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服務探索與實踐

2021-08-27 08:48劉悅如王從軍余育仁袁錦波
知識管理論壇 2021年2期
關鍵詞:技術服務數據質量數據服務

劉悅如 王從軍 余育仁 袁錦波

摘要:[目的/意義]通過簡述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實踐經驗,探討機構知識庫的服務方式。 [方法/過程]結合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實踐經驗,進行用戶群體的需求分析、詳細介紹基于科研信息管理需求的特色服務模式以及服務成效,總結機構知識庫建設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數據質量、使用細節、宣傳方式。[結果/結論]對機構知識庫今后的發展趨勢展開討論,如查新查引的延伸服務、移動使用的擴展服務。

關鍵詞:共建服務? 技術服務? 數據服務? 數據質量? 宣傳方式? 查新查引? 移動服務

分類號:G250.74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1.009

引用格式:劉悅如, 王從軍, 余育仁, 等.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服務探索與實踐[J/OL]. 知識管理論壇, 2021, 6(2): 89-99[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43/.

機構知識庫是基于“開放獲取”理念發展起來的,是機構管理科研成果、傳播學術知識、支持全社會創新的重要機制, 日益成為機構知識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 成為支持數字科研和數字教育的重要工具[1]。

在早期的機構知識庫研究中,吳建中[2]認為,機構庫是收集并保存單個或數個大學共同體知識資源的知識庫。P. S. Graham[3]認為,對于研究型圖書館,需要建立一個可以長期存儲電子學術資源的知識庫。C. A. Lynch[4]是這樣定義機構知識庫的:大學的機構庫能夠為大學及其成員提供管理和傳播其數字資源的服務,本質上是將這些電子資源在合適的地方進行長期保存。機構知識庫早期的功能之一是典藏機構的學術成果。

在機構知識庫的不斷實踐中,機構知識庫的功能逐漸有了增加,服務理念也有所變化。楊鶴林[5]認為,科研評估對科研產出統計分析及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的依賴不斷加強,這為圖書館強化文獻計量工作和機構庫建設帶來了機遇,機構知識庫能夠與科研信息系統整合互通。COAR(Confederation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開放獲取知識庫聯盟)在2016年4月啟動了“Next Generation Repositories”(下一代知識庫)項目,核心是將機構知識庫作為一種分布式的、全球網絡基礎設施的學術交流平臺[6],其意義在于從存儲走向服務增值,推動科研和創新,增強機構知識庫之間的關聯度和協作能力[7];在2017年11月發布了第一份報告,描述了11種新行為、技術、標準和協議,如社交網絡、同行評審等,有利于新的服務發展[8]。

機構知識庫的傳統功能與逐漸增加的職能并不沖突,傳統功能之一的典藏是這些職能的基礎與根本之所在;開展機構知識庫的服務時,應當結合用戶因“需”制宜,面向不同對象、針對不同需求,來提供不同側重點的服務。在已有的研究中,對國內高校開展的機構知識庫服務實踐經驗介紹的較少。本文結合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實踐經驗,討論了服務對象、服務成效、服務模式,總結了機構知識庫建設需要考慮的幾點因素,并對機構知識庫今后的發展趨勢展開討論。

1? 國內外機構知識庫服務情況

國內高校機構知識庫,已經不局限于知識的典藏,其功能逐漸增加,比如與學校的職能部門合作,支撐科研績效的數據。北京大學機構知識庫PKUIR作為北京大學學術交流生態系統[9]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北京大學科研信息綜合管理系統成果管理子系統,功能豐富有多種增值服務,為學者學術研究與交流提供服務;在數據交互與揭示方面,能夠與北京大學數據平臺互操作。清華大學機構知識庫已經從推動IR建設轉向學者庫建設[10],實現了以機構為單位管理學術產出向以學者為單位管理學術產出的轉型,提供基本學術信息搜索與教師教學科研簡歷展示等服務,提高機構庫的影響力。上海大學圖書館[11]基于某商業軟件開展機構知識庫建設,圍繞學校的科研與管理需求,以“為學校提供基礎成果數據、助力學??蒲泄芾頉Q策”為目標開展建設與服務;機構知識庫為上海大學聘期考核、年度考核、中級職稱評定提供了數據支持,成果數據直接嵌入人事信息系統。北京科技大學機構知識庫[12]通過與校人事處和科研處的合作,保證了機構庫每年的數據能夠及時更新,解決了機構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國外高校機構知識庫在實踐服務中,也有較多案例。如中田納西州立大學(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MTSU)圖書館[13]與該校榮譽學院(the Honors College)合作,采用三個步驟建設機構知識庫內容:已有資源內容評估與咨詢、各類資源責任分工、資源增加與維持。合作經驗表明,責任的分工分配非常重要,有利于圖書館出版與學校學術資源長期保存。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結合本校特點,開展了多項基于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并針對不同的用戶需求總結出不同的服務模式,如共建服務、技術服務和數據服務等。

2?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用戶群體的需求分析

機構知識庫的功能不局限于學校學術成果的典藏集合,還能為學者展現學術風采,為學校提供便捷的科研績效數據服務,提升信息數據的共享度。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服務學校,面向三類用戶群體,分別是學者(即教師群體)、院系以及職能部門。

面對學者時,最基本的服務是以個人主頁形式集中展示個人學術成果,展現個人學術風采,從而擴大學術影響力。在教師的個人頁面,不僅展示教師的基本信息,如個人照片、ORCID號、研究方向等,還羅列了教師在同濟大學期間的學術成果。通過掃描右側的二維碼,能夠迅速進入個人頁面,以此實現教師“電子名片”的功能。通過機構知識庫,教師可展現個人學術“魅力”,擴大學術影響力。而在科研績效統計方面,通過機構知識庫可以實現“一次認領、少量填寫、數據通用”,真正做到簡化學術成果申報工作,化繁瑣步驟為簡單操作。

在面對學院用戶群體時,機構知識庫以數據為基礎,能夠幫助院系管理層快速了解學院學術成果概況和科研走向,能夠為其決策提供數據依據。此外,同濟機構庫的數據較全,基本符合院系的科研績效統計需求,能夠簡化科研秘書的科研績效統計工作。

在面對職能部門用戶群體時,針對不同職能部門的不同需求,提供各類科研績效基礎數據,有利于職能部門快速掌握我??蒲谢厩闆r,從學科發展趨勢到高水平論文收錄狀況等,多角度地體現學校的科研實力和學術水平。有些職能部門更為看重數據結果,對此,圖書館基于機構知識庫的數據,進行了相關分析處理,然后按部門需求提供分析結果??傮w而言,應面對不同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結合機構知識庫的不同優勢,提供相應的服務,見圖1。三個用戶群體并非“孤島”存在,是有機聯系、互相關聯的。教師參與認領和提交,能夠“查缺補漏”,完善機構知識庫的收錄數據范圍;院系自上而下“強制”教師參與認領,學院科研秘書參與審核工作,能夠保障機構知識庫的收錄數據準確;職能部門認可機構知識庫,能夠鼓勵教師參與機構庫的建設,是一種新式的宣傳方式。機構知識庫服務教師、服務院系、服務職能部門,同時也得益于這些服務對象。

3? 基于科研信息管理需求的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服務模式

近年來,國內外高?;蜓芯繖C構相繼探索機構知識庫與科研信息管理系統之間的關系,在付諸于實踐后取得一定的成績,如康奈爾大學、圣安德魯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上??萍即髮W、上海大學等[14]??梢哉f,將機構知識庫的論文數據應用于機構的科研信息管理中,是當前機構知識庫實踐應用方向之一。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開展了科研信息管理相關的服務工作。由于各個用戶群體的需求側重點不同,有的需要論文基礎數據,根據論文基礎數據進行績效分配等;有的側重技術服務,以技術手段得到論文數據以及作者貢獻等;有的需要根據若干指標得到處理好的數據。因而,針對各類不同需求,機構知識庫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用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要求;以數據為優勢,以增值服務為目標,創新性地開展了多種服務,其模式可以歸納為三種,如圖2所示:

3.1? 共建服務

共建服務,即圖書館通過與院系合作共建機構庫來服務院系。所謂共建,不僅是圖書館館員的任務,學院也要參與到機構庫的數據建設中來。學院需要“強制”教師參與機構庫認領與提交,需要對教師的行為進行審核,為數據可靠性背書。

如圖3所示,由機構知識庫收錄教師公開發表的學術成果,通過算法甄別論文與作者關系后,向教師推送疑似本人成果;教師參與認領和提交少量未收錄的學術成果;學院科研秘書負責審核認領數據和提交成果數據,通過審核的數據進入機構知識庫科研績效基礎數據表;通過機構庫后臺下載方式,錄入到學院的考核系統。而在后期,學院績效系統的其他數據會共享到機構庫,如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員和學院開展了深層次的合作工作。圖書館員除了指導院系科研秘書如何高效利用機構庫外,還需要協助院系科研秘書清洗教師常用數據,如確認常用英文名縮寫、論文常用署名地址等,這是提高教師與論文的匹配精度的重要步驟。在遇到爭議數據時,雙方需要合作,共同追溯數據根源,共同討論解決方案,這一步驟積累了機構庫的特殊案例,有利于機構庫算法的后續改進工作。學院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強制”教師參與認領和少量提交,同時審核這些數據,保障了數據的可靠性,使得職能部門更加認可機構庫的數據,而后期的數據共享,更是擴充了機構庫的收錄范圍。

這種服務模式,無需擁有數據庫技術力量,直接通過機構知識庫的后臺功能就能獲得便捷的信息服務。特別是對于沒有獨立績效系統的院系,機構庫不僅能夠提供數據,還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績效平臺,方便科研秘書統計數據。

機構庫與學院合作共建的方式,是一種多贏模式。對于教師而言,“一次認領、少量填寫、數據通用”,簡化了自己的申報工作;對于院系而言,可以快捷地得到科研績效數據,甚至能夠得到一個穩定且免費的績效平臺;對于機構知識庫而言,補充了未能收錄到的學術成果的數據,確保了數據的質量,使得典藏的數據更完整更精確。通過這種共建互助模式,良好的“學術成果收錄生態鏈”得以形成。

3.2? 技術服務

3.2.1? 模式簡述

技術服務,即圖書館數據館員以技術手段將機構知識庫數據同步到需求用戶方。其目的是為了實現數據實時同步,教師在機構知識庫的認領或提交結果,能夠實時同步到職能部門或院系的各類考核系統。在服務過程中,要確保各方的技術人員能夠會讀、正確讀懂機構知識庫的各張表,從而獲取到需要的數據。

如圖4所示,通過工具Oracle GoldenGate將機構知識庫的數據同步到信息辦的數據實時倉儲,由信息辦負責后續的數據傳輸工作以及數據安全工作,確保機構知識庫與學校其他系統的數據實時交互。與此同時,信息辦將與機構知識庫共享已有的數據,如專利信息、著作信息等,從而擴充機構知識庫的收錄范圍。

在技術服務模式中,信息辦既是圖書館的合作聯盟,也是圖書館的技術服務對象。機構知識庫數據庫的表格結構較為復雜,涉及到多種成果類型(如論文、著作),涉及到多種認領狀態和認領方式,表之間的關系較為復雜。圖書館數據館員有必要向信息辦講解機構知識庫數據庫結構,引導用戶從圖書館學情報學的角度理解表與字段的關聯關系,協助撰寫SQL(數據庫查詢)語句,從而幫助信息辦快速掌握機構庫結構,為院系提供需求數據。以這種技術服務的模式,機構知識庫還服務了多個職能部門,如發展規劃部,再如人事處,用于人才招聘系統和人事考核系統。

3.2.2? 實際案例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于2018年9月開始與人事處合作,向人事系統提供論文數據。在逐漸磨合過程中,隨著應用場景的變化和需求不斷增加,人事處對數據的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新的職能部門——信息化辦公室(以下簡稱“信息辦”)加入合作,共同開展數據服務工作??绮块T合作分為三個階段,如圖5所示:

第一階段,數據交換。人事處將以往收集到的教師與學術成果的一一對應關系數據,即通常意義上的確認關系數據,提供給機構知識庫,由圖書館分析數據、解析字段,將這些數據合理導入到機構知識庫。由于早期字段信息不全或者有誤,有11%左右的數據無法利用。這一階段,充實和完善機構庫的數據,為今后教師大規模認領工作打下基礎,通過導入已有的認領數據來減少今后認領的工作量。

第二階段,預存數據。人事處嘗試解讀機構知識庫數據庫的結構,理解表與字段關系,合理選擇需要的論文數據與字段,同時配合修改人事處系統的相關代碼。在本階段中預存機構庫論文數據,適用于教師職稱評審時的人事考評系統,即將符合需求的論文數據預先存到人事處相關數據庫。教師在填報職稱評審數據時,不用自己填寫學術成果信息,如相關期刊名稱、ISBN、卷、期、頁碼等基本信息,通過“加載”按鈕可以直接調用已在機構知識庫認領的數據,同時也可以在人事系統中修改這些數據。教師在機構知識庫認領的數據,實時更新到人事系統,這樣能夠保證數據的及時性。但是,教師在人事系統中修改的信息,不能夠更新到機構知識庫。這一階段,主要針對需要職稱評審的教師,是利用機構知識庫的“熱身”階段。

第三階段,實時同步。在這一階段,基于信息辦的實時同步倉儲,徹底“打通”機構知識庫數據庫與人事處人事考評系統,做到數據的實時同步。實施過程中,涉及到的教師更多,不局限于需要申報職稱的教師;涉及到的成果數據更多,不局限于優秀的學術成果數據。在年終總結填報階段,教師參與認領2000多人次。

跨部門合作對參與合作的各個部門都帶來顯著的便利。與人事處合作,人事處能夠得到詳細的論文數據,系統中無需教師填寫繁瑣的細節信息,從而獲得教師的認可;對圖書館機構知識庫而言,數據的應用范圍更廣,也讓教師逐漸熟悉了解機構知識庫,從被動使用到主動參與使用。

3.2.3? 模式優勢

通過與信息化辦公室的合作,向用戶提供技術服務,能夠擴大用戶群體。信息辦負責數據的實時同步,保障數據傳輸過程中的數據安全,同時負責防止數據使用部門的數據泄漏。對圖書館而言,只需專注于源頭數據的質量,保障機構知識庫的穩定運行即可;對信息辦而言,可以擴充自己的“大數據”倉儲,得到權威的論文數據,進而開展更多相關服務。兩個部門的合作,不是競爭關系,而是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了“1+1>2”的優勢,雙方都拓展了各自的業務范疇,不僅為人事處的各類考評、招聘系統提供論文數據,也為其他職能部門提供論文數據服務,如研究生院的論文導師系統,還為部分學院提供類似的論文實時同步的服務。

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提供技術服務,圖書館服務的重點在于SQL技術相關的服務,主要針對技術力量較強、希望能夠直接讀取機構知識庫數據庫的用戶。

3.3? 數據服務

數據服務,基于機構知識庫的數據,圖書館數據館員按照用戶需求進行數據處理,向用戶提供數據服務。

圖書館服務團隊根據用戶提出的目標期望整理出需求,結合圖情領域的知識、方法和計量指標,幫助用戶實現目標。在此過程中,團隊基于機構知識庫的數據,根據特定需求清洗數據,編寫程序來處理數據,最終得到用戶期望數據,或用于決策支撐,或用于績效考核等。

這種模式可以理解為機構庫間接服務用戶。服務的基礎是機構知識庫的數據,服務的核心在于數據處理。這種服務模式,是基于用戶的不同數據需求而開展的個性化服務。

3.4? 服務模式小結

三種服務方式,都是基于機構知識庫的數據,但是服務的側重點不同,服務對象的參與程度也不同。

共建服務:需要學院的配合參與,教師和科研秘書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認領、提交和審核。這就需要學院的“強制”,如認可機構知識庫數據用于教師的績效考核、學科評估等。在服務過程中,學院的重點任務在于推動人員的參與,不需要有技術力量支撐,也不需要考慮平臺維護;機構知識庫提供了數據與平臺。共建服務的模式,是機構知識庫服務最常見的服務模式,也是最容易推廣的模式。

技術服務:數據庫操作能力是一個先決條件,這不僅是對圖書館數據館員的要求,也是對服務對象的要求。機構知識庫數據庫的全部數據同步,有利于提高用戶獲取數據的時效性和便捷性,但這對用戶的技術能力要求較高。

數據服務:用戶參與程度較低,需要跟圖書館館員溝通需求,明確期望目標。該服務以機構知識庫的數據為基礎,側重于數據處理。

服務用戶時,并非只能采用一種服務模式,有時可以多種服務模式并用。如圖7所示,服務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時,用技術服務模式提供數據和數據表框架,以共建服務模式利用機構知識庫平臺。

機構知識庫擁有數據是圖書館的優勢,但是數據提供者具有可替代性,基于數據提供的優質服務才是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所在,是不可替代的。對于圖書館而言,如何利用機構知識庫提供服務,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4?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服務成效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于2016年開始建設,2017年5月正式上線。同年6月,圖書館開始與土木工程學院合作,利用機構知識庫服務學院。通過半年的“磨合”,讓土木學院科研秘書了解機構知識庫的功能,讓圖書館了解土木工程學院的需求從而增加個性化功能;再經過土木工程學院教師大規模認領,解決其中遇到的問題,逐漸形成共建服務模式。之后,以同樣方式模式服務了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共建服務模式和技術服務模式,機構知識庫服務了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于2018年6月開始與信息化辦公室合作,嘗試將機構知識庫的數據共享到學校的大數據倉儲。經過多次的嘗試和探索,最終確定以Oracle GoldenGate實施數據同步。實現數據同步之后,圖書館與信息辦共同服務發展規劃部,為其提供科研績效數據,方便其掌握全校學術發展動態,了解學科發展情況,從而制定相關決策。依托機構知識庫,圖書館為質量管理辦公室提供服務,協助填報《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檢測數據填報》的論文數據;為科研管理部提供服務,處理外文核心數據,協助績效管理。

機構知識庫擴大服務范圍,能夠提升圖書館在學校的地位,從而捍衛其不可替代性;而學校的職能部門也能簡化數據收集的工作,以此實現多贏的局面。

5? 對機構知識庫服務實踐的思考與探索

5.1? 取信于自身:保障數據質量,鑄好服務基石

機構知識庫要取信于圖書館自身。只有自己對機構庫的數據質量有信心,對機構庫的數據質量給予認可,才能夠向其他各類用戶推廣。數據質量是服務的基礎,只有數據質量可靠、被信任,才能開展基于數據的各項服務。因此,提高數據質量,是圖書館的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可以從全、準兩個方面來建設機構知識庫數據,保障數據質量。

全,不僅是機構知識庫數據存儲量的全,也包括了收錄數據類型的全。機構知識庫可以典藏的資源種類豐富,不局限于論文,還可以包括專利、著作、軟件、基金等。在建設初期,可以先從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著手,盡力保障論文數據的質量;當機構知識庫在學校有一定知名度和可信度后,再逐漸建設其他類型的成果。對于論文而言,無論是發表在CSSCI、SCI、EI等各類中外文核心期刊,還是發表在被DOAR認可的OA期刊,都應當列入收錄計劃。在實踐工作中,要做到數據100%收錄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者配合自行提交一部分難以收錄到的數據;而通過共建服務模式,可以有效擴大機構知識庫的收錄范圍。

準,是指機構知識庫向學者推送、需要學者認領的數據準確度高。如果為了提高推送準確率而放棄掉一小部分數據,會讓學者對機構知識庫產生不信任感,從而不愿意多場景利用機構知識庫。如果為了保證推送數據全面、毫無遺漏而大大降低推送準確度,會讓學者對機構知識庫產生厭煩感。特別是非本人的成果數量接近或大于實際成果數量時,學者會對機構知識庫產生排斥心理。因此,機構知識庫應當不斷調整作者消歧算法,提高推送精準度。算法中可以引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中設置多個判斷維度,不僅僅考慮作者姓名變形要素,還需要考慮作者發文的地址習慣、研究方向等,從而實現精準推送。

在機構庫的建設過程中,圖書館的職責之一正是對數據質量的把控。優秀的數據質量,能夠吸引用戶,“招攬”其他系統來對接機構知識庫,讓機構知識庫逐漸成為學校的數據樞紐,從而實現圖書館與其他部門的多贏局面。提高數據質量,是圖書館建設機構知識庫的重要工作之一。

5.2? 取信于學者:注重用戶需求,拓展增值服務

機構知識庫要取信于學者。機構知識庫的用戶群體有多個[15],其中數量最多的用戶群體即為學者,機構知識庫是否能夠穩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學者對機構庫的滿意度,而機構知識庫功能的細節優化能夠大幅度提升學者的用戶體驗感。通過完善服務細節,提升服務品質,展示機構知識庫價值,逐漸拓展增值服務。

不同的服務對象有不同的需求點,因此需要開展多元化的服務模式。對于教師而言,機構知識庫不僅是個論文認領平臺,更是一個展現自我學術水平的“官方”平臺。機構知識庫可以向教師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在細節上體現附加價值。比如教師的學者名片,可以自行選擇展現的內容選項,如研究方向、個人簡介,但是學術成果只能顯示通過機構庫審核的數據。這樣既保證了數據的可靠性,又能符合教師的個性定制需求。對于學院而言,機構知識庫可根據學院的需求來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模式。對于共建服務模式,需要學院領導層的配合,“強制”教師認領和少量填寫,機構知識庫提供高質量的數據和穩定的平臺。對于技術服務模式,需要學院有技術實力,具備數據庫操作能力,通過數據庫獲取更加精準的數據,有助于學院后期的績效數據建設,館員提供的是技術支持。對于數據服務模式,學院只需要最終的數據結果,參與度較低,館員的服務以機構知識庫的數據為基礎,偏重于數據處理。對于職能部門而言,機構知識庫數據的全和準確是一個優勢,能夠幫助職能部門以全局的思維判斷和利用數據;無論是數據服務模式還是技術服務模式,都要精準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在機構知識庫服務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用戶需求,提供增值服務。讓認可機構知識庫的各類用戶群體對機構知識庫更加滿意,使其能夠對機構知識庫的使用細節感到滿意,能夠體驗到機構知識庫的增值服務,讓從“政策驅動”“績效驅動”下使用機構庫的學者逐漸認可機構知識庫、樂于使用機構庫。

5.3? 取信于學校:積極宣傳推廣,開展多方合作

機構知識庫要取信于學校。當學校層面認可機構知識庫,愿意在多個場合使用,那么機構知識庫就更有存在價值。通過向學校層面多維度、多方位的宣傳和推廣,在逐漸提高機構知識庫知名度的同時,與學校各個相關部門開展合作。

在宣傳機構知識庫的時候,應該根據不同的宣傳對象采取不同的宣傳策略,用積極的態度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疑問,從而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面向決策層,如學校領導、職能部門領導和學院領導,可以從機構知識庫的總體功能開展介紹,強調數據質量和可信度。面向實施層,如科研秘書,可以從機構知識庫的具體利用方式開展相關研討會。通過研討會,一方面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到機構知識庫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能讓科研秘書知曉如何利用機構知識庫開展科研績效評價工作。面向學者層,應以各種形式向教師推廣介紹,使教師從知道機構知識庫進而過渡到使用機構知識庫。

6? 機構知識庫的可持續發展與拓展服務

機構知識庫逐漸受到學校各個層面的重視和利用,這對圖書館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圖書館在建設好機構知識庫最基本的典藏功能的同時,還要做好機構知識庫相關的其他服務,以此應對圖書館面臨的或將要面臨的各種挑戰。

6.1? 機構知識庫的延伸功能——融入查新查引服務

近年來查收查引報告需求逐年增加,這給圖書館帶來了困難和挑戰。利用機構知識庫實現自助生成查收查引報告是有可操作性的。劉艷民等[16]基于Cspace設計開發了機構知識庫中的自助導出收錄引證報告功能,經過測試和評估可以達到95%以上的收錄引用準確率。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的論文數據質量相對較高,查收查引服務所涉及到的字段基本都涵蓋在內,且機構知識庫具有論文與學者對應關系?;谶@兩點,將機構知識庫融入到查新查引服務是有可實施性的。兩種服務的融合,既能方便讀者開具查收查引證明,又能提高機構知識庫認領數據的準確性。

6.2? 機構知識庫的擴展服務——提供移動服務

數字時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移動配套硬件如智能手機普及較廣,這改變了讀者訪問圖書館的方式,從傳統的實體訪問轉變成更多的移動訪問[17]。筆者認為,機構知識庫引入移動服務,是一種必然趨勢。

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已著手開展移動服務,與學校職能部門信息化辦公室合作,將機構知識庫的重要功能嵌入同濟大學App“同心云”。采用學校App,既能方便教師通過一個應用完成校內多項事宜,也能減少機構知識庫方的移動端開發工作量,還能通過應用向教師推廣介紹機構知識庫。在實施中,要考慮人員認證的接入方式;要考慮嵌入適合移動端的服務,如認領論文功能,每篇論文應展示哪些信息等。

7? 總結

本文簡單探討了國內高校圖書館開展的機構知識庫工作的情況,從服務對象需求分析、特色服務模式、服務成效與案例分析等幾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同濟大學機構知識庫的服務實踐情況;根據4年多的服務經驗總結了3點工作經驗,包括數據質量、使用細節、宣傳方式等;最后探討了機構知識庫未來服務方式的幾種可行方案。

高校圖書館正面臨著轉型,機構知識庫的逐漸興起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利用好機構知識庫能夠重塑圖書館在高校的地位,讓圖書館走出被邊緣化的尷尬境界。機構知識庫的基本屬性是資源儲藏,如果只考慮其資源典藏的功能,那么機構知識庫的運營機構具有可替代性。圖書館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如編目技能、學科服務等,利用機構知識庫的數據優勢,整合各類信息服務,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加強服務意識,向各個用戶群體提供增值服務,使得圖書館在高校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張曉林.機構知識庫的發展趨勢與挑戰[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2014(2): 1-7.

[2] 吳建中.圖書館機構庫——圖書館戰略發展的再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4(5): 5-8.

[3] GRAHAM P S. Requirements for the digital research librar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1995(6): 337-340.

[4] LYNCH C A.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for scholarship in the digital age[J].Portal-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2003(3): 327-336.

[5] 楊鶴林.科研評估環境下圖書館利用機構庫實施文獻計量服務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7 (4): 92-97, 117.

[6] 吳建中.從開放獲取到“超越開放獲取”——“下一代機構知識庫”給予我們的啟示[J].國家圖書館學刊, 2018(6): 3-8.

[7] Next generation repositories[EB/OL].[2020-02-26]. https: //www.coar-repositories.org/news-updates/what-we-do/next-generation-repositories/.

[8] Next generation repositories: behaviours and technical recommendations of the COAR next generation repositories working group[EB/OL]. [2020-02-26].https: //zenodo.org/record/1215014#.XlXmdzF5upp.

[9] 崔海媛, 羅鵬程, 聶華, 等.新一代學術交流生態系統的研究與構建——以北京大學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 2018(11): 22-31.

[10] 魏蕊, 王麗, 封勇麗, 等.京津冀高校機構知識庫協同建設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 2017, 61(14): 62-69.

[11] 詹華清, 李卉, 介鳳, 等.科研管理決策支持視角下的機構知識庫功能提升——以上海大學機構知識庫建設為例[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 2019, 29(2): 49-53.

[12] 李國俊, 王瑜, 王李梅, 等.基于元數據的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研究——以北京科技大學機構知識庫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2, 30(4): 55-60.

[13] MILLER A. A case study i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content curation a collaborative partner approach to preserving and sustaining digital scholarship[J].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 2017(1): 63-76.

[14] 介鳳, 詹華清, 方向明, 等.嵌入科研信息管理的高校機構知識庫服務實踐——以上海大學機構知識庫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 2020, 64(8): 57-63.

[15] 劉悅如, 王從軍, 余育仁.“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面向用戶的機構知識庫建設策略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18(5): 118-123.

[16] 劉艷民, 祝忠明, 張旺強.基于機構知識庫的查收查引功能設計與實現[J].圖書情報工作, 2018, 62(12): 91-97.

[17] 郭亞軍, 孟嘉, 胡雅悅.中美一流大學圖書館移動服務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 2019, 63(11): 43-51.

作者貢獻說明:

劉悅如:提出研究思路,撰寫及修改論文;

王從軍:進行選題指導;

余育仁:論文修改;

袁錦波:論文修改。

猜你喜歡
技術服務數據質量數據服務
地理空間大數據服務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方向分析
關于核電設備采買過程中的技術服務管理
如何運用稅收大數據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淺析統計數據質量
金融統計數據質量管理的國際借鑒與中國實踐
淺談統計數據質量控制
淺析石油工程服務企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
基于頻繁子圖挖掘的數據服務Mashup推薦
國際石油鉆井工程技術服務合同管理要點分析
高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應從技術服務做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