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之路

  • 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往觀察東方社會的變遷
    日本學者對絲綢之路有深入細致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研究絲綢之路上商品交流的數量、種類,港口城市與海關管理,物種引進與人員往來情況,也著力探討東西方交往中社會發生的變遷,以發展的觀點看待這些問題,做出許多有益的解釋;他們對橫亙于東方歷史若干世紀的絲綢之路有特殊的理解,探討其功能與意義,許多觀點值得重視和進一步挖掘。特別是取東西文明而融貫之的觀點,絲綢之路是歐亞大陸的大動脈,世界歷史的主軸,以及世界主要文化橋梁的觀點,等等,至今仍有積極意義與價值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2023-12-19

  • 絲綢之路”的價值意蘊與“一帶一路”的現實啟示
    書中提出了“絲綢之路”。后來,德國歷史學家郝爾曼在20世紀初出版了《中國與敘利亞之間的古代絲綢之路》一書,確定了“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經過中亞通往南亞、西亞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交往通道?!?span class="hl">絲綢之路”以絲綢貿易為媒,創造了地區大發展大繁榮,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創舉,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南亞、南歐、北非的文化交流,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又被稱為友誼之路。1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為建設“一帶一路”奠定了良好基礎中國地大物博,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

    商展經濟 2023年22期2023-12-19

  • 絲綢之路影響下的石窟文化發展
    摘要:絲綢之路是我國連接亞洲、非洲以及歐洲的重要商業貿易線,通過絲綢之路,佛教傳入我國,并且在沿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窟文化。隨著絲綢之路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石窟文化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并且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诖?,本文則通過對絲綢之路的石窟文化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其發展現狀。關鍵詞:絲綢之路;石窟文化;寺廟;佛教石窟文化是絲綢之路的主要產物之一,并且也象征了佛教在傳入我國以后宗教文化的繁榮形象。對不同石窟文化進行全面分析可發現,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

    收藏與投資 2023年8期2023-09-07

  • 絲綢之路視域下敦煌石窟天王衣袖袪口的來源及演化考略
    啟發,得益于絲綢之路上不同風俗文化和審美意趣的交流碰撞。文章研究發現,其袖形結構不同于漢地樣式,學界迄今缺乏具體闡釋。因而以敦煌壁畫中半袖加袪口的袖形結構為研究對象,通過絲綢之路上中亞、新疆、中原等地的圖像、文獻和實物等多重證據對相關袖形的來源及演變進行探究。研究認為:該類袖形結構受到伊朗風格服飾的影響,其袪口的形態在進入漢地后融合本土文化特色由喇叭狀和褶皺波浪狀逐漸轉變為羽毛狀,為中唐及后朝敦煌和中原地區的佛國人物造像常用。這一演變過程展露了絲路文化的交

    絲綢 2023年8期2023-08-31

  • 中國等五國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慶?!?span class="hl">絲綢之路”項目啟動35周年
    活動,慶?!?span class="hl">絲綢之路”項目啟動35周年。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高級別代表、各國常駐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外交官以及專家學者、高校代表等近千人參加了論壇、研討會、音樂會、藝術作品展覽等系列活動。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陳杰4月6日在“絲綢之路”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發表視頻致辭說,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賦予古絲路新的時代內涵。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后,中國又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

    中亞信息 2023年4期2023-08-13

  • 雅爾湖石窟保護研究
    摘要:位于絲綢之路新疆天山廊道路網上的雅爾湖石窟,見證了南北朝至元代期間亞歐大陸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西域各游牧民族與中原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章將對雅爾湖石窟作保護現狀分析,并從基礎研究、數字化保護與展示、合作與交流等角度探討雅爾湖石窟的保護工作。關鍵詞:雅爾湖石窟;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石窟保護雅爾湖石窟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西南河谷岸,地處雅爾乃孜溝兩側黃土崖上。在吐魯番地區眾多石窟群中,雅爾湖石窟開鑿時間僅次于吐峪溝石窟,

    收藏與投資 2023年7期2023-08-07

  • 山西博物院藏隋代虞弘墓石槨解讀
    ,是研究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歷史和藝術資料。本文綜合虞弘墓考古發現的研究成果,以此為基礎對隋代虞弘墓石槨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解讀。關鍵詞:隋代;虞弘;粟特;絲綢之路;民族融合20世紀末,發現于山西太原晉源區王郭村的隋代虞弘墓曾在學術界引起了高度關注,先后被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世紀百大考古重要發現”。該墓中發現的虞弘墓石槨,無疑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考古中的一顆耀眼明珠。一、虞弘墓概況虞弘墓為單室磚墓。該墓曾嚴重被盜,隨葬品不多,主要有人物俑、

    收藏與投資 2023年7期2023-08-07

  • 絲綢之路”概念其實是個舶來品
    侯楊方看到“絲綢之路”這四個字,你想到的第一個畫面是什么?大概是沙漠和駱駝吧。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古人走絲綢之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通商,既然如此,肯定會選擇最為便利、最易通行的道路。就算途經沙漠,也一定走的是沙漠中的綠洲。更顛覆認知的是,絲綢之路雖已人人耳熟能詳,可這一概念不是由我們中國人創造出來的,它是個舶來品。李?;舴遗c世界第一張絲綢之路地圖創造“絲綢之路”這個概念的是一名德國人。1877 年,德國地理學家李?;舴页霭媪恕吨袊H身旅行和據此所作研究

    科學大眾(中學) 2023年8期2023-07-27

  • 絲路精神的內涵與傳承研究
    摘 要:絲綢之路作為各國交流互鑒的新窗口,自開通伊始,便承載著多國度、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融合碰撞。在這條綿亙萬里的商業通道上,悠揚流轉的不止有駝鈴陣陣,更重要的是其中蘊藏的絲路精神。以中國為中心向外發散的外交圈不但促進了利益共贏,也贏得了不遠萬里而來的外交伙伴的信任。從那時起,這條道路給許多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帶來了意識形態上的影響,使其更加深刻。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在當時指引了國家間的外交突破,經千年發展,

    經濟師 2023年7期2023-07-21

  • 解構與回應:跨國史方法與絲路城市史的書寫
    : 跨國史;絲綢之路;絲路城市;國家;跨文化研究中圖分類號:K134;K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8634(2023)04-0058-(11)DOI:10.13852/J.CNKI.JSHNU.2023.04.006全球性的歷史思考使跨國史(transnational history)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一種重要的歷史敘事方式。歷史研究的跨國轉向使得對理論的概念、內涵、外延等問題的爭議不斷,其中之一便是跨國史方法是否可以運用于前近

    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3年4期2023-07-17

  • 遼金時期獅子形象初探
    形象;佛塔;絲綢之路獅子在我國古代是一種祥瑞之獸,有確切記載的獅子傳入我國,是漢代來自西域的貢獅[1]。獅子傳入我國之后,其藝術造型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應用。文章主要以遼金時期獅子形象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這一時期獅子形象的特點和其產生的原因。一、遼金時期的獅子形象(一)遼代獅子形象根據遼代獅子的藝術造型可分為六型:A型:蹲坐型。根據其性別可以分為以下三式:Aa:雌雄雙獅,成對出現。例如:山西大同上華嚴寺門外的石獅子,一雌一雄,底部各有一個須彌座,雄獅腳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論基于人民性視域下的“一帶一路”建設
    摘要]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延續和發展,“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人民性是其顯著的特點。從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看,以人民為重是“一帶一路”的邏輯起點。因此,在共建“一帶一路”時,應充分發揮人民的理論創新作用和實踐主體作用。同時,各國應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攜手合作,互利共贏,共享“一帶一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關鍵詞]“一帶一路”;絲綢之路;人民性;共建[文獻標識碼]A黨的二十大報

    絲綢之路 2023年2期2023-07-10

  • 絲綢之路上的白銀
    分豐厚,為古絲綢之路上文化及旅游資源豐富而奇特之區。[關鍵詞] 白銀市;絲綢之路;重要地位;文化旅游資源[中圖分類號]?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一、白銀市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資源的突出優勢白銀市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文化旅游資源的突出優勢和總體特色可以定位為:黃河古渡、絲路要津、“第一國道”、長城鎖鑰、會州古郡、河西門戶;石林勝景、丹霞畫廊、引黃奇觀、紅色足印。(一)白銀是古絲綢之路中原通往河西、西域及其以遠的

    絲綢之路 2023年2期2023-07-10

  • 絲綢之路琵琶歷史考略(上)
    ,必須要運用絲綢之路宏觀視野來審視中外音樂的交流,依托考古學的發現才能研究出絲綢之路上琵琶的東漸與嬗變歷史。關鍵詞:絲綢之路 ?琵琶 ?東漸 ?嬗變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琵琶”這一名稱,經歷過了由便攜式彈撥樂器的統稱到專指長頸直項琵琶、短頸曲項琵琶、與五弦琵琶的演變過程。琵琶,最早稱為“批把”。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載:“批把,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卻,曰把。象其鼓時,因以為名也?!雹贃|漢應助《風俗通》曰:“批把,謹按此近世樂家所作,不知誰也。以手

    樂器 2023年6期2023-07-10

  • 古代中國和羅馬—早期拜占庭帝國間的絲綢之路貿易概論①
    前2世紀末,絲綢之路開通后一直延伸至地中海東岸地區,絲綢被源源不斷地輸往西方。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建立,控制了絲綢之路西段②。隨著羅馬帝國國內市場的擴大,對絲綢等東方商品的需求不斷增加,與中國的貿易也取得了迅速發展,中國絲綢通過饋贈、售賣等方式向西方流通。拜占庭帝國早期,國家壟斷了絲織業,嚴格監督和管理絲綢進口貿易,通過草原絲綢之路和中亞民族的轉運,從中國進口絲綢。公元6世紀后期,中國的養蠶制絲技術傳至拜占庭帝國,自此,西方人首次掌握了中國的制絲工藝,對

    絲綢之路 2023年1期2023-06-29

  • 河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四路”協同發展研究
    以河南省空中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網上絲綢之路為研究對象,分析河南四條絲路的發展現狀,并指出河南省四路融合發展存在政府頂層設計有待加強、多式聯運有待完善、產業結構有待調整、四路之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文章提出政府合理規劃、發揮空中絲綢之路優勢,發展航空運輸業、推進多式聯運、優化產業結構等策略以促進河南省四路融合發展。關鍵詞:絲綢之路;多式聯運;融合發展中圖分類號:F259.21;F127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

    物流科技 2023年4期2023-06-04

  • 絲綢之路上的張掖
    張掖郡。漢唐絲綢之路均以張掖為匯集,東西交往,南北通利,是中華文明向西傳播的基地和接受西方文化的前沿。文章從絲綢之路貿易重鎮、佛教文化東漸熔爐、民族融合歷史舞臺、中西文化藝術紐帶四個方面,闡述了張掖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地位。關鍵詞:張掖;絲綢之路;貿易;佛教;民族;藝術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38張掖,亦名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青藏高原,北抵蒙古高原,東接金昌,西通酒泉。特殊的地貌使其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6期2023-05-30

  • 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廊道發展戰略研究
    西北地區建設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游廊道的構想;其次,闡釋了國內外旅游廊道的研究現狀,深度挖掘出阻礙我國西北地區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廊道的牽制性因素;最后,提出在建設絲路旅游廊道實踐研究中應注重絲路旅游廊道主體地域功能區的劃分、打造精品絲路旅游產品、加強精品絲路理論規劃研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下跨境旅游產業鏈的模式探索,進而增強旅游產業的溢出效應。[關鍵詞]絲綢之路;旅游廊道;文旅交融[中圖分類號]F592.7?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兵團黨校學報 2023年1期2023-05-30

  • 漢代絲綢之路的敦煌樞紐
    通的重心,在絲綢之路交通體系中于是具有樞紐的意義。就南行“之蜀”通道的運輸組織而言,敦煌漢簡資料提供了寶貴的實證。趙充國經營河湟及鮮水地方的交通建設,是以敦煌為策應方位的。敦煌市場較長時段的高度繁榮,體現了漢胡羌多民族共同營造交通便利條件的歷史文化作用。敦煌漢簡所見來自各國“客”的活躍,也可以看作體現交通文化面貌的現象。敦煌人才群體的跨地域影響,敦煌與“高原絲綢之路”的關聯,都可以通過交通史考察予以理解和說明。關鍵詞:敦煌;漢代;絲綢之路;天馬;懸泉置;之

    敦煌研究 2023年2期2023-05-30

  • 王琳:開創再生醫學“絲綢之路
    的再生醫學“絲綢之路”。她介紹,絲膠具有良好的細胞黏附性、穩定的天然熒光特性和優越的成膠性能,這意味著它有可能被制成在人體內可自然降解的醫用材料,助力人體組織再生修復。王琳舉例道,一些因事故造成的外傷,可能導致人體失去較長一段外周神經。為了盡快修復神經、保證肢體功能正常運轉,外科醫生一般會考慮神經移植,但這樣治療,必然會在患者身上形成多處損傷?!叭绻媒z膠制成‘神經導管’,就好比建一個‘隧道’,可以將兩個斷點連接起來,讓神經在導管內部重新生長。當神經再生完

    中國科技財富 2022年9期2022-12-19

  • 視角與方法:“絲綢之路”藝術研究中的跨門類研究
    研究理論與“絲綢之路”藝術史“跨門類藝術史”研究理論以傳統藝術學史、藝術學理論為理論基礎,借鑒歷史學、考古學、人類學為理論基礎學科的視域與成果,并拓展傳統的研究方法、材料,從單獨一個學科門類到貫通多個相關藝術門類(美術、設計、舞蹈、音樂、戲劇等),目的是打通門類壁壘并從多個門類領域汲取知識,通過跨界思考來創造新理念和成果,因為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往往存在傳統門類藝術史的縫隙之中。雖然“跨門類”或“跨學科”經常被視為 20 世紀的術語,但這個概念有著歷史淵源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2年6期2022-12-08

  • 從“絲綢之路”看國際理解教育
    論,決定以“絲綢之路”為題,嘗試上一堂我們理解的滲透國際理解教育的英語課。課堂在一段描述“絲綢之路”發展歷史的沙畫中開啟??催^視頻,我很自然地引出了幾個問題:這段視頻是有關什么的?關于“絲綢之路”你有哪些了解?除此之外你們還想知道什么?通過談話,我發現六年級的孩子們對“絲綢之路”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有一個孩子用全英文描述了“絲綢之路”是什么。我在肯定他的同時,告訴大家,今天可能不是一堂純粹的英語課,你們可以大膽表達,有時候說點中文也沒關系。接下來,我向同學們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2022-11-25

  • 數字博物館視域下博物館數字展覽的創新做法 ——以寧波博物院“絲綢之路”文化數字體驗展覽為例
    寧波博物院以絲綢之路主題文化展覽為基礎,以展品和展覽空間為基礎,以文物價值挖掘為核心,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數字文化體驗產品進行了頂層理念設計。對數字展覽展現從形式到內容進行創新,通過展示、競技、游戲、互動過程的設計,形成獨特的絲路主題體驗產品。1 國內外數字博物館的發展數字博物館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但可溯源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藏品登記與管理自動化和20世紀80年代多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隨著二戰后考古發掘的快速發展和文化遺產研究的不斷深入,博物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19期2022-11-22

  • 絲綢之路”寧夏段傳統民居建筑研究
    。該地區是古絲綢之路過境之地,也是中原文化、西夏文化、草原文化和大漠文化的交匯之地。因此,對該地區傳統文化及其民居建筑的研究與挖掘有著重要意義和學術價值。隆德縣奠安鄉梁堡村是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要沖,堡子始建于宋代,占地約有2平方千米,是一座防御性城池建筑。在1920年海原大地震時損毀嚴重。這些民居院落多為三合院和四合院形式。其中梁堡村一組48號的回族劉氏宅院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戶合院式傳統民居建筑。院落坐北朝南,南北長29米,東西寬14米。建筑主體為加固過的土

    環球人文地理 2022年7期2022-11-03

  • 絲綢之路”甘肅段蘭州“柳合山堂”四合院建筑藝術分析
    ;甘肅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中原地區與西域國家進行文化交流、發生商貿的陸路重要區域?!?span class="hl">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而建筑又是人類文化最早的、最重要的載體,我國千百年的文化傳統在各地的民居中也得到了體現和頌揚,各地民居的建筑形制、裝飾藝術也蘊含了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意蘊。古“絲綢之路”在甘肅境內途經天水、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等地市,分布在“絲綢之路”上的古民居極具特色。蘭州是我國西北地區中心城市,是古絲綢之路重鎮,絲綢之路貫穿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9-12

  • 我國絲路題材紀錄片的空間價值呈現與文化想象
    一座富礦——絲綢之路,從1979年中日合拍的《絲綢之路》問世后,諸多以絲綢之路定名或與之相關的紀錄片涌入大眾的視線。本文將絲路題材紀錄片中的空間作為研究對象,并結合案例對絲路題材紀錄片所表達的空間價值與文化想象進行了深入解讀。關鍵詞:絲綢之路 紀錄片 價值表達 文化想象絲路題材紀錄片是指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為對象,涉及文化歷史、考古發掘、宗教民俗、地理風光和人物故事等多角度的人文類紀錄片。此類紀錄片依托這條“絲路”符號,通過構建壯美險峻

    傳媒 2022年12期2022-07-05

  • 唐代絲織品中的獅紋及其文化源流探究
    究,旨在探究絲綢之路影響下絲織品上獅紋造型及形制在唐代的演變,及其體現出的東西方裝飾藝術、技術的溝通交流,分析獅紋圖案的文化淵源。研究結果顯示,唐代絲織品中的獅紋主要受印度佛教和中亞、西亞文化的影響而形成了不同風格,其在本土化的過程中延續中國早期神獸崇拜思想并融合本民族文化特色,演變為獨特的中華文化吉祥象征圖像要素。這一發展過程展現了傳統紋樣對異域文化的吸收,對探尋絲綢之路上文化的交流互鑒有著深遠意義。關鍵詞:唐代;獅紋;絲綢之路;絲織品;文化;中西交流中

    絲綢 2022年6期2022-06-22

  • 淺談幾件新疆出土的“葡萄”元素文物
    和中介,是古絲綢之路的要沖,絲路沿線考古發現的文物非常豐富。葡萄是經西域傳播而傳入中原的物種之一,隨即產生了豐富多彩的葡萄紋樣,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業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文章以新疆地區出土的“葡萄”元素文物為例,講述了新疆異彩紛呈的葡萄文化。關鍵詞:絲綢之路;葡萄紋樣;葡萄種植;釀造;新疆地區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1歷史研究表明,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的釀造以及葡萄文化的創造歷史悠久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7期2022-06-13

  • 敦煌壁畫飛天在現代插畫的應用探索
    摘 要:古代絲綢之路的繁華和發展,不僅加強了中國本土與外國的交流和融合,也促進了雙方藝術的碰撞。絲綢之路中產生的中國文化元素,包括一些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則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詮釋,因為絲綢之路對于后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因此在插畫設計中如果能將其轉化為設計效果,可以使設計更加獨樹一幟,更加具有文化內涵。近幾年,現代插畫突然盛行起來,各種作品浮出水面,我們最熟悉的便是故宮博物院文創的出現,它以文化沉淀其中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風格一下子讓文物的

    民族文匯 2022年18期2022-06-09

  • 基于傳統文化主題的繪本設計研究
    宏雷關鍵詞:絲綢之路 繪本設計 故事營銷 傳統文化 閱讀體驗中圖分類號:J0-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2)09-0132-03引言“絲綢之路”是指西漢時開辟的橫跨歐亞大陸,連接中國和中亞、西亞、非洲以及歐洲等十數國,長達七千多公里的東西方經濟貿易文化之路。因其發展歷史最悠久、最為宏偉壯觀且對人類社會發展貢獻最大,又被譽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動脈”。[1]近年來,國潮熱讓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得到發展,繪本作為一個新的表現形式豐富的

    設計 2022年18期2022-05-30

  • 淺談絲綢之路“青海道”線路概況
    石鵬摘 要:絲綢之路“青海道”作為河西走廊“河西道”的輔助商道,目前仍鮮為人知,但其實它與“河西道”一樣,共同肩負著中原與外界進行貿易文化交流的功能?!扒嗪5馈钡呢炌ú粌H促進了青海地區昆侖文化、古羌文化、河湟文化、吐谷渾文化、吐蕃文化等區域性文化的交流與交融,還加強了中亞、西域各國與中原的交流互通,至此對于“青海道”線路的研究也逐漸深入。本文擬從前輩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出發,嘗試劃分線路命名類型,提出“青海道”內涵的廣義與狹義之分,并根據歷史順序簡述八條主要線

    百花 2022年5期2022-05-30

  • 絲綢之路看中外美術交流
    關注和重視,絲綢之路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中外美術交流的大門,讓東西各個領域得以相互借鑒、融會貫通?;诖?,文章立足絲綢之路,探討中外美術交流。關鍵詞:中外美術交流;絲綢之路;佛教美術;瓷器;絲綢中圖分類號:J2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15-0-030 引言對中外美術的研究一直以來都以二者差異比較居多,中外美術交流相較于前者則很少受到關注和重視,但正是因為有交流,才能知曉彼此相通和差異之處。在歷史長河中,兩條絲綢之路

    藝術科技 2022年15期2022-05-30

  • 16—17世紀初期中拉海上絲綢之路與跨區域性貿易網絡的形成
    ? 中拉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16世紀下半葉,17世紀初進入鼎盛期。隨著它的發展,大量中國生絲與絲織品經由菲律賓運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銀則通過墨西哥流入菲律賓,最后進入中國,形成了早期跨區域性的貿易網絡,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世界性的商品與貨幣流通。中拉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推動了漳州、馬尼拉、阿卡普爾科、利馬等地的發展,也加速了東西方的人口流動,增強了菲律賓和拉丁美洲地區人口結構的多元性特征。同時,在這一大背景下,中華文化也得到了有效傳播,推動了早期海外漢學的發展

    史學集刊 2022年3期2022-05-19

  • 淺議絲綢之路上新疆地區舞蹈交流與發展
    西文明沿著古絲綢之路進行流動、匯聚與交融,形成了異彩紛呈、豐富多彩并具有獨特魅力的西域舞蹈藝術。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延續和發展,特別是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被譽為“歌舞之鄉”的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以舞為媒,擴大交流,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多方的文化交流,呈現出了多元文化融合和現代性的特征,推進了新疆舞蹈藝術跨地域、跨學科的發展。關鍵詞:絲綢之路 ;新疆地區舞蹈;交流與發展;歷史背景;現今趨勢;跨文化領域引言新疆位于我國的西北地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

    錦繡·上旬刊 2022年2期2022-05-16

  • “絲路精神”探討
    雨欣摘 要:絲綢之路作為人文社會的交往平臺,將多種族、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不僅是商業通道,更重要的是絲綢之路體現的“絲路精神”,本文將圍繞這些問題,探討我國新時代絲綢之路的精神和傳承渠道,梳理了舊絲綢之路和新絲綢之路,從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中更好地理解其內涵,以及探究了傳承絲綢之路精神的渠道。關鍵詞:絲綢之路;敦煌;絲路精神;“一帶一路”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2期2022-05-15

  • 關于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研究與建議
    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對于加快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西部陸海新通道;絲綢之路;長江經濟帶中圖分類號:[U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22)03-0014-021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相關背景2019年8月,國家發改委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簡稱“規劃”),

    中國水運 2022年3期2022-05-06

  • 時代掠影
    ;文化交融;絲綢之路對于郭里木棺板畫,其墓葬主人的說法主要有蘇毗說、吐蕃說和吐谷渾說。誠然這三種說法至今都難以確定,但學者們普遍認為郭里木棺板畫所呈現的應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統治時期的生活畫卷。學者霍巍認為其墓葬主人的族源應為北方鮮卑系統的吐谷渾人,但其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1]。學者羅世平認為1號墓的A、B板分別表現的是吐蕃民族的會盟和喪葬場景且傳達出一種天國觀念[2]。學者許新國支持吐蕃說且認為這一時期的吐蕃繪畫融合了中原、中亞和西亞的風格[3]

    美與時代·上 2022年3期2022-04-26

  • 論中亞帖木兒成功崛起的原因及影響
    區再度統一,絲綢之路得以暢通,伊斯蘭教在該地區得到了深入發展。但帖木兒的統一征服戰爭也給中亞地區的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關鍵詞:帖木兒;中亞;伊斯蘭教;絲綢之路中圖分類號:K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01-0058-05一、帖木兒的崛起十三世紀初,蒙古帝國在第一次西征時就征服了廣袤的中亞地區,成吉思汗隨即將中亞領土分封給了他的三個兒子,其中次子察合臺的封地稱為察合臺兀魯思,該封地東起高昌回鶻國,西達阿姆河岸,南越興都庫什山

    西部學刊 2022年1期2022-04-25

  • 我國元代青花瓷中美學與文化的融合
    麗娟摘 要: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方的交通要道,是東西方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在世界歷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國的青花瓷就是中外文化不斷交流、交融過程中產生的碩果,它融合了來自西域的伊斯蘭藝術文化和中國的蒙古文化、漢文化等多民族文化,被視為中國瓷器的典型代表。元代青花瓷是藝匠們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出來的創造物,其特有的美學法則,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和美學價值。關鍵詞:絲綢之路;元代;青花瓷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4期2022-04-20

  • 多民族共同開辟“絲綢之路
    綢而得名的“絲綢之路”早在張騫開通前就已存在,占據河西走廊地區的匈奴人對其已有開發。張騫正式開通“絲綢之路”為我們所熟知,但是不可忽視的是跟隨張騫出使的匈奴人堂邑父,被困匈奴后張騫所娶的胡妻以及到達西域諸國后各族民眾的配合,共同形成合力,開辟了“絲綢之路”。關鍵詞:絲綢 匈奴 張騫 西域今天,“絲綢之路”這一名稱為人們所熟知,它是對一條古代東西交通路線的高度概括?;赝麣v史我們可以發現,早在這條絲路正式開通前就有各族民眾活躍在這條東西交通線上,并在其正式開通

    民族文匯 2022年8期2022-04-10

  • 大同市博物館館藏北魏絲路精品賞析
    魏晉南北朝;絲綢之路;北魏平城;館藏精品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02在中外交流史上,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開放、傳播與吸收并舉的對外交流活躍時期,文獻中關于從北魏建國初到太武帝攻滅北涼期間北魏與西域各國的聯系多有記載:太延元年(435)二月,“蠕蠕、焉耆、車師諸國各遣使朝獻”。五月太武帝“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八月“粟特國遣使朝獻”。太延二年(436)“八月丁亥,遣使六輩使西域?!壮?,高車國遣使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2期2022-03-30

  • 北宋汴河與陸?!?span class="hl">絲綢之路”
    是,把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聯接起來了。而到北宋時期,大運河的主要河段汴河,對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顯著增大,與絲綢之路的關系更加密切。北宋建立后,結束唐末和五代十國長期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為中原和南方的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尤其是北宋繼續建都開封后,銳意發展水運交通,進一步促進了中原航運的發展,以開封為中心的中原航運網四通八達,盛極一時。這為北宋京都開封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連通絲綢之路發揮了巨大作用。隋朝大運河分布圖。中原航

    珠江水運 2022年4期2022-03-23

  • 絲綢之路”的概念傳播與文化認同
    中國史籍對“絲綢之路”從未形成統一稱謂。1870年代,德國學者李?;舴姨岢觥?span class="hl">絲綢之路”概念。20世紀20年代,中文相關譯作開始使用“絲路”“絲道”等譯名①鄔國義:《“絲綢之路”名稱概念傳播的歷史考察》,《學術月刊》2019年第5期。,然而這一時期李?;舴业任鞣綄W者倡導的所謂“中國文化外來說”引發本土學者的極度不適②葉舒憲:《中國話語:從“重開絲路”到“玉帛之路”》,《金融博覽》2016年第10期。,構成“絲綢之路”概念體系在中國社會傳播的天然屏障。與此同時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3-23

  • 論海上絲綢之路的陶瓷貿易
    析陶瓷在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的所占比重,探討陶瓷外銷對于中國和其他地區的影響及跨文化交際的啟示、思考。關鍵詞:絲綢之路;跨文化;陶瓷貿易;影響一、中國瓷器的海外貿易簡史中國瓷器的海外貿易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漢代,中國瓷器就開始輸往海外,因為陶瓷易碎,所以陸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陶瓷非常稀少。到了唐朝,陶瓷較漢代有了較大發展。加之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對外開放、交通發達,從陸上絲綢之路轉向海洋,且日益興盛,為華瓷大量出口創造了條件。唐代出口瓷器,大多為饋贈國外使節

    收藏與投資 2022年3期2022-03-21

  • 唐宋玉帶中伎樂紋裝飾藝術考
    ;唐宋時期;絲綢之路中圖分類號: TS941.11;J522.1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 1001 7003(2022)03 0116 08引用頁碼: 031302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3.016 (篇序)玉帶即裝飾玉帶具的腰帶,包括了帶鞓(絲帛包裹皮革)、帶銙、帶扣、鉈尾。此類帶具最早出現于北周,受西亞薩珊和中北亞突厥系統帶具影響深遠,入唐以后,帶具結構上承繼斯基泰文化——突厥系統帶具,并形成唐代風格

    絲綢 2022年3期2022-03-19

  • 絲綢之路上的植物紋樣形式流變與創意傳承
    佳玲關鍵詞:絲綢之路 植物紋樣 形式流變 創意傳承 人文藝術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2)02-0052-03引言絲綢之路于我們影響深遠,而與之密切相關的植物紋樣其實早已融于人們的生活中。如今,在世界各地飛速發展的進程中,各國對傳統文化的地位逐漸升高,也愈受人們重視。而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在各處古代建筑、織物、陶瓷、畫作等所附的傳統圖案紋樣皆是對先輩智慧與藝術美感淋漓盡致的體現,這些紋樣圖案于中國乃至全世

    設計 2022年3期2022-03-16

  • 絲綢之路上的龜茲琵琶(一)
    器。關鍵詞:絲綢之路? 龜茲? 石窟? 琵琶龜茲國,又稱丘慈、邱茲、丘茲,是中國古代西域大國之一,漢朝時為西域北道諸國之一,唐代安西四鎮之一。龜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佞X人到來后,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于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都延城,唐代稱伊邏盧城(今新疆庫車東郊皮朗古城)。西漢時隸屬于匈奴。公元前77年(漢昭帝元鳳四年),龜茲服從于漢。公元前60年(神爵二年),漢廷在龜茲東烏壘城設西域都

    樂器 2022年3期2022-03-16

  • 天時地利 物華天寶
    推出的《甘肅絲綢之路文明展》是博物館的主要歷史文物陳列展覽,共展出精品文物420件(組),展出享譽中外的銅奔馬、銅車馬儀仗隊、東羅馬鎏金銀盤等珍貴文物,是絲綢之路開拓、暢通、繁榮的歷史再現。關鍵詞:甘肅省博物館;絲綢之路;文物鑒賞坐落在金城蘭州、黃河之濱的甘肅省博物館,擁有得天獨厚的文物資源,憑借隴原大地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各個歷史時期留下的大量珍貴文化遺存,匯集了甘肅地區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大量文化寶藏。館藏文物以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甘肅彩陶、商周青銅器、秦漢

    收藏與投資 2022年2期2022-03-09

  • 顧盼東西
    鵡螺杯早期以絲綢之路主導的西傳之路的梳理,窺探東方鸚鵡螺在西方國家如何從貴族收藏品逐步演變為具有貴族身份、情感認同的標志性物品。這一發展脈絡既是以絲綢之路為紐帶的東西方跨文化交流的例證,也凸顯出鸚鵡螺杯是見證現代性與現代社會建構的寶貴物質文化遺存。關鍵詞:鸚鵡螺杯 跨文化 現代性 絲綢之路鸚鵡螺杯的主要制作原料是鸚鵡螺,鸚鵡螺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珊瑚礁海域與我國南海海域,被視作見證西方大航海時代(或稱地理大發現,約15世紀至17世紀)的吉光片羽。鸚鵡螺杯曾是西

    中國藝術 2022年1期2022-03-07

  • 井上靖絲路詩歌《落日》中的匈奴形象
    ,這是作者對絲綢之路上異域游牧民族的無限憧憬和浪漫想象。關鍵詞:絲綢之路;井上靖;落日;匈奴形象;蒙古習俗在1962年發表的詩歌《落日》當中,井上靖將蒙古的墓葬習俗嫁接于匈奴,并因此習俗而認為匈奴是值得信賴的族群。匈奴,在平原上挖出一個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數百尺的深穴,爾后將死者葬入其中。他們有個風俗:一匹駱駝殉葬,血灑在墓地上。雜草遽然叢生,墓地無法辨別,雖是如此,待到來年,遺族帶著駱駝在平原上徘徊,駱駝嗅到同族的血氣而咆哮之處,即為祭壇,以此憑吊死者。我

    美與時代·下 2022年1期2022-03-03

  • 誰命名了我的“絲綢之路”?
    順利實施和“絲綢之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七年級歷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課內涵更加豐富多元,這可以讓初中生全面了解“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淵源和現實意義,深刻感受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和中西文明的碰撞。有一次,我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總結道:這條連接中西方之間經濟、文化和思想交流的大動脈,后來被德國地理、地質學家李?;舴颐麨椤?span class="hl">絲綢之路”。出乎意料的是,課堂上激起了層層波瀾: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絲綢之路”竟然是近代德國人命名的???很多學生對該名稱的由來表

    中學歷史教學 2022年1期2022-02-14

  • 古幣記述的絲路往事
    【摘要】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東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軋制法制作的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貨幣代表著另一種貨幣文化體系,絲路錢幣更加注重圖案裝飾,因為發行錢幣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含義,錢幣上的所有特征都是刻意為之,每一個字、每一個圖案,都向人們傳達著豐富的信息。上海博物館絲路錢幣展廳是國內收藏數量最多、體系最完整的異域貨幣展廳,觀眾從絲路貨幣展覽中可以看到古代中亞、西亞古國國王的威嚴和當地人民的生活和信仰,了解那段開放、包容的歷史和東西方交融、碰撞的時代旋律?!娟P鍵詞】 絲

    今古文創 2022年2期2022-02-03

  • 絲綢之路”研學旅行活動的設計與思考
    本文設計了“絲綢之路”上的主要自然與人文景觀,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嘉峪關、莫高窟等學生的研學路線,從研學活動依據、主要內容、實踐過程、活動評價等方面分析了研學旅行實施全過程?!娟P鍵詞】絲綢之路;研學旅行;教育;設計【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論文編號】1671-7384(2022)01-094-03嘉峪關、陽關、丹霞地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景觀,學生對此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有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研學旅行的依據1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2年1期2022-01-19

  • 文化間性:“絲綢之路”文化闡釋的邏輯起點
    0)引言:“絲綢之路”作為一種方法及其意義敞開自李?;舴?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提出“絲綢之路”概念以來,圍繞它的闡釋逐漸從地理學擴展到歷史、政治、經濟、宗教、軍事、藝術等各個領域,涌現出“變革之路”“霸權之路”“貨幣之路”“信仰之路”“戰爭之路”“藝術之路”等諸多新的內涵。在話語實踐不斷擴張的態勢下,“絲綢之路”儼然已經成為闡釋者進入那段特殊歷史時空的一種重要“方法”,從不同的闡釋視域出發可以獲得不同的意義。正如英國歷史學家彼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21年3期2021-12-31

  • 琵琶藝術在新疆的傳播
    過,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中外文化曾在這里進行過廣泛的交流和碰撞。新疆文化藝術活動繁榮興盛,音樂藝術、尤其是器樂藝術是新疆各民族情感與智慧的重要載體。從歷史記載可以看出,在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上先后曾出現過上百種樂器,其中形態各異的彈撥樂器尤為眾多。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代表性樂器,琵琶藝術歷經千載流傳至今,其豐富的表現力,為不同風格的音樂提供了廣闊的表達空間。新疆是一個多民族生活的地區,當代少數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實踐活動,為琵琶的音樂創作提供了

    樂器 2021年12期2021-12-14

  • 大唐長安與“絲綢之路”上的多民族交往、交流與交融 ——以唐詩為考察中心
    0021)“絲綢之路”帶給唐王朝的強大、繁盛,吸引了各國、各地區的人們競相進入長安,或朝覲或傳法或貿易或尋找工作機會。與此同時,他們帶來了本國、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宗教信仰,促進了唐王朝多民族的交流與融合。法國學者謝和耐說:“中國在亞洲的威望輻射也正是在這個時代達到了頂峰。京師長安變成了一種世界文明的中心,西域、印度和伊斯蘭的影響都在那里匯合起來了?!盵1]216這從唐代詩人筆下也可以獲得印證。李肱《省試霓裳羽衣曲》“開元太平時,萬國賀豐歲”(1)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5期2021-12-04

  • 絲綢之路”沿線歷史人口與區域社會學術研討會簡訊
    旦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團隊、國家社科重點項目(20AZS020)“絲綢之路中國段回族歷史人口研究”團隊以及復旦大學傳世項目中國移民史研究團隊共同協辦的“‘絲綢之路’沿線歷史人口與區域社會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2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60余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絲綢之路”沿線的歷史與人口、民族與社會、區域與開發、數字人文與歷史GIS等議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討論。會議由召集人路偉東教授主持并致開幕辭

    歷史地理研究 2021年1期2021-11-25

  • 絲綢之路” 起點陜西傳統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困境,明確“絲綢之路起點”陜西傳統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的基本對策,對陜西傳統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發展提供理論參考?!娟P鍵詞】“絲綢之路”;陜西;傳統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策略【中圖分類號】I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標號】2096-8264(2021)42-0127-02基金項目:2020年西安培華學院校級科研項目“‘絲綢之路’起點陜西傳統體育文化對外傳播策略研究”(PHKT2066);陜西省體育局2020年常規課題

    今古文創 2021年42期2021-11-21

  • 全球視野下的明代北京鼎建
    何以北京作為絲綢之路的新起點與交匯點,重構絲路輝煌。這些探討有助于我們對整體明史和全球視野下中外關系史的深入探討與研究。關鍵詞: 北京;南京;長安;全球視野;永樂帝;中華文明;絲綢之路北京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方位,從春秋燕國都城開始,到遼南京、金中都,至元大都,達致明清首都,北京可以說是千年古都,歷史文化積淀極為深厚。中外學界對于都城北京的研究,足稱“顯學”。從20世紀80年代王燦識先生編《北京史地風物書錄》開始,到21世紀初陳平原先生等編《北京研究書目》,

    史學集刊 2021年4期2021-11-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