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工業遺產衍生品的藝術價值探討

2021-09-10 05:49昊,陳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遺產遼寧工業

吳 昊,陳 剛

(1.鞍山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2.魯迅美術學院 傳媒動畫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3)

東北三省在新中國歷史上曾是中國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區域,其中遼寧的大中型企業分布最多.遼寧工業文化伴隨工業化的進程衍生、積淀和升華,凝聚成區別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鮮明特色.盡管遼寧老工業基地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展滯后,但是,遼寧老工業文化的蓬勃興起不容忽視,其厚重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內生的積極因素傳遞出工業特有的藝術魅力,并日益彰顯出重要的價值.

開發研究遼寧老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既屬于藝術創作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工業化進程中的文化需要.

1 工業遺產保護現狀

遼寧工業以鞍山和本溪的鋼鐵、沈陽的鑄造和化工、撫順和阜新的煤炭石油、盤錦的煉油、大連的造船以及丹東的裝備制造等為特色,加之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多元的地域文化特點,使遼寧工業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特殊性.2017年至2020年間工信部公布的四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中,遼寧省累計有11處工業遺產獲得認定,包括鞍山鋼鐵廠、旅順船塢、本溪湖煤鐵公司、沈陽鑄造廠、國營慶陽化工廠、撫順西露天礦等,數量在全國僅次于四川省.此外,本溪湖工業遺產群、鞍山煉鐵廠早期建筑等7處工業遺產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撫順龍鳳礦豎井、遼河油田第一口探井等工業遺存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遼寧由老舊廠房和舊機器改造重建的建筑景觀日益增多,如沈陽1905文創園,保留了沈陽重工廠70年前老廠房的主體框架,將之建成上萬平方米的國際化藝術生活聚集地,如圖1(圖片來源:網絡);大連15庫,利用號稱“東亞第一庫”的港口倉庫,建成集城市休閑、文化藝術、展覽展會、時尚消費等為一體的復合型消費區;調兵山市,以20多臺火車頭為主體,建成蒸汽機車博覽園,成為國家AAAA級景區;還有阜新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撫順西露天礦、沈陽鐵路機車博物館,以及遵循“修舊如舊”理念建成的鞍鋼集團博物館(圖2)等,這些工業遺產都承載著城市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

圖1 沈陽1905文創園外觀 圖2 鞍鋼集團博物館

2 工業遺產保護存在的問題

遼寧工業遺產保護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工業博物館模式和授牌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模式,這類模式通過實物、場景、多媒體等形式,直觀展示新中國工業的苦難艱辛和科技發展進程等,其教育意義和社會價值不言而喻,但其投資成本也是巨大的,比如博物館模式;另一類是利用工業舊址改造再造的循環利用模式,對工業遺址進行整合、再生以及少量復原,或利用工業建筑框架再造居住、商業辦公、文化娛樂、市民消費等場所,成為咖啡廳、酒吧、餐廳、畫廊、發廊等滿足基本商業經營和旅游目的的聚集地.這類模式由于重在考慮商業經營而對工業遺產保留甚少,再造建筑不僅喪失了老建筑的外部工業特征,而且工業遺產中諸如工業設備、工業部件等原始面貌保留甚少,從而削弱了工業遺產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盡管遼寧省在工業遺產保護上取得了巨大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大部分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方式相對“孤立”存在,缺少整體性和園區性,不能與城市環境建設統籌規劃協調發展;二是隨著城市經濟結構變化、產業升級調整,一些“城市工廠”遺址未得到妥善處理,成為無人管理的城市“廢墟”,占用城市空間,影響城市環境;三是開發的項目單一化,追求商業化、區域模式化,文化藝術景點投入少,輕視工業遺產所具有的文化藝術內涵和外延.

3 工業遺產保護策略

3.1 與城市環境建設協調發展

目前,遼寧一些城市仍有大片“閑置”工業空地以及一些隱蔽在新建樓群里的“城市工廠”,與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極不協調.對這些工業遺產的保護開發要超越以往,要結合城市環境建設綜合考慮、協調發展,如在工業舊址上對工業遺存作藝術修復、保護,建設公共休閑空間,增建、改建、打造工業遺址園林景觀.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工業遺存物品,把那些具有特殊歷史記憶和審美價值的工業物品,打造成美化環境的景觀裝置,塑造城市特色風貌.筆者曾經幫助鞍山市一家民辦鋼廠進行廠區外部環境改造,利用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時廢棄的舊設備、舊零件做成獨具特色的藝術裝置和雕塑,并與休閑健身器械巧妙嵌合在水岸交融的景觀中,鋼鐵與水,一“硬”一“軟”互為襯托、相互依存而獨具特色,不僅美化了生產生活環境,也為企業職工和周邊廣大市民提供了優美的休閑場所.

工業遺產保護與城市環境建設的關系歸根到底是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開發保護工業遺址能有效恢復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使工業遺產與生態綠地交相呼應.關于工業遺產的利用,國際上有許多經典案例可供參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國的魯爾區,保留了二戰后倒閉荒蕪的煤礦和鋼鐵廠,通過景觀再設計手段,華麗轉身成為一個全新的配以大片綠地和湖泊的科技公園和文化樂園.園中利用工業建筑建成獨特的展覽館、音樂廳、大型購物中心、游樂場以及酒吧、咖啡館、美食街,從而使豐厚的工業遺產被人們永世銘記.魯爾區以文化帶動變革,以變革提升文化,增加了旅游觀賞性,從而使城市文化旅游市場在競爭中獲得無法比擬的有利地位,成為城市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優勢[1].德國魯爾區的工業設施都被改造成別出心裁的景點,如由集裝箱改造的限時游泳池(圖3)、由著名高爐改造的觀景臺和觀景長廊(圖4).

圖3 魯爾工業區的集裝箱游泳池 圖4 魯爾工業區觀景高爐

3.2 與文化內涵相互融合

遼寧工業豐富、多元,無論從工業歷史的發展還是從文化比較來看,都具有極強的工業個性和文化色彩,獨特且不可復制.因此,對工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修復不僅要與城市環境建設發展整體相協調,還要從城市空間和城市文化兩方面統籌規劃,打造環境景觀,提升城市品位.利用工業遺址改建新空間,既能解決城市基礎設施不足的現狀,還能影響市民的社會實踐與日常行為,使市民在生活常態中感受城市的文明和歷史,激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懷.此外,建立大批文化藝術景點,可以促進城市在營造文化藝術氛圍中獲得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在城市工業遺址上建產業園區或藝術園區,不能簡單泛用建筑遺址,要規劃和保留工業的“時代產物”,如廠房、機械設備、工業配件、工業制品等,在滿足商業、觀賞、旅游用途之余,無處不在、揮之不去的工業元素還能向市民傳遞工業化時代的歷史信息,展示人類工業的發展足跡,強化市民原有的城市記憶.工業遺產保護應達到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的和諧境界[2],工業遺產的壯厚和精巧、內涵和外延才能更完整地體現.從民生角度看,將工業遺址改建城市公共休閑空間,還可以盤活周邊社區,提升房地產價值,帶動旅游、餐飲、藝術、休閑購物等消費.

3.3 以物化手段表現工業精神

遼寧在新中國的發展建設中,通過大規模的基本建設、技術改造和骨干企業的擴容,試制和生產出上萬種類的產品,因而,遼寧工業遺產無論外觀內涵都富有鮮明的個性和精神特質,能滿足藝術最基本的形象和構成形式要求.尤其代表遼寧工業的“鋼鐵”特征,在新中國工業發展中成為國家、民族、主體認同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象征性形象.以“長子情懷、忠誠擔當、創新實干、奮斗自強”為表述語的新時代遼寧精神,更是廣大鋼鐵工人在新中國發展鋼鐵事業的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具有鋼鐵工業特色的、為鋼鐵工人所認可的一種先進的群體意識,這種精神不僅是一種行業精神,更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這種精神能以藝術特有的手段把它們清楚地表達出來[3].

以物化手段表現遼寧工業精神的核心內涵,就是通過各種造型藝術形式構建工業文化形象,表現工業生產建設時期的人物與事物構成的感人事件,反映工業生產和工廠生活.從歷史發展角度看,這種物化的藝術形式所具有的非使用價值,已遠非鋼鐵成品和人物形象,而是一種升華的鋼鐵范式.如建國17年(1949—1966)間的工業題材繪畫,凡是與鞍鋼有關的人物、事物和景物,都是畫家創作形象時不能回避的主題和表現對象,而一旦生成確立了鋼鐵形象,也就成了代言新中國鋼鐵基地的一個范式[4].

科學與藝術的互動關系伴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藝術同科技互相成全、美美與共.藝術在表現科技和工業革命的同時,對工業革命和現代世界給予贊同,反之,工業發展帶來的便利,也為藝術家想象力的實施和完善提供了無限的可能.當代中國,新興產業的出現以及信息化的時代潮流,使得鋼鐵主流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鋼鐵題材藝術卻依然具有生命力,這類題材既具有代表性的精神符號,又能引起觀者的興趣和共鳴.如圖5的建國初期工業題材繪畫、圖6的當代工業題材繪畫.

圖5 盧沉的機車大夫 圖6 崔全順的鞍鋼記憶

4 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開發

4.1 概念和意義

文化衍生品是指依托文化產品本體所衍生的信息、知識及審美價值,通過物化手段來表達特定文化內涵的特色文化產品.老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屬于文化衍生品范疇,是將工業人物與事物凝聚的工業精神濃縮為藝術符號,通過藝術創造將其轉化為以實物呈現的藝術作品形式.研究開發的目的著眼于利用工業現象與工業產品的象征意義、人文精神、美學特征來反映工業精神,牢記工業歷史,其背后折射的是現代人的社會記憶和文化“懷舊”心態.

在工業時代的轉折時期,以“懷舊”的策略觸摸當下大眾的文化心理,由此還可以催生一種消費文化,最終推進遼寧經濟的有效增長.拉什頓(Rushton)在《文化經濟學的視角:文化多樣性和藝術的公共資助》中談到,諸如文化遺產、博物館之類的公共文化產品,存在一種“外溢效果”,影響其他經濟單位的效益或成本,如提供就業機會、發展文化旅游、提升周邊房產價格、促進招商引資,所有這一切給所在地域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增加政府稅收.這些都為政府介入藝術品開發,擔當起將藝術帶來的身心愉悅傳達給公眾、促進藝術創作、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提供了理由[5].

4.2 內容與形式

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工業題材繪畫作品、工業廢舊材料裝置作品、工業題材雕塑、旅游產品、生活飾品和工業陶瓷等,從時間、空間、結構、開放性四個維度詮釋工業與藝術的融合之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的開發是對工業文化的挖掘和傳承,是藝術家對現代工業建設、工人形象的贊揚,其中題材本身帶有的時代感,因其強烈的現實性往往承載著某一時期的印記與想象.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能滿足現代人逐步提高的審美消費需求,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多元特點,是城市文化產業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對藝術創作而言,工業不僅解決了人類生存生活方式,也為藝術家表現所處時代的社會情境、生活百態的內心體驗提供了物質手段和精神源泉,因為這其中蘊含著有關“人”的表現和“物”的切入,那種堅強、有力、厚重的視覺符號和審美特征能觸摸當下大眾的文化心理,從而使大眾生活變得更加充實.盡管藝術的表現方式日臻多樣化,但藝術創作始終與時代聯結,與現實社會保持密切關系,工業現象與工業精神始終是藝術家創作自覺性和使命感的鞭策動力[6].

4.3 變廢品為藝術品

一件經歷了時間洗禮的工業遺存物品,只會保留歲月的痕跡和人的記憶,而在創作者手中則能化腐朽為神奇,使之成為具有物質載體的精神產品.遼寧老工業遺產的豐富資源為藝術家創作提供了充實的素材,帶有工業色彩的藝術創意,小到生活飾品、工藝擺件,大到環境陳設、建筑設施輔助等在現代化城市中廣為多見,滋養愉悅著大眾的身心.如:由廢舊鋼材改造的裝飾壁畫(圖7)、裝飾雕塑(圖8),廢棄工業零件再造的裝飾玩具(圖9)(圖片來源:基金項目課題組).

圖7 裝飾壁畫

圖8 裝飾雕塑 圖9 裝飾玩具

以往遼寧一些城市和企業,對工業遺存“廢銅爛鐵”的常規做法是變賣或回爐冶煉,從而徹底喪失了工業遺產所蘊含的藝術潛質,成為不可彌補的遺憾.鞍山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和魯迅美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廢銅爛鐵”進行巧妙的藝術構思,利用廢舊鋼鐵的自然形態和樸素質感,創造出具有特殊結構和特定內涵的藝術新形象,展現了師生全員參與環保治理的理念和創新精神.如通過造型藝術設計和金屬打造工藝,把廢舊零部件和廢鋼材組裝成一件件自帶工業痕跡和個性風格的藝術作品,這些變廢為寶的作品,不僅帶給人們驚艷的視覺享受,也顛覆了人們對“廢銅爛鐵”的認知,傳遞了節約資源、再生利用的新發展理念.有些作品被推廣到市場后備受青睞,顯示出有效價值和內在價值的巨大潛力.由工業廢料設計制作的手工金屬飾品如圖10,工業旅游飾品如圖11.

圖10 手工金屬飾品 圖11 工業題材文創飾品

5 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的價值取向

工業文明是歷史上最富活力和創造性的文明,近百年來最直接地影響了遼寧地區的經濟建設和大眾生活.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開發的價值,不僅在于豐富藝術內涵,增加藝術附加值,把藝術的精神價值和實用價值結合起來,也在于激發藝術家和廣大民眾銘記新中國工業時代的艱辛歷程和愛國奮斗的奉獻精神.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不僅具有美學和文化價值,而且產生廣泛的外在收益和社會效應,成為當代藝術經濟和文化產業獨具特色的“引擎”.

以往無論在藝術市場,還是在以居民消費為主的小商品市場,帶有工業符號痕跡的作品鳳毛麟角.以遼寧老工業“鋼鐵”文化內涵衍生的各種創意產品和藝術作品的開發,既能滿足商品的實用功能,又能滿足現代人的感性需要,以容納工業精神、工業原料的時空體現,沖擊大眾視野,走入大眾消費市場,在實用與藝術兩者之間打開了創新的渠道,實現了以藝術普及大眾審美、以產品帶動消費、催生市場新經濟軟實力的作用.

6 結語

遼寧老工業文化元素衍生品的開發研究,雖然只是文創產業發展中的一個小“點”,實際上卻隱含著無數個人與社會發展構架的“面”.一方面它進一步豐富了遼寧工業遺產的保護方式,另一方面工業衍生品凝聚著中國工業精神,具有感召和導向作用,能激發市民的精神向往.正是這種工業精神使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變成現在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工業精神就是中國特色工業文化的真實寫照,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體現.

現代科技帶來便捷、高效的生活方式,藝術之于生活顯然已經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藝術的生活化與生活的藝術化理念越來越為現代人所接受.將工業遺產轉化為藝術資源和生存資源,發揮藝術對人的心靈感動凈化作用,不僅能提升人的感性品質和感性素質,還能改變人的思維模式,提升感受幸福生活的指數.

猜你喜歡
遺產遼寧工業
遼寧之光
遺產怎么分
讀遼寧 愛遼寧
讀遼寧 愛遼寧
遼寧艦
千萬遺產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遺產之謎
遺產
工業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