給讀者不斷品讀回味。楊絳先生在作品里展現了觀察者的姿態,采用的是一種“走出事態之外的冷靜的審視”,作品無處不在體現著一種對人性、道德的深切關懷與反思。應該“愧怍”的不應該僅僅是楊絳一個“小我”,面對老王及老王們的“不幸”,每一個比老王相對幸運的人都應該“愧怍”:人們應該怎么做些什么?多做這種反思自我的善。

《老王》一文是以善做底色的,無論是貧困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實厚道的老王,還是自我批判的楊絳先生,都啟迪我們——以善做人生的底色。

參考文獻:

[1] 李彬《楊絳散文〈老王〉深度解讀》,學科網,2012年9月6日。

[2] 黃益《解讀楊絳〈老王〉一文中的“愧怍”》,《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年第16期。

[3] 《七年級語文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歡
善良楊絳
選擇
選擇
最短的情書
楊絳:高雅如蘭 靜若止水
劉雨霖:把電影投向真實的生活
小說《冷山》“缺憾中的美”賞析
淺談動漫作品中原始單一的反面人物
從《西游記》看戰勝心魔
心靈深處的手電光
淺析敦煌飛天藝術形象的情感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