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存在問題及策略研究

2021-09-10 16:42李敬忠
小作家報·教研博覽 2021年23期
關鍵詞:共育家校輔導

李敬忠

摘要:受教育發展的影響,家校共育的理念應運而生。它是富有創新因素的教育探索,更加符合現代化的教育理念。面對應試教育的嚴峻形勢,學生單單僅依靠在課堂上的學習是不夠的,而是要將課下的時間也充分利用起來,高效學習、自主學習、深入思考。這就對家長的輔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品德教育的基礎之上,還要有一定的小學基礎,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提供幫助,與老師共同培養出高素質、學習能力強的優秀小學生。

關鍵詞: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3-226

引言

俗話說:“百年大計,教育為先?!闭\然,對于學生的教育一直以來都受到學校和家庭的雙重關注。在輔導孩子功課的過程中,學校不能過多地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監督孩子。家長也不能完全把孩子交給學校,不履行家長的責任。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改革倡導家校共育的新型教學理念。學校和家庭面對的教育對象相同,但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卻截然不同,這對孩子的教育是綜合的、全方面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所以要積極探索家校共育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教學應用。

1研究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教育方法的意義

家校共育能夠實現教育內容和教育思想上的互補,二者是有一定區別和聯系的。家校共育對于孩子的啟蒙和成長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任何教育的缺位都可能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而研究家校共育不光能夠成就孩子,同時也反向地促進家長和教師責任的提升。讓孩子在家庭氛圍融洽、校園氛圍愉快的環境下健康、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2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

2.1教師和家長的想法容易產生分歧

小學知識的學習既需要老師正確的講解,同時也需要家長給予足夠的關注。但是老師和家長的想法往往不能夠完全地達成一致,各自又都有自己的堅持。所以家校共育如何兼顧老師和家長的想法這是其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2.2家長工作繁忙,溝通機會少

家校共育需要各學科老師與每一位家長進行聯系和交流。各學科的老師都希望能夠直接和家長進行交流,針對學生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和問題所在提出自己的教育建議。但是許多家長工作任務多、壓力大,工作繁忙。所以與各學科教師的交流機會較少,甚至部分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一概不知。

3小學教育階段家校共育的教育策略

3.1增強家校雙方的合作意識,提升家長責任感

要讓家長有和老師共同輔導孩子的觀念,并且還要真正的走進校園,親身感受孩子的校園環境、學習氛圍等。家長要主動承擔起責任,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在雙方真誠、態度良好的基礎之上進行有效的溝通,理解對方的難處,共同提升、共同進步。

舉個例子,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學校雙方共同努力推動的結果,任何一方不配合都影響著最終教學目標的完成。所以雙方都應該意識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主動地尋求合作。教師在面對家長工作任務繁重,甚至無法陪伴孩子的情況要采取寬容、諒解的態度,多做一些工作來彌補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時當教師的教學有些急功近利時,家長也要耐心地去溝通,站在教師的立場去深層次的思考問題。

3.2開設相關活動,提供交流機會

傳統的家校合作方式已經逐漸過時,教師需要探索新穎的活動形式,讓家長不只是和教師在手機上面交流,還可以面對面共同探討孩子當前的教育問題。家長會、洽談會、家訪等活動內容都需要繼續豐富和完善,讓交流的氛圍輕松、活躍起來。

舉個例子,教師可以經常組織各種親子活動邀請家長參加,比如踢足球、放風箏、兩人三足等競技性比賽。這種形式的家校合作不會像家長會那樣讓家長產生畏懼、無趣的心理。在活動結束后家長們暢所欲言,對學校的建議、好評都可以進行表達。教師也可以就學生的考試成績、活動表現、身心健康等方面向家長反應。讓家長知道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怎樣的,接下來應該采取怎樣教學方式上的調整。有了與教師直接交流的機會就要將其利用起來,做好父母的角色。

3.3教師引導家長輔導學生家庭作業

家長都有各自不同的職業,所以可能對小學生功課的輔導并不是很擅長。不知道該輔導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去講解。教師可以尋找一個統一的時間給家長指出具體需要做些什么。讓家校的教育內容形成高度的統一,也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

舉個例子,在講“雞兔同籠”這個數學問題時,家長可能用方程法可以很快地得出答案。但和學生的方法并不一樣,家長要站在學生的思考水平去想雞兔同籠的問題。如果不能夠理解,可以詢問教師該解題法是什么道理。再比如聽寫生字,教師要告訴家長在聽寫之后需要給學生講解字的構造,為什么這個字是這個偏旁。這樣才能夠提升課下學習的效果,幫助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在長期的輔導功課中,家長也會尋找到規律和技巧,學生也有興趣和父母一起探索知識的樂趣。

3.4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法,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

每位小學生的性格、愛好、學習情況、上課狀態都是不盡相同的,他們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理念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細心地觀察每一位學生的狀態,盡可能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各方面狀況,和家長共同制定培育方案,對學生進行綜合水平的教育。

舉個例子,針對愛講臟話的學生,教師要聯系家長共同找尋孩子為什么愛講臟話?哪個氛圍下影響的學生?等問題的原因。然后集中進行思想教育,告訴孩子應該講文明、懂禮貌,需要及時改正說臟話的不良習慣。針對學習刻苦但成績平平的學生,教師要和家長一起分析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是否有誤,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然后需要幫助孩子尋找到最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在平時做題中去驗證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結語

總而言之,家校共育既是一個較為新穎的理念,又在之前的教學方法中有體現。所以教師要在傳統的召開家長會、進行家訪等形式上進行再創新,讓家校共育的策略向著多元化的方向去發展。讓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表達自己的立場和管理方法,體現出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有針對性地進行去教育。要逐漸拓寬家校溝通的途徑,將互聯網的作用發揮起來,推動小學教育早日取得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茂.協同教育視角下的小學家校合作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7年.

[2] 張支燕,小學家校合作現狀調查及提高策略研究[C]//2018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0.

猜你喜歡
共育家校輔導
談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家校共育工作
登鸛雀樓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十二星座家長怎樣輔導作業
“自然態”科技創新輔導之無心插柳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攜手,共促發展
生涯規劃團體輔導課程開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