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課程思政的探索研究

2021-09-10 04:42楊志云
教學博覽 2021年3期
關鍵詞:診斷學臨床醫學課程思政

摘要: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各個專業課程中,將德育滲透、貫穿所有的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提高大學生專業知 識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中國的醫學教育是精英教育,高質量醫學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精湛的醫術,更注重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培養。醫學為社會大眾提供健康支撐,醫學教育培養服務大眾健康的守護人,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醫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對醫學和醫學教育全面、客觀的評價和認識,是當前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必由之路,也是醫學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保證。

關鍵詞:臨床醫學;診斷學;課程思政

診斷學是研究患者身體的主觀感覺和客觀測量,并依此來進行疾病診斷的一門學科。主要內容包括問診采集病史、體格 檢查、實驗室及器械檢查,揭示患者的臨床表現,提出可能性的診斷,幫助病人解決疾患問題。在診斷學教學中引入并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順應當代醫學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趨勢,提高未來醫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從而促進醫學的發展。

“課程思政”的本質不是新設一門課,也不是一項新增加的教育活動,而是積極踐行思政教育進課堂,在醫學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內容,把思政教育與醫學專業知識的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促進醫學生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同時實現思政教育的成功導入,最終達到傳授知識、掌握技能、構筑正確政治思想、培養新時代合格醫學生的目的,這是思政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的有效途徑。

一、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課程思政重要性

“課程思政”是新時期背景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和目標的集中體現,是 德育、教育和社會實踐完美結合的教學形式,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積極推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優化整合。診斷學課程也勢必要緊跟新形勢的步伐,與思政教育并駕齊驅,形成協同效應。

診斷學是高校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是學習掌握臨床醫學各學科的基礎。診斷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是課程的主要內容,綜合分析能力和臨床診斷思維的培養貫穿于課程的始終,授課中利用見習課分小組學習的優勢和各種臨床實踐的機會而達到教學目的。診斷學見習教學內容包括問診、常見癥狀體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輔 助檢查、病歷書寫及臨床診斷思維等,上述內容是臨床上診斷依據的來源。集合了思政教育的診斷學見習課學習,學生除了能掌握診斷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臨床診斷思維,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觀察、分析、綜合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此外,將思政教育、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一視同仁,做到思政、人文與醫學的融通,從而培養醫學生愛黨愛國、克己為公和愛崗敬業的思想品質;樹立熱愛生命、尊重病人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崇高醫德,同時形成精益求精、永攀醫學高峰及力求精湛技術的理想信念。因此,在高等醫學院校醫學生診斷學見習課程中設置思政教育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二、課程思政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實踐

在“課程思政”思想指導下,以醫學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診斷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完善“課程思政”的體制機制,激發教師的思政意識,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和思政能力,立足本學科的特殊視野、理論和方法,深入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1.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思想文化底蘊

教師作為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和實施者,也是學生的主要影響者和引導者。教授本專業課程的教師均為臨床醫生,具備高尚人文修養、科學嚴謹品質、盡心盡責是醫生這一職業的自身要求。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師思想文化底蘊,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及重要舉措。鼓勵教師主動深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精神、人文醫學。在學期前培訓和課前集體備課中,增加思想政治學習內容,互相討論交流,并邀請思想政治課的老師參與其中,提高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充分認識,改變以前只顧傳授專業醫學知識、培養臨床思維和操作能力,而忽視對學生的人文教育的做法。建立教師培訓機制和制度,積極開展教學評估,鼓勵教師參加教學競賽活動,評選優秀教師,組織院級專家對教師進行督導、驗收。

2.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精心進行教學設計

醫學人文本身蘊含著較豐富的思政元素,教師在備課期間,通過網絡、圖書、文獻等途徑收集知識點背后的故事、典型案例、重要人物及事跡、臨床實踐中的真實例子等素材,深入挖掘每個課程的思政元素,經過整理、組織、提煉,形成思政教育素材集,并將思政素材與知識點有機結合,精心設計教案。盡管學生的學 習任務重,但仍可嘗試在??普n程中增設思想政治課,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3.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增進“思政”融入教學

課前鼓勵、引導學生參與挖掘課程中的思政素材、人文元素,建立師生交流的微信群、QQ群,在移動網絡平臺中分享交流。一些典型素材經篩選后可以納入課堂教學當中。教師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授課,如采用案例式( CBL) 教學、問題導向式( BPL) 教學、專題式教學、翻轉課堂、分組討論等形式教學,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滲透思政內容,與學生互動,啟發學生思考。課后在微信群、QQ群交流思想、解答學生疑惑,作為課堂外的延伸; 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方式進行臨床技能的教學及訓練,以加強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分小組進行技能訓練、病史采集、討論案例診斷,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參考文獻:

[1]殷樟鳳,朱姬瑩.課程思政對醫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3):129-133.

[2]潘永忠.教學診改視域下的“課堂思政”實施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 2018,36(6):66-67.

商丘醫學高等??茖W校 河南商丘 476000

作者簡介:楊志云(1969.5-),女,河南商丘人,商丘醫學高等??茖W校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為診斷及內科學教學。

猜你喜歡
診斷學臨床醫學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技能操作教學中的探究
臨床醫學專業《診斷學》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互動式”教學法在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在臨床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新醫改模式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體系研究
“5+3”培養模式下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思路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