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普通人的英雄史詩

2021-09-23 00:50張耀銘
學術評論 2021年3期
關鍵詞:林縣紅旗渠史詩

張耀銘,《新華文摘》原總編輯、編審。

紅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林州(原稱林縣)人民創造的一部英雄史詩。楊震林是林州人,從小生長在紅旗渠畔,作為紅旗渠建設者的后人,他用真情謳歌家鄉,用文筆留住鄉愁,乃屬人之常情。不過,當他把新著《山腰上的中國:紅旗渠》送我時,我還是頗為吃驚,為他捏了把汗。紅旗渠建成已有60多年時間,早已蜚聲全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關于紅旗渠的傳播,有新聞紀錄片、大型專題片、電視劇,有話劇、豫劇、音樂舞蹈,還有《紅旗渠頌》《紅旗渠志》《山腰上的記憶:紅旗渠訪問筆記》《巍巍山碑紅旗渠旗手楊貴傳奇》《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等圖書和畫冊,可謂題材多樣,精品迭出,構筑了“主旋律宣傳”的底氣和風貌。這樣一個陳年舊事,這樣一個“懷舊”題材,楊震林還能繡出什么花兒來?我有些擔心。然而,讀完這本書之后,我終于釋然了?!渡窖系闹袊杭t旗渠》由北京華景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1年4月出版。該書全景展示了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艱難歷程與英雄史詩,生動描繪了英雄群體“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理想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強烈追求,理性思考了人民公仆屢遭磨難而不頹敗的堅強性格和坦蕩胸懷。楊震林力求以今天的視角,對一群普通人的英雄史詩做出新的詮釋,這就給寫作賦予了難度和新意:難在大量的資料文獻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去消化、甄別、訂正;新在需要跨越時代的隔膜和主觀色彩的干擾,寫出“更接近一個客觀的歷史圖景,讓大家能夠毫無障礙地認識一個真實的紅旗渠”。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以為本書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科學理性地回答了“紅旗渠三問”。

一、為什么要建紅旗渠?

山高路遠、工程浩大,林縣為什么要修紅旗渠?這是讀者的疑問,也是千千萬萬紅旗渠參觀者的疑問。面對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楊震林在書中做了詳細的描述,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答案。第一,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林縣處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重修林縣志》記載:“山多水少,居民苦汲,土薄石厚,鑿井無泉,致遠汲深,人畜疲極”。每遇嚴重干旱年景,居民懸釜待炊,卻沒有水源。為解生存活命之急,不惜喝污水、溲渤,輕則喝了會生病,重則釀成災疫。第二,水是生產之要,沒有水就沒有農業生產。林縣“荒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從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這五百多年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每遇大災荒,河干井涸,地裂禾焦,顆粒無收,餓死病死,十室九空。因為嚴重缺水,當地人有數不清的心酸往事,也發生過不少令人扼腕的慘劇。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林縣老百姓的民生之本。第三,水是發展之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修成了紅旗渠,引來了濁漳河水,徹底改寫了林縣的歷史。有了水,就有了發展的根基和夢想的土壤,因水而興、因水而美,也為后來林州的人水和諧、生態文明和發展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為什么敢建紅旗渠?

遭遇“三年自然災害”,林縣縣委為什么敢于做出“引漳入林”(紅旗渠)的決策?這的確是有點兒不可思議。楊震林條分縷析那一段歷史,深入梳理林縣當年的“家底”之后,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一是有天時之助。1959年的大旱客觀上起到了社會再動員的效果,有效打消了那些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消極思想,為紅旗渠的快速上馬營造了濃厚的社會心理。二是有地利之便。濁漳河流經林縣境北,充足的水資源完全可以滿足引水所需,饋贈了林縣人民一個可以修渠引水的地利。三是有人和之利。林縣與山西歷史上淵源很深,林縣人幾乎都是明初山西移民的后人??谷諔馉帟r期,林縣和山西長治地區同屬一二九師創立的太行根據地,很多曾經在林縣工作和戰斗過的領導干部,新中國成立后任職于山西省各級黨政部門。有這些血濃于水的鄉情親情,紅旗渠的修建規劃就更容易向前推進。四是有人力可用。修建紅旗渠時林縣人口55萬,人力資源豐富,成熟工匠眾多,正是興修大型水利工程的優質資源。五是有糧錢可資。1959年,林縣儲備了3000萬斤糧食,縣財政也積累了將近300萬元的資金?!笆种杏屑Z、心中不慌”,這正是林縣縣委敢于拍板上馬紅旗渠最大的底氣。六是有精神可倚。經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林縣人民身上孕育出不畏艱難、勇敢頑強、不怕犧牲、敢于犧牲的精神特質,而這正是日后紅旗渠建設中最為寶貴的精神動力。七是有治山治水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林縣開始大規模治山治水,先后建成了英雄渠、南谷洞水庫等一批中小型水利設施,培養了一批領導骨干和技術骨干,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和工程技術經驗,為后來的紅旗渠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八是有體制的優勢。人民公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動員,有效解決了興修紅旗渠大型水利工程的人員動員問題。八個因素被有機整合起來,匯聚成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才有了林縣人“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的英雄壯舉。

三、為什么能建成紅旗渠?

紅旗渠工程從1960年2月開工,到1969年7月6日灌溉工程全面竣工,歷時近十年。十年櫛風沐雨、劈山造渠,終于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起了151個渡槽,打通了211個隧道,挖砌土石方1515.82萬立方米。有人計算過,如果將這些土石方修成一條高3米、寬2米的墻,可以將哈爾濱、北京、廣州連接在一起。十年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終于貫通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水利灌溉網絡,環繞山坡,越過丘陵,流進梯田,滋潤盆地,把美好的生活帶給了林縣人民。周恩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彼鼈兊牟煌幵谟?,南京長江大橋是集全國之力完成的,而林縣紅旗渠是本地人自力更生完成的。這樣一場壯舉,它的形容詞只能是“英雄史詩”,它的偉大價值在于給中國人的內心世界刻下了精神坐標,也成為外國人認識中華民族性格的一個窗口,其意義是世界性的,也是歷史性的。

紅旗渠為什么能夠建成?首先,有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好書記”?!盀榱巳嗣裥耷?,依靠人民修渠”的人民情懷,“靠著徹底的唯物主義態度,靠著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的堅強黨性,“無私無畏、敢想敢干、迎難而上”“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擔當精神,“行得端、立得正”“群眾吃啥我吃啥”的清廉作風,當地凝練了楊貴書記品德的主要特點和“可貴之處”。仔細梳理紅旗渠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出,如果沒有縣委書記楊貴的擔當和堅持,紅旗渠很難有機會破空而出、驚艷于世,很有可能會中途夭折,最后于喧囂中沉寂。其次,有一個求真務實、擔當高效的戰斗團隊。楊貴、李貴、郭曉棠、秦太生、李運保、周紹先、馬有金、張中和……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沖鋒在前、堅韌不拔的戰斗團隊,推動了紅旗渠及時上馬、順利推進,及至最后成功建成。再次,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堅定支持。修建紅旗渠時,林縣前后有38萬人參加,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齊上陣,其中有81人英勇犧牲了,最小的17歲,最大的60歲。紅旗渠是林縣人民創造的,他們雖然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一個個義無反顧的身影,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場景,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偉力,他們就成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

什么是“史詩”? 法國啟蒙主義者伏爾泰曾說:“就史詩本身來看,它是一種用詩體寫成的關于英雄冒險事跡的敘述?!?紅旗渠是寫在大地上的一部英雄史詩,在那個特殊年代,除了自然風險,還有政治風險,但無數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這功勛超拔于愚公移山和精衛填海。紅旗渠是一個精神熔爐,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紅旗渠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偉大實踐,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光輝典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p>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山腰上的中國:紅旗渠》作為主題出版物,堅持以高質量為標準,書寫了波瀾壯闊的紅旗渠傳奇,記錄了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彰顯了時代精神,讓讀者于文字間把握歷史脈搏。全書特別插入50余幅反映紅旗渠建設者戰天斗地的場景圖片,印刷精美,圖文并茂,極具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傊?,這是一部普通人的英雄史詩,一部開展 “四史”教育的優秀作品,一部向“最美奮斗者”致敬之書,一部“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的通俗讀物,值得一讀。

(責任編輯:李倩)

猜你喜歡
林縣紅旗渠史詩
紅旗渠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紅旗渠精神”感動我
從《中國史詩》里讀懂中國
紅旗渠的“難”
梵克雅寶再現藝術史詩
把紅旗渠精神這桿旗扛起來傳承好
拍攝電視劇《紅旗渠》就是要讓當代人不忘初心
史詩
《紅旗渠》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實驗小學:發揮地方紅色資源作用 培育新一代紅旗渠精神傳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