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傳統語言文化教育*

2021-07-19 08:04王紅生
關鍵詞:價值觀傳統文化

劉 昀,王紅生

(1.天津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天津 300222;2.寶雞文理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陜西 寶雞 721013)

黨的十八大在歸納、整理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念。其基本內容為: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個人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教育工作者進德修業、立德樹人的重要指導思想?!蛾P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1](P6-7)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除思政課外,其他各門課都有自己的“責任田”,應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共同努力,創造“協同效應”[2]。因此,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課程思政,不僅是思政課程的責任,也是其他各門學科共同的使命與方向。

《古代漢語》《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系列課程是高校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歷史、哲學、考古、中醫等文科專業的基礎性工具課,主要研究古代漢民族的語言文字。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與思想密不可分。從先秦到五四,上下三千年,風云變幻,氣象萬千,都在語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古代的漢民族共同語,積淀著祖國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與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代語言類課程也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課、優勢課。古人以“四書五經”取士,正是看中了經典文獻中超越語言文字本身的德育功能和素質教育功能。今天,我們重讀經典,弘揚傳統語言文化,也應特別注意傳統經典與現代價值觀之間的深刻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盵3]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綱要》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盵4]2017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指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工作。十九大報告更是將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重要命題并舉,指出了傳統文化在構建“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以及“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中的重要作用。報告指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盵5](P40-42)這些綱領性文件為語言文化課程的定位、發展與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師應以“三個倡導”為指引,重新思考與整合教學內容,挖掘、利用,發展與完善課程資源,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實踐、評價體系等方面創新探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優化課程,以課程為載體傳播核心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塑中國傳統文化,讓燦若星河的歷史典籍滋養現代文明,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6]。就古代語言文化類課程而言,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習、傳承、傳播三個環節逐層展開。

一、傳習

傳習,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積累與練習。傳習的過程,對學生而言,是習得與溫習經傳的微言大義,熟讀深思,日積月累。對老師而言,則是“傳道”“受業”與“解惑”。三者之中,當以“傳道”為先?!胺虻勒?,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盵7](P24)傳道應與德育同步,以文化人,以德為先。

(一)辨物居方

德育的第一步,是提煉與甄別。古代文明有精華也有糟粕。囫圇吞棗,走馬觀花,難見其中精妙。因此,師生要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學習和繼承古代典籍,才能知人論世,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詩經》中膾炙人口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首為例?!拜d寢之床”“載寢之地”“載弄之璋”“載弄之瓦”等描述,既再現了溫馨的歷史畫面,也暗含重男輕女的傳統封建思想,需以“平等、和諧、友善”之心甄別與揚棄。有了這種“辨物居方”的態度,我們可以從課程中提煉出豐富的德育資源?!豆糯鷿h語》等課程的選文,涉及文學、歷史、哲學、法學等諸多方面,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堪稱典范。以我國使用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王力本《古代漢語》為例,教材的文選和通論涵蓋了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樂府民歌、唐詩宋詞、文字訓詁等內容,歷史百科,無所不包,處處閃耀著中華古老文明的光輝。其中第一單元《左傳》的文選中,就有“純孝”且能推己及人的潁考叔(《鄭伯克段于鄢》),不卑不亢的屈完(《齊桓公伐楚》),恪盡職守的趙盾(《晉靈公不君》),保家衛國的郤克,庇護同袍的韓厥(《齊晉鞌之戰》),忠君愛國的知罃(《楚歸晉知罃》),公正不阿的祁奚(《祁奚薦賢》)[8](P7-41)……幾乎每篇都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典范。這些都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德育素材。教師可在教學中,適當提醒引導,讓學生有所領悟,見賢思齊,有所收獲。

傳統典籍浩如煙海,即使是經典著作,也不下百種,而課堂時間卻是有限的,因此,我們要利用有限的上課時間,優選課程教學內容,兼顧語言與情感,形式與內涵,知識與文化,智育與德育。例如,在語音教學中,“陟彼崔嵬,我馬虺阝貴”中的“崔嵬、虺阝貴”與“騏驥之局躅,不如駑馬之安步”中的“局躅”在古音中都有疊韻關系。其中“騏驥”一句,從形式上看,蘊含古音知識,從內容上看,激勵人腳踏實地,努力向前,具有積極的育人意義,在課時量有限的情況下,可優先選擇這一句。在語法教學中,“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與“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都可以說明“有所……”動賓結構的用法;“越國以鄙遠”與“不如吾聞而藥之也”都可說明名詞的意動用法。從德育滲透的角度看,當以后者為優。在講解“并列式引申”這一知識點時,宜選取“厚”“節”等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詞匯,引“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厚德載物”“時窮節乃見”“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等句為例,說明問題,并塑造學生的優良品格。

(二)克紹箕裘

在以漢字為代表的傳統語文學教學中,教師還應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要讓學生認識到,漢字和漢字文化曾經以其特有的魅力影響了越南、朝鮮、日本等國的語言、文字、文學與文化,塑造了東亞“漢字文化圈”。當記錄國外古文明的圣體字、瑪雅文字、楔形文字都變成歷史遺跡的時候,只有漢字綿延不斷,默默地書寫了三千余年的歷史,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從未間斷。中文系、漢語國際教育系、歷史系的學生,作為漢字傳人,要認真學習,小心呵護并積極傳遞這種中華文明的基因,讓古老的漢字煥發新的活力。

(三)適融如道

將“三個倡導”融入課程教學,以文化人,難在“化”字。簡單粗暴的說教難以令人信服,春風化雨,潛移默化,才能化鐵為金。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傳統語言文化知識的學習中得到足夠的人文關懷,如沐春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古代語言文化知識巧妙結合,讓“三個倡導”滋潤課堂,入腦入心。

在傳授不同內容時,可根據具體情況,把握火候,在不同的時間點,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德育要素,通過循序漸進的德育滲透,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情感體驗。例如:在講解《詩·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時,可以即時提醒學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弘揚“敬業”精神。但在講解《左傳·晉靈公不君》中的“稽首而對曰……”或類似的章節時,如果僅考慮德育目標,插入泱泱大國、禮樂文明的大段講解,可能會影響文選的學習進度,令學生神思阻滯,無所適從?!昂竦氯琨},適融如道?!蔽覀儾荒苌嵊蔡椎掠夭?,也不能對其視而不見,因此,不如將教學過程適當延展,充分利用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的環節,充實教學內容。如有條件,還可以借助“雨課堂”“智慧樹”“超星學習通”等線上授課產品輔助完成教學過程。課前,教師可以截取《瑯琊榜》《大秦帝國》等影視劇的視頻片段,配合文字說明材料,制作預習課件,推送給學生,激發學習動機,帶領學生初步感知中華禮儀文明的博大精深。課上時間主要用于文選疏通,結合文選內容,略提“九拜”之禮,注重知識理解。課后,可借助線上慕課資源,向學生展示 “五禮”的具體內容,并向學生推送《禮記》《左傳》《論語》以及《荀子》中的相關章節,供學有余力的同學閱讀。適量布置習題,幫助學生連接知識網,靈活翻轉課堂,鞏固所學內容。從平臺提供的統計數據中,教師可以即時了解學情,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考核,并據此調整下一次的教學計劃。教師還可從這些數據中分析出每位同學對不同類型,不同難度教學素材的具體需求,利用“雨課堂”等平臺的學生分組功能,手動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因材施教,確?!皞髁暋边^程順暢有效。

二、傳承

“傳習”的主要任務是“學而時習之”“默而識之”,而“傳承”則更進一步,需要“溫故知新”,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創造、再生產,縱向復制“文化基因”,并實現民族群體的自我完善。[10]中國人歷來講究家國天下、修齊治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角度重構了古人的愿景。從這個意義上講,“三個倡導”既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成果,也是我們更好地、有效地傳承傳統文化的必由之路。以此為鑒,在古漢語教學活動中,傳統語言文化的傳承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逐步展開:

(一)溯源開新

第一層次是溯源開新,繼往開來。學習古文卻不拘泥于古意,用現代眼光看待傳統文化。在古文閱讀中,看到“節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富國》),可以窺到古代的“富強”觀,但也要認識到,當時的統治者仍然認為“貴賤有等”“不知節用裕民則民貧,上雖好取侵奪,猶將寡獲也” 。(《荀子·富國》)“富民”的目的仍在于滿足統治者的個人所得,與“三個倡導”中希望“人民共同富?!钡摹案粡姟庇^相差甚遠?!胺蛎?,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傳·桓公六年》)與“民為邦本”(《尚書·五子之歌》)等論述,雖然蘊含著“以民為主”的觀點,但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因此,在文選教學中,我們需要反復梳理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互動關系,溯游從之,可見當代價值的文化淵源;順流而下,可見當代價值對傳統價值體系的發展與升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在語言文字知識的學習中,看到“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11]“緩而輕者,平與上也;重而急者,去與入也”[12](P245)等描述時,要認識到,這些說法雖然生動地記錄了古漢語的面貌,但與當代實驗結果相比,并不客觀,也不太科學。教師應帶領學生一起,用發展的眼光博覽眾說,重新審視古代文明,更好地學習、修復、完善、發展并再造古代文明成果。

(二)知行合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盵13]因此,第二個層次的傳承是將古書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組織豐富的專業文化活動,讓同學們在生活中踐行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將課堂所學延伸到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也是傳統語言文化教育工作的題中之義。例如,組織“鹿鳴游學”系列活動,帶領學生參觀名勝古跡、頂級學府,參與天津市文廟國學文化節活動,參加祭孔大典,并撰寫祭文。鼓勵學生參與對聯寫作,漢字剪紙,古詩詞吟唱,博物館講解,牌匾認讀,民歌欣賞,古典樂器演奏,曲藝觀摩,瀕危方言保護等課外活動,并及時在全系微信公眾號中發布相關信息。組織學生建設以“人不知而不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等為內涵的儒學寢室文化,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宿舍人際關系,與舍友、同學成為親密伙伴,和諧共處,相互學習,良性競爭。組織和鼓勵學生觀看《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國學文化綜藝節目。定期組織“尋找美德”系列學術沙龍,請學生以“日行一善”“古代家風”“古典禮儀”“孔門十哲”“寸草之心”等關鍵詞為題,搜索整理古典文獻,制作課件,定期交流。根據教學進度,適時安排實踐作業,請學生仿照《十三經注疏》的方法,用所學訓詁方法注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從《四書》中選材,以合乎核心價值觀、文質兼備為原則,為留學生起中文名字。請學生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為主題,創作近體詩,選取“六書”中的某一類漢字為自己的寢室命名等。鼓勵學生寫作發表主題論文:如《史記》《漢書》《后漢書》中的“一帶一路”地名研究,甲骨文,戲曲音韻主題研究等。通過一系列專業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專業知識,自覺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業活動可納入過程性考核體系,以教師評價為主,參考同學互評,選擇其中成績較高的幾項計入期末總分。擇時鼓勵與提點后進者,在考核中兼顧“民主”“平等”“公正”與“友善”原則。

(三)推陳出新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在深入理解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4],為傳統文化塑造新形象,用傳統文化精髓解決新問題,并以此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與影響力。傳統文化的“雙創”,為研習古代語言文化的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更多挑戰自我、與時俱進的機遇。

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和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創青春”等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新媒體融入傳統文化,新概念融入傳統文化,新產品融入傳統文化等模式開發設計文化創意產品或服務。鼓勵中文等文科專業的學生在創業創新中與經濟管理、藝術設計、軟件工程等專業的同學分工合作,開闊眼界,培養團隊意識,鍛煉創新創業技能。在這些活動中,專業教師與輔導員、行政管理部門功能互補,需要共同努力,聯動培養人才,并及時疏導學生的心理,提醒他們敬業樂群,精誠協作,但不要過分在意短期內的比賽得失,變“成果導向”為“過程導向”,強調經驗總結與過程反思,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融入學生的人生發展規劃中,成為生活與成長的一部分。

三、傳播

師生講經論道,傳習經典,是文化的傳播;傳承創新,學以致用,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煥發新生,也是一種傳播。作為各國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的后備力量,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等文史專業的學生還肩負著對外文化傳播、塑造中國形象的歷史重任。從傳播維度上看,傳統文化的傳習、傳承主要表現為縱向的傳遞與繼承,對外文化交流則表現為橫向的推廣與擴散。傳統文化的傳習、傳承與積累是跨文化傳播的基礎與保障,跨文化交流則可以幫助我們在比較中更好地反思與內省,吐故納新,完善自我。十八大以來,國家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提出要“增強中華文化親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競爭力”,堅定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16]據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統計,迄今為止,全球已經有162國家(地區)設立了545所孔子學院,1 170個孔子課堂,對外漢語教育,對外文化傳播欣欣向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中華文化傳播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漢語教學能力都是語言文化類課程的重要培養目標。也就是說,師生在傳習、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應當學好如何正確運用“中國話語體系”,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在具體實踐中,面對跨文化傳播中常常出現的問題,我們應注意把握以下方面:

(一)縱橫比較

古老的中華文明曾在歷史上成就輝煌,又在鴉片戰爭之后飽受沖擊。至今,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關注點仍然停留在古代,對現代中國知之甚少。歷史沒有斷流,古今中華血脈相通,因此,我們對外推廣當代中國文化,也可以從傳統文化入手,讀古論今,古為今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17]??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本身就是古今中外文明的結晶,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系統,可以成為中外對話的橋梁。我們可以從“五畝之宅,樹之以?!?儒家)切入,傳播“富強”的觀念;從“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家)切入,傳播“法治”的觀念;從“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道家)切入,傳播“和諧”的觀念;從“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墨家)切入,傳播“平等”觀念。在課程中,具體的思辨與論證過程可以安排在先秦部分的文選學習結束后,以線上或線下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與推送個性化資源時的分組不同,討論小組應以“異質”(性別、興趣、成績等不同)為標準劃分,激發不同學生靈感的火花。在講述與討論諸子百家時,教師可將中華文化放在世界的舞臺中,探索人類文明在“軸心時代”同軸共振的有趣歷史,比較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德育觀,“春秋筆法”與亞里士多德的邏輯推理,探尋東西方不同語言風格產生的歷史土壤。在縱橫比較中,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特點的理解,提高對外文化交流能力。

(二)提要鉤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浩瀚的海洋,星羅棋布于豐富的典藏中。對于研習古文的中國學生來說,典籍的閱讀多多益善。但對留學生、來華商人和旅行者而言,盲目了解中國典籍,只能得到一些“文化碎片”。為培養對外漢語教師和對外文化傳播者,我們應關注學生條分縷析、提要鉤玄的能力,要求他們從眾多的材料中擇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有系統地完成文化傳播。中文系學生學習傳統文化,與留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流程是不同的。中國學生從“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極朝廷終不改”等文獻中了解“北極星”——“紫微垣”——“紫禁城”——故宮。留學生則是以故宮為切入點,逐步感受中華文化。中文系學生對文化符號的認知是從內在意義到物質形式,留學生的關注方向正好相反,是從形式到內容。教師要幫助中國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并著力培養他們的共情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和跨文化思辨能力,通過課堂討論、練習、專業實習等方法指導學生快速捕捉文化符號,找準文化傳播的“先行組織者”。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作品選講》《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第二語言習得》《跨文化交際》《中國文化通論》等語言文化類“課程群”應通力合作,互通有無,有機銜接,共同構建立體化、有層次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

優秀傳統文化“傳習”與“傳承”的意義在于“為往圣繼絕學”,而對外文化傳播則具有 “為萬世開太平”的深遠影響,意義重大。這三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呼應,貫穿傳統語言教學的全過程。對于學生而言,文化的傳習、傳承、傳播先后發生,層層遞進,是線性的關系。而教師則需要整體布局,通盤考慮,讓傳統語言文化知識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地展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以生為本,以德為先,培養品學兼優、知行合一的優秀人才。

猜你喜歡
價值觀傳統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價值觀
年味里的“虎文化”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圖說我們的價值觀(三德)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誰遠誰近?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