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惠金融視角下農民商業保險消費與投資傾向

2021-08-30 02:29馬學琳夏李瑩應望江
關鍵詞:普惠金融

馬學琳 夏李瑩 應望江

摘 要:基于上海財經大學“千村調查”項目數據,通過構建二值選擇模型和傾向得分匹配模型考察了普惠金融視角下農民商業保險消費對農民投資傾向的影響。研究發現:(1)農民商業保險消費的提高顯著地促進了農民參與金融投資活動的意愿,并且在控制自選擇過程所產生的內生性之后這種促進作用依然顯著;(2)普惠金融中商業保險的普及有助于提高農民參與正規金融投資活動,對非正規金融投資不顯著;(3)保險知識的普及對于農民參與正規投資也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普惠金融體系中商業保險的普及對于引導農民形成正確的投資觀、參與正規的投資活動具有顯著的正向指引作用?;诖?,應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體系并發展農村保險,為農民生產、投資活動提供保障。

關鍵詞:普惠金融;農民商業保險消費;農民投資傾向

中圖分類號:F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21)05-0085-10

收稿日期:2020-11-03?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1.05.10

基金項目: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2013110091)

作者簡介:馬學琳,男,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投資經濟。

*通信作者

引 言

金融對于現代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未來金融體系的發展方向就是普惠金融。聯合國在2005年“小額信貸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即在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內,發展金融體系使得它可以為不同層次或者個人提供其所需的金融服務。之所以提出這個概念是因為,在當時大多數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發展中都出現了嚴重的金融排斥現象,即金融機構為了降低成本和規避風險,采取關閉邊緣地區分支機構、提高金融服務準入門檻等措施,將低端客戶如農民群體、中小型企業等排斥在金融體系之外。如果低端客戶想獲得金融服務,則需要花費更大的成本,這往往使這些弱勢群體陷入更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形成“馬太效應”。因此發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體系便成為各國發展的目標之一。我國在2015年發布的《推進普惠金融體系發展規劃》中正式提出我國要發展普惠金融體系,明確指出了中國普惠金融體系的構成包括:銀行機構、新型金融機構(小額信貸、典當行、互聯網金融等)、保險機構。保險市場是普惠金融體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作為一種風險的補償方式,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對于經濟補償、投融資以及公共管理發揮著重要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消費結構的不斷優化,我國居民對于保險消費的意識在不斷增強,但總體水平依然較低,而且農村居民的保險意識整體上要遠低于城市居民。由于缺乏保險意識,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的消費需求遠低于供給,造成了市場失靈。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保險消費意識,政府針對農民的保險推行了保費補貼政策。政府希望通過補貼可以喚醒農民主動參與保險的意識,構建一個有效的農村保險市場。農村居民在金融發展過程中一直處于相對弱勢,他們也是金融排斥的主要對象之一。根據劉妍等的調查,2015-2018年在被調查的260戶村民中僅有17戶主動參與購買商業保險[1]。發展普惠金融,推進農村商業保險市場體系的完善應成為我國未來農村保險市場的主要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研究普惠金融視角下農民商業保險的消費和投資傾向,對于提高農民的保險意識、幫助農民家庭資產結構的優化、激勵農民參與多元化的穩健投資活動、促進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的完善、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進程和實現對農村貧困居民的“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文獻綜述

普惠金融的概念一經提出,不僅得到了各國政府的積極響應,同時也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學者們對于普惠金融框架體系的研究主要從普惠金融產生的原因、普惠金融的測度和普惠金融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這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首先,對于普惠金融產生的原因,學者們一致認為是為了解決金融發展中存在的金融排斥問題,但是不同學者對于金融排斥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最初分析普惠金融中的金融排斥現象是從地理分割角度進行的,Leyshon等從地理因素來考察金融排斥形成的原因,認為偏遠地區的經濟落后是造成金融排斥形成的自然條件。由于金融排斥存在地理因素,必然造成金融市場發展不均衡,正規金融機構和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分布也呈現出了顯著的差異[2]。Conroy的研究發現,金融排斥是正規金融體系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弱勢群體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得服務,只能尋求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幫助。由于非正規金融機構受法律法規的約束有限,往往會使弱勢群體陷入更加困難的境地[3]。我國金融排斥的對象主要是生活在偏遠地區的農民群體,董曉琳等對這些群體進行了深入分析,她認為我國農村產生金融排斥的主要原因是城鄉建設的差異和農村基礎設施相對落后造成金融機構對農村的支持度較差[4]。為了應對金融排斥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學者們提出了發展微型金融機構的辦法[5],但是這些微型金融機構在經營管理上難以彌補其自身的運營成本,因此無法真正解決金融排斥問題。其次,在聯合國普惠金融概念的基礎上,學者們開始著手于普惠金融體系的測度分析。他們對于普惠金融體系的測度雖然略有差異,但是主要維度基本一致。Beck等最先對普惠金融體系進行定性描述,在詳細闡述了普惠金融體系內涵的基礎上,總結出普惠金融包含的三個維度,即地理上的金融滲透,金融使用的效用,金融產品的可接觸性[6]。隨后學者們在這三個維度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研究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對普惠金融體系進行測度。Sarma借鑒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構建了一套測度普惠金融發展程度的指數,采用了銀行的滲透度、銀行服務的可利用性和銀行服務的使用狀況三個維度對普惠金融體系進行測度[7]。Arora則將銀行的滲透度替換為銀行的便利性和經營成本[8]??梢钥闯鯯arma和Arora的測度方式各有優缺點,前者沒有考慮成本,后者則忽略了金融體系的整體性。最后,關于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學者們也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分析,證明了普惠金融體系的建立對居民收入和社會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9-13]。

具體到普惠金融下農村保險市場和農民投資的關系,學者們主要從政策性保險的保障和信貸市場對農民投資的影響兩個層面進行分析。首先,學者們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研究發現經濟與保險的發展呈現一種“S”型[14]。不同學者試圖找出呈現這種“S”型的影響因素??傮w來看學術界對于這些影響因素的總結主要包括家庭財務與家庭結構[15-16]、教育因素[17]等。其次,就目前農村保險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又有其特殊性,具體表現為因農村保險市場的需求不足而導致農村保險市場失靈[18]。之所以出現這種特殊性,學者們從不同角度給予了解釋,包括農村保險市場更加信息不對稱[19-20]、農民受教育程度不足[21]以及缺乏保險意識[22]等。為了解決農村保險市場發展受阻的狀況,切實加強農民財產的保障力度,大部分學者從政府的政策性保險方面進行研究。政府對農村保險市場采取了保費補貼的措施,粟芳等通過研究我國農村的政策性保費補貼政策提出了超率累退保費補貼模式,認為這種模式可以提高農村保險的覆蓋率[23]。但是政策性保險加大了政府的財政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商業保險進入農村地區的發展空間。最后,對于保險與個人投資傾向的微觀分析,主要集中在保險對于家庭資產的重新配置。宗慶慶等通過分析社會養老保險與我國居民的風險資產持有量的關系發現,養老保險顯著地提高了我國居民的風險資產持有量[24]。李丁等又從社會互動的角度對我國居民購買保險的行為和資產配置的關系進行分析,發現社會互動對于居民購買保險呈現正相關的顯著影響[25]。

綜上所述,學術界對于普惠金融的研究大多站在信貸市場角度分析,而對于普惠金融中保險市場如何影響農民投資的研究相對缺乏,并且對保險市場的分析大都站在了政策性保費補貼的角度,對于如何發展農村商業保險的研究也相對缺乏。保險市場是普惠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普惠金融的目標之一就是充分調動市場相關機構主體的力量去完善整個金融體系,逐步降低政府的財政負擔。因此發展農村商業保險成為未來普惠金融著重發展的目標之一。只有研究清楚普惠金融中商業保險消費與農民投資的關系,才能進一步提升農民的保險意識,使其主動參與到商業保險中,完善保險市場,進一步實現精準扶貧。因此本文創新之處是:在普惠金融的視角下對商業保險市場進行維度分析,然后通過這些維度來進一步分析商業保險市場是如何影響農民投資偏好的,進而為推動普惠金融體系的完善和鄉村振興提供一些借鑒。

二、理論框架與變量處理

(一)理論框架

首先,本文根據學術界對于普惠金融理論的相關研究,站在保險市場的角度選擇普惠金融的三個維度對商業保險市場進行分析。不同學者在研究普惠金融時對于普惠金融維度的選擇略有差異,但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是普惠金融的使用效用,這個維度指的是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是否可以獲得適當的金融服務或者參與普惠金融活動。由于農村的保險市場不同于信貸市場,主要是因為農民保險意愿低而造成保險市場失靈,因此本文在這一維度選擇農民保險的參與度作為分析視角,而選擇的解釋變量為“農民保險消費量”,農民購買保險消費越多,相對農民保險參與度越高。第二個維度是普惠金融的滲透度,它是指金融服務對于社會各階層的滲透度,包括分支機構在地理上的分布、金融知識的傳播是否到位等,本文在這一維度選擇的解釋變量為“農民獲取保險知識的途徑”。第三個維度是金融排斥,它是衡量普惠金融服務對象受到金融排斥的情況。農村保險市場的現實是農民購買保險的意愿不足,而不是金融機構采取措施將農民排斥在金融服務外,是一種農民不主動參與到保險活動中而產生的金融排斥,因此本文在這一維度選擇的解釋變量為“農民是否主動購買保險”。

其次,農民購買保險是如何影響投資偏好的,從理論上分析是通過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來實現的。為了便于分析,我們將農民的消費定義為廣義上的消費,即把農民保險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包含在農民的消費范疇。假設將農民的收入看作預算約束的話,那么在預算約束一定的情況下,隨著保險消費支出的增多,必然會降低其可支配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農民因為自我約束型儲蓄[26]或者目標型儲蓄[27-28]等原因不愿意降低儲蓄來擴展其預算約束線的話,那么這時保險消費支出必然擠占農民投資消費的支出,表現為替代效應占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保險消費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由于未來不確定性而帶來的風險,從而使農民降低現期的預防性儲蓄[29],收入預算約束線向外擴張,最終農民會增加投資消費的支出,表現出保險消費支出對投資消費支出的收入效應??梢钥闯?,保險對投資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是相反的兩種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抵消。同時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存在著差異,因此經濟學理論無法對哪種效應占主導地位給出明確回答,所以通過實證分析普惠金融視角下農民保險消費對投資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

(二)模型設定

為了對以上理論分析進行驗證,本文通過建立實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如果用In表示農民的投資偏好,p代表農民保險參與度,i代表普惠金融滲透度,e代表普惠金融下保險市場的金融排斥,X代表控制變量,則以上理論分析可以用式(1)表示:

In=f(p,i,e,X)(1)

本文選擇農民的保險消費支出作為保險的參與度變量。假設農民的保險消費支出為α,農民的收入為I,則農民的保險消費支出為:

p=α*I(2)

為了得到本文的基本回歸模型,對式(1)兩邊進行全微分可得:

dIn=fpdp+fidi+fede+fXdX(3)

對式(3)兩邊同時積分簡化后便得到本文的基本回歸模型:

In=β1p+β2i+β3e+β4X+C+μ(4)

其中:β1~β4為回歸系數,C為常數,μ為擾動項。

因為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二元離散變量(農民是否參與該項投資),因此本文采用二值選擇模型中的Logit模型進行回歸。由于購買保險和農民投資之間存在自選擇過程所產生的內生性問題,即農民購買保險后更加傾向投資還是投資后為了降低風險而購買保險,為了排斥這種內生性所產生的回歸偏誤,故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對回歸結果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三)數據與變量處理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來源為上海財經大學“千村調查”項目中關于普惠金融板塊的調查數據,該板塊的調查問題在各年中均有出現。由于本文選擇的變量均為個體特征變量,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因此抽取數據庫中信息完全的樣本組合成截面數據進行分析,經過數據清洗后得到有效樣本為14 676個。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為農民投資,具體分為金融投資和非金融投資兩類。對于金融投資和非金融投資的分類,根據調查問卷中“家中投資了哪些資產”的回答分為固定資產投資、銀行理財、證券投資三種,其中固定資產投資是非金融類投資,銀行理財和證券投資屬于金融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包括住房、生產工具、交通工具等;銀行理財包括定期存款、理財產品等;證券投資則包括股票、基金、債券等。本文根據調查問卷的另一個問題將金融投資又進一步分為正規金融投資和非正規金融投資兩類。對于正規金融投資和非正規金融投資的分類,根據調查問卷中的“家中閑錢將進行何種投資”分為基本金融、資本市場投資和非正規金融投資,其中基本金融和資本市場投資屬于正規金融投資。預防性儲蓄主要是活期存款或者直接將資金存放在家中;資本市場投資包括股票、債券、基金和理財產品;非正規金融投資則包括民間借貸、放高利貸或者參與集資等。第一個問題中的證券投資分類里不包含理財產品投資,而第二個問題中的資本市場投資則包含銀行理財產品,因此為了在分類時加以區分,本文將第一個問題中關于金融投資的分類名稱和第二個問題中金融投資分類的名稱分別使用了不同的稱呼,這并不影響本文的最終結論,相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為穩健性檢驗,具體將在實證分析中進一步說明。

本文的主要解釋變量為農民保險消費總量,由式(2)可知,在已知農民保險支出比率和農民收入的情況下,農民的保險消費量等于這兩者的乘積。農民保險支出比率根據“您的保險支出大約占年收入的多大比例”分為6個等級,農民的收入則根據“您的年收入大約是多少”分為5個等級,然后對每個等級采用賦值的方式,最后將結果相乘代表一個農民大體上的保險消費量的參數。本文對農民保險消費量這一變量所涉及的具體變量的劃分和賦值方式以及處理方法參考了粟芳等[22]的處理方式。其他解釋變量還包括保險知識的獲取途徑、風險經歷、保險意識和保險的作用。保險知識的獲取途徑代表了普惠金融中保險知識對于農民的普及程度,也就是普惠金融中保險市場滲透度這個維度。保險知識的獲取途徑越多,代表普惠金融中保險知識對農民的普及度越好。對保險知識獲取途徑這一變量,根據調查問題“您知道哪些渠道可以獲取保險知識”,有1個渠道則賦值1,每多1個渠道則加1進行處理。保險意識、風險經歷和保險作用代表了農民對于風險的認知。其中保險意識根據調查問題“看到周圍發生大災是否想到買保險”,想到買保險賦值1,否則為0;對風險經歷則根據問題“過去一年是否發生自然災害”,發生過則賦值1,否則為0;對于保險的作用,根據調查問題“您覺得保險的首要功能是什么”,按照回答“保障、投資、不知道和沒作用”進行設置,認為有保障的為1,無保障為0,投資的為1,未投資的為0,這樣用兩個虛擬變量覆蓋了3類回答;對保險市場金融排斥這個解釋變量,根據上文選擇農民是否購買過商業保險,購買過為1,否則為0。在回歸中,由于購買保險便會有保險消費,因此存在共線性問題,所以本文將金融排斥這個維度的解釋變量作為處理變量,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進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所得到的回歸結果可以作為穩健性檢驗。具體解釋變量的說明和處理如表1所示。

本文的控制變量主要是農民個體特征變量,包括農民收入、教育程度、性別、年齡、職業(是否從事純農業生產)。對于農民收入的處理方式如上文所述;教育程度從小學到研究生按照從1~6逐一賦值;性別變量中男性賦值為1,女性為0;年齡選取16周歲(包含)至70周歲(包含)的年齡段;對于職業,如果農民主要依靠農業生產活動為生則為1,靠其他職業為生則為0。具體控制變量的說明和處理如表2所示。

三、實證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一)金融投資與非金融投資實證結果

本文采用Logit模型實證分析保險消費對農民金融投資和非金融投資的影響,回歸結果如表3的2~4列所示。在回歸中放入了普惠金融下保險市場的參與度和滲透度兩個解釋變量。由于共線性的問題,將金融排斥這個維度作為處理變量在傾向匹配中使用。

從回歸結果看,對于普惠金融中保險參與度這個維度,保險消費對農民的銀行理財和證券投資這兩類金融投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顯著,對農民的固定投資不顯著,這說明隨著保險消費的增加,農民更加傾向增加金融投資。究其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商業保險對農民投資的影響,與政策性保險主要補貼農民生產端的保費不同,商業保險更側重農民的財產和健康方面,因此相對來說商業保險對農民投資的收入效應更強一點,從而農民會更加傾向參與到風險和收益都相對更高一點的金融投資活動中。對于普惠金融中保險滲透度這個維度,保險知識獲取途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對農民的金融和非金融投資都顯著,這說明隨著保險知識獲取途徑的增加,農民會增加投資支出,即普惠金融中保險滲透度的提高對于農民投資具有正向影響。對于風險經歷,受過災的農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更加不傾向參與到金融投資活動中,因為在這三項投資活動中,金融投資的風險最大,受過災的農民更加不愿意參與高風險的投資活動。風險意識對農民的金融投資在1%和5%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社會互動對農民的金融投資具有正向影響,當看到周圍農民受災后,想到購買保險的農民保險意識更強,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因此農民更傾向于參與風險和收益更高的金融投資活動。對于保險作用的理解可以發現,認為保障作用的農民更加傾向參與到投資活動中,因為保險的保障作用是通過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共同作用影響農民投資的,而不是將保險當作一種投資品而發生作用的。此外如果只是把保險當作投資品的話,那么這實際上是一種投機行為而不是投資行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所謂的“騙?!爆F象??刂谱兞恐修r民收入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對農民投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教育程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表現出對于金融投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對固定資產投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具有負向影響。教育程度的提高對于金融知識了解程度有正向作用,會促使農民更加傾向于投資金融類資產,同時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得農民有更多機會從事收入更高的職業,從而降低對固定資產類的投資,這與職業變量所得的回歸結果一致。從回歸結果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民相比于從事其他職業的農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更加傾向非金融類投資,而更加不傾向參與金融投資活動中;性別變量的回歸結果表現為女性更不傾向參與投資活動;對于年齡這個變量,隨著年齡的增加,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農民更加傾向參與到金融投資中去,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一般情況下農民的財富也會隨之增加,對于金融投資的知識了解程度也會有所加深,因此他們會更加有能力參與到金融投資活動中。

(二)正規金融投資與非正規金融投資實證結果

本文進一步將農民的金融投資分為正規金融投資和非正規金融投資,其中正規金融投資包括預防性儲蓄和資本市場投資兩部分,這里的資本市場投資包括銀行理財和證券投資。同樣采用Logit模型對農民保險消費與金融投資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回歸結果如表3的5~7列所示??傮w上表3的資本市場投資與證券投資的回歸結果相吻合。從表3的5~7列回歸結果來看,保險消費的增加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對資本市場投資呈正向影響,對于預防性儲蓄呈負向影響,對非正規金融投資影響不顯著。資本市場投資與證券投資的回歸結果一致,而保險消費的增加確實會降低農民的預防性儲蓄,從而外移農民的預算約束線,表現出保險對投資的收入效應。

結合表3的2~4列回歸結果,保險消費對非正規金融投資不顯著是因為即便購買保險也不會對農民的非正規金融投資提供保障,因為這種投資往往是非法的或者不具有完備法律保障的;從保險知識的獲取途徑看,保險知識獲取途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對資本市場投資正向顯著,對于預防性儲蓄和非正規金融投資不顯著,這說明保險滲透度的增加會提高農民的資本市場投資傾向;對于風險經歷則表現出都不顯著,這里與上文的證券投資回歸有一點差異,但是回歸顯示的負向影響是一致的,總的來說有過風險經歷的農民更不傾向參與高風險的資本市場投資;風險意識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對預防性儲蓄負向顯著,對資本市場投資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正向顯著,這與保險滲透度中保險知識途徑的回歸結果一致,說明保險意識確實有助于加強農民的資本市場投資,降低農民的預防性儲蓄,表現為保險對投資的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對保險作用的認知,保障作用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對農民參與資本市場投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非正規金融投資作用則不顯著,這與表3的2~4列回歸結果相一致。從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來看,其回歸結果也大致與表3的2~4列結果相吻合,農民收入的增加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會降低預防性儲蓄,增加農民的金融投資包括非正規金融投資;教育程度的提高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會降低農民的預防性儲蓄,增加資本市場投資,但是對于非正規金融投資不顯著;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相對于其他職業的農民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預防性儲蓄會增加,而金融投資傾向為負向顯著;性別則與表3的2~4列表現出同樣的女性更不偏好金融資產的投資;年齡這一變量的增加對于非正規金融投資表現為負向顯著。

(三)穩健性檢驗

基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數據處理方式,由于問卷中農民關于金融投資和非金融投資的問題與正規金融投資和非正規金融投資之間的問答方式略有差異,造成了在關于證券投資和資本市場投資的分類上也略有差異。從回歸結果來看,表3的2~4列中關于證券投資的回歸結果與5~7列中資本市場投資的回歸結果一致。

進一步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對農民保險和投資之間的自選擇過程產生的內生性問題進行研究。由上述的分析可知,農民購買保險和投資之間存在自選擇過程所產生的內生性,為了降低這種內生性所帶來的回歸偏誤,本文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進研究農民保險消費對農民投資的影響。在這里處理變量為普惠金融下保險市場金融排斥這個維度,具體變量為農民是否購買過商業保險。上文已論述過農村保險的金融排斥是農民缺乏保險意識而造成的需求端低于供給端,因此本文所使用的金融排斥的解釋變量選擇更具有代表性。首先根據本文數據計算傾向匹配得分為0.049 7,為了保險起見,本文匹配半徑為0.04,并使用k臨近匹配、半徑匹配以及核匹配三種不同的匹配函數計算ATT(參與者平均處理效應,average treatment effect on the treated)。首先是關于金融與非金融投資傾向的傾向得分匹配檢驗,無論使用哪種傾向匹配函數所得到的結果高度一致。對于固定資產投資不顯著,銀行理財和證券投資顯著為正,這與表3的2~4列中保險消費對投資傾向的影響結果均高度一致。其次是關于正規金融投資與非正規金融投資的傾向匹配檢驗,同樣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傾向匹配函數,所得的結果也是一致的。對于預防性儲蓄是負向顯著,資本市場投資是正向顯著,非正規金融投資則不顯著,這與表3的5~7列中保險消費對投資傾向的影響結果也是高度一致。通過以上分析說明本文的實證結果較為穩健。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采用上海財經大學“千村調查”項目數據,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研究普惠金融視角下農民保險消費對于投資的影響。第一,在已有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對于普惠金融視角下保險市場的研究維度,運用經濟學中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研究保險對農民投資的作用機制,并進行實證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如下:第一,農民保險消費的提高促進了農民金融投資的活動意愿。第二,保險滲透度的提高有助于提高農民參與投資活動的意愿。第三,保險消費的增加可能會降低農民的預防性儲蓄,從而使得預算線外移,促進農民金融投資。第四,普惠金融保險市場的完善對于非正規金融投資影響不顯著,可能的原因是保險市場的完善可以促進農民更多地參與到正規金融投資活動中,從而抑制農民的非正規金融投資。

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完善我國普惠金融體系,提升農民的保險意識,實現鄉村振興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因此在此基礎上建議:第一,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體系,提高商業保險在農村地區業務的滲透度。金融排斥的存在顯著抑制了農民參與商業保險消費的積極性,進而降低了農民參與投資活動的意愿。為此,政府應該鼓勵商業保險機構深入農村保險市場,并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比如對于農村地區開展的商業保險業務活動可以給予相應的補貼或者稅收減免。對于一些運營成本比較大的商業保險業務活動可以給予保險公司和農村地區居民信息網絡上的便利,通過網絡平臺來降低成本,擴大農村商業保險的覆蓋率。第二,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進行產品創新,針對農村地區的特點,推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商業保險產品,提高農民參與商業保險的意愿。從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看到,保險市場可以降低農民的預防性儲蓄,進而增加農民收入預算約束,改善農民的消費結構。但是由于農村與城市在生產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造成了保險需求的差異,要使農民主動參與到商業保險消費中,必須推出更具有針對性的商業保險產品,比如農民對于農業生產的保障和醫療保障等具有更大的需求,商業保險機構可以從這兩方面開展保險產品創新。第三,引導農民建立正確的投資觀,提升其關于金融知識的認知水平。從本文的研究結論可以發現,農民對于保險的正確認知有助于他們參與到正規金融投資活動中,從而降低農民參與非正規金融投資活動的意愿。由于農民的金融知識和保險意識普遍較低,獲取這些信息的渠道又相對較少,單純依靠政府或者商業保險機構來推廣往往效果較差。一方面政府出面可以加強農民對于商業保險活動的信賴感,另一方面商業保險機構的專業性和產品多樣性又是政府所無法達到的,二者結合可以相互促進,事半功倍。綜上所述,只有進一步完善農村保險市場,才能使普惠金融朝著正確的方向快速發展,并且讓全社會享受到普惠金融體系所帶來的福利。

參考文獻:

[1] 劉妍,趙明君,孫鋮.農村商業保險市場發展現狀及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3):114-116.

[2] LEYSHON T.Geographies of Financial Exclusion:Financial Abandonment in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J].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95,20(3):312-341.

[3] CONROY J.APEC and Financial Exclusion: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Collective Action?[J].Asia 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2005(1):53-80.

[4] 董曉林,徐虹.我國農村金融排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基于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分布的視角[J].金融研究,2012(9):115-126.

[5] IMBODEN K.Building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s:The Road to 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05,58:65-86.

[6] BECK T,KUNT A D,PERIA M M.Reaching out:Access to and Use of Banking Services Across Countr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1(85):226-234.

[7] SARMA M.Index of Financial Inclusion[J].Discussion Paper in Economics,2010(11):1-28.

[8] ARORA R U.Measuring Financial Access[J].Discussion Paper in Economics,2010(7):1-21.

[9] 溫濤,冉光和,熊德平.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05(9):30-43.

[10] 許崇正,高希武.農村金融對增加農民收入支持狀況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5(9):173-185.

[11] 丁志國,徐德財,趙晶.農村金融有效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2,33(9):50-57.

[12] 張號棟,尹志超.金融知識和中國家庭的金融排斥——基于CHFS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6(7):80-95.

[13] ADEOLA O, EVANS O.Financial Inclusion,Financial Development,and Economic Diversification in Nigeria[J].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2017,51(3):1-15.

[14] ENZ R.The S-curve Relation Between Percapita Income and Insurance Penetration.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J].Issues and Practice,2000,25(3):396-406.

[15] 樊綱治,王宏揚.家庭人口結構與家庭商業人身保險需求——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5(7):170-189.

[16] 李韜,李曉旭,羅劍朝.保險素養、收入差異與農民商業保險參與[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3):126-134.

[17] DALKILIC N,KIRKBESOGLU E.The Role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Awaren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7(8):272-280.

[18] TAKAHASHI K,IKEGAMI M,SHEAHAN M.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the Drivers of Index-based Livestock Insurance Demand in Southern Ethiopia[J].World Development,2016,78:324-340.

[19] KNIGHT T O,COBLE K H.Survey of US 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Literature Since 1980 [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19(1):128-156.

[20] WALTERS C G,SHUMWAY C R,CHOUINARD H H.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Profit Taking in Crop Insurance[J].Applied Economic Perspectives and Policy,2015,37(1):107-129.

[21] ZHANG R,FAN D.Evaluating Farm-level Crop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 A Double-bounded Dichotomous Approach[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2016,8(3):10-20.

[22] ANG M,LIAO C,YANG S.Are People Willing to Buy Natural Disaster Insurance in China? Risk Awareness,Insurance Acceptance,and Willingness to Pay[J].Risk Analysis,2012,32 (10):1717-1740.

[23] 粟芳,方蕾.政策性農業保險補貼最優模式探析——基于“千村調查”的研究[J].財經研究,2017,43(11):140-153.

[24] 宗慶慶,劉沖,周亞虹.社會養老保險與我國居民家庭風險金融資產投資——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5(10):99-114.

[25] 李丁,丁俊菘,馬雙.社會互動對家庭商業保險參與的影響——來自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9(7):96-114.

[26] THALER R H.Anomalies:Saving,Fungibility,and Mental Account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0,4(1):193-205.

[27] CARROLLO C D.Buffer Stock Saving and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1):1-55

[28] SAMWICK A A.Tax Reform and Target Saving[J].National Tax Journal,1998,51(5):621-635.

[29] HUBBAR R,SKINNER J,ZELDES S.Precautionary Saving and Social Insur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2):360-399.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Farmers Insurance Consumption on Inve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Finance

——Based on Data of the “Thousand-Village Survey” Project

MA Xuelin1,XIA Liying2*,YING Wangjiang1

(1.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2.Deparment of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Zhejiang College,Jinhua Zhejiang 32101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Thousand-Village Survey” project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farmers commercial insurance consumption on farmers investment propen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lusive finance by constructing a two-direction selection model and a propensity matching score model.The research found that:(1) The increase in farmers commercial insurance consump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d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financial investment activities,and after controlling the endogenity generated by the self-selection process,this promotion effect is still significant;(2)Inclusive finance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China help to increase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formal financial investment activities,and it is not significant for informal financial investment;(3)The popularization of insurance knowledge als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formal investment.This shows that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mercial insurance in the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guiding role in guiding farmers to form a correct investment outlook and participate in formal investment activities.Based on this,the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and rural insurance should be developed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farmers'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activities.

Key words:inclusive finance;farmers commercial? insurance consumption;farmers investment tendency

(責任編輯:董應才)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
關于校園資金互助平臺模式的研究
普惠金融的研究進展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小額信用貸款行業競爭戰略分析
建設農村普惠金融體系的思路與對策
普惠金融下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路徑剖析
國內P2P平臺風險控制比較分析
欠發達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普惠金融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