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教育60年回顧: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農業生產勞動相結合

2021-07-22 05:50馮振飛
遼寧教育 2021年14期
關鍵詞:遼寧省勞動中學

馮振飛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

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地處遼寧省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創辦于1958年5月。建校60多年,始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農業生產勞動相結合,堅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始終將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帶動學校教育整體改革,培養學生“升學的有基礎,就業的有技能”,被譽為“為農村建設服務的好典型”“農村教育的一盞明燈”。學校堅持開展勞動教育的歷程大體分為五個階段。

一、建校、實驗與探索階段(1958—1966年)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比绾呜瀼亟逃结?,牽動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心。時任遼寧省實驗中學副校長的楊明書認為,中國教育的重點、難點在農村,深思熟慮后,他于1957年秋向遼寧省教育廳提出,為了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辦一所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實驗中學的設想,同時提出“我志愿到農村去辦實驗中學”的申請。這個設想很快得到了省領導同志的肯定和支持。

1958年春,遼寧省教育廳批準建立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第一任校長楊明書帶領幾位有志于農村教育事業的教師,來到鳳城縣草河鄉保衛村(現鳳城市草河經濟管理區保衛村)安家落戶,開始了農村中學教育實驗與改革工作。

農村實驗中學成立后,楊明書帶領學校教師認真學習貫徹“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為學校制定了“勤工儉學,勞動建校,手腦并用,全面發展”的校風。學校教學工作力主在不打亂文化學科體系的基礎上,緊密聯系農業生產實際,讓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的文化、科學知識在農業生產上的運用,取得了可喜成果。

首先,適當增加了農業技術課的教學時間和內容,講授當地主要農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煙草栽培技術,依據山區林業發展的需要,講授植樹造林內容,學習主要樹種的育苗和造林技術。學校有農業實驗實習基地,強調以實踐為主。

其次,開設木工、鉗工、編織課,培養學生掌握木材加工、金屬加工、修理農具等技能。學校設有木工、鉗工教室,供學生實際操作。

再次,開展農業科技活動,培養學生鉆研農業的志趣,并使其有所專長。如作物小組開展農作物品種比較和高產栽培試驗;林果小組主要學習和開展楊、柳樹品種的比較和選用,進行葡萄品種的鑒別與高產栽培;養蠶小組學習植桑、養蠶技術;農具修理小組學習修理、安裝常用農機具的技術等。

在保證國家課程按計劃完成的同時,楊明書組織師生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勞動。1964年,師生在學校附近的六個生產隊造林栽果,在山坡上栽板栗7000多棵,果實累累。1965年,師生在草河岸邊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綠化環境。只要學校周圍農民有困難急需幫助,如抗旱、排澇、防治病蟲害等,他都積極組織師生協助解決,不但密切了學校和農民的關系,也增長了學生的實際本領。

1960年6月,學校被評為全國文教戰線先進單位,校長楊明書光榮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到1968年,學校共有968名學生畢業,除部分學生升入上級學校外,大多數回到了農村。他們除掌握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外,幾乎每個人都掌握一至兩門農業技術,在農村建設中發揮了骨干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8年12月,學校被停辦,但附近的農民群眾卻發自內心地稱贊:農村實驗中學是“農民自己的學?!?。

二、恢復辦學、調研和制定實驗方案階段(1979—1981年)

1978年12月21日,遼寧省革命委員會《批轉省教育局〈關于恢復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的報告〉》,同意恢復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繼續進行農村中學教育改革實驗。學校于1979年秋季開始招生。1980年春,校長楊明書和省教育局教育實驗指導組的同志到遼西彰武縣、遼東鳳城縣(現鳳城市)、沿海的東溝縣(現東港市)進行調查,根據農村中學要為農村建設服務的辦學方向,提出了創辦四年制初中的實驗方案,繼續把農村普通教育和農業技術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得到了遼寧省教育局批準。

三、探索初中學制改革階段(1981—1991年)

1978年4月22日,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薄耙龅竭@一點,各級各類學校對學生參加什么樣的勞動,怎樣下廠下鄉,花多少時間,怎樣同教學密切結合,都要有恰當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整個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切實考慮勞動就業發展的需要?!?983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革農村學校教育若干問題的通知》中指出:“農村學校的任務,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廣大農村勞動者的文化科學水平,促進農村社會主義建設。一定要適應廣大農民發展生產,勞動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一定要引導廣大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學好知識和本領?!蓖ㄟ^學習和教育改革的實踐,學校更加明確了農村初中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標、任務和路徑。

1982年12月10日,遼寧省教育局印發《關于進一步辦好省農村實驗中學的幾項決定》強調,農村實驗中學“實驗任務和培養目標是:通過試辦四年制初中,研究農村初中教育如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和提高農民文化科學技術水平的要求,培養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基礎知識、有一定職業技能的新一代農民和農村所需要的各方面建設人才。學生畢業后回農村參加生產勞動,也允許升高一級學校?!?/p>

1983年3月19日,遼寧省教育局向全省轉發了《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四年制初中教學計劃(試行稿)》,要點包括:其一,學好文化課,為學生升學和就業打好文化基礎。農村實驗中學在制定初中四年制教學計劃時,語文、數學相應增加68學時,使基礎工具學科語文、數學學得扎實一些;把幾何、物理、化學、生物分散開設,逐年增加上去,可以達到分散難點、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把地理、歷史重點安排在初一、初二,把物理、化學重點安排在初三、初四,減少并行科目。這樣安排有利于保證學生學好文化課,打好各學科的基礎。其二,加強勞動技術課教學,為學生從事農村經濟建設打好基礎。初中四年制有利于加強勞動技術課教學。勞動技術課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初一、初二開設勞動技術必修課,初三、初四開設勞動技術選修課,每個學生可根據家鄉的需要和個人的興趣、特長選修一門,以培養職業特長。其三,開展各種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特長。

“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背踔兴哪曛平虒W計劃把每周授課時數減下來,把各種課外活動納入教學計劃,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發展學生特長,為農村培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后備軍。

實踐證明,學校的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文化課質量一直高于鳳城縣普通初中。到1991年8月,七屆四年制初中545名畢業生中,有224名升入高一級學校(升學率為41%),畢業率、升學率在所在縣均名列榜首。學校的畢業生既有較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又有從事農村建設的本領,已成為當地建設的一支新生力量。1990年,在對回到草河鄉的畢業生進行的抽樣調查中,67人中有25名成為種植、養殖、果樹、副業、工業生產專業戶。

四、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普通文化教育與勞動技術教育相結合階段(1991—2003年)

(一)根據農村需要,調整和改革課程結構,逐步建立普通文化教育與勞動技術教育相互滲透、兩相并舉的新的課程體系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睘榱苏J真貫徹新的教育方針,執行國家教委《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和24個學科教學大綱(試行)通知要求,結合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學校調整和改革課程結構,逐步建立了新的課程體系。這個課程體系有如下特點。

1.致力全面發展,注重夯實基礎

初中屬于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領域,全面性和基礎性是農村初中課程的根本屬性。為了立足農村,全面育人,使學生“升學的有基礎,就業的有技能”,學校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精心調整和改革了課程結構。具體表現為:繼續強化文化基礎課教學,適當增加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課時,并把幾何、物理、化學等學生感到困難的學科分散安排到不同年段,相對減少了各年段的并行科目,分散了學習難點,有效解決了農村初中常見的“學業分化”問題;按國家規定開齊開足各門課程,在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規定,學生除“兩操”外,每天必須有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

2.培養良好勞動習慣,強化勞動技術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勞動技術課教學大綱(試行)》中指出:“勞動技術課是向學生實施勞動技術教育的主要課程,是普通中學的一門必修課。開設勞動技術課,是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徑?!睘榇?,學校對學生進行全員、全程的勞動技術和農業技術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熱愛家鄉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使學生掌握一些生產勞動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從事簡單生產的能力,為適應現代社會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礎。多年來,學校實行了畢業生的“雙證”制度,即學生畢業時授予初中畢業證書和初級職業技術證書,沒有取得初級職業技術證書者不能獲得初中畢業證書。

3.按照農科教結合的要求,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農科教結合是振興農村經濟的基本策略,也是農村初中課程改革應當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農業技術教育具有與生產聯系密切、教學實踐性強、操作訓練多等特點。根據這些特點,該校建立了農業技術課教學的新型模式,做到“課堂講理論,校內搞實驗,家庭搞應用,社會搞推廣”,有效地提高了農業技術課的教學質量。

(二)拓寬與社會結合的道路,把學校辦成人才培養、實驗示范和技術推廣的基地

如何發揮農村初中各方面的優勢,促進鄉村振興,這是人們不斷思考和探索的課題之一。該校加強與社會各方面的聯系,將學校置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潮流之中。既注重教書育人,將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搬上講臺,又注意服務于鄉村,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受到當地群眾的普遍歡迎。

1.把學校辦成培養農村初級人才的基地

首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選拔農業院校優秀畢業生到校任教,從現有教師中選調有事業心、專業相近的教師任教,聘請農業科技人員兼職任教。學校有勞動技術課教師5人,其中省特級教師1名,高級教師2名,一級教師2名,保證了教師隊伍的質量。

其次,重視教材建設,編寫了《農業基礎知識》《農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樹栽培》《農村初中勞動技術》等農業技術課教材,一些教材通過審查后公開出版,已成為遼寧省農村初中的通用和選用教材。

再次,進行基地建設。為了適應勞動技術課的需要,該校先后建起了農業標本園、農業實驗園和由果園、日光溫室、溫室式養豬場組成的共計33畝地的勞動實習基地,其中1840平方米溫室式養豬場的規模和管理堪稱東北地區中學學農基地樣板。標準化基地的建設,為開展各種勞動技術教育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學生勞動實踐提供了場所。

教師隊伍、教材和基地三方面建設取得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勞動技術課的教學質量,同時增強了為農村建設服務的實力。1992年至2003年,該校共有1937名學生畢業,全部獲得初中畢業證書和初級職業技術證書,其中升入上一級學校1453人(升學率為75%)?;剜l務農的畢業生大多數能夠適應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成為發展生產、科技致富的骨干。

2.把學校辦成開展農業科學實驗的基地

根據農業發展需要,該校有目的、有選擇地組織學生在勞動實習基地開展農業科學實驗,“上掛”省、市農科院(所),承擔科學實驗和先進技術推廣項目,“橫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推廣先進農業技術,“下輻射”當地農戶和畢業生,做到校內積極試驗,校外及時推廣,既發揮教育功能,為教學服務,又發揮了社會功能,直接為當地農村經濟建設服務。玉米鉀肥肥效及不同施用量的試驗項目,獲得全國青少年生物百項活動優秀項目二等獎,《秋白菜育苗移栽試驗》獲遼寧省青少年發明創造和科學論文一等獎。

3.把學校辦成先進技術推廣、普及的基地

為了推廣和普及農業科技成果,學校積極配合省、市、縣有關單位在本校召開農業科技和勞動技術教育現場會20次,向當地農民和兄弟學校推廣先進栽培技術10項,收到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998年12月,該校由于在勞動技術教育中取得顯著成績,被評為全國勞動技術(勞動)教育先進學校。

五、充分發揮勞動技術教育基地的作用,提高辦學效益階段(2003—2012年)

2003年9月,國務院召開會議,專門研究部署農村教育工作,這是新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的第一次。會議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指出,“明確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薄稗r村學校作為遍布鄉村的基層公共服務機構,在培養學生的同時,還承擔著面向廣大農民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提高農民勞動技能和創業能力的重要任務。發展農村教育,使廣大農民群眾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向,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為進一步推進農村學校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證。為此,學校在認真學習貫徹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既注重文化教育,又注重勞動教育,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狠下功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至2012年,該校共有1625名學生畢業,普通高中上線率、升學率均居鳳城市所有初中之首。

為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科技基地的優勢,2006年和2007年的兩個暑假期間,學校受中共丹東市委組織部、丹東市農委的委托,承辦了6期丹東市新農村建設實用人才培訓班,為丹東市三縣(市)一區培訓村書記、村主任和種植、養殖專業戶共計511人。受中共鳳城市委組織部的委托,承辦2007年鳳城市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培訓班,共計培訓村干部263人。培訓班充分利用該校的人力資源和教學資源,如授課教師、電教設備、實驗實習基地,向農村、農民示范推廣了一些新技術。很多村干部、農民專業戶參觀該校農業實驗實習基地和溫室式養豬場之后說:“農村中學就應該這么辦,孩子在這里不僅能夠學到文化知識,也能學到一些實用技術,將來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边€有的村干部說:“農村中學就應該像農村實驗中學這樣搞勞動技術教育,不然的話,農村將來就沒有人去種地了?!笔罴俪修k培訓班不但培訓了村干部和農民專業戶,還展示了該校勞動技術教育的成果,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和支持。由于該校在教育改革特別是勞動教育中取得新成績,2007年9月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受到人事部、教育部表彰。

為了適應高中教育發展和普及的需要,學校經過調查研究,積極向省教育廳提出由初中教育過渡到高中教育的請示。2008年12月4日,《遼寧省教育廳關于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逐步過渡為高中教育的批復》下發。學校認真準備,培訓教師,2009年開始招收高中學生至今。2012年最后一屆初中生畢業后,再沒有招生初中學生。該校轉辦為高中教育之后,對學生繼續加強勞動教育,包括:農業生產勞動課程,即利用該校勞動實習實踐基地、校園綠化區和丹東農科院等場所,實地體驗四季蔬果種植,園林花木栽培養護,藍莓、草莓、刺五加等特種植物栽培;手工制作勞動課程,即開設縫紉教室和手工教室,每周組織學生制作滿族荷包、滿族剪紙、各類編織、十字繡、端午節掛件飾品;食品加工勞動課程,即設有美廚工坊,學生定期體驗東北餃子、壽司、滿族特色等食品的制作。學校還投資建設了通用技術教室、汽車駕駛模擬教室等,為學生學習通用技術、勞動技術提供了實踐場所。

六、60年來堅持勞動教育的基本經驗

60多年來,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始終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取得了成效,積累了經驗,歸納起來有如下方面。

(一)端正辦學思想,始終堅持勞動教育不動搖

1979年,農村實驗中學恢復辦學后,校內外爭議很大。個別領導和部分教師認為初中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文化升學的,搞勞動技術教育會影響升學率。有些農民送孩子上學,就是要讓孩子跳出“農門”,對開展勞動教育不理解。在重重困難面前,校領導班子沒有退縮,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黨的教育方針,開展“端正辦學方向、明確培養目標”的討論。與此同時,組織社會調查。調查得到的兩組數據使學校領導和教師深為震動。根據當時農村人口和農村經濟發展預測,鳳城縣農村需要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23500人。而當時鳳城縣只有各類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1896人,僅占需要人數的8.07%。如果按大、中專每年為這個縣輸送200人進行靜態計算,需要117年才能滿足要求。事實使該校領導和教師統一了認識:改革乃民心所向。解決農村技術人員奇缺的狀況必須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而農村初中教育應該把辦學指導思想轉到主要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人才上來。至于改革是否會影響升學率的問題,則需要用改革的實踐來回答。

學校在加強文化基礎課教學的同時,針對當地農村生產實際,開展農業科學實驗和農業基礎知識、基本技術教學,使學生在文化知識上學得扎實,在農業生產上有特長。到1985年7月,農村實驗中學第一屆學生65人畢業時,有45人升學,升學率達69.2%,居全縣第一。學校開展的農業科學實驗也取得了成功:1982年、1983年開展的水稻地膜覆蓋旱地栽培實驗畝產達484.1公斤,當年的遼寧省水稻地膜覆蓋旱種栽培實驗現場會也因此在本校召開。3年的艱苦努力,使學校在改革中站穩了腳跟,教師隊伍穩住了,學生安心了,家長放心了。由于始終堅持為“三農”服務的辦學方向,學校越辦越好,1995年9月被評為首批遼寧省模范學校,1997年1月被評為首批遼寧省農村示范初中。

(二)常抓不懈,重視和加強勞動技術課教師隊伍建設

農村實驗中學一直把勞動技術課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搞好勞動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在勞動技術課教師職稱評定、評先評優方面與其他教師同等對待,學校一名勞動技術課教師被評為遼寧省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

(三)不斷實驗,調整和改革課程結構

改革同農村經濟建設不相適應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農村實驗中學教育改革走向深化的根本標志。學校通過實驗,在20世紀80年代就逐步建立起必修課(含勞技課)、選修課和活動課(課外活動)的課程體系。這個課程結構既堅持為農村建設服務,又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既注重課程的基礎性,又兼顧課程的發展性;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兼顧學生的個性發展,力求做到“基礎工具學科語文、數學、外語學得扎實一些,其他基礎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得完整一些,勞動技術教育較為系統一些,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一些”。學校四年制初中教育改革實驗,在剛開始改革時,將總課時的24.6%用于勞動技術教育。幾年的實踐證明,在普通初中用近四分之一的總課時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不利于學生對基礎文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掌握。1988年,勞動技術課占總課時比例降到15%;1998年,勞動技術課占總課時的10%左右,終于找到勞動技術課與文化課課時分配的合理比例。

(四)推進農科教結合,主動為農村建設服務

農村實驗中學主動與農業、科技部門配合,成功地向當地農民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其中,農作物地膜覆蓋栽培試驗成功后,在鳳城縣很快推廣,僅1991年,鳳城縣地膜覆蓋玉米一項就達4萬畝,每畝提高產量224公斤,共增產896萬公斤;每畝增收109元,共增收436萬元。當地農民采用該校推廣的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種植圓蔥,畝產高達4650公斤,產量提高4倍,增加收益5倍,結束了鳳城縣圓蔥全部外進的歷史。

(五)領導重視,健全勞動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建校60多年來,遼寧省教育廳(教育局、教委)每一任廳長(局長、主任)、主管副廳長和廳主管處室,都高度重視農村實驗中學的勞動技術(農業技術)教育,多次到校聽取匯報、指導工作。在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建設、設備購置等方面給予經費保障,確保學校勞動技術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是我國教育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為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針。農村實驗中學在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和新的教育方針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已制定實施《意見》方案。展望未來,農村實驗中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勇于創新,努力譜寫新時代勞動教育新輝煌。

猜你喜歡
遼寧省勞動中學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圖解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寧波市四眼碶中學
諸暨市學勉中學
薄熙來:辭別地方另有任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