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城縣蔡田地區金礦成礦地球物理特征及找礦潛力分析

2021-07-24 02:01莫子奮
現代礦業 2021年6期
關鍵詞:激電潛力金礦

莫子奮

(江西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六五大隊)

蔡田金礦區位于江西省南城縣,該區處于欽杭成礦帶內、德興—東鄉多金屬成礦帶南西端,是Au、Ag、W多金屬礦產區[1]。區內已發現較大規模的金礦有茅排金礦、徐坊金礦、大窠—厚源銀金礦等。近十幾年來,在蔡田地區從未停止過金礦找礦地質勘探工作,但由于地質條件復雜,找礦難度大,所以一直沒有取得較好的找礦成果。鑒于地球物理方法的探測深度大,有利于在覆蓋層厚的地區查明金礦帶或控礦構造分布,因此,在新一輪南城縣蔡田地區金礦普查中,把地球物理方法作為主要的找礦手段之一,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1 成礦地質背景

1.1 地質背景

工作區處于江西省重要的雩山多金屬成礦帶中的宜黃Au、Ag、W多金屬礦產區,其西部有茅排金礦、相山鈾礦田,東部有東鄉銅礦、虎圩金鉛鋅礦、虎形山金鉛鋅礦等數十個金多金屬礦床[2],該區成礦條件優越(圖1)。

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為上元古界震旦系尚源群海相沉積碎屑巖,經加里東期區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砂巖、混合花崗巖、變粒巖、片麻巖、二云片巖,它們是區內重要的金、銀及鉛礦源層。其次為古生界寒武系,為一套海相泥砂質、硅質、炭質、鈣質及含磷結核的沉積巖;中生界上三疊—下侏羅統為陸相山間盆地,湖泊沼澤相砂巖、頁巖夾煤層沉積;上侏羅統為陸相火山—沉積碎屑巖;白堊系為陸相斷陷盆地,湖泊相紅色砂巖、砂礫巖沉積[3-8]

1.2 研究區地球物理特征

研究區位于宜黃—石塘波動負磁場區的北西側,為負值磁場區,局部出現正異常,部分地區出現正負相間的線性磁異常帶,整體磁場呈現中低不穩定場,主要反映以無磁性震旦系尚源組變質巖為基底的巖性,磁場強度不高,特征不明顯。因為巖體消磁較大,該研究區處于負異常區,也可以進一步說明該地區隱伏巖體發育。

處于重力異常為負異常帶內轉折部分,靠近北部正異常帶附近。區內重力變化較大,可見該區深部有隱伏巖體存在,且分布不均勻。

1.3 巖石物性分析

前人的研究報告和巖樣物性參數測試(表1)均表明,區內巖性單一,電阻率和極化率之間相差不大,但區內巖石中是否含有礦化物,電阻率和極化率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就混合花崗巖而言,無礦化物時電阻率高達49 613Ω·m,極化率僅為2.5%,而含礦化物時電阻率僅為16 257Ω·m,極化率高達5.0%。所以,如果不結合有關地質資料,僅依靠電阻率和極化率的差異來劃分異常邊界比較困難。

注:以上資料來源于《江西省南城縣茅排金礦詳查報告》[9]。

從表1可知,含黃鐵礦化的標本中,顯示出平均極化率高、平均電阻率低的特點,礦區內各類巖石平均電阻率接近。

物性參數分析表明,金礦化帶或控礦構造部位與圍巖之間均表現出較明顯的電性差異,為在研究區開展電法勘探提供了較好的物性條件。

2 方法原理

激發極化法是電法勘探中的主要門類,從激發極化法的原理不難理解,該方法主要用于各種類型金屬礦的勘查,一直以來,在金屬礦勘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本工作中,主要是利用直流電法及激發極化法。向地下供直流電時,在供電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地面2個測量電極間的電位差卻隨時間而有所變化(一般是變大),并在相當長時間后(幾分鐘)趨于某一穩定的飽和值。斷電后,測量電極間仍存在隨時間而減小的微小電位差,并在相當長的時間后(幾分鐘)衰減趨于零。這種在充電和放電過程中產生隨時間而變化的附加電場現象,稱為激發極化效應[10-13]。

電測深法是以地下巖(礦)石的電性差異為基礎,人工建立地下穩定直流電場或脈動電場,通過逐次加大供電(或發送)與測量(或接收)電極極距,觀測與研究同一測點下垂直方向不同深度范圍巖(礦)層電阻率的變化規律,以查明礦產資源或解決與深度有關的各類地質問題[14-15]。

工作中,保持觀測點不動,而不斷改變電極距進行多次觀測,隨著供電電極距A B的增大,電流分布的范圍加深變廣,收集到的ρ與η值就反映了該測點周圍更深更廣范圍內電性不均勻的情況,同時要進行多次觀測,確保數字穩定性。

中間梯度測量時供電電極AB是固定的,測量電極M N嚴格在AB中部1/3~2/3的范圍內,沿測線逐點移動,觀測相鄰2點電位差[16]。本次還在離開AB連線兩側(200 m內,小于AB/6)各增加布設2條與之平行的旁測線上進行觀測,最終形成正方形測量面積。

3 地球物理資料解釋

根據激電中梯測量采集到的有效數據,反演成果如圖2、圖3所示。由此可知,全區電阻率東北邊比西南邊低,極化率東北邊比西南邊高,其中電阻率值最小為364.6Ω·m,極化率異常強度最大可達12%,電阻率和極化率異常走向都為北西向,異常形態呈條帶狀。本次共圈定5個低阻區和4個高極化率場,其中1號低阻區和1號高極化率異常場重疊,在此地區范圍內施工的槽探和鉆探均見到工業品位礦體,金礦品位最高達20.26 g/t,鉆孔中見到礦化延續性較好。4號低阻區與4號高極化率場重疊,此重疊區主要出露的巖性為尚源群下段(Z1s h1)云母石英片巖、條帶狀混合花崗巖等,重疊區內施工了探槽,地表礦化現象明顯,發現金礦品位最高達5.24 g/t。

根據激電中梯測量的解釋成果,再結合本區成礦地質特征,推測4號低阻區和4號高極化率重疊部為1號找礦潛力區,面積約為1.5 km2;1號低阻區和1號高極化率重疊區為2號找礦潛力區,面積約為1.85 km2(圖4)。

4 研究區找礦潛力分析

4.1 地球物理—地質綜合典型地質剖面分析

選擇0號地質勘探剖面線作為地球物理—地質綜合典型地質剖面,如圖5所示。

從地質鉆孔揭露情況和地球物理特征可知,在同類巖性中電阻率隨深度變化明顯,極化率異?;痉植荚跇嬙焐媳P的灰黑色條帶狀混合花崗巖中,變質—熱液型金礦與之密切相關。地表極化率異常部位巖性基本是黃褐色、灰白色強風化混合花崗巖,風化殼型金礦與之有關。通過對0號線已知地質剖面上電阻率和極化率異常對比分析,可知電性特征可以較好地反應地質構造屬性,極化率異常范圍與已知礦體圈范圍基本一致,表明激電測深方法在該地區使用效果明顯,地球物理方法在礦體圈連中,可以起到指導性作用。

經綜合系統地研究分析,結合已知礦點,得出該區尋找金礦的地球物理異常標識是低阻高極化。結合礦體地質特征及空間分布特點,得到區內兩種類型的金礦在地球物理特性中存在顯著的區別:風化殼型金礦地球物理特性是地表風化層中極化率高,異常呈片狀,分布與構造無關;變質—熱液型金礦地球物理特性是深部構造上盤極化率高,異常呈團塊狀、雞窩狀。

4.2 地球物理—地質綜合推斷地質剖面分析

根據0號線地球物理—地質綜合典型剖面分析得到的地質、地球物理異常特征,結合3號線地質剖面圖進行分析(圖6),可推測該處礦體分布與混合花崗巖、極化率異常場分布密切相關,在構造往深部延伸方向存在礦(化)體的可能性不大。淺部礦體以風化殼型為主,分布與極化率異常范圍有關,如圖6(c)所圈定的位置,呈團塊狀或體雞窩狀分布。

4.3 找礦潛力綜合分析

結合已知地質資料,進一步對該潛力區進行找礦潛力綜合分析。預測金礦體分布位置如圖7(a)中所示,地表礦體分布在3號線至8號線之間,深約20 m,呈層狀分布;深部礦體主要聚中在0號和4號線之間,深度在-70~-150 m,礦體呈不規則形態展布。

通過建立激電三維分布圖,結合研究區的地質、地球物理特征,能直觀預測礦體分布部位,指導礦區開展地質勘查工作。通過研究表明,研究區淺部風化層中是尋找風化殼型金礦的有利地段,深部F1構造上盤是尋找變質—熱液型金礦的有利地段。由此可見,該區找礦潛力非常大,深部礦體分布范圍廣。

5 結 論

(1)通過激電中梯測量及在重要部位開展激電測深研究工作,圈定5個低阻區、4個極化率異常場和預測兩處找礦潛力區,并對區內地質構造進行修正。兩處找礦潛力區面積分別約為1.85 km2和1.5 km2。

(2)通過區內地球物理特征和地質特征綜合研究,結合成礦要素、礦體特征等因素,進行綜合找礦潛力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區內淺部風化層中是尋找風化殼型金礦有利地段,深部F1構造上盤是尋找變質—熱液型金礦有利地段,并顯示深部找礦潛力前景非常好。同時構建了綜合地球物理與地質相結合的找礦模式,為該區及其他同類地區開展地質勘探提供依據。

雖然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深部找礦潛力非常好,但是由于工作部署原因,只對區內部分地段開展找礦潛力預測研究,對全區找礦潛力預測研究程度不足,建議今后繼續投入地球物理工作進行探索。

猜你喜歡
激電潛力金礦
大功率激電測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銀礦床勘查中的應用
高頻大地電磁測深與激電中梯在金礦勘查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十大金礦排名
大功率激電測量在冀北溫家營—馬家溝銀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
加納Amanforom礦區Ⅲ號隱伏金礦帶的發現與評價
激電聯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狀中的應用
Premier金礦公司簡介
西嶺金礦——中國最大單體金礦
潛力榜
PPP模式怎樣發揮最大潛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