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媒時代提升新聞專業數據素養的誤區與反思

2021-09-10 07:22李琴
新聞研究導刊 2021年10期
關鍵詞:智媒時代數據素養

摘要: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AR/VR和5G通信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標志著傳媒正式進入智能化時代。本文從新聞傳播教育入手,以傳媒數據化轉向對高校新聞專業的沖擊為基礎,探討提升新聞專業數據素養的誤區與反思,希望對新聞專業的數據化轉向有所助益。

關鍵詞:智媒時代;新聞專業;數據素養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10-0010-02

世界的本質就是數據,大數據將成為現代社會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信息技術與媒介的融合之下,大數據挖掘、線索機器人、智能語音及傳感器網絡等智媒采集手段,加上機器寫作、虛擬主播、智能多媒體編輯等智能生產方式,推動傳媒業的智能轉型。大數據帶來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數據將成為傳媒產業新型商業模式的基石,數據素養的提升成為新聞傳播教育的迫切要求。

新聞傳播教育領域也在醞釀新的變革?!督逃?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提高高校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能力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全媒化復合型專家型新聞傳播后備人才,及時融入技術變革新趨勢、媒體融合新動向和行業發展新動態,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新聞傳播教育質量文化建設。

一、傳媒數據化轉向給高校新聞專業的教學帶來沖擊

大數據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工具,重塑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海量數據成為智媒時代最有價值的新聞資源,大數據成為推動當代新聞業發展與變革的一種新競爭力,整個行業結構都將發生改變,從根本上推動傳媒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1]。

(一)新聞專業跨學科融合的趨勢已顯

1.當前新聞傳播學的跨學科融合發展趨勢已經顯現。新聞傳播教育界對數據轉向進行了積極的響應,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靈活的調整和改革,多學科交叉融合成為必然選擇[2]。比如在師資力量培養方面,艾迪普MRI融媒體學校和鏑數的融媒體數據新聞可視化培訓陸續在高校推廣。

2.多學科交叉融合超越單一學科范圍,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新聞學課程體系。數據新聞可作為一個復合型的跨學科專業來設置,建設文理交融的課程體系,招收文理學生,開設技術性更強的專業實務課程。比如2014年清華大學成立數據科學研究院,加強與彭博新聞社、路透社等媒體的合作,推出大數據碩士項目。武漢大學在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及數字媒介專業碩士層面開設了網絡數據分析與挖掘、交互式設計、數據結構等專業技術課程。

(二)媒體用人機制上的數據轉向

數據已成為傳媒業新聞生產的核心資源,信息的生產及傳播方式的改變必然改變人才需求的指向[3]。怎樣打破新聞專業的原有專業邊界,建設適應數據轉向的新方向與新學科,培養復合型媒體人才,成為當前新聞專業關注的焦點。

二、提升新聞專業數據素養的誤區

智媒化的加快推進,使媒體競爭日益激烈,傳播模式的變革導致信息獲取的碎片化,新聞生產方式的改變也使高校新聞專業原有的教學經驗被顛覆,新聞專業的基石再次被動搖。

(一)新聞思維與數據意識融合的“焦慮”

數據新聞的重點是數據思維以及學習新技術手段的能力。實際上,在課程設置中卻往往忽視了數據思維。

1.課程設置上重技術輕思維。這體現在課程設置上,僅開設數據新聞有關課程,較少開設數據思維、數據倫理方面的課程。新聞專業的學生應樹立數據新聞創作或報道中的數據意識。專業方向課程可分為理論和實務兩類,把數據新聞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理論包括傳統新聞和數據新聞理論,實務則包括采編業務基礎和數據技術。

2.數據新聞課程定位不明確,缺乏系統性。目前,在全國范圍內數據新聞教育還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不同院校設置的課程也不一致,課程計劃的變動大,導致課程效率和效果的不足。比如,有的院校僅在已開設的新媒體實務課程中增加數據新聞的板塊,有的院校增設了編程課程,很難達到同等的學習效果。

(二)多學科融合帶來的新聞邊界模糊

1.數據新聞正在建構自身專業話語,還未完成專業塑造,理論基石和地位都還不明確。數據新聞作為新聞的一種形式,主要目的仍然是新聞報道。新聞傳播學科和媒介技術等理工科的交叉融合,過于重視量化、數據和實證分析,忽略了質性研究、數據思維和數據倫理。

2.學科交叉融合勢必產生新的問題。傳統的新聞課程體系已經難以滿足智媒時代數據化發展的多維需求,在傳統實務課程中應增加哪些數據技術內容,或從根本上設計融合學科的課程體系,學界還沒有一致的答案。比如開設數據新聞方向最早的中國傳媒大學,自2015年起新聞學院設立新聞學(數據新聞報道方向),開設了高數、統計學、編程等一系列數理課程,培養學生的數據挖掘和數據編寫能力。

(三)數據實驗設施難以提升技術實踐水平

數據新聞實驗室的建設尤為重要,數據新聞可視化項目是新聞專業學生開展課程實訓實踐的重點。但是,大部分開設新聞專業的院校并沒有快速建設數據新聞可視化實驗平臺,“虛擬仿真實驗+校企合作實踐”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就很難推進。

比如,上海經貿大學新聞專業推出公共新聞的數據可視化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以實際報道任務為教學實踐導入,以深度報道、新聞編輯、數據新聞、融合新聞、新媒體實務等課程為依托,以數據新聞可視化虛擬仿真實驗中心為教學工作坊,學生通過不同場景的識別與判斷,在虛擬場景中完成相關數據的收集和可視化[4]。不足在于,平臺提供的新聞主題模塊單一,與實際媒體需求的關聯度低。

三、提升高校新聞專業數據素養的反思

(一)利用數據講好數據背后的故事需要大數據思維與新聞專業性

大數據思維是指一種意識,認為公開的數據一旦處理得當就能為千百萬人急需解決的問題提供答案[5]。從“精確新聞”到“計算機輔助新聞”再到“數據新聞”,數據的運用,新聞可視化與內容深度之間的平衡,都需要重視講好新聞背后故事的新聞性和人文性。

數據新聞的生產模式容易導致新聞作品中人文關懷的缺失。因此,培養學生的數據技能,還應重視對學生大數據思維的培養,堅持人文化的新聞教育理念,用數據來講故事。

(二)數據倫理是數據素養的應有之義

數據倫理是以人為本的數據素養的核心,數據新聞制作應以數據倫理為核心。目前,國內很少有新聞專業開設數據倫理專業課程。數據倫理課程一般是基于對大數據時代數據特性的深刻探討,分析大數據時代可能產生的社會影響以及新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大數據時代職業倫理與個人道德倫理的問題,例如權利、隱私、安全風險、管制等,引導學生思考大數據時代職業倫理與個人道德倫理的問題[6]。比如清華大學的大數據碩士培養項目開設了數據倫理課程,促進學生技術思維與倫理思維的交融。新聞專業也應開設該課程,學習從事數據處理技術工作的社會責任和倫理義務。

(三)數據素養的提升應分階段分步驟推進

當前,新聞專業提升數據素養的難點,在于使文科學生克服對于技術、數據分析的恐懼心理,分階段分層次地推進教學。

按所需掌握技能的內容來劃分數據新聞,可分為初級數據新聞和高級數據新聞[7]。各新聞專業應該根據自身條件開展數據新聞教學,有條件的在爭取建設國家級實驗中心的基礎上推進數據理論的研究和數據意識的培養,條件不夠的可以從數據新聞課程的實踐教學入手,對傳統新聞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數據化改造。

比如2016年12月初,錢江晚報同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共建“24小時新聞實驗室”,共同開設的課程內容涵蓋數據新聞、可視化設計、視頻直播和新聞攝影等方面,探索互聯網時代復合型新聞人才的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

四、結語

智媒時代借力大數據引導傳播創新,大數據成為推動當代新聞業發展與變革的一種動力,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了挑戰。新聞專業的數據化轉型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何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值得新聞傳播界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 商艷青.媒體大腦引領智媒發展新方向:數據、內容、技術深度融合[EB/OL].新媒體學科融合與卓越新聞人才培養高峰論壇,https://xw.qq.com/ cmsid/2019040600423800,2019-04-06.

[2] 張錚,陳雪薇.從“數據新聞”到“數據傳播”——智媒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數據轉向及因應策略[J].中國編輯,2020(5):74-79.

[3] 黃志敏,王敏,李薇.數據新聞教學離專業有多遠[EB/OL].人民網,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1018/c40606-29593210.html,2017-10-18.

[4] 葉青青.數據新聞可視化虛擬仿真實驗[EB/ OL].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實驗教學中心,http:// www.suibe.edu.cn/syjxzx/2020/0712/c13010a126065/ page.htm,2020-07-12.

[5] [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9-13.

[6] 黃海燕,張濤.【走進清華研究生教改】不一樣的學術規范和職業倫理課程等你來——學術規范和職業倫理課程建設教改項目[EB/OL].清華新聞網,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22/70955. htm,2019-03-15.

[7] 黃志敏,王敏,李薇.數據新聞教育調查報告[J].新聞與寫作,2017(9):17-24.

[8] 張穎、馮怡.大數據+AI=不一樣的新聞——錢江晚報24小時新聞實驗室探索之路[EB/OL].搜狐網-傳媒評論,https://www.sohu.com/a/227174425_644338,2018-04-03.

作者簡介:李琴(1981—),女,湖北荊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實務。

猜你喜歡
智媒時代數據素養
智媒時代主流媒體如何構建自己的生態圈
后移動互聯時代走向智能媒體的廣播
自然災害危機的輿論引導問題研究
智媒時代機器人新聞對新聞倫理的沖擊與重建
論融媒體形態演進與智媒時代的開啟
未來的“智媒時代”是什么樣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數據素養教育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數據素養教育
基于文獻計量的數據素養及其教育領域研究態勢分析
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數據素養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