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下中日數學學習方式的比較

2021-07-16 10:12文鑫
讀書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關鍵詞:學習方式中國日本

[摘? 要:新時期下中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日本則是勤學反思、主動學習、綜合學習,日本作為亞洲的發達國家,并且與中國毗鄰,日本學生的學習方式與中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又有著自身獨特之點,將兩國的學習方式做一個對比,教師要從中引導學生變革數學學習方式,發展其數學學習能力,探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對數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有著推進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日本;學習方式]

一、中日學習方式闡述

(一)中國學習方式的發展

1.中國的學習方式發展趨勢是從課改前的被動轉向新教育下的主動相融合的形式,踐行以學生為主體,提出“轉變過去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學習方式

第一是填鴨式,把知識一味的灌輸給學生,例如咱們小時候的乘法口訣表以及各種數學公式定理的記憶性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對學生的整體灌輸,在中國盛行已久,并且也是高效的方式之一。

第二是題海戰術,在傳統的思想當中,為達到考試的任務,進行大量的習題練習,以達到熟練做題的技巧,這種方式旨在針對相應的學習內容進行提前聯系,以達到熟能生巧,學生無法進行深層次的學習,只能“投機取巧”的適應數學學習。

2.新教育理念學習方法

新教育其實就是教育的本真,是應該被還原的教育理想,意味著在已有教育上的升華與發展,正是對中國教育現狀的深刻思考以及對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新”不僅對教學和教師,也志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新型的理念去推動學生掌握系統科學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在日常的教學中,可采取多樣的方式:

第一是創設數學問題情境,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意識的將問題設在情境之中,將兩者相結合,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原始驅動力,這樣的數學學習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養成在學習中進行思考的好習慣。

第二是數學探究活動,是一個動態的學習過程,在學習當中教師作為引導者,學生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當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質疑、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分析研討,解決問題。

第三是數學文化,是人類文化的一種,其中蘊含的內容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文化與數學要充分融合,利用歷史人物與故事,給學生精神的洗禮。

第四是信息技術,作為傳統學習中的一種補充方式,豐富了教學手段,運用生動的動態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整個過程中里與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能培養學生多樣的學習方式。

綜上所述,在課標的提倡下,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多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落實學生為主體,更能與教育的整個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日本學習方式

日本出版的《學習指導要領》旨在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下產生的綱領性文件,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教學與學習方式強調“主體性、互動式和深度”相結合的主動學習,學習評價多樣化,立足于培養應對多變世界的學生,是教育發展的新嘗試。

1.日本課題研究學習方式

《學習指導要領》強調在學生的整個學習當中,都需要加入適當的課題學習,重視學生的自我探究、實驗和調查活動,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面對具有挑戰性的題目,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能返璞歸真,找到數學的本質。

第一,課題學習強調數學與生活相聯系,倡導積極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能在生活中的到啟發是數學發展的一大影響因素,學生擁有數學知識與技能,但是運用數學的能力以及數學思維仍處于發展階段,需要給出學習數學的載體。

第二,培養學生多種學習方式,建立多樣化思維,將數,圖形以及統計與概率與實際升華相聯系,通過數學建模尋求轉化,針對板塊對板塊的學習得到答案,特別強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造性奠基,研究的類型能看出來是多樣的,學生的學習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形式。

第三,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加強學生研究的開放性。課題研究沒有統一的規定,為學生留下的思考空間很大,在學習當中以小組形式展開,通過組內分工,激發每個學生的思維,還分為必做和選做,學生能用發散性思維來看待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能。

二、啟示與建議

(一)啟示

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中日兩國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都是為了能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學習的能力,日本的自由式教育教育值得我們學習,中國傳統的學習方式也有一定的優勢,,加入新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多種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保持樂學善學,積極向上。

(二)建議

第一,辯證的運用新舊學習方式,傳統的學習方式令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但局限性也很明顯,為了數學的進一步發展,加入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貫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的主線,符合學生的接收程度,才能確保順利的與舊方式融合在一起,并匯集成促進學習效率提高的強大動力。

第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的學習具有個性化特征,學生在不同數學板塊上有自身偏愛的學習方式,從學生角度入手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情況,重視了解每個學生的細枝末節,不僅教會學生"學會"數學,而且"會學"數學,"愛學"數學。

第三,積極探索新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習方式都是通過教育者們不斷的研究考量,學生也能消化接收,作為教育研究者,更要有能推陳出新的精神,為教育的進步服務,推動教育的新的發展,展示新的理念,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

第四,教師角色的作用,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教師要實現指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角色的轉變,教師參與學生學習,由主導者變為合作者,加強了師生對話,有助于發揮了學生的思維活力,學習過程中合作性也適應了今后社會生活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光. 中學數學探究式教學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D].首都師范大學,2006.

[2]包青春. 中日數學教育交流史研究(1978-2008)[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3]金峰.日本中小學數學課題學習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4]張瑤潔. 初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調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文鑫(1997.04—),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重慶合川,職務/職稱:學生,學歷:碩士,單位:重慶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數學教育,單位省市:重慶市。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 401331

猜你喜歡
學習方式中國日本
探尋日本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數據庫課程微課設計及應用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日本神社
日本混亂中迎接希拉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