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修建紫禁城的材料是如何“特快專遞”到北京的

2021-08-23 03:01劉永加
百姓生活 2021年7期
關鍵詞:順帶張家灣磚瓦

劉永加

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遷都北京。而紫禁城作為皇帝生活和理政的場所,不僅是皇權的象征,也是朝廷的政治中心,朝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苦心修建紫禁城,對木材、石材和磚瓦等材料的需求巨大。如何快速把這些材料遠距離運達北京?明朝竟然用上了“特快專遞”。

木材“特快專遞”

修建紫禁城的木材,也稱皇木,幾乎全是頂尖的楠木、杉木、松木、樟木等,而這些木材大多產自四川東南部、貴州東北部、湖廣西部等地區的深山老林。朝廷在砍伐地設置木場,任命督木同知專司砍伐事宜,并招募有經驗的斧手、篾匠、拽運夫等,參與木材的砍伐與“專遞”。

樹木伐倒后,要進行去頂、截根等粗加工,修理主干形成木方,并在木方一端鑿孔,即“穿鼻”,以適應長途“專遞”的需要。

木材“專遞”出山。首先,把木材從砍伐地沿山形地勢拽運到“外水”,即山溪處,一般在冬春季節進行;然后,讓木材沿溪水順流而下,即溪水“專遞”。由于山溪平時水量小,故溪水“專遞”一般在夏秋季節進行,這個時期雨水量大,溪水泛漲,木材才能浮起,方可順流拽運前進。此外,因為高程問題,有時還需要分段筑壩蓄水,建立方塘,避免溪水不足影響“專遞”?!端拇ㄍㄖ尽つ菊酚涊d:“拽運于陸者在冬春,拽運于水者在夏秋”。

木材“專遞”出山到達大河后,“督木同知將放出木頭赴督木道交割”,也就是督木同知在大河口或大河畔,和朝廷任命的督木道交割,督木道驗收畫押之后,將木材沿大河、長江和運河等三個階段“專遞”,由于大河、長江和運河各段地勢變化較大,水勢也大不相同,除分段修建船閘外,還需要沿途各府州縣征用軍士、民夫協助拽運。

木材沿大河、長江“專遞”是靠大河、長江自然水流的優勢,將木材扎成巨大的木筏或木排漂流。木材沿運河“專遞”,由于地勢南低北高,木材運達運河山東南旺段,屬于逆流而上;過了運河山東南旺段,則變成了順流而下;經過運河天津段,又是逆流而上。木材運達通州張家灣交卸,暫存在張家灣木材廠,然后再根據需要經過通惠河“專遞”到北京。

石材“特快專遞”

修建紫禁城的石材,一部分產自北京附近的房山、西山等地區,還有一部分產自江蘇徐州、河南??h等地區。朝廷責成工部負責工匠的招募和石材的開采與“專遞”,相關各府州縣具體參與,朝廷還不定期專門派出工部官員到石材產地督導,甚至親臨采石場(塘)督導。

產自北京附近的房山、西山等地區的石材,只能在冬季“專遞”,沿途每里挖一口井,以井水澆路結冰,由軍士、民夫和牲畜拖運裝載石材的大車,即旱船,在冰上緩慢移動,每天行程約4~5里。從北京附近的房山大石窩采石場到北京140里,需花費近1個月的時間,既耗時又費力,艱難程度可見一斑。

產自江蘇徐州、河南??h等地區的石材,沿大河和運河等兩個階段“專遞”。產自江蘇徐州的石材,由漕船經御河進入運河;產自河南??h的石材,則由漕船經衛河進入御河再進入運河。石材沿運河北上運達通州張家灣交卸,暫存在張家灣石材廠,然后再根據需要經過通惠河“專遞”到北京。

磚瓦“特快專遞”

修建紫禁城的磚瓦,由朝廷或地方官府設窯燒制,除了琉璃瓦在北京西部地區燒制外,絕大部分磚瓦在山東臨清、江蘇揚州等地區燒制。朝廷任命專職官員負責磚瓦燒制技術的規范、培訓、運用和驗收,并到窯廠督導磚瓦的燒制和“專遞”,出窯的磚瓦都刻有窯廠和窯工的名字,以便層層追責。

窯廠大多設在運河沿岸,朝廷制定并完善了“運船到京常例順帶辦法”。開始由漕船順帶磚瓦,后來擴展到除御用皇船外的所有官民船只。朝廷按官民船只的大小核定順帶磚瓦的數量,有的漕船順帶磚量高達192塊。數量龐大的磚瓦,就由一撥撥的船只順帶到通州張家灣交卸,暫存在張家灣磚瓦廠。

由于軍民車戶運力不足,而磚瓦又便于攜帶,朝廷采納都察院“建言免天下徒流以下罪囚運磚”的建議,制定出臺了“罪囚輸作納贖”法規,其中即有運磚一項。此外,小過也被罰運磚,甚至包括有過失的官員?!叭芬陨险吡P令運磚五百,四品以下者罰令運磚三百,九品以下者罰令運磚二百”。于是,磚瓦被源源不斷地“專遞”到北京。

修建紫禁城的木材、石材和磚瓦,雖經頗多周折和曠日持久才“專遞”到北京,但在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條件下,這已經算是“特快”了。

猜你喜歡
順帶張家灣磚瓦
陶瓷磚瓦亮城鄉
又唱張家灣
歡迎訂閱2020年《磚瓦》雜志——燒結磚瓦、砌塊、墻板、砼彩瓦、路磚
畫里有話
通州區張家灣鎮黨委:聚力高校資源共促古鎮發展
歡迎訂閱2020年《磚瓦》雜志——燒結磚瓦、砌塊、墻板、砼彩瓦、路磚
關于加快燒結磚瓦行業轉型發展的若干意見
漕運古鎮張家灣
用散布分析研究北京張家灣出土龍泉古瓷的來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