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地震沉積學課程體系建設

2021-06-30 09:44董艷蕾朱筱敏王貴文潘榮
科教導刊 2021年10期
關鍵詞:沉積實例課程體系

董艷蕾 朱筱敏 王貴文 潘榮

摘 要 地震沉積學是一門新興課程,目前課程零散且不成體系。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解讀地震沉積學課程的性質與定位,對課程設置的基本內容、課程體系的建設等進行研究,以期推廣這一課程的普及程度。

關鍵詞 地震沉積學 課程體系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43

Abstract Seismic sedimentology is a new course, which is scattered and unsystematic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interprets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on of the course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studi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so as to promote the popularity of this course.

Keywords seismic sedimentology; course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0 引言

地震沉積學是在地震地層學和層序地層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該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州大學(Austin)曾洪流教授提出。1998年,他和Backus,Henry等在《Geophysics》上發表利用地震資料制作地層切片的論文(Zeng等,1998a;Zeng等,1998b),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積學”一詞,認為地震沉積學是利用地震資料來研究沉積巖及其形成過程的一門學科。隨后,在國際上掀起了地震沉積學的研究熱潮,國外已有許多學者在北美、西非、南亞等含油氣盆地開展了一系列的地震沉積學研究,并在油氣勘探和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中國石油地質研究人員已經翻譯了大量國外相關文章(曾洪流等,2011;朱筱敏等,2017),并且將先進的地震沉積學理論方法引入到中國陸相沉積盆地沉積體系和薄層沉積砂體的研究(朱筱敏等,2013),已經在巖性油氣勘探與開發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因此,在石油高校將“地震沉積學”課程推廣開來已經迫在眉睫。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自2011年開課,主要針對地球科學學院和地球物理信息工程學院的全英文國際碩士班的學生開設,學校特聘請美國得克薩斯州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地質調查局高級研究員曾洪流教授前來講學,每年學習該課程的學生人數超過40人,課時共計48學時。筆者先后任本門課程助教及部分內容的主講教師。自2020年春季開始,筆者用中文為碩士研究生班學生(主修專業為沉積學研究方向)講授“地震沉積學”課程。根據筆者個人認知和教學經驗,就地震沉積學課程的定位與性質、課程設置的基本內容、課程科學體系的建設等問題進行討論,以期建立其能夠“服務社會、服務企業、完成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科學課程體系。

1 地震沉積學課程的定位與性質

隨著石油勘探和開發的新技術、新方法日新月異,石油勘探開發領域不斷擴大,勘探開發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這對石油院校培養的人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畢業生不僅需要扎實的石油地質專業基礎理論知識,還需具備對新方法、新技術的理解、接受和運用能力及有效的創新能力。地震沉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課程。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既要培養學生有效掌握理論知識,具備閱讀英文文獻,追蹤熱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達到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的。

2 課程設置的基本內容

課程設置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課程類型。根據地震沉積學現在的教學實踐來看,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有理論基礎、實例實踐和應用創新三個層級。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地震沉積學”概念的提出、“地震沉積學”這門學科的發展歷史和發展方向、“地震沉積學”的關鍵技術(去噪、頻率處理、90跋轡蛔⒌夭闈釁⒀丈諍?、帐n⒎囪蕁⒊粱宓窨毯腿斯ぶ悄薌際醯齲ⅰ暗卣鴣粱А鋇難芯磕諶藎ǖ卣鷓倚匝?、地整R孛慚В暗卣鴣粱А鋇難芯苛鞒蹋暗卣鴣粱А苯饈橢腥菀壯魷值南葳?、“地狰伭户v夂凸諮芯渴道曬故炯吧匣導?緯痰睦嘈涂梢讕薟煌ㄒ狄螅柚帽匭?、限定选刑\腿我庋⌒奕囁渦???

3 課程體系建設的具體建議

在明確地震沉積學課程設置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要完善地震沉積學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理解基礎理論、方法流程,并進行實例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學以致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建立“理論-方法-流程-實例-實踐”完整的課程體系,原課程教學過程中“理論-方法-流程”三階段的執行情況較好,“實例-實踐”階段較弱,因此,筆者在本門課程多年助教及教學基礎上,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實踐。

3.1 中文參考書輔助英文文獻,擴大學生視野

如何有效提高地震沉積學的教學質量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地震沉積學的提出、發展和應用早期多為國外學者,學術論文,科研報告多為英文完成。因此,適當采用英文文獻進行地震沉積學的輔助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目前,國內尚無中文版的《地震沉積學》教材可供教學使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朱筱敏教授和美國德州大學(Austin)曾洪流教授等組織編譯著了中文版的《地震沉積學(譯文集)》,優選組織了22篇地震沉積學重要文獻的翻譯工作,對地震沉積學的發展歷史、基本原理和實際應用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圖1)。2011年出版后,在石油勘探與開發領域產生了良好反映,得到了石油勘探與開發研究人員的歡迎。建議學生通讀該譯文集,對地震沉積學有框架性的了解。

2017年出版的《地震沉積學原理與應用》又組織翻譯了6篇國際上有影響的地震沉積學文獻,增加了5篇國內關于不同沉積類型地震沉積學研究實例和研究規范,構建了地震沉積學原理、方法和實例研究新體系(圖1)。學生應該以此為基礎,廣泛閱讀英文相關文獻,對地震沉積學的理論及國外應用情況進行了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閱讀地質學專業文獻的能力,也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朱筱敏等,1997)。

此外,2011年和2020年由謝玉洪、劉力輝等出版的《中國南海地震沉積學研究及其在巖性預測中的應用》和《地震沉積學新進展與新實踐》,2017年出版的林承焰、張憲國等編著的《地震沉積學及其應用實例》等專業參考書,也為廣大學生和科研人員提供了許多勘探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和大量陸相含油氣盆地的勘探實例,值得認真閱讀。

3.2 參加科研科技活動,提高動手能力

目前高校老師均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的攻關科研課題以及許多與油田生產單位相關的生產難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科研課題中來,結合自己課堂吸收知識,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結合實際油田工區,看看能否通過地震沉積學的方法對油田的沉積相展布、砂體分布特征進行合理解釋。這樣既可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可以多參加學?;蚱渌麢C構舉行的地質技能大賽等類似具有創新意味的各類賽事,這樣的經歷和鍛煉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3.3 更新實驗設備,強化實踐教學

地震沉積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生們完成理論課的學習后,上機進行實踐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要求在實驗室管理、計算機設備配備、教師備課原始資料準備、甚至包括油田生產單位等多方面進行有效配合。首先是實驗員確保計算機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因為涉及地震數據的處理,對計算機設備的硬件條件也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學校配備符合上機需求的計算機(工作站);其次,主講教師需提前進行備課,與油田生產單位有效溝通,截取區塊大小合適的實際工區資料,保障學生上機操作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合理性。在學時設置上,加大實踐學時占比,讓學生實例實踐在學時上有保障且有效果。

3.4 強調多方位評價考核,提升實戰能力

就我校地震沉積學該課程開設之初,考核方式主要采用傳統閉卷考試方式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考試內容也多涉及基礎概念,最終考核成績以閉卷考試占比60%,平時成績(包括考勤、課堂小組討論、課堂回答問題等評定)40%。以閉卷考試為主的傳統考試評價方式,對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評價方面有積極的意義,但其容易將學生們培養成理論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偏差、重理論輕實踐、重教材輕文獻的“理論家”。因此,筆者在本門課程建設過程中,開始思考,嘗試配合主講老師將考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摒棄傳統閉卷考試方式,改為以查閱文獻資料為基礎的綜合大報告作業及上機實例實練,主要是查找閱讀課程相關的綜述文章,理論研究最前沿文獻,具體某一油田區塊“地震沉積學”的應用情況等文獻,培養學生文獻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總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大作業的過程中,讓學生深刻理解本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并了解在實際的科研和生產過程中,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隨后上機進行實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實際地震工區為基礎,對“地震沉積學”進行實戰演練,教師隨機抽選小組代表,對研究情況進行匯報總結,并聘請相關油田工區的企業現場領導作為評委,對學生作業情況進行評價打分,實現校企緊密結合,也可以為學生日后參加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4 地震沉積學課程建設的基本趨勢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地震沉積學這一課程在石油地質高等院校推廣,會呈現致用性和創新性的趨勢。所有的課程教學目標都倡導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地震沉積學也是如此,在注重課堂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更多從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及考核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強調學以致用的重要性。因此,“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將會是構建地震沉積學課程體系的重點和亮點。

地震沉積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需要不斷的豐富理論和實例驗證。地震巖性學方法、地層切片方法的改進、露頭地貌與地下地貌的類比研究、沉積體系地貌形態演變的三維模擬等等,都是本門學科主要的研究動向。在中國以陸相盆地為主的沉積背景下,如何有效解析巖性—波阻抗關系,如何排除陸相盆地湖平面升降頻繁,物源多變對砂泥波阻抗關系的影響等等,在課程建設中都可以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努力下,勢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5 結語

我國目前高等教育具有深化內涵建設,走個性化、特色發展道路,爭創世界一流的趨勢。通過對地震沉積學的課程定位和性質的認識,建立地震沉積學“理論-方法-流程-實例-實踐”完整的課程體系,且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程度做差異化處理,最終將這一門新興課程有效推廣普及開來。

項目:本研究課題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陸相斷陷湖盆深水濁積扇定量地震地貌學研究”(編號:41202078)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教改項目“《地震沉積學》教材編寫及課程建設”和“《地震沉積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Zeng Hongliu, Backus M M,Barrow K T, et al.Stratal slicing, Part I:Realistic 3-D seismic model[J].Geophysics,1998a,63(2):502-513.

[2] Zeng Hongliu,Henry S C,Riola J P.Stratal slicing, Part II:Realseismic data[J].Geophysics,1998b,63(2):514-522.

[3] 曾洪流等著,朱筱敏,曾洪流,董艷蕾等譯.地震沉積學(譯文集).石油工業出版社,2011.

[4] 朱筱敏,曾洪流,董艷蕾.地震沉積學原理與應用.石油工業出版社,2017.

[5] 謝玉洪,劉力輝,陳志宏,等.中國南海地震沉積學研究及其在巖性預測中的應用.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

[6] 林承焰,張憲國,董春梅,等.地震沉積學及其應用實例.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17.

[7] 謝玉洪,劉力輝.地震沉積學新進展與新實踐.地質出版社,2020.

[8] 朱筱敏,趙東娜,曾洪流,等.松遼盆地齊家地區青山口組淺水三角洲沉積特征及其地震沉積學響應. 沉積學報,2013,31(5):889-897.

[9] 朱筱敏,季漢成,王貴文,等.沉積巖石學教學形成改革研究.石油教育,1997,58(3):27-30.

[10] 董艷蕾,朱筱敏,王貴文,等.地震沉積學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19,28:72-73.

猜你喜歡
沉積實例課程體系
三維視角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藝養教育”凝練與藝美課程體系建設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無人機作業參數對噴霧沉積的影響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
電子束直寫模版電沉積制備圖案化磁記錄介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