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榆林窟中的漢藏通婚圖

2021-07-22 07:25趙曉星
西藏人文地理 2021年4期
關鍵詞:經變洞窟天王

趙曉星

從敦煌驅車向東,一路戈壁荒漠,人煙稀少。直至遠遠望見積雪的祁連山,沿著指示牌走進峽谷深處的榆林河畔,來到一個遠比莫高窟更為荒涼偏僻的地方,便是榆林窟。它被稱為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藝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榆林窟大約始鑿于北魏時期,現存洞窟43個。除了常見的經變畫、佛像畫、裝飾圖案和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飛禽走獸,還出現了一些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風俗畫。本期的吐蕃婚禮圖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這幅婚禮圖位于榆林窟第25窟,描繪的是敦煌地區吐蕃新郎與漢族新娘拜堂成禮的歷史畫面。

瓜州在唐代屬古代敦煌地區的地理范圍,也是當時中國西北重要的物資中轉地。約于776年,這里的榆林窟第25窟出現了一股來自吐蕃的新風。榆林窟第25窟,方向西偏南22°,是敦煌地區出現最早的一座吐蕃洞窟,被稱為盛唐吐蕃窟。與莫高窟眾多中唐吐蕃窟相比,此窟呈現出更多來自吐蕃的新內容。走進第25窟,抬眼就能看到已經崩毀的主室窟頂,環顧北、西、南披下沿可見殘存唐畫千佛,中心佛壇上清修趺坐佛一尊。東壁(正壁)繪有盧舍那佛并八大菩薩曼荼羅一鋪(南部殘),南壁畫觀無量壽經變一鋪,北壁畫彌勒經變一鋪,西壁門南繪普賢變,門北繪文殊變。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 吐蕃婚禮吐蕃時期(公元8世紀后半葉)

正壁的盧舍那佛并八大菩薩曼荼羅是吐蕃繪畫的代表,也是吐蕃時期密教流行的主要題材。清凈法身盧舍那佛坐于金剛座上,左側有四菩薩,分別為虛空藏、彌勒、地藏、文殊,右側四菩薩已毀,在20世紀40年代羅寄梅拍攝的照片中可見原貌。畫師以遒勁流利的鐵線描刻畫形象,造型嚴謹,描繪細膩,色調柔和,構圖疏朗而規整。雖然這鋪壁畫帶有東印度波羅風格的影子,人物肩寬腰細,衣著裸露,裝飾繁復,繪畫精細。但卻又呈現出的明顯異于波羅風格的特點,既沒有波羅風格中下巴寬大的面部特征也沒有典型的波羅風格的姿態。實際上,在印度等地很難找到可以與這些形象相參照的作品,他們應經過了吐蕃和漢地的共同改造。準確地說,其所呈現的是一種典型的吐蕃風格,在榆林窟又融入了漢地特色。

北壁的彌勒經變凸顯盛唐遺風,畫中的青綠山水、亭臺樓閣、佛祖菩薩都是盛唐中原內地的風格。十分難得的是,在如此傳統的繪畫作品當中,還出現了一幅吐蕃婚禮圖。佛經中說,在彌勒佛主持的未來世界中,人的壽命可以達到八萬四千歲,女子到五百歲才出嫁,將“女子五百歲出嫁”一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就是婚禮圖。畫面右側,身著翻領長袍吐蕃裝的新郎正對著禮席跪拜。同樣著吐蕃裝站立揖手者為男儐相,也就是現在說的伴郎。他們的左側,是新娘和兩位女儐相站立的背影。這種“男拜女不拜”的拜堂方式,表現了敦煌特有的“入夫婚”習俗。

榆林窟第25窟 北壁 彌勒經變 吐蕃時期(公元8世紀后半葉)

入夫婚又稱“不落夫家婚”“長住娘家婚”,是男就女家成婚的一種少數民族婚俗。結婚后女子可以繼續住在娘家,時間長短沒有明確規定,女子生兒育女后仍不回夫家,男子則保持獨立性,自由往來于兩家之間。入夫婚與入贅婚不同,只是在成禮時男就女家,男子并不會附屬于女方,入夫婚夫妻雙方最后的歸宿仍是回到夫家。敦煌入夫婚比較盛行,在文獻和壁畫中都有體現?;槎Y的高潮是拜堂,也是敦煌婚禮圖中必繪的情景。中古時期敦煌的婚禮多在女家舉行,在禮席的對面,用布幔等物圍成屏障,供新郎新娘拜堂行禮之用。新娘在自己家中,所以無行禮的規定。而新郎身在女家,面對岳父岳母,所以新郎是行禮的重點,須行重禮,這就是“男拜女不拜”的原因。

這場婚禮還是一次漢藏兩個民族間的族際婚,除了新郎伴郎穿吐蕃裝、新娘伴娘穿唐裝之外,對面婚宴中的親友也是漢人和吐蕃人共同出席?;檠绻欧Q禮席,新婚夫婦將于禮席前正式宣告婚姻關系確立,并得到社會認同,設宴也是為了招集親朋好友共同慶賀。禮席多設在庭院,以青布搭成帷帳,規格依家庭的地位財富而定。畫中禮席設在露天的庭院當中,以帷幕搭成帳篷,帳篷內壁裝飾山水屏風。酒席為一長桌,可看到食物有大盤的饅頭,男女親友對面而坐。禮席上新娘的父親身著紅色袍服,戴黑幞頭、透額羅,這是典型的唐裝。他旁邊坐著的吐蕃裝男子應是新郎的父親,旁邊端盤的侍者著氆氌缺胯衫,都是典型的吐蕃人裝束。禮席上男客的對面,身著唐裝的女客露出背影。

榆林窟第25窟 東壁 八大菩薩曼荼羅(局部)吐蕃時期(公元8世紀后半葉)

榆林窟第25窟 前室 東壁門北 北方天王吐蕃時期(公元8世紀后半葉)

除了經典的婚禮圖,第25窟前室東壁門北繪北方天王,以手托寶塔為標志,也被稱為托塔天王,在四天王中最為著名。畫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右側隨行者為天王太子,頭披虎皮,左手托寶珠,右手握寶鼠。傳說天寶元年(724),毗沙門天王派二子獨健領天兵救安西,使敵營弓弩諸兵器均被金鼠咬壞,所以此太子應為二太子獨健?;⑵び置笙x皮,是吐蕃勇士特有的裝束,多見于吐蕃洞窟當中。

吐蕃在河西地區近百年的歷史,是漢藏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交流與融合。榆林窟第25窟雖然是吐蕃在敦煌初期營造的一座洞窟,但在這座洞窟中我們看到的是藝術上的漢藏融合、生活中的漢藏通婚。正是7—9世紀,唐朝與吐蕃之間的戰戰和和,最終使藏族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也使吐蕃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第25窟作為榆林窟最著名的一座洞窟,見證了漢文化與吐蕃文化的融合,并成為一座在唐蕃歷史上具有紀念碑性質的洞窟。

猜你喜歡
經變洞窟天王
莫高窟法華經變中的農耕圖藝術
天王退役
莫高窟晚唐經變畫樂器內容比較研究——以第18、12窟與第85窟為例
Redefining Tour-guiding Interpreting: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莫高窟西夏洞窟壁畫彌勒經變考
洞窟驚魂
洞窟驚魂
莫高窟第98 窟《維摩詰經變》新探
《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介評
“費天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