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課堂中“真”問題的教學相關辦法分析

2021-09-10 07:22鮑貫中
高考·下 2021年1期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課堂教學

摘 要: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問題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起點,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調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問題的設計和提出則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從而綜合性的思考相關地理問題。教師在問題式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思考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同時還需要分析如何經營問題,從而有效發揮出問題式教學的重要作用。本文針對高中地理課堂中“真”問題的教學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教學辦法,希望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起到一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真”問題;教學辦法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經營“真”問題。而“真”問題主要是指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能夠真的產生疑問和提出問題,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活動所產生的事物,也是學生內心想要解決的認知矛盾。而問題經營主要是指將學生產生疑問、提出疑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辨析問題和破除疑問以及評價問題這整個過程構建完整的體系,而且還需要確保這個體系具有足夠的完整性和靈活性,需要教師有效進行打理和經營。而學生的綜合思維主要是指其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產生全面、動態和系統認識的相關能力和品質[1]。

一、問題取向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多數為:“是什么?為什么?在哪里?怎么辦?”等,而這些問題不同,價值指向也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將其具體歸納可以總結為以下四種類型,分別是記憶性問題、批判性問題、創造性問題以及推理性問題。而這些問題都與地理教學具有著密切的聯系,具體如下。記憶性問題主要是陳述性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這個世界。推理性問題是原理性知識,可以為學生解釋世界。而批判性問題則屬于遷移性知識,可以改造世界。創造性知識是策略性知識,可以創造世界。

地理教學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使其對當前世界人口、環境、資源以及發展問題等產生一個正確的認識,并能夠因地制宜結合實際情況,通過自身獨立或者和他人合作進行綜合思維,以此來做出具體的判斷和行動。地理學科的主要培養目標對學生問題取向的策略起到了相應的決定性作用,對于記憶性問題,其思維容量相對較低,因此教師往往只需要簡單進行回應和說明即可。推理性問題則需要教師對生活中相關地理現象的形成機理進行解釋,因此需要引導學生能夠邏輯嚴密的進行論證。對于批判性的問題則需要合理評價已經發生的人類行為,這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求證過程進行引導。而創造性問題則需要結合未來世界的主要發展方向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在此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能夠大膽的進行猜想[2]。

從高中地理高考的真題和命題趨勢進行分析,在近些年來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素養的培養有了高度重視。

例如,在2019年浙江試卷的某試題為,對相關材料進行閱讀并完成具體問題。首先,甲地位于內流區,需要對內流區形成的自然條件進行簡述。其次,改過的東部地區河流不適合發展航運事業,請說明相關的自然原因。再次,對比開發水電,一些人認為該國應對天然氣發電加強利用,說明理由。最后,簡述該國的規劃建設圖中經濟走廊所具有的主要目的。

首先,前兩道問題需要學生在對地理事實已知的情況下,根據相關氣候和地形等信息,結合自身所學習到的地理原理知識對其成因進行解釋,這屬于是推理性問題。而第三題則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相關的環境資源特征,結合水電和風電這兩種能源開發方式所具有的優缺點做出批判性的思考,從而做出具體的選擇,因此屬于批判性問題。最后一題則是需要學生在對國情進行綜合考慮的基礎上,對經濟走廊建設這一舉措實施的理論依據進行構建,因此屬于相關的創造性問題。從這道例題可以看出,問題當中對記憶性的要求相對較低,主要是對學生推理能力進行考察,其次則是對創造性和批判性問題進行解答[3]。

二、問題發現和提出的策略

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角度進行分析,知識和能力并非是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由學生在自身原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在新情境當中進行重構。

(一)設置情境,讓學生發現“自我”問題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教學情境,通過將相關知識內容置于具體的地理情境當中,這樣可以引起新知識和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和思維方式以及邏輯的沖突。學生會在此情境下產生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以及獨立思考和探究的心理活動。通過構建出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對知識進行理解。而在教學情境的設計中需要包含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同時相關案例的提出需要具有典型性,能夠包含相關的問題信息。通過在情境當中設置問題,可以對學生自身的經驗產生刺激,使學生對新知識內容和原有經驗產生聯系,從而更好的去掌握相關知識內容[4]。

(二)問題分類,讓學生提出“系列”問題

問題不同,其思維深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對問題進行設計時需要按照梯度性原則,由淺入深,使學生能夠系統性的去思考相關問題。而問題設計的梯度性,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情境進行深入挖掘,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學生深入思考相關問題。當情境中學生未產生“真”問題后,課堂教學將會由于情境數量的不斷增多,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負擔有所加重,無法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割裂開學生自身的知識點聯系。除此之外,通過有梯度的設計問題,與學生自身的思維特點相符合,循序漸進的設計問題,可以使這些問題集中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幫助學生結合原有的知識內容對新知識進行獲取。

例如,教師在講解以下這道問題時,11月份,奉化近郊的農田當中種滿了蔬菜,一些農田中種植的蔬菜品種相對較多,而各種蔬菜的種植面積相對較小,遠郊的農田則是一片荒涼。需要學生結合所給信息對以下問題進行解答,首先,簡析11月份奉化近郊和遠郊農田出現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其次,近郊農田蔬菜種植種類較多,而面積相對較小的原因。在對此類問題進行分析時,需要將奉化郊區的農田景觀作為具體的問題情境,并要結合學生的日常所制進行問題設計。11月份的近郊遠郊景觀對比可以知道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培養自身的時空綜合思維能力。而針對近郊蔬菜的種類和規模進行分析,可以對學生地理思維運用能力和問題思考習慣進行培養。具體來說,近郊農田的地價相對較高,因此適合對一些具有較高生產價值的農產品進行種植。而遠郊農田的地價相對較低,因此適合對糧食等作物進行種植。奉化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11月份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合蔬菜的生長,但對于水稻等相關糧食作物的種植和生長并不適宜,所以,近郊和遠郊之間景觀存在著明顯差異。而且奉化地處發達地區,農民并非將農業作為自身的主要經濟來源,具有較高的食品健康意識,對自己種植的作物十分喜食。因此,近郊農田的蔬菜種類比較多,而規模相對較小[5]。

(三)學科視角,讓學生提出“地理”問題

每一門學科的特點都有所不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從地理視角進行出發,運用地理思維分析,從而產生相關的疑問,最后運用地理知識進行解答。地理問題在表述時一方面需要對其嚴謹性、科學性和規范性進行考慮,另一方面還需要具有地理特點,需要能夠包含相關的區域特點、地理要素以及時空特點等。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口遷移的相關內容時,可以對本地材料進行運用,使學生對戶籍人口、常住人口等概念產生正確理解,并提出相應的地理問題。這對學生掌握相關地理知識具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也能夠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問題養護策略

教師通過提出一個好的問題,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如果對問題處理不當,將會對相關知識的講解和傳授產生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合理對問題進行養護。

(一)留下時間,讓學生能真的思考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有效進行思考,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具有足夠的思考時間,這是因為學生在對信息進行感知、整理和分析時需要花費相應的時間。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當學生在面對一些復雜而又陌生的問題類型時,往往會無從下手。因此,教師需要將會學生如何進行審題,并結合自身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獲取到問題當中的有用信息,合理組織答案。這樣一來,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解答時,可以有更加明確的方向,從而準確的作出解答。

(二)充分討論,讓學生能真的表述

高中生心理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因此心理特點比較明顯,希望能夠得到身邊人的肯定,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則希望自己所表述的觀點能夠得到他人的傾聽和認同。因此,教師需要對交流平臺進行合理搭建,當學生需要得到肯定時,合理組織小組討論活動,或者點名由其進行回答,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得到充分滿足。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營造出民主和平等的課堂生態,使學生能夠愿意表達自己想法,有效活躍課堂氣氛。

(三)成功教育,讓學生能真的進步

學生進步不僅體現在自身知識水平和能力的進步,而且還包含著學生的學習心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答題技巧,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激勵和引導學生,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夠全面或是存在錯誤,需要教師幫助其掌握正確的思考方法[6]。

結語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問題的設計和提出進行充分考慮,優化問題情境的應用,確保相關問題能夠充分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對“真”問題的運用,從而使學生在問題提出、思考和解答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提升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妹.教學做合一構建高中地理高效課堂[J].讀與寫,2020,17(30):198.

[2]劉瑩.基于地圖技能培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讀與寫,2020,17(16):245.

[3]徐麗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評價與反思[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12):97.

[4]韋敏銳.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3):34.

[5]沈彩練.基于興趣培養的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46):286.

[6]林志芬.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創設探究——以"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2):128-129.

作者簡介:鮑貫中,1990.10.24,男,漢族,籍貫: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學歷:山東師范大學本科,職稱: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學與研究,單位: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高中地理問題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實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相關策略
探討如何構建高中地理雙動兩岸的教學模式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