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鈴薯不同材料覆蓋栽培模式試驗報告

2021-07-16 02:09王淑瓊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1年13期
關鍵詞:穴距全膜行距

王淑瓊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莊浪 744699)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氮肥為含N 46%的尿素,磷肥為含P2O514%的普鈣。地膜為厚0.01 mm 的農用黑色地膜,幅寬120 cm;秸稈為已收獲的玉米秸稈(鮮、半風干、風干均可),馬鈴薯品種為莊薯3 號。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法設計,共設5 個處理。T1:黑色全膜壟溝栽培壟上播種,壟底寬33 cm、壟面寬20 cm、壟高15 cm,一幅地膜覆蓋3 壟2 溝,馬鈴薯播于壟上,種植密度52 500 穴/hm2,平均行距0.4 m(包括2 幅地膜相接的未覆蓋部分),穴距0.47 m。T2:黑色全膜覆蓋壟側播種,壟底寬70 cm、壟面寬50 cm、壟高15 cm,溝寬40 cm,一幅地膜覆蓋1 壟1溝,種植密度52 500 穴/hm2,穴距0.35 m。T3:黑色全膜覆蓋雙壟壟播,雙壟呈“凹”型,即在壟高15 cm、壟寬70 cm 的壟上順壟向開一條寬15 cm、深10 cm的微溝,相鄰的兩“凹”型壟間溝寬40 cm。T4:玉米秸稈帶狀覆蓋,寬40 cm,馬鈴薯用穴播器點播,平均行距0.4 m,穴距0.47 m,密度52 500 穴/hm2。T5:露地種植(CK),窄行距為40 cm,寬行距為70 cm,馬鈴薯平地播種,密度52 500 穴/hm2,穴距0.35 m,在現蕾前施肥培土成壟。

試驗設3 次重復,小區面積21.6 m2(3.6 m×6 m)。試驗小區四周設保護行。地膜和秸稈可于2016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覆蓋,也可于2017年3月上旬土壤初解凍時覆蓋。試驗于2017年4月中旬播種。各處理施肥量相同,結合播前整地底施鮮雞糞22500kg/hm2、純N90 kg/hm2、P2O5105 kg/hm2、K2O45 kg/hm2,苗期追施純N90 kg/hm2。其他管理措施同當地大田。

2 結果分析

2.1 生育期

從表1可以看出,各處理的生育期均長于對照,其中T1生育期最長,為179 d,比對照T5長7 d,T3、T2生育期分別為178 d 和177 d,比對照T5分別延長6 d、5 d。

表1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物侯期的影響

2.2 經濟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是T1,為104 cm;其次是T3,為102.5 cm。單株結薯數T1最高,為4.6粒。大中薯率最高的是T3,為71%;其次是T2,為70%;再次是T4,為64%;最低的是T1,為60%。

表2 不同處理對馬鈴薯經濟性狀的影響

2.3 產量

從表3可以看出,T3折合產量最高,為33 706.5 kg/hm2,較對照增產6902.7kg/hm2;T2、T1、T4分別較對照增產3 650.55 kg/hm2、2 437.5 kg/hm2和1 714.35 kg/hm2。通過方差分析,重復間(F=1.134<F0.05=4.459)差異不顯著,處理間(F0.05=3.838<F=6.259<F0.01=7.006)差異顯著,進一步用最小顯著極差法(LSD-SSR)進行多重比較,T3分別與T1、T4、T5及T2與T5差異顯著,其余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表3 產量分析

3 結論

不同栽培模式對馬鈴薯產量影響明顯,黑色全膜覆蓋雙壟壟播的折合產量最高,為33 706.5 kg/hm2,較露地栽培模式增產6 902.70 kg/hm2,增產率為26%,增產效果明顯。

猜你喜歡
穴距全膜行距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寬窄行不同播量試驗示范總結報告
不同穴距對機穴播“秀水134”產量的影響
不同播量、行距對“藏青320”產量的影響研究
機穴播不同穴距對“秀水121”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試驗報告
武山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中需要改進的問題
玉米全膜覆蓋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對甘薯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
2014年武山縣全膜玉米測產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