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轉型升級路徑研究

2021-07-02 03:59卜應露范文慧
關鍵詞:農技協顯著性安徽省

卜應露,范文慧,梅 瑩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安徽合肥 230036)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簡稱農技協)是指在科協指導下成立的,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紐帶、以專業生產為基礎的具有群眾性科普功能的技術經濟合作組織[1],通過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建設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并且由于其組織特點和行為目標,農技協屬于非營利、非政府的民間組織中的社會團體一類[2],在《中國農技協協會章程》中規定農技協是公益性團體,主要承擔對于農技協會員的技術服務和指導[3]。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后,政策的傾向性打破了以前并行發展的格局,農技協因缺乏明確的法律保障,其存在和發展受到了威脅。各地省級及以下層面農技協的發展實踐表明2007年底以來農技協的數量增長十分有限,大多數農技協會目前呈不穩定的動態之中,正式的、運行良好的農技協會并不多見,農技協科技、經濟服務功能的有效發揮受到嚴重制約。為有效參與農業社會化服務,優化發揮其作為“三型”(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組織的功能與作用,2017年6月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了《中國科協關于促進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轉型升級的意見》的通知。本文依據2018年安徽農業大學調查組對安徽省30個基層農技協進行實地調查數據,對安徽省農技協的發展歷程及發展現狀進行闡明,再利用模型得出影響安徽省農技協轉型升級意愿的因素,并基于以上分析給出安徽省農技協轉型升級的選擇路徑,對安徽省農技協的成功轉型具有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一、農技協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分析

(一)轉型升級是國內政策變化帶來的結果

《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確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合作社開始迅猛發展。截至2019年統計,安徽省共登記9.3萬戶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農技協的發展。目前發展的局限性在于農技協從上級組織可獲取資源較少,導致部分農技協向合作社轉變,造成農技協的分流現象。從2007年開始,現有合作社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原農技協的基礎上轉化而來,在一定程度上農技協也成了合作社發展的基礎,兩組織的融合發展實質上是農技協升級轉型過程[4]。就農技協的社會化服務來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傳播在作用于農業生產的“最后一公里”階段,都面臨著較難有效實施的難題[5],農技協被認為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理想組織,在解決農村科技推廣中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問題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是農村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組織的有效補充[6]。因此,在國內政策向合作社傾斜的情況下,農技協為了謀求發展,必須進行轉型升級。

(二)轉型升級是經濟科技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

“互聯網+”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主要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合來完成經濟轉型和升級[7],農技協是在制度變遷和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產生的,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期間出現的組織創新[8],雖有學者說實體化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農技協的基本存在形態[9],但在數字大時代,組織的變革成為必然。由現實情況可以看出,互聯網技術給各個組織帶來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但是無論其表現出怎樣的表象特征,總是圍繞著信息在改變,網絡降低了決策者對市場信息獲取的難度。農技協傳統的運行模式已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信息的滯后性使得中國科協、安徽省農技協網站的建設形同虛設,許多基層農技協無法從官網上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更無法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式窺探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為了順應當今科技發展的規律,滿足農戶日益增長的需要,農技協應當注重專業人才的培養、平臺的建設,提高平臺信息的更新速度,促進其轉型升級。

二、安徽省農技協發展歷程及發展現狀

(一)發展歷程

農技協作為廣大農民創建的群眾性組織,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滿足農民的生產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安徽省農技協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發萌芽期,1978—1988年。1978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生產力大幅度提高,由于生產生活的需要,農民迫切希望得到農業生產所需的技術服務。為滿足農民需求,科協在農村開展廣泛相關活動,1979年安徽天長縣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民科學種田技術協會,此后各類協會涌現。

第二階段,引導發展期,1989—1999年。農技協在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經濟振興中發揮的作用引起了高度重視。1989年,國務院在《關于依靠科技進步振興農業,加強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積極支持以農民為主體,農民技術員、科技人員為骨干的各種專業科技協會和技術研究會,逐步形成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群眾性的農村科普組織及農民技術服務組織相結合的農業技術普及推廣網絡”。1991年,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把“重視推動民間各種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和民間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正式寫入全會決定中。1994年《關于加強對農民專業協會指導和扶持工作的通知》明確了農民專業協會的行政主導是各級農業部門。同年,《農民專業協會示范章程》相繼發布,1997年全國農技協總數已達到13萬多個,在農村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影響日益擴大。

第三階段,繁榮發展期,2000—2007年。隨著農村經濟改革深入,安徽省成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解決了農技推廣和生產需求脫節這一問題,截至2007年底安徽省16個省轄市均成立了農技協聯合會,農技協總數增加,種類繁多,入會會員達到79萬多戶。在相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安徽省農技協得到新速發展,取得很好的成效。

第四階段,衰敗重塑階段,2008年至今。2007年國家頒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之后,合作社確立了法律定位,得到政策保證,但是農技協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受合作社法頒布的沖擊,部分符合要求的農技協轉而登記為專業合作社,造成了農技協向合作社的加速轉化,農技協基層組織流失明顯,農技協的發展緩慢,進入停滯期,目前正在設法轉型以求持續發展。

(二)發展現狀

安徽省農技協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創新,已經初步兼具專業性和綜合性(表1)。近年來,農技協對安徽省農業經濟發展的幫助十分有限,為具體了解安徽省農技協的發展狀況,課題組對省、市、縣的農技協聯合會的負責人進行訪談,并對農技協會員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共發放會員問卷345份,實際回收問卷297份,有效問卷208份,問卷有效率為70%。

表1 安徽省農技協地區分布詳情

基于對安徽省農技協調查區域基本概況的調查,可以總結出如下三條安徽省農技協的發展狀態。

1.門類齊全,覆蓋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但發展不平衡

安徽省農技協在發展過程中,服務內容不斷豐富,按照技術領域和產業環節來看,現有農技協在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和社會化服務等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已全覆蓋(圖1),并且經濟價值較高的園藝、蔬菜、畜禽和其他特種作物占比逐漸增大,農產品加工類和社會化服務類比重逐步上升。

圖1 樣本農技協分布領域圖

雖然安徽省農技協涉及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但其發展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協會之間發展差別較大的現象。調查中發現有的地區農技協發展定位清晰,加上政府支持,整體發展較好,如肥西縣花木類的農技協;但有的地區農技協的服務模式單一,技術更新速度慢,服務內容單薄,基本處于癱瘓狀態。此外,同一地區農技協的發展也存在差異,有的運行良好,規模不斷擴大,能夠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環境,但也有的運行困難,名存實亡。

2.發展機制多樣,但整體競爭力不強

隨著經濟發展,農業產業化漸漸成為部分農村農業運作的主要方式。產業化使農產品加工生產呈現了規?;?、系列化、標準化的特點,這也為農產品的品牌化奠定了基礎。在對安徽省農技協的調研中發現,擁有品牌的協會占93%,沒有的協會僅占7%,如圖2所示,龍頭企業在市場運作占43%,比率最高,體現了安徽省農技協的市場運作主要依靠龍頭企業帶動,“龍頭企業+農業協會”的合作機制有利于農業經濟專業化、規?;l展以及建立和推廣集體農產品品牌。但安徽省農技協受合作社沖擊明顯,《合作社法》的頒布,導致部分農技協向合作社轉變。安徽省現運行較好的農技協中有77%是與合作社融合發展的,逐步形成了“重視合作社,輕視農技協”的意識形態,最終可能會造成基層農技協的逐步消失。

圖2 協會組織形態分析

3.多方搭建平臺,努力提升服務能力,但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待加強

農技協作為非營利性和公益性組織,在目前財政支持不足的情況下,為更好地提供服務,滿足會員的需求,在科協的指導下,大力開展與各個機構的合作,并通過政府補助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調查發現安徽省農技協為農戶提供的服務類型包括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咨詢、市場信息提供、協助銷售等等,其中最主要的為技術培訓(20%)和技術指導(19%)。但由于協會是農民的自發組織,有相當一部分處于比較低的發展階段,偏重于單一技術服務。而農業經營主體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需求已經從生產環節簡單的機耕機收服務向資金、技術、信息、加工、運輸、銷售和管理等綜合性服務擴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供需矛盾突出。

三、實證分析

農技協轉型升級是否成功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本文基于2019年6月的實地調查數據,通過采用Logistic模型,探究各個因素對農技協轉型升級意愿的影響程度,試圖找出影響農技協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

(一)變量選擇

由于影響農技協轉型升級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安徽省農技協獨有的特點,將研究農技協轉型升級意愿的影響因素分為四大類,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變量選擇及賦值說明

(二)結果分析

為了全面分析影響農技協轉型升級的影響因素,本文選取了12個因素進行回歸分析,但這很有可能造成自變量間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因此在進行回歸分析前,有必要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各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即VIF值)均小于2,因此可以排除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結果見表3、表4、表5。

表3 多重共線性診斷

表4 模型匯總

表5 回歸模型預測分類

通過logistic模型回歸,模型估計結果得到-2Log likelihood為3.819a,-2Log likelihood用于檢驗模型的整體性擬合效果,該值在理論上服從卡方分布。Cox&Snell R2和Nagelkerke R2分 別為0.561和0.986,正確率為99.5%遠大于60%,說明預測準確度較高,表明該模型的總體擬合效果較好(表4)。

表6結果顯示,文化程度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系數為正,呈正相關關系,說明隨著被訪會員的文化程度提高,越愿意進行轉型升級。政策的傾向使文化程度高的人意識到農技協的轉型升級會帶來更高的收益,因此越愿意進行轉型升級。協會性質為服務以及服務加實體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并且呈正相關關系,說明協會的性質方向主要是關于技術服務和技術經濟實體發展,這兩者大力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技協轉型升級。協會的業態為養殖業、加工業、銷售的顯著性均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并且業態為養殖業和銷售的系數為負,業態為加工業的系數為正,養殖業和銷售業的農戶并不傾向轉型升級,而業態為加工業的更傾向轉型升級。協會的所處地區的顯著性水平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皖北,皖中,皖南三個地區中,皖北當地協會會員和農戶轉型升級意愿較大。協會的成立時間在5年以下的以及5年到10年之間的顯著性均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在1~10年內成立的農技協更愿意進行轉型升級。農技協是否與合作社合作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10%的顯著性水平,與農技協轉型升級意愿呈正相關關系,相關程度高。自合作社法頒布以后,合作社各方面的發展都較為成熟。農技協與合作社合作之后具備轉型升級的基礎,因而農技協更愿意進行轉型升級。農技協是否有自有品牌的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體現了建立自有品牌有利于農技協轉型升級。農技協規章制度保障的顯著性水平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規章制度的完善一直是組織發展過程中所追求的重要方面,有規章制度保障的農技協更愿意進行轉型升級。

表6 二元logistic模型估計結果

在選取的變量中,性別、年齡、政府資金占比、是否登記注冊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由調查樣本可知,受訪對象中男女比例小,一半以上的人群都為30~40歲的中壯年群體,被訪者性別、年齡的差異對其轉型升級意愿沒有明顯的影響。就經濟來源來說,在所調查的農技協中,政府資助在其資金來源中占比26%,并不是其主要來源,其計量結果也體現了政府資金占比對農技協轉型升級意愿影響不顯著。是否登記注冊的顯著性水平是0.123,在這方面本來的預期是,登記注冊的農技協更愿意進行轉型升級。因為登記注冊的農技協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從而有利于促進農技協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在影響農技協轉型升級的因素中,文化程度,農技協性質、業態,成立時間,所處地區,是否有自有品牌,是否與合作社合作以及保障制度是否完善等,是影響農技協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對農技協轉型升級的意愿有顯著影響。

四、安徽省農技協轉型升級的路徑

根據以上的分析,農技協是我國農村科普和實用技術推廣的一個重要的陣地,在農村科普活動和農技推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由前文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技協轉型升級首先需要明確轉型升級方向。農技協作為民間自發形成的合作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服務農民,解決農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只有充分發揮農技協的服務功能,農技協的存在才有價值,才不會被時代淘汰,能否有效提供農技服務是農技協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據此,根據當前農技協服務內容單一、自身發展能力不強等重大的挑戰和農業農村發展對科技需求極大等重要機遇,本文進一步提出安徽省農技協轉型升級的幾個路徑。

(一)拓展服務內容,技術經濟服務與實體經濟相結合以促進轉型

通過實地調查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技協還存在著模式單一、技術更新慢、服務內容單薄、對農民的吸引力越來越弱等問題,大多數農技協還停留在技術交流階段,不能完全發揮其功能?;趯嵶C分析可以看出,農技協的性質會顯著影響農技協的轉型升級,技術經濟服務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更有利于其轉型升級。因此安徽省農技協可以由單純的技術交流轉向技術服務和技術經濟實體,通過種養技術服務、集中采購分銷、協助銷售產品等各種形式服務,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潤或差價,從而保證農技協的活動經費,實現農技協內部互利共贏的目標。此外對一些有發展空間的農技協,也可通過組建信用聯合體,實現擴大利用貸款的可能性和償還能力,從而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壯大發展規模。

(二)組織形態由農技協向“農技協+”轉變促進轉型

目前,安徽省農技協在固有的組織目標之下,形成了四種不同的組織模式,“協會+農戶”“協會+各級組織+農戶”是農技協的傳統模式,有利于專業生產上的技術交流,但品種更新慢使一部分農戶流失?!皡f會+龍頭企業+農戶”是安徽省農技協發展的重要模式,使協會、企業與農戶三者之間能形成相互促進的利益共同體,但是近年來市場行情的不穩定使得協會與企業的合作難以為繼。在合作社法頒布以后,合作社由于具有合法地位,自我積累的能力較強,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對合作社的扶持的力度較大,農技協為了自身的發展,“協會+合作社+農戶”模式應運而生,協會與合作社共享技術,共同發展,農技協將合作社與自身的資源進行整合,推動農技協向前發展。在安徽省農技協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部分農技協為了加強自身基礎,充分利用各個組織的優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組織形態,這也是農技協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三)工作方式由實體空間向“實體空間+網絡空間”轉型

隨著整個社會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農村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農技協信息化的建設還有待提高。由實地調查結果可知,安徽省農技協中,建成協會網站的占41%,未建成協會網站的有59%,部分農技協的成員對協會網站的建設持反對態度,并不注重協會的網絡建設。然而由現實情況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設是國家重點關注的項目,2016年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產業技術體系建立,農技協應該進行網絡虛擬創新平臺建設,工作方式應線下和線上相結合,加快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推進相關農業信息終端,如APP設置、微信公眾號建立等,進行信息化應用研發。同時完善建設農技協網站,通過有效的欄目設置,讓網站做好服務基層科技的工作,提升信息化服務水準。

猜你喜歡
農技協顯著性安徽省
璧山區農技協聯合會赴潼南區考察學習
石柱縣農技協聯合會召開第一屆第三次理事會
成長相冊
成長相冊
成長相冊
一種結合多尺度特征融合與像素損失加權的顯著性目標檢測方法
視頻序列中視覺顯著性圖像區域自動提取仿真
福建省農技協發展成效分析與主要對策研究
基于顯著性權重融合的圖像拼接算法
歐盟法院判決明確歐盟商標通過使用獲得顯著性的地域認定標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