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分析

2021-08-03 07:21李莉
世界復合醫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胃脘萎縮性胃炎

李莉

濱??h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鹽城224500

作為一類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根據臨床癥狀、病理學檢查及胃鏡檢查等,可將胃炎大致分為3種類型:慢性胃炎、急性胃炎、特殊性胃炎。慢性胃炎的胃黏膜為非糜爛炎性改變,而急性胃炎則為胃黏膜糜爛與出血[1]。胃鏡下發現,慢性胃炎表現出黏膜皺襞異常、顆粒狀增殖、色澤不勻等,根據其黏膜薄厚、黏液量、皺襞形態、黏膜色澤等,將其分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與慢性非萎縮性胃炎[2]。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機制為:胃黏膜表面受損,引起黏膜固有腺體發生萎縮(消失),患者以噯氣、上腹飽脹以及胃納減退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癥狀。隨著我國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不斷加大,飲食習慣的改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且趨于年輕化,對廣大患者造成較大的身體傷害[3]。該研究選取該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診治的6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診治的6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納入該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診斷標準;②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該研究,入選患者與家屬均了解該研究且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協議。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異?;蛐墓δ懿蝗?;②嚴重精神疾??;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對該次使用藥物過敏;⑤嚴重傳染性疾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7~63歲,平均年齡(45.0±12.4)歲;病程1~11年,平均病程(6.2±1.4)年。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8~64歲,平均年齡(46.2±12.7)歲;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5±1.7)年。兩組受試者的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分別于三餐前0.5 h,第4次于睡前口服枸櫞酸鉍鉀膠囊(國藥準字H10920098),0.3 g/次,4次/d;分別于三餐前0.5 h口服多潘立酮片(國藥準字H10910003),1片/次,3次/d;2次/d口服法莫替丁片(國藥準字H43020667),1片/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黃芪建中湯治療,12 g黃芪,10 g香附、大棗、白芍、飴糖,9 g桂枝,5 g高良姜、炮姜、生姜,3 g甘草。取適量清水煎服,1劑/d,分別于早晚2次經口服用。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療程都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癥狀積分、療效、臨床不良反應情況。①中醫證候癥狀積分主要包括口干口苦、胃脘疼痛、胃脘灼熱、胃脘痞滯、神疲乏力、納呆食少,6大項,各項分值0~3分,癥狀的嚴重程度與評分高低成正相關。②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舌苔與舌脈復常,胃腺體萎縮與異型增生明顯改善,腸生化指標復常,即為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胃腺體萎縮與異型增生有一定改善,腸生化指標基本復常,即為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沒有任何改善,即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③臨床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紅疹、眩暈、貧血和腹瀉等[4-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癥狀積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口干口苦、胃脘疼痛、胃脘灼熱、胃脘痞滯、神疲乏力、納呆食少等中醫證候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癥狀積分均比觀察組患者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癥狀積分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various TCM syndrom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1 兩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癥狀積分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various TCM syndrom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

2.2 兩組患者的療效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比觀察組的96.67%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3%,與觀察組患者的16.67%相比,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

3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嚴重的胃炎類型,其生化、萎縮與異型增生常被認為是一種胃癌前狀態。慢性萎縮性胃炎若不及時給予臨床對癥治療,則可能發展成胃癌,其每年的癌變率達到1%左右,如果伴有上皮內瘤變,其癌變率更高[6]。臨床研究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較多,包括幽門螺旋菌感染、免疫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消化液反流等,且病情容易出現反復性,以致治療難度較大[7]。臨床多以藥物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選用鉍劑、抗生素及胃動力藥物,雖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但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患者的預后相對較差[8]。

中醫將慢性萎縮性胃炎納入“胃脘痛”“痞滿”“納呆”等范疇,認為與情緒波動和飲食不規律等因素有關,造成血瘀氣滯、脾胃受損、肝胃不和[9]。該研究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方中的黃芪能補氣養血、益氣固表,香附可止痛、理氣解郁,白芍斂陰、養血、止痛,桂枝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高良姜可溫胃、行氣、散寒,飴糖能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炮姜、生姜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甘草調和諸藥[10-11]。該次研究中,該院觀察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發現,對照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癥狀積分均比觀察組患者明顯更高(P<0.05),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能顯著緩解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緩解病情,加速患者好轉。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0.00%,比觀察組的96.67%明顯更低(P<0.05),與相關學者所報道[12]的,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5.46%)接近,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較單一西藥治療的療效更佳。對照組患者的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33%,與觀察組的16.67%相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并未出現不良反應明顯增加的情況。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療效滿意,不僅對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且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猜你喜歡
胃脘萎縮性胃炎
中藥治療豬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補虛解毒化瘀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隨機對照試驗
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黃芪建中湯配合食療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臨床觀察
豬傳染性萎縮性鼻炎的癥狀、診斷和防治
反流性胃炎的中醫治療效果分析
采用中醫辨證療法對胃脘痛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觀察
針藥合治胃脘痛40例臨床觀察
按摩治療胃脘痛350例
加味異功散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