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探討

2021-09-10 07:22謝靈穎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融合教學傳統文化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

摘 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升學生學科綜合能力和素質。本文結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實踐,分析了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和意義,并探索了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策略,旨在提升教學實效,服務于小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教育;融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14-0039-02

引 ?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文化教育受到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重視。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成為基礎教育學校德育活動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教學內容。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能提升小學生文化素養,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1]。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忽視學情,課堂氛圍枯燥

在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部分教師忽視小學生的內在需求和實際學習狀態,只一味地通過簡單說教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使傳統文化教育的融入流于表面;部分教師疏于發掘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資源,不注重優化設計教學方法,難以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脫離生活,教學失真

當前,很多教師忽視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無法捕捉有益的生活素材和學生生活情態,缺乏對學生生活和情感的深度關注,常停留于淺層吟誦或知識講授的層面,導致教學失去本真。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已經習慣于“灌輸式”教學,無法有效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無法使學生體味到真實的文化教育內涵。

(三)偏離目標,教育低效

部分教師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脫離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忽視培育學生熱愛國家、奉獻社會、感恩家人等的教育,實施教育成效低下。還有部分教師不善于指引學生對傳統文化開展批判性學習,缺乏對學生的正面教育,對學生的不良學習和生活習慣沒有給予指明,抵消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效果和作用。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意義

(一)豐富教學內容

新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愈來愈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培育。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斷創新開發、整合利用更多的文化教育資源和內容,以充實學生課堂,豐富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容,讓學生充分領悟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增添課堂活力

傳統文化理念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因素對激勵小學生立志學習、提高小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具活力,能使小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法治素質,逐步實現自己未來的人生理想[2]。

(三)提升教育實效

傳統文化教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著一致的育人標準和教學價值取向。教師應積極探尋道德與法治課堂與優秀傳統文化的更多融匯點,優化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從而指引小學生正確認識各種社會文化問題,使其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緊扣小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巧妙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能明顯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吸引他們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熱情,進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特有的認知規律,注重結合他們的生活,有針對性地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我愛家鄉山和水”一課時,教師先為學生播放了“美麗的家鄉”視頻片段,將收集整合到的家鄉知名的風景名勝和獨特的人文風情展示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認真觀看視頻、欣賞風景獲得了對家鄉山水的真切認識。之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相互討論,使學生表達出對家鄉山水的熱愛之情,以及怎樣在實際生活中用心呵護家鄉的山水。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了出來,他們在互動討論中很自然地流露出對家鄉的熱愛,而且進一步從愛家鄉延伸到愛祖國,升華了學習情感,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的不竭動力,有效達成了激趣教學的目標,也實現了滲透文化教育的目的。

(二)推介優秀讀物,豐富教育素材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各種課外優秀讀物是小學生加強道德和法治學習、獲取豐富文化知識、增長技能的有益載體。在教學中,教師積極為小學生推介一些富有教育意義的優秀讀物,能為融合傳統文化教育提供有用的素材,也能有效提升教育實效。

融合傳統文化教育,教師必須指引學生開展有益閱讀,這是促使他們獲得知識、積累經驗、認知世界、不斷進步發展的有效路徑。比如,教師可以推介《唐詩三百首》《論語》等經典國學啟蒙讀物,讓學生吸取傳承千古的文化精髓;可以推介一些名詩名詞,指導誦讀賞析,讓學生學習我國的文化精粹和藝術瑰寶,激勵其形成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教師尤其要鼓勵小學生多涉獵優秀文化書籍,在豐富其課余生活的同時,加深和增強其對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進而促進其健康成長。

(三)巧借媒體教學,提升教育實效

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時,恰當利用信息化教學媒體和資源,靈活融合優秀文化元素,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境,提高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可愛的動物”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多媒體,連接互聯網,搜索一些精彩的動物圖片和視頻,讓小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種動物的形態特點和生活習性。由于許多小學生特別喜愛小動物,教師借助多媒體進行鏈接教學,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懂得要尊重自然,保護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環境,要樹立愛護動物、敬畏自然的現代文明理念。這樣不僅滲透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還加深了學生對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重要性的認識,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四)拓展教育實踐,實現家校共育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小學生的道德和法治素養培育要經歷一個由課內到課外、由認識到實踐的循序漸進、逐步推進的發展過程,特別需要教師拓展課外教育實踐,加強家校之間的互聯合作,從而實現家校共育。

隨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校園,拓展教育學習實踐活動成為小學道德與法治第二課堂的重要主題。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踴躍參與“我學習、我踐行”校園文化建設實踐,利用小組合作活動形式,為維護整潔、溫馨的校園文化環境奉獻自己的力量,讓他們在參與實踐過程中增強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的意識。教師要支持學校、家長和學生等主體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文化教育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加強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激勵孩子積極將課上所學的文化知識在課外實踐中加以應用;同時,家長要善于利用正面事例,實施正面引導和教育,激勵孩子更好地參與實踐行動。

結 ?語

要想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相互融合,教師既要重視當下的教學價值,又要關注長遠的教育意義;既要研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又要與時俱進,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有效對接,引領小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治素養。教師必須堅持優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緊扣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精選和設計更豐富的文化教育案例,深度挖掘傳統文化教育的當代價值,促使小學生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法治意識,為其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郭忠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向探索[J].教育家,2020(41):71.

楊云.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J].江西教育,2021(12):28.

作者簡介:謝靈穎(1979.8-),女,福建蕉城人, 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猜你喜歡
融合教學傳統文化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的探討
試分析提高高中歷史教學中傳統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淺談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于高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淺談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不同計算機語言融合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