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工藝時代文創設計的教學思考

2021-07-21 15:06成鄉
中國藝術 2021年2期
關鍵詞:文創設計綜合材料創意設計

成鄉

摘要:“后工藝運動”的概念是馬克·雷曼(Mark Lyman)于2007年提出的觀點。相對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作室手工藝運動,后工藝在當下的藝術實踐中,超出了原來手工藝定義的局限。今天的手工藝專業越來越具有復雜的智知性內涵,同時還需要對新材料進行不斷實驗與探索,與藝術、設計相互交叉。在近十年后工藝的浪潮中,國內院校里的手工藝面貌與國際趨于同步,其具有獨立的價值觀而非設計或藝術形式下的材料替換。同時,南京藝術學院(簡稱“南藝”)的文創設計方向面對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文化創意產業的熱潮,在教學上有了更多維度的需求,在設計教學與實踐中打通了藝術、設計、科技、經濟等學科的壁壘,多學科交叉、共享,并準確把握了自身學科語言,以尋求新時代所需求的教育模式。

關鍵詞:后工藝時代 文創設計 數字化 綜合材料 創意設計

近幾年,文化創意設計類專業在國內藝術類高校陸續開設起來,在不同的專業背景下,課程設置各具特色,培養方向也有一定的差別。文創設計作為工藝美術專業下的方向,相對于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其更關注材料和傳播。南京藝術學院的文創專業與其他設計專業交流密切,例如課程設置中會納入工業設計中的創意家居設計、平面設計中的時尚雜志設計、與非遺傳承相關的非遺延展設計等。文創設計的范圍很廣,同時也賦予了設計師文化責任。比如針對博物館的文創設計,既要傳遞歷史文化,保持地方根源性,又要具有創造性、真實性,做到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在教學過程中,會有學生疑惑設計專業中是否存在層級——與建筑關系緊密的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是第一層級,工業設計和平面設計是第二層級,文創設計與其他手工藝設計陶瓷、金工、纖維等是第三層級?!八坪跖c工業、科技關系緊密的專業就‘高級一些,與手工相關的就‘簡陋一些,藝術與科學所追求的是與手工藝相分離?!惫P者認為,這種錯覺自19世紀的手工藝運動就有了,工業以一種先進力量的姿態確立,而手工藝作為工業的補充帶有“烏托邦式”的不合時宜,從此和現代化進程對立。手工藝運動順應自然和人類本性的一面,往往被忽略了,而同樣是表現人格化的純藝術(架上繪畫、雕塑等)又因材料、工藝與手工藝分離,這似乎是一種心和手的舊劃分,手工藝因材料、工藝而充滿魅力,卻又受限于材料和工藝。

近年來,手工藝發展的實際情況是交叉和融合越來越多,手工藝與其他藝術門類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手工藝進入了后工藝時代。

一、手工藝的后工藝時代

1.從“工作室運動”到“后工藝”

“后工藝時代”的提法來自SOFA展會創始人馬克·雷曼于2007年提出的觀點。相對于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作室手工藝運動,后工藝在當下的藝術實踐中,打破了原來手工藝定義的局限。今天的手工藝專業越來越具有復雜的智知性內涵,需要不斷進行新材料的實驗與探索,以及與藝術、設計相互融合。

今天我們談到的手工藝專業,可以溯源到“工作室運動”,即從美國的陶瓷藝術運動談起。這是一場席卷東西方的藝術運動,但在中國的高校里有了另一種形式的繼承。在全國各個藝術院校中,手工藝專業師資力量及課程設置具有濃厚的“國際氛圍”,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有海外留學經驗的教師比例增加,國際展覽交流、工作坊教學已是常態,這些都是受“工作室運動”的影響。近幾年,“工藝美術”重回高校學科目錄,在學科發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標志性。在東西方文化相互交融下,工藝美術行業獲得了多元文化下的民族文化認同?;仡櫧陙砀叩仍盒J止に噷I的發展,一度分道揚鑣的設計與手工藝開始在更高的起點上并駕齊驅、交相輝映。

2.工藝美術與高校手工藝專業

從國內工藝美術行業的范圍來看,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手工藝逐漸帶有“緩和快節奏”的色彩,從國家層面提倡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技藝,使得手工藝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截至2018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進行了七屆,獲稱號的已有五百多位。他們在各自的工藝美術領域中繼承傳統,兼顧創新,代表了一種高度。不過,在手工藝行業繁榮的背后亦魚龍混雜,且并不是只要是手工的就是好的,我們需要一些評判標準。

近三十年來,高校手工藝專業和民間手工藝路徑是并行的,其間或有交叉,但總的來說仍是各自發展。在高校手工藝教學中,用智知性作為溝通傳統與未來的橋梁,重視材料語言,不斷更新材料、技術工藝,讓使用者的感受得以豐富。

今天的手工藝實際上對人們的生活經驗進行了再設計,并讓我們對自身的內在本質和個人所擁有的可能性更為關注。景德鎮樂天陶社創辦的樂天市集影響了景德鎮的傳統陶瓷行業,也反映出高等院校的手工藝教育和其他設計力量對社會、行業的影響。

3.數字化設計作為“手”的延展

后工藝時代的一個特點是數字化設計的介入。我們無限復雜的藝術創作領域常常被賦予二元論的內涵,比如手工與機器、傳統與進步、自由與限制等。筆者認為在后工藝時代,數字化的形式正在把這種二元論解構,手工與機器混合制作的物品比比皆是。在各個歷史階段,人們都有為傳統工藝尋找新用途的沖動,在當代,電腦作為“人的延伸”,使數字藝術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與感染力。

從表象看,當代設計一直在模擬和數字之間的縫隙中摸索前進,就像當代藝術中通過數字手段與手工制作的復制品一樣,高質量成了評價標準。一方面,數字過程和手工模擬過程在制造過程中被當成不同的階段結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電腦并沒有被當作工具來對待,而是與手工同價。另一方面,同樣是用手創作,手工藝在藝術面前總是“自卑”的,似乎可以比作繪畫周圍的框架,以支持繪畫作為審美興趣對象的地位。后工藝時代,許多藝術家和設計師在跨學科實踐中把數字化作為一種新的審美形式,模糊了手工藝的界限。

二、文創設計教學思考

近年來,南藝文創專業一直在教學中探索如何去創新,如何把相對個人化的手工藝作品轉化為可產品化的文創產品,如何運用當代設計理念從教學上探索文創設計的創新途徑。

1.手工藝專業的同學能否進行文創設計?

對材料的準確把握是手工藝專業的學生所擅長的。不同于用電腦進行設計,手工藝專業的學生在創作中更為直接,他們會直接使用材料制作,不需要生產方對圖紙的二次轉化。燈具設計作品《連綴的曲線》(圖1),創意來自建筑的曲線,建筑本體的形式感通過鑄造玻璃體現,建筑細節的裝飾感通過燈工吹制的多變曲線表現,在對比中凸顯細節與整體的關系。該作品是桌面擺件,同時具有燈具功能。

另一組燈具設計作品《光的游戲與邊界》(圖2)的創意來自雙層氣泡,在幾何關系中,既有細節變化也有色彩對比。該作品透露出活潑、歡快的氣氛,以期點綴豐富多彩的生活。

2.數字化的新手段與非遺的可持續研究

南京云錦作為世界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悠久,工藝精湛,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手工織造技藝。對非遺進行延展設計體現出藝術文化既具有時間性,還具有空間性。同時,在非遺的傳承中只有融入當下的審美趣味,非遺的基因價值、經濟價值才能體現。南藝文創專業通過研究南京云錦的文化與工藝、箱包設計的時尚趨勢、數字化成型技術,探究現代數字化技術與傳統非遺符號之間跨界重組的可能性,實驗箱包的全新視覺樣式。

《雛菊》的設計元素來源于傳統云錦紋樣中的菊紋,并運用數字化的設計方法,結合現代的審美、材質、工藝等,將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通過電腦軟件處理,將圖像鏡像、擠壓,最后利用3D打印技術輸出成型,并且使用銀、亞克力、金箔、云錦面料完成該系列作品。該作品以菊為形,既帶著吉祥美好的寓意,也能通過數字化技術與傳統手工藝結合,讓人們重新關注這些被遺忘的古老技藝與文化。整套作品中,不論是包,還是耳飾、胸針都以花簇形態出現,時尚配飾這一載體使傳統云錦的運用領域更加多元。

作品《云裥》的靈感來源于天華錦連錢紋?!霸岂小痹从谔拼钤鐚μ烊A錦的描述“云裥瑞錦”?!榜小币鉃橐氯沟恼郫B,不同于細碎的褶皺,形狀規則的縫制工藝。天華錦本身包含的豐富、規律的圖案和肌理,可以較好地與數字化處理結合,呈現出時尚感。作品對連錢紋的圖案結構進行解構、分析,在空間上對其層次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形成立體的錦式骨架,在新生成的圖案空間結構中自然置入包體。

3.文創設計在主題表達上是否可以有獨立性?

文創設計產品在主題面前,只能是服務的角色嗎?筆者認為啟發文創設計作品的原創性和主題的獨立性是必要的。例如,作品《數字化文藝復興》的靈感來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服飾,如拉夫領、皇冠、頭紗,這些奢侈的元素將貴族和平民區分開來,通過服飾本身及穿戴方式所象征的特權制造距離感。文藝復興時期,人們逐漸脫離中世紀在信仰、世襲的權威中尋找文化價值,轉而朝著崇尚專業技能以及創造力的知識性社會發展。

在創作中,設計師通過3DMAX建模,在視覺形式上抽取拉夫領的“8”字結構,在皇冠上將復雜的珠寶幾何化,在頭紗中呈現鏈接式的編織等,再使用尼龍材料通過3D打印完成作品。這一些系列作品源于傳統但卻具有另一種數字化的美感。新技術、新材料的使用隱喻了文藝復興時期對創造力的態度,這使得這些多存在于古典油畫中的元素不再依附于博物館或畫廊。

4.文創作品中的跨學科表達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虛擬化作品的動態展示成為線上展覽的主要形式之一。作品多由C4D軟件完成,虛擬動畫給觀者帶來了虛幻的、新奇的、多維的美感。

動態的實驗性設計部分在教學中被討論得越來越多,它與數字媒體設計的不同之處在于,文創設計的作品性是一直被肯定的。拓展技術和手段,突破作品形式的界限,并沒有淡化文創作品的獨立性,反而讓文創設計的形式更豐富。線下和線上的結合使得文創設計對文創主題的闡釋更立體。

作品《平衡之恒》討論的是相對靜止狀態下的平衡狀態,通過對家居產品中的互動性設計進行研究,傳達敘事性主題。作品以《轉吧,這偉大的世界》這部小說為腳本,將書中典型人物的經歷、情感、性格抽象為設計元素,來設計視覺形象,將其轉化為符合當代美學并具有實用功能的互動家居器皿裝置。希望可以通過器皿與裝置之間的平衡感及多樣性,給使用者帶來新奇獨特的互動體驗。從文學作品到設計產品,設計師嘗試解釋“平衡之恒”的理念,讓人們在使用中體會萬物的平衡奧秘,于日常生活中體會輪回規律,這套作品體現了文創設計的獨立性。

三、結語

時代發展至今,手工藝術越來越具有復雜的智知性內涵以及對新材料的實驗與探索,與藝術、設計相互交叉,這種“后工藝”的特點已十分明顯。南藝的文創專業對自身的認識與態度也是隨之發展的。

在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產業的熱潮中,南藝的文創專業長期與南京博物館合作,同時也會讓學生參與非遺項目,如將金陵金箔、燈彩及絨花等融入設計作品,與企業共同開發如云錦、明城墻、青瓷、絨花等文創衍生品,覆蓋文具、器皿、服飾、首飾等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以更具活力的表達方式去傳播優良傳統文化。類似的課程設計,南藝也在持續進行,力圖讓非遺傳承融入人們的生活。

在對新材料的探索上,南藝與中國3D打印文化博物館長期合作,作品通過數字化手段,用多種材料呈現,甚至是動態的虛擬呈現。南藝的文創專業在教學中會開設跨學科工作營,與建筑、環境設計、數字媒體專業一起完成課題,取長補短,多方位地積極探索,在設計教學與實踐中,打通藝術、設計、科技、經濟等學科壁壘,多學科交叉、共享。

合作并不意味著會喪失自我完整性或獨立性,院校中的文創專業依托高校作為學術交流、文化合作的平臺,只要準確把握自身學科語言,敢于尋求新時代的審美需求,就會以更開放的面貌展現出時代特色。

猜你喜歡
文創設計綜合材料創意設計
誠誠&嘟嘟成都生活
首屆山西省文化旅游創意產品設計大賽火熱進行
基于情感體驗的文創產品及其包裝設計探究
淺談綜合材料在水彩畫中的應用
論綜合材料在現當代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最好的自己
民族特色是創意設計的靈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