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的挑戰

2021-09-10 05:10龍健民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1年5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青海挑戰

龍健民

摘要: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還存在著政策及規劃不完善、產業競爭力不足、網絡式開發格局尚未形成、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

關鍵詞:青海;絲綢之路;挑戰

1.政策及規劃不完善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指在特定區域內,各城市間通過達成經濟合作的某種承諾、合同或組建一定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謀求區域內商品流通或要素流動的自由化及生產分工最優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產品和要素市場、經濟和社會政策或者體制等統一的過程[1]。

1.1缺乏絲綢之路經濟帶省際協調機制

經調查,四川省政府及阿壩州、甘孜州,甚至南充市都迫切希望成都直達西寧的鐵路和高速趕緊開通,并對此抱有強烈的經濟發展寄托。而現實中,除了國家層面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等規劃外,省際溝通和協調機制還沒建立,從而導致各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中國西南-西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研究、決策、規劃和工作等行動處于碎片化狀態,缺乏區域開發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及經濟、社會、資源和生態區域協調政策。由于缺乏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溝通協調機制,各省更多的出于自身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利益考慮而不是區域整體利益考慮,導致一體化政策缺乏并最終影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速度及效率。

1.2沒有編制完整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

目前,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規劃最高層級也就《青海省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發展規劃及行動計劃(2018-2025)》,這只是一個子規劃,不是總體規劃。

2.聯通周邊省份的能力差

2.1鐵路聯通存在修建技術難度大的問題

2018年11月,《成格鐵路阿壩段可行性研究報告》還在四川成都舉行。2019年,格庫鐵路處于收官階段,規劃是格庫鐵路原班人馬修建成格鐵路。大格鐵路修建難度大,其中大理-麗江段于2009年建成并營運,麗江-香格里拉段于2014年開工,而香格里拉-芒康、左貢段由于山路崎嶇、路面狹窄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西寧-成都鐵路還處于項目規劃選址、環境影響評價階段;預計成都-黃勝關段2020年通車,合作-黃勝關段2024年通車,西寧-合作段2026年通車。

2.2公路聯通存在公路等級較低且環評壓力大的問題

G569(內蒙古曼德拉-甘肅武威-青海大通)威武有56公里,青海有36公里涉及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相關手續未辦理完畢。2019年,由四川省負責的G0615線久治(青川界)至馬爾康段高速公路還處于PPP項目融資階段。同時,青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建成的公路等級相對較低。

2.3機場聯通存在消費市場較小的問題

青海蘊含的機場消費市場較小,只能輻射600萬人口;導致旅客吞吐量只有寧夏的80%,貨物吞吐量只有寧夏的90%。由于機場消費市場較小,導致西寧開通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主要國家的航班數量有限。

2.4中國-中亞油氣管道建設A/B/C/D四線都不經過青海

由于青海和新疆交接區域存在大面積的無人區,基礎設施相對不完善,經濟價值不高,導致中國-中亞油氣管道建設A/B/C/D四線都不經過青海。雖然A線出于安全因素、人口因素等綜合因素選擇從霍爾果斯入境,但D線從吉爾吉斯斯坦入境,由于上述原因也沒有選擇直通青海。

3.產業競爭力不足

3.1主導產業沒有做大做強

從產業專業化度指標看,主導產業沒有做大做強導致產業專業化程度不高。根據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西北地區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青海沒有入圍企業,陜西和新疆入圍3家,寧夏入圍2家。根據2019年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西北五省入圍全國500強的企業中,陜西、新疆、甘肅、寧夏和青海入圍分別為7家、6家、5家、1家和1家。依據國家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發布的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名單,西北地區的新疆、寧夏、甘肅、陜西和青海各獲得7個、5個、4個、4個和2個。即使是青海發展最為迅速的服務業也只占寧夏服務業的76%(2018);而在對外貿易方面,青海甚至只有寧夏的25%。由此可見,青海主導產業別說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不具備強大的競爭力,即使在西北五省產業專業化競爭中也較弱,這自然影響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并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效果。

3.2和中亞五國經濟互補性不強

從比較優勢指標看,青海產業比較優勢不明顯,尤其和中亞五國經濟互補性不強。青海的比較優勢是鹽資源開發,但中亞五國鹽資源相對缺乏;同時,面對中亞五國豐富的金屬礦產、石油、天然氣,青海的產業競爭力又不凸出。另一方面,中亞五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在基礎設施、金融業和輕工業方面有著強烈的需求,但青海又無法滿足其需求。

即使加大投資力度并運用產業扶植政策推動主導產業發展,估計在短期內也難以改變產業結構競爭力弱的局面,這就嚴重影響青海主導產業對外輻射能力,不利于青海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速度和效率。

4.網絡式開發格局尚未形成

4.1經濟還處于點軸式開發階段

現實中,青海已經形成了東部城市群并融入了蘭西經濟帶,而沿著已經建好的絲綢之路交通經濟帶也逐步形成了文化旅游經濟帶。雖然點軸式開發促進了區域內的經濟聯系,但由于省際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跨省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嚴重滯后,青海省和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河西走廊及中亞經濟圈難以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科技資源的最優配置。

4.2節點城鎮增長極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

實際上,作為青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節點城鎮也難以發揮增長極對外擴散和對內吸引的作用。在青海,除西寧和海東外,其它五個地州的城鎮人口才100萬(2018年),城鎮規模太小導致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城鎮中心點“經濟效應”偏弱。

由于基礎設施網絡輻射軸和城鎮中心點發展滯后,導致目前青海尚未形成網絡式的經濟空間結構。而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前提就是網絡式的基礎設施架構。

參考文獻:

[1]侯鵬,孟憲生.新時代我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空間戰略[J].甘肅社會科學,2019(2):196-203.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青海挑戰
新閱讀(2022年4期)2022-04-25
國家公園省 大美青海情
大美青海
圖解:如何把學習教育貫穿全過程?青海這樣做!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野下國際物流港建設的思考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嘰咕樂挑戰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