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學生問題表征能力的思考與實踐*

2021-07-01 03:24伯海英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廈門361004
生物學通報 2021年9期
關鍵詞:圖解光合作用關鍵

伯海英 (福建省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福建廈門 361004)

問題解決能力是學生素養中的核心能力,必須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形成和發展。有意義的學習離不開問題解決,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關鍵信息,并應用所學知識、技能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推理等解決問題,有利于發展其高階思維,實現深度學習。然而,當前初中生物學教學囿于低階認知目標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有些教師認為,對于初中學生而言,真實的問題情境過于復雜,因此,對情境過度抽簡精煉,或由教師對情境進行詳析,以一種“簡化”方式教給學生。實際上,少了“問題表征”環節,對發展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十分不利。問題表征不到位已然成為初中學生解決生物學問題的瓶頸,筆者通過課堂觀察和訪談對改善學生問題表征問題進行了實踐探索。

1 對問題表征能力的基本認識

美國心理學家西蒙認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當需要解決的問題起始狀態是A,目標狀態是B,且A→B 的路徑未知或不夠清晰時,產生的認知沖突狀態就是“問題”;解決問題需運用知識、方法、策略等將已知信息進行轉化,打通A 到B 的通路,問題表征是解決問題的第1 步[1]。問題表征是學生將情境信息與自身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圖式等相結合,分析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目標狀態),有哪些條件或限制(起始狀態),需哪些相關知識和方法(路徑)等。即問題表征是學生對具體的問題信息進行感知提取、理解內化、轉換表達的認知過程,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效率。筆者在課堂觀察和學生訪談中發現,不少學生無法解決問題不是因為知識缺失,而是因為看不懂題意、錯失關鍵信息或理解偏差。

觀察和訪談的研究表明,學生表征初中生物學相關問題時,主要受問題情境、知識理解和結構化程度及思維能力和方式的影響。問題情境即呈現問題的方式。學生對問題情境的熟悉程度,以及在同類情境中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技能,直接影響其問題表征。在同等問題難度下,呈現問題情境的方式越新穎,學生問題表征費時越多,不完整表征的可能性越大;在相同新情境下,知識豐富且結構化程度較高的學生,更容易捕捉關鍵信息,準確關聯相關知識,快速形成對問題的正確表征。

2 初中生物學問題表征常用方法及應用

為了方便討論,將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分為2 類,一類是課堂學習任務,另一類是應用知識解題。課堂學習任務具有一定的綜合性,需合作并展開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知識解題,更多傾向于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這2 類問題需要的問題表征方法既有共性,也有不同。

2.1 標注關鍵信息 這是解題最常見的策略之一,主要指向學生的字面表征,要求學生捕捉并理解問題中的關鍵詞句。教師經常強調在解題時應標注關鍵信息,但很少概括哪些是關鍵信息。實際上,學生真正困惑的是“哪些是關鍵信息?”關鍵信息是指題目情境中與答題有關的信息,選擇題往往涉及具體生物、約束條件、圖注信息、問題落點等;非選擇題中信息更豐富,以科學探究類試題為例,往往涉及研究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變量、研究步驟、實驗結果圖表等。

例1,黃豆種子在萌發過程中,胚根發育成幼根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 )。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子葉

例1 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起始條件是“黃豆種子”“胚根發育成幼根需要營養物質”;要解決的問題是“營養物質來自哪里?”學生正確表征問題時需進行如下轉換:①黃豆是雙子葉植物;②黃豆種子的營養主要儲存在子葉中;③胚根發育成幼根發生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其中,關鍵信息是“黃豆是雙子葉植物”,一旦誤判就可能錯答。

不同水平學生的字面表征能力有顯著差異,教師指導策略應有不同。尤其是文字量較大的非選擇題,對于優秀學生來說,可在首次快速瀏覽題目時做一部分標注,再結合設問補充、確定關鍵信息;對于學習水平中等或較低的學生,應先通讀題干,了解概要,再從問題出發有針對性地閱讀和標注,甚至還需多次閱讀才能有效定位。研究表明,學生的字面表征能力與其閱讀能力相輔相成[2]。教師應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提升學生科學閱讀的能力,使其掌握標注信息的方法,提升問題表征的速度和準確性。

不同的試題呈現方式及標注關鍵信息的策略不盡相同。例2 以圖解形式呈現資料,信息量較大。在快速通讀、大致了解內容后,應通過設問反向閱讀,才能有針對性地標注有效關鍵詞。

例2(2020 年福建省生物學中考第29 題),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也是人類與傳染病的斗爭史。閱讀資料(圖1)并回答(問題略)。

圖1 2020年福建省生物學中考第29題圖

2.2 運用圖解分析 學生用圖解理解問題的方式即圖解表征。在課堂學習和解題中均可運用圖解進行問題表征。較常用的概念圖、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建立與解決問題有關的概念、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水平。一般來說,學生繪制的圖解越豐富概念表征的水平越高。

例3 是在復習課中設計的一個學習任務,要求學生綜合所學知識為菜農提高大棚番茄產量提出建議。學生在問題表征時,首先,要明確問題的起始狀態是在“溫室大棚”種植番茄,目標狀態是“提高產量”;其次,在符合起始狀態條件下,圍繞提高產量這一目標分析相關因素。多數學生能聯想到“提高光合作用強度”,部分學生能聯想到“降低呼吸作用強度”,其他因素則很容易被忽略。

例3,菜農李伯伯在溫室大棚中種植番茄,如何提高番茄產量?請結合所學知識為李伯伯提幾點合理建議。

本例中,學生對于“提高產量”問題的認識是籠統、模糊的,經小組討論逐漸完善圖解(圖2),將該主問題分解為提高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呼吸作用強度、選擇優良品種、合理施肥、防控病蟲害、松土及防澇等子問題,激活與子問題相關的知識經驗,并針對每個子問題提出具體措施??梢?,圖解表征有助于學生激發思維、拓展角度,問題表征越清晰、準確,越有利于解決問題。

圖2 提高大棚番茄產量的分析圖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示范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圖解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視化,幫助學生在不同情境下靈活運用,例如,在表征遺傳信息傳遞過程時運用簡易遺傳圖解;在表征不同類群生物特征時使用韋恩圖;在分析生物分類時采用二分法圖解等。教師還可通過分析學生所表征的圖解,掌握學生思維困難的節點,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圖解表征能力。

例4,農業部門在玉米產區推廣“糧改飼”,將全株青貯玉米制成飼料,解決糧食玉米供過于求和優質飼料不足的問題,并有效控制焚燒玉米秸稈造成的大氣污染。請從環境保護和物質循環的角度分析,青貯玉米作為飼料提供給牛、羊的好處。

例4 中,題干從環保角度提供了直接信息,學生比較容易作答。物質循環角度的問題表征如圖3 所示。

圖3 從物質循環角度分析青貯玉米飼料

通過圖解可知,自然狀態下,玉米長久堆放可被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實現物質循環;如果被牛、羊取食、消化,可促進物質循環;同時,玉米通過光合作用積累的物質和能量,部分進入牛、羊的體內,物質和能量被再次利用。這樣,從物質循環的角度至少可分析得出2 個好處:①促進物質循環;②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有利于人類的方向。上述圖解中,表征困難的學生往往容易缺失其中一條或數條,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表征有針對性地指導。

2.3 使用數學符號 將情境信息轉化為數學符號或公式以理解問題的方式,稱為數學表征,常用于實驗情境的題目。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轉化,學生理解問題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之間的邏輯關系。

例5(2018 年福建省生物學中考第25 題改編),將某植物分別置于溫度為20℃和25℃的密閉環境中,均先持續光照12 h 后,測得光照下密閉環境中二氧化碳(CO2)的減少量;然后黑暗處理12 h 后,測得黑暗時密閉環境中CO2的增加量,實驗結果如表1。

表1 實驗數據記錄表

請回答:

1)光照12 h 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總量較大的是 組。

2)24 h 后,植物積累有機物較多的是 組。

本題的情境較為復雜,教師可指導學生用數學方法進行問題表征:①將表格中“光照12 h CO2的減少量”設為M,“黑暗12 h CO2的增加量”設為N,根據題意,明確M、N都是實際測得的值。②假設光合作用12 h 消耗的CO2總量為X,呼吸作用12 h 產生的CO2總量為Y。默認24 h 植物呼吸強度不變,則根據題意,Y=N,X=M+Y=M+N。

第1 小題問“光照12 h 后,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總量”,即X,所以應比較“M+N”的值,答案為乙組。第2 小題問“24 h 有機物積累”,即“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總量”,可轉化為CO2的變化分析,即“光合作用消耗的CO2總量-呼吸作用產生的CO2總量”,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總量為M+N,24 h 呼吸作用產生的CO2總量為2 倍的N,因此,第2 小題應比較“M+N-2N”,即“M-N”,答案為甲組。

將題目信息轉化為數學符號,結合生物學概念原理,能較清晰地表征問題的已知條件及限制因素,例如,將本題的時間、光照等因素,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間的正確邏輯關系,使問題得以解決。

初中生物學探究類題目往往涉及較復雜的信息,可結合圖解和數學模型進行分析,圖解用于分析題干中原理、步驟等關鍵信息,數學符號用于分析實驗結果,除了以數學符號代表外,還可采用直方圖、曲線圖、餅圖等形式,使數據表征直觀化。

2.4 編制信息分析表 學生接觸到一個新問題情境時,首先要界定問題,分析已知和需要知道的信息,才能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例6 是一項課堂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設計實驗論證自己的觀點。為此,學生需要調動已有的知識、方法,通過繪制問題表征圖解形成思路(表2)。

表2 實驗設計思路分析

例6,二氧化碳是否為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觀點。

教師可通過不完全示范、巡視指導等幫助學生深度、全面分析。所謂不完全示范,就是在分析表中提供部分分析角度和信息,說明其用意,以便學生模仿完成其他部分。此外,在巡視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啟發性、激勵性語言加以引導,例如,“我們已學習的……與此是否有相似之處?”“如果想要……應該先知道什么?”“這個方法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等,為正確表征問題予以必要的支持。

總之,教師應重視通過具體方法引領,加強對學生問題表征能力的訓練,并將這種訓練持續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養成良好的問題表征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在日常學習中經常面臨解決問題的需求,不斷親歷問題表征過程,學生才能真正提升解決新問題的信心和能力。

猜你喜歡
圖解光合作用關鍵
硝酸甘油,用對是關鍵
新形勢下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
高考考好是關鍵
圖解十八屆六中全會
家居布藝的光合作用
例析凈光合作用相關題型解題中的信息提取錯誤與矯正
圖解天下
愛上光合作用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