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論語》中“志與學”的建構

2021-07-11 10:49王贛萍徐夢婷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論語孔子

王贛萍 徐夢婷

[摘 要]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內涵十分豐富,上至國家社會,下至平民百姓,從治國安邦到為人交友,皆有所涉及。文章從師范教育的角度,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從志存高遠的治學格局、“付諸闕如”的人生態度、博學篤志的入世精神三個方面,闡釋《論語》“志與學”的建構,以期對師范生的發展有所啟示。

[關鍵詞] 《論語》;“志與學”;孔子

[作者簡介] 王贛萍(1964—??? ),女,江西信豐人,南昌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圖書情報研究;徐夢婷(1998—??? ),女,江西上饒人,大同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文藝學。

一、志存高遠的治學格局

《論語》最打動筆者的,不是孔子超乎常人的好學之心,而是孔子的治學格局。無志不成學,治學的格局決定了“學”的范圍與成績??鬃右蕴煜轮畬W為志,志向高遠,卻非好高騖遠,他將“好學”做到了極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便是對孔子治學的生動詮釋。

“在此無神的世界里,儒家要求知命,立命,亦即個體的自我建立個人主體性的探索。因此為(道)——情——境是中國哲學的根本?!笨鬃拥囊簧荚谔剿髌鋫€人主體性,所謂“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應該說,孔子始終以天下為己任,將自己的生命與天下系于一體,并將這份責任與自我知識掛鉤,最終成就“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千古之名。

反觀今日,不少師范院校的學生認定師范生身份能帶來穩定的工作,便缺乏主體意識、不思進取,將自我價值局限起來,看不到生命境界的廣闊。故此,筆者希望通過《論語》的學習與研究來提高這類學生的思想覺悟,幫助他們突破自身局限,尋找并獲得主體意識。

具有強烈主體意識的孔子必然不會是個空想主義者,他仰望星空,他更腳踏實地。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笨鬃訉Ξ敃r一些不當之學風扼腕嘆息道:“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闭沁@樣的赤子之心,加上“敏于行”,孔子才能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

當前飛速發展的時代使得學界日漸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出名要趁早”的觀念盤踞世人心頭,孔子這種踏實的學風就更顯得珍貴。

筆者班上有不少學生打算考研,他們需要的就是孔子的赤子之心。他們需要從孔子身上學到治學的格局,保持動力,不為身邊人所惑,始終學到實處,踏實地在自身要攻克的領域深耕下去。

二、“付諸闕如”的人生態度

在做學問時,孔子敏而好學,精益求精,面對不翔實的知識,他始終堅持“闕如”的態度??鬃诱f:“吾猶及史之闕文也,有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在孔子看來,治學嚴謹、實事求是、直面自我才是做學問該有的態度。所以,他才會批評輕率魯莽的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p>

面對這樣的態度,筆者本是疑惑的。一直以來,我們都強調要清除疑難,所以,我們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那些有打破砂鍋問到底之精神的人。直到前幾日,筆者讀到李商隱五律詩《街西池館》,其第三聯“太守三刀夢,將軍一箭歌”。此聯前句化用西晉王濬“三刀夢”的典故,按照律詩格律,后句也當用典,但“將軍一箭歌”所化用的典故,至今無人知曉。在注解此句時,清人朱鶴齡、馮浩均注“未詳”,姚培謙卻將此句聯系到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典故。朱、馮二人的治學態度受到推崇,姚氏則深為后人詬病。由此,筆者才知道,保持“闕如”的態度并非放棄求證,而是對于一些無法求證、確乎不知的問題保持真實的態度,也就是孔子所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對于求證不到的事情,孔子主張保持“闕如”的態度。這種實事求是的存疑態度,實在是今天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抱有的態度。尤其對于師范生來說,如果他們在求學的時代未能形成這樣的認知,那么他們在走出校園后的教學中,很容易不懂裝懂,誤人子弟,甚至將這種惡習傳給他們的學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每個人都會犯錯?!瓣I如”的治學態度還延伸到孔子的為人處世中,在生活上,孔子不避諱自己的錯誤,保持真實,并積極改正,他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他還告訴我們,有人糾正過錯是件幸運的事情,“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通讀《論語》,我們很容易發現,孔子很重視改過,并多次談到這個問題,其弟子也耳濡目染地獲得了這方面的意識??梢哉f,孔子“過與更”的思想展現了他對自我主體意識的準確把握。

隨著淺薄自我意識的形成,人們漸漸以錯為恥,不敢直面自己犯下的過錯,常常文過飾非。筆者以為,這是缺乏勇氣的表現。今天的師范生要想真正地挖掘自我,就必須學習并踐行孔子的“闕如”思想,發現真實的自己,在認識真實自我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地接受、改變那個不那么完美的自己。

三、博學篤志的入世精神

孔子的“博學”是十分先進的,所謂“學無常師”“萬物皆可學”??鬃拥摹安憋@示出其思想的先進性和超越性:“博”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盡美矣,又盡善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也是“文質彬彬”。

孔子不僅在立志向學方面踐行“博”,還在教育弟子方面踐行“博”。這種“博”體現在“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還體現在“一以貫之”“吾無隱乎爾”。作為我國歷史上創立私塾第一人的孔子,他用他的“博育”打破了當時官府貴族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而“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的成果無疑是孔子“博育”的最好成果。

當代的大學生,不可狹隘地在自己構造的禁閉室里求知,要打開眼界,博采眾長,以天地萬物為師,方能學有所得。

“博學”的同時,孔子是一個積極入世的人,他游說諸國,宣揚其儒家思想,卻能做到不沉浮于名利場之中。這應是“博學”結出的另一碩果。在《先進篇》中,孔子贊同曾點“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自在之志??鬃印岸嗄鼙墒隆?,“博學”使其在深刻意識到自我責任的同時擁有悠然之氣,故而在“以天下為己任”的同時保持赤子之心。

今天的大學生,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大多是積極而不功利的。作為師范生的引路人,筆者應該鍛煉他們的責任心,避免其急功近利性子的形成,讓他們在進取中保持悠然氣概,做到朱熹所言“樂則心寬體胖而忘其貧,好禮則安處善,樂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

在閱讀西方作品時,筆者折服于西方悠久而強烈的個體意識,讀完《論語》,才發現我國的經典作品也并非完全的集體主義思想,畢竟沒有個體意識的人物是不夠鮮明生動的。事實上,孔子的自我主體意識貫穿《論語》全篇,也正是這樣的內核意識使得其立志向學的精神更流光溢彩、穩健有力。

現代人普遍強調個體意識,很多大學生包括師范生傾向于“崇洋媚外”,寧愿看幾部歐美電影,也不想研究祖先留下的經典,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在各個領域都強調個體意識的表現,迎合了宣揚個性的年輕人的情感需求。從古至今,中華文明都強調集體意識,個體意識看似被抹殺。這種對集體主義的強調使得年輕人因“審美疲勞”而產生厭倦心理。

筆者認為,個體意識與集體意識從來就不是非此即彼、自相矛盾的。與其一味地崇拜西方精神,今天的大學生,尤其是師范生不如沉下心來研究個體意識、主體意識更為高明的孔子——強烈的、優秀的個體意識在博大中催生出天下意識,即集體意識,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于丹.于丹《論語》感悟[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2]沈小燕.《論語》古今解讀的差異論略[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0.

[3](宋)朱熹著.(宋)黎靖德編.朱子語類[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春秋)孔子著.(魏)何晏,(梁)皇侃等注.論語[M].四部要籍注疏叢刊本.北京:中華書局,1998.

猜你喜歡
論語孔子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孔子的一生
如何讀懂《論語》?
孔子的一生
論語
《論語·學而第一》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如果孔子也能發微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