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公安院?!靶>趾献鳌鞭k學機制與實踐的研究

2021-08-15 00:52胡建剛
森林公安 2021年6期
關鍵詞:公安院校警務公安

胡建剛

一、公安院?!靶>趾献鳌蹦J睫k學的內涵

“校局合作”是職業教育范疇的校企合作在公安教育領域的延伸。長期以來,各類職業院校開創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與企業開展合作教育,在提高人才實踐能力、企業科技創新力、學校學科建設能力上收獲良好效果。公安院校屬于行業特色型高校,學科結構以法學、公安學、公安技術學為主體,學生就業方向較為單一,畢業生主要面向各級公安機關。

公安院校的“校局合作”是指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緊密合作,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互惠共贏,共同培養德才兼備,適應社會發展和滿足公安實戰需要的專門警務人才的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和思想的指導下,堅持以“校局合作”為主線,根據公安工作對警務人才的素質要求,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以及與其相應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和評估方式等,實施人才教育過程的總和?!靶>趾献鳌毙纬晒苍盒Ec公安機關之間有效合作的平臺,在學生培養、民警培訓、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協同發展,實現公安教育與警務實戰相結合、理論教學與業務實踐相結合、公安技術研發與公安警務應用相結合,以提升公安機關戰斗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的現代警務人才,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公安院?!靶>趾献鳌笔睫k學具有以下內涵:

(一)開放辦學是“校局合作”的教育理念

“校局合作”是指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緊密結合,發揮雙方的優勢,開展多方面、多層次、多方式的協作,實現互惠互動發展的一種辦學模式。它是公安院校開放辦學,主動適應公安實戰需要,提升應用型教育質量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靶>趾献鳌庇耸枪碴犖榻ㄔO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提升公安隊伍戰斗力的重要環節。加強和改進“校局合作”育人模式,創新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機制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進公安隊伍正規化建設的客觀要求。

(二)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校局合作”的教育目標

根據公安高等教育的性質與公安工作的實際要求,我國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定位于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皟炂返?、厚基礎、強能力、善創新”是應用型人才的具體要求標準?!靶>趾献鳌钡奶岢鲋饕谝韵卤尘埃阂皇枪苍盒.厴I生存在與公安工作不適應問題,具體表現在大學生警察職業適應性不強,警務感知能力不強,不能很快融入公安工作崗位和警務工作中對自己的能力和定位不清晰;二是隨著知識經濟與信息化對公安工作的需求牽引,滿足公安工作需要的警務技能人才、特殊領域的專項人才嚴重短缺,急需公安行業適應性強的高學歷應用型人才。

(三)政治建校、服務公安是“校局合作”的教育特色

政治建校、政治育警是公安院?!靶>趾献鳌钡霓k學特色。公安應用型院校應確立“政治建校、服務公安”的辦學理念,堅持政治建校,走內涵協調發展之路,將“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貫徹到學校的一切工作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公安應用型人才。

二、“校局合作”人才培養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分析

近年來,我國公安院校在“校局合作”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當前公安教育人才培養機制的現狀與公安隊伍對公安專業人才的需求仍有些不同步,影響“校局合作”培養公安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全國公安院校在“校局合作”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目標上,以短期急需為主,注重長遠的不多;二是在領域上,多主要集中在學生實習和民警培訓,比較狹窄;三是在層次上,多為表面動作,不夠深入;四是在模式上,松散有余、緊密不足;五是在運作上,被動艱難,一頭熱、一頭冷;六是在約束力上,感情合作為主,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難有制約。目前,“校局合作”中協同育人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作內容形式單一,深入度不夠

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校局”合作的渠道單一,運行機制趨于表面化。主要體現在當前“校局”之間簽訂合作協議的不少,但主要是院校為了學生的業務實踐主動聯系公安機關,公安機關主動聯系院校的較少,合作的形式單一,主要局限于座談交流以及學生實習,具體的實戰業務深度合作開展較少。合作真正能深入下去的主要是通過“非正式機制”,由關系較好的教師與業務機關的結對子實現,以零散性、隨機性合作為主,未形成系統性、整體性的規劃合作,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務方面合作的深入度明顯不夠。在學校層面,課程內容與結構、教學進度與過程、教學手段與模式、教學效果衡量與評價等警務人才培養全過程缺少公安機關參與,在公安機關層面,實訓基地在公安業務崗位技能教學研究、公安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服務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尚未有效融合。

(二)“校局合作”缺乏優質的師資隊伍

目前既有高學歷又具備高技能的復合型警務專業人才嚴重短缺。專業教師多是從相關院校畢業后就走上教學崗位的,對公安機關現實運用的程序與技術以及治安新問題掌握不夠,在教學實踐中不能將公安機關崗位技術要求融入教學過程,暴露出了嚴重的滯后性,課堂教學與實戰需要嚴重脫節。從公安機關來看,駐校教官制度尚未建立,院校對于一線有經驗的業務教官較為缺乏,學校的政策難以吸引到優秀的業務教官,人事調動和待遇解決等保障性措施缺乏制度保障。在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背景下,按照理想情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走出去,引進來”。目前教師走出去學習路徑比較暢通和容易,但實務教官引進數量過少,難以形成理論與實務相融的“校局合作”局面。

(三)“校局合作”缺乏學生主動平臺

公安院校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在磨煉自我的同時,表現出主動性不足的問題。公安機關擁有政工、紀檢、派出所、刑偵、經偵、治安、反恐、出入境、網安等多個警種與部門,學生的研究方向與就業意向有所不同,實習為學生創造了難得的實地調研機會。但是,在實習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崗位的分配,缺乏雙向選擇,妨礙了學生在實習中主動性的發揮。

(四)公安機關與院校合作的共識度不高

“校局合作”是公安部和教育部對公安人才培養的改革實踐模式,但在具體的合作中兩者共識度達成不高。從行業實踐來看,公安教育滯后于公安實務,因此產生了兩種不同認識:公安機關對現存的警務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式內容不完全認可,認為院校教育跟不上公安實務的節奏;公安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強,研究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較弱,缺乏對合作公安機關的吸引力。公安院校的專業設置、培養方式、課程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與公安機關需求不符,校局聯合培養人才的體制機制沒有形成。從公安院校教師的角度來看,公安機關參與公安教育的熱度不高,合作意識不強,沒有把培養人才納入公安隊伍建設全局。因此,良性的“校局合作”關系沒有建立起來,校局雙方不能達到共贏,尚未形成相濡以沫的“校局合作”關系。

三、“校局合作”公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校局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目前主要有四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公安“校局合作”模式主要是一種緊密型的公安人才教育訓練模式,是以警學結合、雙向參與、共贏互惠為基本內涵,以全方位、多層次、緊密型合作為特征的合作模式;是新形勢下公安院校和公安機關發展共同價值取向。第二種意見認為“校局合作”應定義為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之間資源共享、利益共贏的工作方式,主要還是強調它是一種教育訓練或辦學模式。第三種意見認為共同體建設應該成為公安院校聯合辦學的新模式。第四種意見認為“校局合作”是指公安院校與公安機關之間的各種合作。這種合作應該是一種相互需要、相互信任的開放性合作,而不只是公安院校單方面尋求的合作;是一種包含公安理論研究以及公安工作開展的全方位合作,而不是僅限于完善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小范圍合作;是一種以促進公安事業不斷完善的發展性長遠性合作,而不是以行政權力或經濟利益交換作為動力的短視性合作。

在具體實施上,各院校也是因地制宜,但基本上采用以下的兩種模式: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模式,把學員全部編入一線基層所隊實戰化運作,與基層民警捆綁式作業、搭檔制聯勤,配對指導;采取交替穿插實習模式,實行動態“循環實習法”,讓每位學員盡可能輪流見習110接處警、刑事、治安、交警、巡警、社區警務等警種業務,全覆蓋、無盲區,真正熟悉公安工作,體驗警察生活,了解現實社會,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加快成長成才步伐。二是校局互動式模式,公安機關提供實習基地,參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制定,并指派專業人員參與學校的專業教學。促進校局雙方互聘,優秀的公安民警到學校授課,同時學校教師給公安機關進行民警培訓,提高民警專業素質。通過校局雙方互聘,學生在教學中獲得公安技能,公安機關獲得理論補給、智力支持,如鐵道警察學院的“2+2”人才培養模式以及浙江警察學院“3+1”本科人才聯合培養模式。

四、經驗分享: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校局合作”的一些嘗試

(一)順應改革發展,突出專業特色

專業直接反映社會各領域對不同類型的人才需求,隨著社會變革及轉型,必須根據基層公安機關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專業布局,建立人才需求動態評估機制,在鞏固傳統專業基礎上,不斷培育新興專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公安機關作為警察直接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對各類公安人才的需求最為了解,因此,公安院校要強化與公安機關的合作,做好人才需求的調研和人才儲備的規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公安機關的領導下,由相關警種業務骨干及學院專業教師組成的,共同商議專業的調整與優化。及時開設公安機關急需的相關專業,調整需求減少的專業,確保專業設置能夠較好地滿足公安機關對人才的需求。

2016年,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招錄培養工作實行全國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首次統一招警考試。目前,越來越多省份加入了全國公安院校統一招警考試中,這也是今后公安招警的主流趨勢?!?017年度公安機關面向公安院校公安專業畢業生考試錄用公務員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2017年招警將根據工作需要、空編計劃面向公安院校公安專業2017年全日制應屆畢業生招錄,按需招生、定向錄用正成為當前公安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當年實際參加招警聯考的省市共24個。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共有39所公安院校(公安部直屬院校5所,省屬本科院校23所,省屬??圃盒?1所),均享有按照公安招警政策參加招警聯考的資格。

在這一原則下,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公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大局,結合學院學科專業特色與優勢,堅持服務全警、特色發展,聚焦食品藥品、知識產權、生態環境、森林草原、生物安全和海關緝私、民航、長江航運公安“五大業務領域、三個行業警種”的需求,調整專業布局、構建課程體系。根據現代警務的需要,將公安工作新理念、新要求、新技術納入課程體系中;發揮學院在森林草原保護方面的傳統優勢,將民生安全、生態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去,面向海關緝私公安機關、民航公安機關和長江航運公安機關定向就業的學生,在課程設置時提高服務定向崗位的針對性,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訂單式人才培養:以海關緝私警合作為例

為了鎮守國門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我國于1998年成立海關緝私警察這支專業警種,以適應日益繁重的反走私斗爭。緝私工作因案件類型跨度大、偵辦難度大,對緝私警察的業務能力相應也提高,為解決緝私隊伍建設這一難題,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與海關緝私部門在案件偵辦、司法鑒定、警務訓練、學生實習等方面開展了深入持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

2017年1月,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與海關總署緝私局簽署了“校局合作”備忘錄,建立了聯絡員工作溝通機制,雙方在專業建設、業務訓練、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意向。2017年4月,海關總署緝私局警務實戰訓練基地在學院掛牌,形成“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合作交流平臺,依托基地舉辦了20多期近2000人的培訓,內容廣泛,不僅有新警入職、警銜晉升等崗位業務培訓,而且有警務實戰、執法規范、偵查技能等短期訓練。隨即雙方共同制定了《海關緝私局、南京森林警察學院開展緝私專門人才培養工作實施方案》,從計劃的編制、專業設置與結構、招錄流程、報考條件、錄取標準、人才規格、課程設置等方面做出了可操作性的安排,為緝私專門人才招錄訂單式培養形成了制度性規范。2019年學院成立了“海關緝私警務研究中心”,團隊成員由學院教師、海關緝私部門人員、上海海關學院教師組成,該中心不僅是“校局合作”的共建成果,更重要的是形成穩固的互動平臺,全面開展海關緝私業務方面的研究,為海關緝私的執法培訓和業務交流提供服務,實現?!熬趾献鳌钡纳疃热诤?,形成緊密型的“校局合作”關系,有利于理論研究與實踐問題的有效對接。

(三)積極對接業務部門,融入實戰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轉隸公安部以來,在轉型發展、內涵建設方面進行相應調整。在人才培養方面,2019年學院在全國首家開設了刑事科學技術專業食藥環方向,2021年獲批全國首設“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技術”公安本科專業;圍繞“六大領域”調整了二級學科方向和碩士點重點領域,全力推進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的建設;新增“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研究”“打擊生態環境犯罪物證技術”等3個江蘇省優秀團隊。在科技服務方面,公安部政治部批準依托學院成立“食品藥品犯罪研究中心”,并獲批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生態環境法治研究中心”,現有“野生動植物物證技術重點實驗室”等1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全面對接服務公安部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局業務。目前承擔了該局交辦的16項研究任務,對《刑法修正案》《行政主管部門移送適用行政拘留環境違法案件暫行辦法(草案)》等14個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提出了修改建議,上報《中藥材市場調研報告》等研究、咨詢報告16份,出版《生態安全法治研究》《<關于依法懲治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犯罪的指導意見>解析》等專著5本;完成了《國外林草和野生動物資源法律資料匯編》等外文資料的翻譯工作。

(四)校局互動:基于實戰崗位導向的戰教融合“三階段”模式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校局合作”基本上采取的是“工作過程——突出崗位核心能力”的“三段式”的模式:初段(體驗式實習)——中段(專項業務實習)——末段(畢業綜合實習),并在不同崗位進行輪流訓練。

體驗式實習階段,比較適合初入院校的大一新生,利用寒暑假自行聯系居住地公安機關進行公安業務實踐,或者參加思政課社會實踐,時間要求2周以上,主要培育警察角色意識與警務理念。

專項業務實習階段,適合大二及大三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論學習基礎和專業認知,時間要求4周以上。參加學院組織的安?;顒踊蚶煤罴俑鶕约旱膶I特點,有目的地聯系和選擇對口單位進行公安業務實踐,主要側重于運用專業知識與理論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業務操作技能的培養。

畢業綜合實習階段,針對的是大四畢業班學生,時間要求20周左右的集中業務實踐。主要依據派出所或各個專業大隊實際工作任務,學生按照教學目標實施若干“具體崗位完整的工作任務”,所不同的是任務的操作的復雜程度和知識運用的綜合度提高了。畢業綜合實習階段,是由學院和公安機關共同商議對學生進行聯合培養的過程,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在每個實習點派駐兩名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政治教育,將德育融入管理,同時加強與所在公安機關負責人的溝通與協調工作。根據公安機關的不同崗位由學院派出若干教師進行現場教學指導,同時公安機關安排若干帶教民警在實際工作中進行現代“師徒制”的具體業務指導。

(五)加強“校局同城一體化”機制建設

目前“校局合作”遇到的困境之一是缺乏公安機關的深度參與,普遍存在“校熱局冷”的現象。然而通過座談調研發現,絕大多數公安機關具有參與“校局合作”的意愿,阻礙公安機關參與“校局合作”意愿轉化為實際行為的重要因素是信息不對稱。要解決“校局合作”失靈,關鍵在于通過信號傳遞機制降低或消除合作各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通過長期協議機制抑制合作中的機會主義行為。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在“校局同城一體化”機制建設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2021年4月23日,學院與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舉行“智慧警務戰教融合實訓基地”共建簽約儀式,開啟與秦淮分局全面而長期的合作,推進雙方共建、共享、共研、共戰、共育的新融合模式,真正實現全警育人、局校合作共贏的美好愿景。校局雙方進一步推動公安實戰與教學科研的緊密銜接,在教育訓練、智慧警務、警營文化等方面深度合作,以服務實戰為導向,深化大數據分析和模型建設,多出產品、共享成果,大力提高科技信息化的助推器、倍增器作用,不斷構建科技強警、智慧應用的新格局。

(六)“校局合作”共同建設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學院發展和教學質量提升的根本,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從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入手?!半p師型”隊伍建設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公安院校教師“走出去”參與公安工作實踐,二是“請進來”行業專家充實公安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立老師跟崗鍛煉長效機制,提升教師實戰能力。師資隊伍是學院教學質量的根本,學院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為了提高老師的實戰能力,培養雙師型教師,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制定了《教師參加專業實踐活動的管理辦法》,將實踐鍛煉與職稱評聘掛鉤,鼓勵老師進入實戰部門實踐學習。學院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進校園,培養學生職業認知和認同感。為了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實戰能力,培養學生對警察職業的認同感,加深學生的職業認知,多次邀請公安、司法等業務部門的行業專家走進校園開展各類講,講座內容涉及多個領域,如網絡安全、社區警務、刑事技術等公安工作實務。通過行業專家進校園,進一步實踐了“教學練戰”地教學模式,課堂理論教學對接行業專家的經驗技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猜你喜歡
公安院校警務公安
博物館:上海公安史圖片展
博物館:上海公安史圖片展
新形勢下警務戰術指揮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甘霖派出所:推進警務管家+警務助理模式
湖北省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警務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訓實戰技能
市公安采風詠
互聯網時代公安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
新形勢下基層警務管理研究
“10歲當公安”為何能暢通無阻
公安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