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鏡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的效果分析

2021-08-03 07:21魏東慶
世界復合醫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膽囊炎膽總管入路

魏東慶

寧津縣人民醫院外一科,山東德州253400

膽囊結石是膽道系統多發病,由于結石長期刺激膽囊壁,阻塞膽囊管,使其正常功能受限,進而引發慢性膽囊炎。而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的患者,除常伴腹脹、腹痛及發熱等癥狀,影響其生活質量外,還有致癌的風險,需要引起高度重視[1]。手術是目前主流的治療方式,微創技術的發展及腔鏡設備的完善,使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臨床廣泛使用,其滿足人們創口小及恢復快的要求,受到臨床工作者的推崇[2]。但腹腔鏡手術也存在損傷膽管的風險,不少學者證實,這與術中Calot三角解剖不當有關,Calot三角是臨床解剖的標志,也是易誤傷的部位,此部位操作難度大,如何避免解剖不當引起不必要的損傷是臨床研究的熱點[3]。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有利于辨別膽管解剖結構,降低對膽管的損傷[4]。鑒于此,該次研究選取2018年10月—2020年5月時間段該院就診的88例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實施腹腔鏡切除術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就診的88例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為膽囊結石,膽囊壁增厚3 mm以上,毛糙、纖維化,膽囊內有強回聲,伴隨慢性膽囊炎癥狀;②滿足手術指征,無腔鏡手術禁忌證;③肝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①合并血液及免疫系統疾??;②合并惡性腫瘤;③存在認知、精神或智力障礙,無法配合完成研究。采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患者分至兩組中,即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之比為16:28;年齡最小者32歲,最大者78歲,平均年齡(47.26±5.03)歲;病程(2.56±0.48)年;單發29例,多發15例。觀察組中男性與女性之比為17:27;年齡最小者33歲,最大者77歲,平均年齡(47.67±5.05)歲;病程(2.58±0.50)年;單發30例,多發14例。兩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方案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對照組經膽囊三角入路實施手術,實施氣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頭高足低體位,向左傾斜30°,建立人工氣腹,通過4孔置入手術器械,探查腹腔內部情況;將膽囊三角與肝門部分離,打開三角區漿膜層,將膽囊管及其動脈解剖,明確膽總管位置,采用鈦夾將其近端夾斷,切除膽囊,清洗術腔,縫合切口,術畢。

觀察組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實施手術,實施氣管插管全麻成功后,取頭高足低體位,向左傾斜30°,在臍下端行1 cm小切口,建立人工氣腹,壓力維持在12~14 mmHg,探查腹腔情況,評估手術難度。將膽囊壺腹部向左上方牽拉,暴露膽囊后三角位置,沿著膽囊壺腹部與膽囊管方向切開漿膜,直至膽總管上段約0.5 cm位置,將膽囊后三角內疏松組織實施鈍性分離,顯露出壺腹部及膽囊管輪廓,注意膽囊后支動脈與變異右肝管,將其妥善處理。將膽囊壺腹部向右下方牽拉,顯露出Calot三角,將其內漿膜層自壺腹部橫向切開及分離后,穿透前后三角,顯露出膽總管并將其離斷,開放膽囊三角,找出膽囊血管后將其夾閉,然后切除膽囊,清洗術腔,縫合切口,術畢。兩組術后均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耗時。

②術后出現膽管損傷、膽瘺及出血等情況的概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術中出血量、手術用時、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及住院耗時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并發癥發生情況等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各項指標對比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用時更短,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更快,住院耗時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各項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各項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indicator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出現膽管損傷1例,并發癥率為2.27%,對照組出現膽管損傷3例,膽瘺2例及出血1例,并發癥率為13.64%,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80,P<0.05)。

3 討論

膽囊結石常合并慢性膽囊炎,兩種疾病相互影響,對患者健康水平構成嚴重威脅,隨著病程的發展,甚至有癌變的風險,因此,早期接受治療對于抑制疾病發展有著顯著意義。手術是目前最直接且有效的治療方式,近幾年來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手術的代表,廣泛用于膽管疾病的治療中[5]。

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成功的關鍵在于可否準確辨別膽總管、肝總管及膽囊管,該三角區操作空間有效,而膽囊結石并慢性膽囊炎患者,膽囊三角區結構模糊,非直視下實施手術,術中處理不當易損傷膽管,引發各種并發癥,影響患者康復效果及預后[6-7]。常規經膽囊三角入路具有損傷膽管的風險,臨床一直在尋找最佳的手術入路,盡量避開膽囊動脈經過的地方,減少對膽管的損傷[8]。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是一種特殊的解構概念,該區域主要為疏松的結締組織,較少從膽囊動脈通過,能降低對膽管的損傷,保證手術的安全性[9]。牛四明[10]學者指出,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能明確顯露出膽囊管、膽囊壺腹及膽總管上段的關系,避開膽囊動脈,處理三角區域內結構,減少膽管損傷。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更少,手術用時更短,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更快,住院耗時更少??梢娊浤懩液笕墙馄嗜肼肺恢霉潭?,便于分離,手術操作更方便,便于實施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且膽囊后三角解剖區域動脈少,手術出血量也會減少,更有利于機體恢復。同時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64%。沈劍濤等[11]學者在《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的臨床療效》一文中的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率為3.8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5.38%,顧宏等[12]學者的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率為2.5%,低于對照組的12.5%,與該次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針對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患者,經膽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實施腹腔鏡切除術不僅術中出血量少,手術用時短,患者腸道功能恢復正常時間更快,并發癥更少,使其盡快恢復到出院標準。

猜你喜歡
膽囊炎膽總管入路
經尺骨鷹嘴截骨入路與肱三頭肌兩側入路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的療效比較
正中入路手術和肌肉間隙入路治療壯族人群創傷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較性研究
PTGD聯合擇期LC在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的應用
膽囊炎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住院時間、出院安排、90 d并發癥和翻修率:一項比較直接前入路、后外側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膽總管一期縫合應用于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膽囊炎能不能根治
兩種微創術式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療效的比較
腹腔鏡治療膽總管囊腫穿孔術中護理配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