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滲透德育教育

2021-07-04 02:15陳浩
數理報(學習實踐) 2021年6期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滲透策略德育

陳浩

摘要:學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師應該將德育視為教學的重要職責,體育學科亦不例外。中學體育教師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對德育融入進行優化,全面提升德育教育在中學體育課堂上的滲透效果。本文主要針對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巧妙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德育;滲透策略

1中學體育與德育結合的基本原則

在中學體育課堂實際教學中,為了發揮德育滲透的作用,教師應該明確中學體育教學與德育融合的基本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根據課程教學的基本特點,在實際的教學指導及教學思想完善中,教師應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在課程探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綜合素養的強化提供保障。第二,全面性原則。結合中學體育課程的教學狀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豐富教學指導方式,通過設定全局性教學指導工作,將體育教學內容和其他相關的內容有機融合,在身體素質、道德觀念、思想品質等方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三,系統性原則。要注重完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設定科學化的教學目標及教學手段,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指導方案,展現教育內容的系統性,逐步提升學生的素養,實現體育教育與德育融合的目的。

2中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巧妙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積極探索德育融入方法

首先中學體育教師要學會采用說服引導的方式來展開德育,這也意味著教師應該學會怎樣與學生通過特定事物來闡明觀點。中學體育教學和德育的融合,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要求教師創新教學理念,在講解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行示范、演示,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本質上來看,教師引導就是語言和行為相融合,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那么無論是在學習效果上還是在習慣培養上,都會有積極影響。

其次要依托合適的載體,在課堂中利用恰當的時機與方法隨時將德育要求融入到教學實踐。教師在上課時不但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征,根據學生反映出來的言行并結合上課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學生融入道德教育,而且要根據課程發展過程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中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可以進行德育融入的時機很多,日常體育鍛煉、球類活動、田徑比賽、春季秋季運動會等比賽項目,都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善于觀察、思考、把握和應變。以中學生的體育田徑運動為例,在競賽的中長跑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學生堅韌的毅力以及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中學生的體育接力比賽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重點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念、強調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2.2抓住體育課程的特質

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德育融入除了要抓住過程性、體驗性和潛移默化的特質外,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從項目、教學內容方面進行更加深刻的把握。因為,不同的體育項目和內容會對不同的思想理念產生影響。比如,通過足球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協作精神,但是長跑訓練就不具有這樣的培養作用。因而,體育教師還應注意并能夠抓住不同體育項目在培養思想品德方面的獨特性進行德育融入,由于靶向性強,更容易實現實際效果。比如,同樣是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但不同的意志品質又與不同的項目相對應。如,培養學生堅毅、吃苦的精神,最有效的訓練項目是長跑,其他項目的效果不夠明顯;如足球比賽,比較消耗學生的體力,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毅力,在比賽中學生可以進行自我放松調整;如在無球跑動時,進行呼吸調整或肢體放松,要想實現培養學生的毅力還需要學生的自覺性作為條件,而長跑不同,學生必須持續運動跑完全程才可放松,教師只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安排訓練即可達到體能和意志雙育的目標。而要培養學生的耐受挫折品質,長跑所起到的作用就不夠理想,而乒乓球、羽毛球項目則效果較好。因為這兩個項目的勝負交替頻率高,勝負經驗積累快,教師只需要稍加引導,學生即可建立冷靜、客觀看待挫折的觀念。

2.3提高課程教學的評價效率

在體育課程與德育滲透中,可以設定靈活性的教學指導方案,根據學生的基本特點,逐步提升課程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課程教學的評價效率。中學生需要鼓勵和自信,因此體育教師應在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幫助學生實現心靈上的強大。第一,體育教學作為雙邊性的活動形式,教師在課程設計及互動指導中,應該注重學生興趣及情感的交流,通過設定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評價方案,幫助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心靈上的溝通。之后通過德育滲透與體育知識的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感悟及認知,豐富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活動體驗,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教師在體育課程的教學評價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差異性特點,設置多樣化、個性化的指導方案,引導學生在評價中提高對自身能力的認識,避免由于評價方法的單一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評價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構建差異性的評價方案,設置專業性、積極性的評價模式,提升學生自信,讓其有信心進行后續的學習,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

2.4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結合中學體育教學現狀,在體育教學與德育融合中,教師應在認識德育思想與體育融合的價值前提下,根據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指導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一般情況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需要遵循以下條件。第一,豐富教學活動。中學體育教師在體育知識與德育融合中應該開展豐富的教學指導活動,針對中學學生的特點,豐富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認知及體驗,點燃學生學習體育的熱情。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跳躍能力探究時,不應只是單純講解動作,而是應該根據課程的需求及學生的差異,讓學生探究不同的跳躍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還可以“幫扶”的形式,以“強”帶“弱”,培養學生熱愛集體,團結互助的精神,發揮體育與德育融合的作用。第二,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指導方案。在教學指導及教學創新中,為了實現體育教學與德育內容的融合目的,教師在完善教學方法時,應該針對學生的需求,讓學生感悟德育知識的有趣之處,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認知。例如,在體育教學指導中,教師可以針對課程內容創設不同的活動探究環境,通過運動項目的確定、活動形式的完善等,引導學生在體育比賽、體育精神感悟中感悟體育魅力,培養體育精神。

2.5強調隱性育人

體育教師應抓住自身課程與其他文化課在德育方面的差異性,同時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在進行德育融入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是要避免單純、直接地向學生講授思想品德觀念、理論,而是將德育融入到體育技能教學、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強調通過學生的自身體驗來完成思想觀念的自我生成和構建,而不是硬性地傳授理念。而且,從中學生的思維特點上看,因為他們缺少社會以及生活閱歷,通常不太容易理解理念,而更習慣于從感性渠道完成認知。也就是說,利用體育鍛煉過程的體驗性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既符合課程特征,又匹配教師所長,還與中學生的認知規律相對應,可使德育融入的效率最大化。當然,由于中學生的歸納、提煉能力較差,教師可在引導過程中進行適當的點撥,用一兩句話進行“點睛”,完成思想理念從潛意識到顯意識的轉化。比如,在組織學生進行了分組小場地足球對抗比賽后,學生其實已經體驗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教師無需進行長篇的團隊意識講授,只需要提示一句:“某組最終取得優勝,除了技術好外,大家有沒有發現他們小組的同學配合意識特別強?大家注意了戰術配合,而不是單打獨斗?!边@一句話,已足夠將學生比賽中的體悟提煉出來,引起學生的認同。

2.6在體育比賽中的德育教育

學生在親身經歷比賽的過程中,充分體會比賽的快樂。目前學校開展的校內或者校外的體育競賽非常多,在比賽活動中常有學生不服裁判的現象出現,如在一次籃球決賽中,進入了決賽的最后時刻,比賽馬上就要結束,當時一方上籃得分,防守方打手犯規,而裁判判定的是進球有效,另加一個罰球,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球,一旦投進也就預示著比賽的勝利,這個時候被判罰的學生非常生氣,不服從裁判的判罰,阻止比賽進行,當時學生都上前去理論,紛紛喊著“黑哨”,場面一度失去了控制。幸好這名裁判教師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非常熟悉籃球裁判的規則,雖然發生了這樣的場面,但是裁判教師并沒有過激的反應,而是將雙方隊伍拉開,宣布暫停比賽,并安撫情緒過激的隊員,然后詳細地為他們講解判罰的前因后果,最終隊員被說服,比賽繼續進行。由此可見,體育比賽不但能夠展示出運動項目的風采,同時還能夠表現出運動員的精神面貌以及道德修養,通過倡導體育比賽的文明行為,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升華。

2.7增強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

心理適應能力是個體適應環境時,內部心理活動自我調節的能力。體育課堂中的教學展示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教師言語盡量不給學生帶來壓力,減少學生在展示環境中怯場現象。例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請學生出列展示,有些學生展示發揮不佳,與平時練習的質量有差距。顯然,是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關,消極的心理占了主導作用,影響其正常發揮技術水平。教師對展示的學生應給與鼓勵語言,如“敢于出來展示,你已經成功了”,“按你平時的練習動作展示就行”。學生展示中鞏固動作技術,且被接納、認同、贊美,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產生積極的運動體驗,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需改變只挑選優秀學生出來展示的慣例,讓不同運動技能梯度的學生均應該有展示機會,促進教育公平。尤其是體育困難生展示時,教師多鼓勵該生的進步情況,尋找閃光點給予表揚,并帶動學生鼓掌,使之克服自卑心理,增強其心理適應能力。

2.8弘揚學生的體育精神

(1)教師多鼓勵隊員,放下包袱,不計個人的得失,以團隊利益為重參賽。(2)教學比賽善用“巧招”。即,為了贏取比賽,教師(教練)暗示主力隊員替換休息時故意裝“傷”,減輕替補隊員被換的心理壓力,讓其盡可能發揮出最佳水平,促進自尊自信。當然,現實教學中,巧用這一現象的概率較小,但在關鍵的場次、時刻可為之。學生放下思想包袱,不畏強勢,自尊自信,建立良好的心理結構,才能更好地展現體育精神。

3結束語

總之,為了實現中學體育與德育融合的目的,在實際的教學指導中,中學體育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積極探索德育融入方法,樹立正確的德育教學指導觀念,創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體育課程的德育教學內容,抓住體育課程的特質,提高課程教學的評價效率,使德育與體育課程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胡濤波,謝益凱.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體育學科德育教學實施的路徑優化探微[J].青少年體育,2020(7):25.

[2] 丁宏偉. 德育教育如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22):1.

[3] 索翠芳. 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 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45):2.

[4] 賀三雄. 淺談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 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000(030):73-73,76.

[5] 郭東文. 淺談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學周刊:上旬,2016(9):2.

[6] 鄒燕. 淺談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J]. 中華少年,2018(4):1.

[7] 李光明. 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J]. 體育世界:學術版,2016(12):1.

猜你喜歡
中學體育教學滲透策略德育
《中國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對新課程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的思考
中學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策略探析
拓展訓練融入中學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