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

2021-07-12 07:25
大眾文藝 2021年2期
關鍵詞:唱法聲樂多元化

(廣東省肇慶市歌舞團有限公司,廣東肇慶 52606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開始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未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還應積極探索傳承與發展道路,從而使民族藝術順利走上國際舞臺,向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強大精神。

一、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基礎

(一)語言多元

我國擁有56個民族,多數民族擁有各自語言,使得各民族音樂帶有方言基調,韻味獨特。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可以劃分為北方、湘、吳、客家等七大方言區,在語音、語法等方面差異明顯,民族特色鮮明。而我國民族聲樂藝術擁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按照東、西、南、北劃分音色,之后又衍生出楚聲、吳歌等,使得方音成了民族聲樂的重要格調。如在陜北民歌中,“我”唱“e”等情況屢見不鮮,體現了各地語言特色。受語言多元化特點的影響,我國民族聲樂藝術風格迥異,為聲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二)形式多元

我國南北兩地民歌就存在風格上的明顯差異,北方民歌大多粗狂、高亢,與北地氣候惡劣、土地廣袤環境密切相關,而南方多數地區山清水秀,人也更加溫柔、細膩,使得南方民歌相對舒緩、優美。受地域差異影響,即便相同民族聲樂作品在不同地區也會以不同形式傳唱。如《茉莉花》屬于清代流傳的小調,現有版本較多,如江蘇、河北等都有各自版本,前者類似小調,帶有江南水鄉運維,歌曲更加抒情、柔美,后者則為七聲調式,擁有較大旋律起伏,給人以明亮、爽朗的感受。

(三)文化多元

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使得我國民族聲樂藝術融入了不同時代的文化。在中國古代,民族聲樂藝術主要用于描述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場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歌曲形式日漸豐富,成了豐富人們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開始呈現出自由多樣特點。發展至清朝,西方聲樂藝術傳入我國,使民族聲樂藝術隨著民族變革進入到新的發展時期,開始利用西方聲樂藝術理論知識對民族聲樂藝術進行充實。在這一時期,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作品多由民歌改變,但帶有歌唱家鮮明個性,出現了湖南高腔、西藏淳樸腔調等不同的風格。如今,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民眾也開始產生多元審美,要求民族聲樂藝術通過創新取得多元化發展。

二、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表現

(一)作品多元化

首先,從作品內容上來看,不再局限于對舊時代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描述,而是開始講述社會新時期的情況,更加貼合現代群眾的喜好,確保民族聲樂藝術能夠融入社會。在作品創作上,體現了朗朗上口的特點,同時憑借特色民族唱腔和旋律展現多樣民族風情。新一代的民族聲樂作品創作者更擅長從各種音樂素材中挑選特色內容,如薛之謙的《演員》就被創作成民族聲樂作品,融入陜西特色腔調。以借曲填詞方式實現作品內容創新,能夠在保留民族腔調、唱法的同時,體現作品新意。在社會發展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大量文化藝術活動得以開展,都能為民族聲樂藝術創作提供素材,使更多美好作品得以譜寫。其次,從作品體裁上來看,通過對戲劇、美聲等藝術形式進行借鑒,衍生出了頌歌、戲歌、抒情曲等多種題材,使民族藝術題材的豐富性得到了充分體現,也滿足了不同受眾的藝術追求。如電視劇《四世同堂》主題歌《重整山河待后生》就是吸取了京韻大鼓音樂元素,曲式則采用歌曲創作手法,使得作品帶有戲曲化特色,展現了作品獨特藝術魅力。在民族聲樂藝術形式不斷變化過程中,新生藝術與傳統藝術演繹形式取得了融合,使得民族民間曲藝凈化得到了延續。此外,從作品配樂上來看,除了采取二胡、古箏等傳統樂器進行配樂,也開始引進鋼琴、電子樂等各種音樂形式,在保留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內涵的同時,展現了與時俱進的態度,能夠使現代人對藝術的異質性需求得到滿足,促使民族藝術得到較好發揚。

(二)唱法多元化

在藝術取得多元化發展背景下,也衍生出了更多唱法,可以劃分為原生態唱法、學院派美聲唱法、流行唱法等。采用原生態唱法,以真聲為主,更能體現唱法個性,口腔著力大多較為靠前,依靠上頭腔和胸腔實現共鳴,咬字發音等遵循傳統習慣,帶有方言特點,音色更加明亮、唱法多變。而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為迎合民眾審美需求,民族聲樂藝術演唱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美聲唱法,同時對戲曲、通俗等音樂形式唱法進行了融合。在聲樂教學方面,偏重于傳授西洋唱法,使得民族聲樂藝術演繹一度出現了模式化的特點,喪失了個性特色。但伴隨著多元化人才培養要求的提出,學校教育開始注重各種唱法的交流,在保留傳統唱法特色的同時,采取西方科學發聲訓練方法,對西洋唱法呼吸特點進行借鑒。在融合發展背景下,衍生出了聲區統一、音域寬廣且咬字清晰的唱法。對于年輕一代受眾來講,更傾向于欣賞各種流行歌曲。因為流行歌曲具有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等特點,在社會節奏較快的情況下更能使受眾放松身心。面對這一局面,民通唱法得以誕生,進一步推動了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通過將民族美唱法與現代流行美唱法結合在一起,能夠使音色得到豐富,如譚晶演唱的作品多帶有這一特點。

(三)傳播多元化

現階段,民族聲樂作品可以獨唱、對唱、重唱、合唱、大聯唱等多種形式演繹,受眾可以結合各自喜好選擇欣賞不同版本作品表演。相較于電視、廣播等傳統傳播途徑,抖音、視頻平臺等新媒體受眾更加廣泛,能夠在雙向互動中得知受眾喜好,使民族聲樂藝術以各種形式傳播,從而獲得更多受眾青睞。在傳播路徑不斷拓寬的背景下,受眾對民族聲樂藝術欣賞不再受到時空局限,如想要回顧青年歌手大獎賽民族唱法主表演,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搜索,即刻就可以獲得大量相關視頻供受眾隨意選擇。與此同時,受眾也不再扮演單一的角色,而是參與到作品傳播過程中,將自己喜歡的民族聲樂作品或藝術表演形式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推薦給他人。在受眾獲得更大自主選擇權利的情況下,受眾多元審美需求將得到進一步重視,促使民族聲樂藝術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以便在網絡傳播中獲得更大發展潛力。

三、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路徑

(一)保留民族審美特色

推動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在不斷尋求創新突破的同時,還要牢記對民族審美特色進行保留,才能使藝術深刻內涵得到充分展現,為藝術長久發展提供保障。作為藝術傳承和創新者,還應牢記保護和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做到真正理解藝術蘊含的民族文化特色,確保創作的作品能夠符合中華民族審美價值理念。作為多民族國家,各地民族聲樂音樂作品都蘊含本土文化內涵,還應在音樂傳承中得到延續,確保音樂特色能夠得到維系,促使作品面對外來文化沖擊時能夠脫穎而出,體現中華民族獨特精神魅力。因此在汲取外來文化精華的同時,需要重視地方文化資源挖掘,使民族藝術特征在新作品中得到滲透。結合這一目標,在開展民族聲樂藝術教學時還應對傳統民歌風格、唱法等進行保留,確保學生能夠了解民間審美特點,受到優秀傳統文化情感熏。學習陜北民歌《三十里鋪》、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等經典民歌,感受到藝術作品優美動聽的同時,也能樹立牢固的民族文化自信,使新一代民族聲樂藝術傳承人在實現作品創新的同時,始終能夠保留民族審美特色和藝術風格,學會從歷史文化、本土文化中汲取營養,繼而使作品文化性、藝術性得到增強。

(二)融合時代文化背景

民族聲樂藝術之所以能夠得到一代代傳承,與每首作品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融入了各時代特色有關。在演唱經典作品時,都可能體會到作品中飽含的時代氣息,透過音樂感受時代特殊精神和情感。在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創作上,同樣應保證時代主題鮮明,確保藝術個性得到充分彰顯。在作品創作過程中,還應對新時代人們內心思想進行表達,賦予作品時代烙印,在滿足新時期民眾審美需求的同時,推動藝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在作品演唱方面,同樣應當融合時代文化背景。如對抗戰時期《延安頌》等作品進行演唱,還應實現作品時代情感的深入挖掘,確保作品贊揚的情感得到順利傳遞,繼而使作品特色得以充分展現。而在現代作品演唱過程中,還應結合詞曲特點融入新的藝術元素,反映當代人民真實需求,借鑒各種唱法在作品中融入豐富藝術元素,使作品演繹能夠得到受眾認同。因此作為現代民族聲樂演唱者,還應熟練掌握新時期民族聲樂唱法和發聲技巧,展現較強作品理解和演繹能力。

(三)突破傳統藝術界限

藝術的產生建立在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基礎上,而人們的審美總是會隨著社會變遷而發生變化。在現代社會,人們審美呈現多元化特點,民族聲樂藝術發展還應主動突破傳統藝術界限,完成創新性藝術形式打造。在民眾每天通過現代化媒體進行各種信息接收的情況下,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也提出了強烈感官感受要求。因此在民族聲樂藝術演繹的過程中,還應采取多元化形式,使作品得到最直觀、最完整的詮釋,使音樂形象得到較好塑造的同時,確保作品思想、情感得到迅速傳遞。如電視劇配樂《枉凝眉》、歌劇配樂《洪湖赤衛隊》等作品的產生,能夠聯合影視、歌劇藝術作品對故事、情感等進行詮釋,確保受眾獲得豐富感官體會的同時,能夠做到情感定位準確,最終使藝術作品獲得深厚群眾基礎,換發強大藝術魅力。為此,還應使民族聲樂藝術發展向影視、歌劇等藝術領域擴展,從豐富民眾業余生活角度實現作品創作和表演,在體現較高藝術水準的同時,使藝術發展跟進時代脈搏,保持長久生命力。

四、結論

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產生的民族聲樂藝術在語言、形式和文化方面都帶有多元特點,為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在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下,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在作品創作、唱法表現和傳播路徑上都呈現出多元化發展態勢,能夠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和民眾文化自信樹立做出貢獻。未來在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方面,還應堅持對聲樂藝術中的民族審美特色進行保留,同時融合時代文化背景,通過不斷突破傳統藝術界限展現民族聲樂藝術的獨特風格,繼而使民族深厚文化底蘊得到充分展現。

猜你喜歡
唱法聲樂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養老服務 托起幸?!跋﹃柤t”
演唱中國聲樂作品的責任與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聲樂活動考述
數字影像藝術創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中國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淺談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的融合
論科學的發聲方法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