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傷—治療”原型與新文學文本細讀

2021-09-23 00:50劉衛東
學術評論 2021年3期
關鍵詞:新文學心理治療史鐵生

劉衛東,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文勝《新文學的創傷心理學研究》(江蘇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選取“創傷心理學”視角,對新文學作家、作品進行了研讀,提出了諸多新見。文學與心理學之界限,殊難區分,弗洛伊德常把文學作品作為心理分析文本。榮格在《心理學與文學》中表述得更為明確:“就藝術作品而言,我們必須考察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的產物——這種產物帶有明顯的意圖和自覺的形式;而就藝術家來說,我們研究的則是心理結構本身”。①在榮格這里,心理學與文學研究對象幾可互換?!皠搨睦韺W”是心理學的重要分支,在療愈方面與文學關系極為緊密;PTSD(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研究與臨床治療影響很大。因此,創傷心理學與文學之間的關聯,有必要深入探討、揭示。文學研究中,有論者關注這一問題,但還未見系統討論的專著。②《新文學的創傷心理學研究》爬梳了國內外資料,對該問題做出了有力推進,并探索了未知領域,具有很強啟發性。

一、“創傷-治療”原型的提出

《新文學的創傷心理學研究》最為亮眼的貢獻,當是“創傷-治療”原型的提出?!皠搨鳖}材作品并不鮮見,古代文學中就層出不窮?!峨x騷》敘述屈原“上下求索”,憤而投江,堪稱早期最著名的心理創傷書寫?!对娊洝返摹洞T鼠》中,“無食我黍”無疑是受害者的哀歌?!顿u炭翁》“心憂炭賤愿天寒”,但“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缎Q婦》說,“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襟。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當代,《傷痕》《班主任》《楓》《森林里來的孩子》《人啊,人!》等“傷痕文學”,更是訴說了痛徹心扉的人生遭際,飽蘸了國族與個人在特殊歷史時代的記憶。受辱、失戀、磨難、死亡等“失敗體驗”不可勝數,因而,文學中關于“創傷”及其“記憶”的作品,俯拾即是。

不過,上述作品與《新文學的創傷心理研究》所涉及的問題,并不等同。后者所持視角,由現代心理學領域問題“衍生”,已高度專業化,“敘事治療是基于后現代敘事理論發展出的一種心理治療的新學派”。③王文勝并不避諱研究方法的借鑒,在專著中,對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做了簡要介紹,尤其關注“敘述療法”, 把自己研究納入前沿學術行列。④在此,王文勝對“創傷心理”治療的關注及本土化研究,就呈現出清晰的線索,而她的研究意義,故而更為凸顯。巡視新文學可以看到現代意識的“創傷”敘事頻頻出現。有論者認為,《偽滿洲國》是“一部借用嚴肅歷史來描述戰爭創傷的心靈史”,“嚴肅地還原那一段創傷記憶”⑤。不過,多數論者關注“創傷”時,多借用該詞,而非從心理學角度切入,因此“治療”過程及結果并非重心,缺乏“創傷心理學”理論的支撐。

王文勝對“心理治療”文學主題的研究,帶有跨視域色彩。王文勝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地交代:“文學作品到底如何才能發揮促進心理健康的作用?這個問題一直以來似乎沒有被詳細地予以說明,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說明敘事對心理治療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進一步辨析是否所有的敘事模式均是對心理健康有益的。本書旨在研究新文學文本中作家編碼‘創傷’的方式對心理創傷治療的影響,同時研究‘受創者’寫作的文學和心理學價值?!雹迯V義上講,文學是“苦悶的象征”,故“不平則鳴”是“心理創傷”的外化,這也是文學與心理學相通的“集體無意識”基礎。王文勝的研究中,文學治療功能排在首位,有意偏離了傳統文學研究的審美功能。不過,不能就此說王文勝做的不是文學研究;從文學作用來看,“治療”不可或缺,王文勝的工作恰是題中應有之義。應該說,這是較為困難的工作,也是新文學研究中一次艱難的嘗試。

循此思路,王文勝在著作中開辟“中國當代文學敘事中心理疾病的書寫”一章,細讀了陳染、陳謙、譚恩美等作品中的“創傷心理”及“治療”過程。尤為值得討論的是,該部分重點關注了“心理醫生手記中的敘事”。心理分析為主題的作品,如美劇《別對我說謊》《犯罪心理》《心理神探》等,多將“心理創傷”對人物的影響作為主要看點,但基本不考慮“治療”。與此不同,當前有一批“心理治療題材”小說,如畢淑敏的《心理小組》《女心理師》、周小影的《肖恩的城堡》、曹立萍的《心理咨詢手記》等,主要講述“治療”過程。以往,研究者很少特意提及這些作品,而王文勝將其集中呈現。王文勝從“類型”入手,激活了“邊緣”的文本,對作品做了有力統攝與闡釋。一些作品的作者即為心理醫師,寫的也是“心理治療”,因此,對“創傷”的認知和把握不是隨機,而是具有相當的專業性。畢淑敏、周小影等,都具備專業心理學知識,甚至后者就是心理治療醫師,因此,作品除傳統意義上的“故事”,還帶有臨床實踐性?!缎挛膶W的創傷心理學研究》發掘出一批“類型小說”,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新文學研究的視野。王文勝提煉出心理治療題材作品中的“心理咨詢師”和“求助者”兩類形象,準確把握到文學與心理學的纏繞關系,給出了不同以往的解釋:“心理治療小說展現了人類更深層的內心世界,可以讓我們對人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心理治療題材小說中的人物往往得到了心理醫治,他們對自我有了新的認識,對自己過去的經歷有了新的理解,也就有了重新選擇的能力,或者說他們能夠面對自己的人生問題了?!雹吆苊黠@,王文勝雖從文學作品細讀出發,但對心理治療的操作與結果更有興趣,力圖把文學研究與心理學治療作為一個工作的兩面。其中,自然有文本研究,但還有不容忽視的對“心理創傷”人群的深切認知。二者相互闡發,使王文勝的文學研究帶上了對“心理創傷”群體的“同情”及近距離撫慰的功用。

二、文學中的“創傷-治療”

從心理學角度看文學文本,或把文學文本當做心理學分析對象,從而進入到潛意識深處,發現“人”的多維存在,已經有了許多知名案例。就“弒父”與“戀母”來說,弗洛伊德對《俄狄浦斯王》、瓊斯對《哈姆雷特》的研究,為經典文本打開了新的空間。當代學界,藍棣之運用精神分析方法,給《二月》《為奴隸的母親》《蝕》等帶來了新的闡釋。⑧從心理學的角度“反打”,重新觸摸文學作品,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缎挛膶W的創傷心理學研究》中,對“創傷-治療”的關注,尤其是對“療愈”的觀察,同樣有一些“出界”后的新見。

在王文勝看來,不少文學作品其實講的是“創傷”與“療愈”的過程?!缎挛膶W的創傷心理研究》中,王文勝首先關注了“新文學文本的閱讀治療價值”,并以史鐵生、汪曾祺為中心,闡釋了文本與心理治療的關系。一些著名文本,講主人公遇到心理“困難”及“克服”,內在“模式”就是“創傷-治療”?!睹羟傧摇分械睦舷棺?,發現了琴弦的秘密,他以“命”之名,治療了自己,也治療了徒弟小瞎子?!洞竽子浭隆分械那稍?,被號長侮辱。汪曾祺并未安排巧云尋死覓活,而是基于現實(要照顧殘廢爹),寫巧云自己療愈,走出陰影。老瞎子和巧云,是文學作品中心理創傷的治愈者,而汪曾祺、史鐵生顯然是操縱他們命運的幕后之手。王文勝指出,史鐵生、汪曾祺對“創傷”的治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對人類的心理困境有體認,亦有悲憫之心”。⑨王文勝的解讀不僅梳理出一個常被忽略的“母題”,還勾勒出作家心態、本文走向與心理治療之間的隱秘聯系。作家本身對“創傷-治療”的理解,決定著作品走向。在王文勝這里,汪曾祺、史鐵生為筆下主人公尋找到了“精神創傷”治愈的路徑,也說明他們無意識使用了心理學,率先治愈了自己。由此推論,為何汪曾祺的作品帶有“道家”之風與史鐵生如何在困境中獲得生存的意義等問題,迎刃而解。

出自對“治療”結果的考察,王文勝忽略了在文本中未能“療愈”的作品。有的“創傷”可能無法得到“療愈”,因此主人公不能從中走出,只能采取極端方式解決?!冻翜S》結尾,主人公萬念俱灰,不再信任任何人,選擇自殺。除此之外,《少年維特之煩惱》《殺夫》《金鎖記》的主人公,都有“心理創傷”,且惡性發展,給自己及他人造成“損傷”。不過,需要繼續討論的是,文本中治療的“失敗”,不一定意味著作者本人持否定態度。

從“心理創傷-治療”的角度,王文勝細讀、重審了“十七年”文學,并提供了新的見解。在“戰爭敘事中的創傷記憶與書寫”一章中,王文勝關注了“十七年”中的戰爭“創傷問題”。與戰爭有關的“創傷”記憶,是“十七年”文學中常見的內容,而且在文本中,都能夠得到“治愈”?!读趾Q┰分?,開端即描寫了衫嵐站遭到敵人血洗的景象,少劍波見到鄉親被屠戮、姐姐慘死,悲慟萬分。很快,他的“創傷”得到“療愈”,因為部隊的任務在等待他。從“心理創傷-治療”模式看,少劍波化悲痛為力量,投身到戰斗任務中,完成了自我療愈。一般而言,革命英雄都是以此方式走出“心理創傷”,這也通常被理解為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意志。無疑,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值得注意?!缎挛膶W的創傷心理學研究》中,王文勝關注了“十七年戰爭敘事”,總結出幾個特征:“第一,個人性創傷記憶被意識形態性的‘支配故事’所遮蔽;第二,政治化儀式構成的集體記憶取代了個人記憶;第三,文本寫作的邏輯理性追求取代了詩性追求”。她認為,“這些特征使得‘十七年文學’中的創傷敘事很難發揮治療性功效”。⑩也就是說,“十七年”作品中,“創傷”的療愈過程帶有虛擬性,只是在文本中得到確認,并不能產生實際功效,是一種“假性療愈”書寫。王文勝以“《紅巖》的創傷敘事”一節,分析了《紅巖》中對“創傷”記憶的書寫,指出該作品的敘事“不能具備療傷的功能”。11由此,“十七年”文學中“情感”問題的討論,被置放于新的背景下,呈現出與以往不同的意蘊。

王文勝對新文學中“婚戀中的創傷與療愈”的細讀,同樣有很大啟發性。魯迅在《傷逝》中,以涓生視角訴說了一段失敗的情感。1925年10月,魯迅正與許廣平熱戀,卻寫下了愛情悲劇《傷逝》,其中原因雖被討論多次,但并不妨礙王文勝從“創傷”治療的角度再度審視。涓生療愈了嗎?王文勝認為:“魯迅同樣不能在《傷逝》中表達出涓生何以才能得到內心的平安。涓生雖受過教育、有新的思想,但這些所謂的知識其實都不能幫助他在處理內在良心不安的過程中成長?!?2涓生背負著沉重負擔,無法獲得解脫,“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悲哀與悔恨,為子君,為自己”。在王文勝看來,涓生“心理創傷”無法療愈,因為魯迅身上有自身無法消除的“鬼氣”。筆者愿意與王文勝商榷的是,魯迅以“懺悔”的方式表達對子君的情感,是否也是讓自己取得平靜的“自救”,或說,以此來自我治療?畢竟,涓生通過懺悔,獲得了片刻解脫,向著“生路”而去。而魯迅隨后跨出重要一步,與許廣平結合,也可以算是療愈的結果。

三、作為“治療”的寫作

寫作是一種“精神”的建構,也是“治療”“創傷”的手段:“文學在人類文化史上長存不衰,正因為它發揮著巨大的精神生態作用”,“現代精神醫學的建立曾充分汲取文學家的治療經驗(包括自我治療和文學病例),它的未來發展也有待于對文學藝術治療功能更進一步開發和利用”。13魯迅寫作可稱這個問題的隱喻。魯迅先習西醫,后認為治療國民思想優先,果斷棄醫從文?!端帯返亩嘀匾馓N中當然有“精神奴役創傷”的“治療”,而魯迅認定的“無效”也讓他陷入“黑暗”。魯迅抉心自食,披肝瀝膽,但找不到“路”,只能走向墳,無法療愈自己。此前的研究中,“文學療傷”方面的成果很多,形成了較為穩定的思路,其中,《云中記》《亞魯王》《我親愛的甜橙樹》及村上春樹等,都被認為具有“治療”因素。14至少在經驗層面,文學作品的療傷功能得到確認。

更進一步,除了作品中的“創傷-治療”,王文勝還關注了寫作本身與療傷的關系,把研究推進到了主體層面?!靶睦磲t師”和“咨詢者”是一對關系,但也有可能合二為一:作者通過寫作,與自己“對話”,醫治自己的心理創傷。王文勝在“新文學作家的寫作療傷”一章,目光轉移,投向作家。當前很多關于“心理創傷治療”的作品,從療愈角度關注了“病患”的內心,直指人性黑暗地帶,抵達了前所未有深度。王文勝對《女心理師》的討論中,已經關注到“心理醫師”自身的“創傷”。畢淑敏的《女心理師》中的賀頓,雖然不斷幫助他人解決心理問題,卻無法突破自己內心困擾,只能找其他心理醫師幫助。姬銘驄發現賀頓創傷的源頭,違背了職業道德,與其發生性關系,療愈了曾被繼父強暴的賀頓。王文勝做出判斷:“心理治療師的職業特點使得他們比文學家更頻繁地進入人性的深處,于是他們自身會更容易受到誘惑和試煉?!杜睦韼煛分挟吺缑羟逦貐^分了姬銘驄的治療效果和他的道德缺失感,對姬銘驄不道德的行為進行了批判?!?5不妨先拋開道德問題的討論,關注畢淑敏對“心理醫師”本身心理問題的直視?!皠搨睙o處不在,即便是心理醫師,也需要面對自己的“創傷”,這樣,問題就指向了心理醫師及人性本身。

在王文勝看來,史鐵生寫作的過程也是“治療”自己的過程。寫作與“治療”的關系,在史鐵生這位特殊的作家身上,得到更清晰呈現。史鐵生從青年開始,終其一生不斷與疾病拼搏,也書寫了大量作品,完成了對自己的心理“療愈”,堪稱“神話”,獲得了研究者的尊重。實際上,選取史鐵生作為個案,已經表明王文勝對“治療”的強調:史鐵生對自己的“治療”是成功的。當然,關于“療愈”的標準需要進行另一番討論。尤其對于作家來說,川端康成、海明威、三島由紀夫、三毛、海子、顧城的經歷,從反向證明,在對生命意義看法上,每個作家看法并不一致。面對已經鋪天蓋地的贊譽,從“治療”本身入手,王文勝分析了史鐵生的思路,質疑了“史鐵生神話”,呈現出研究的多維及她本人的個性。史鐵生《我的丁一之旅》《務虛筆記》《病隙碎筆》,形成了獨特看待“天理”的體系,其中不乏基督教元素。王文勝認為,“史鐵生天助自助者的思想其實更接近英雄主義式的精神,是一種強者的處世哲學”,但是,從基督教哲學看,“基督耶穌一開始時就拯救了大批在患難中似乎被命運棄絕的人,其中有瞎子、癱子、麻風病中患者等等?;浇讨械纳系鄄⒉皇侵淮骨鄰娬叩纳系?,相比之下史鐵生的拯救思路是有限的”。16從文學研究的角度看,上述思路精微復雜,對終極問題做了哲學思辨,豐富了史鐵生研究。

對于身陷困境中的作家來說,寫作對自己的“治療”是優先的,因此,沈從文“自殺”事件在王文勝這里有了不同的解釋。1949年3月,沈從文割腕、喝煤油,試圖結束生命,幸而及時被發現。究其原因,在于他預感到寫作生涯即將結束,抑郁癥發作,失去生活信心。但是,從“治療”來看,沈從文“死也寫作,生也寫作”。后來,他雖然不能再發表小說,但并未擱筆,而是把精力投入到文物研究中,一樣獲得了寫作的滿足,得到治愈。王文勝認為:“沈從文自1949年3月自殺被救之后就再也沒有自殺了,即使在出現大量中國知識分子自殺現象的‘反右’擴大化和‘文革’這兩個時期,沈從文也沒有自殺過”,“從精神性治療的角度看,沈從文轉向文物研究,也是為自己在政治抒情的文化語境中找到了一個可以繼續做傳統抒情詩人的空間,這就極大地舒緩了他內在的精神氣質和當時的時代氛圍之間的張力”。17沈從文未必把自己當作“病人”,但他對寫作的信仰成為了自己的“心理醫師”。寫作不停,生活就不會歇止。其實不止沈從文,很多作家都把寫作本身作為“治療”方式,蘇珊·桑塔格亦是如此。18

四、結 語

關注“創傷心理”并不特殊,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療愈”,是王文勝研究文學作品的不同之處。她以基督教哲學元素為底蘊,細讀文學作品,試圖跨心理學與文學學科,處理“創傷心理”?!缎挛膶W的創傷心理學研究》課題宏大,包含了諸多問題,觸及人的生存境遇,體現出終極關懷。課題還可以延展開去:“棄醫從文”的魯迅,是否完成了自我療愈,而“反抗絕望”的背后,又帶有多少熱愛?“文學”與“心理學”的隱喻式表述,過多依賴“作者”與“心理醫師”,但是,他們的合法性如何建立,自身的“創傷”又將如何納入“科學”?從“后記”看,課題本身也有王文勝自己體驗、實踐的參與,并非坐而論道、“紙上談兵”。故而,隨著她更深入地介入“創傷-治療”過程,還會有新的成果源源不斷面世。

注釋:

①? 榮格:《心理學與文學》,馮川、蘇克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7年版,第124頁。

②? 黃成利、胡超:《敘事寫作療法可治愈人生傷痛》,《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16日。

③④⑥⑦⑨⑩11121516? 王文勝:《新文學的創傷心理學研究》,江蘇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第1,2、3,2,32,9,111,122,88,35,162頁。

⑤? 管季:《一部關于創傷記憶的心靈史——遲子建〈偽滿洲國〉再解讀》,《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20年第4期。

⑧? 從“潛意識”的角度看,《為奴隸的母親》表層下“還存在有另一個故事:一位受盡丈夫蠻橫待遇的婦女,與一位長期受到老婆壓抑的秀才,‘典妻’的意外事件,使得他們在感情上得以相互安撫,生育兒子,并且互相都有所留戀。最終,他們長久結合的夢想,被心懷嫉妒的大老婆摧毀了?!彼{棣之:《現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頁。

13? 葉舒憲:《文學與治療——關于文學功能的人類學研究》,《中國比較文學》1998年第2期。

14? 劉大先:《作為記憶、儀式與治療的文學——以阿來〈云中記〉為中心》,《當代作家評論》2020年第3期);蔡熙:《苗族史詩〈亞魯王〉的儀式敘事與治療功能研究——基于文學人類學的分析視角》,《西南民大學學報》2020年第2期。

18? 蘇珊·桑塔格以“書寫”走出癌癥陰影:“使疾病遠離這些意義、這些隱喻,似乎尤其能給人帶來解放,甚至帶來撫慰。不過,要擺脫這些隱喻,光靠回避不行。它們必須被解釋、批評、細究和窮盡”。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程巍譯,譯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頁。

(責任編輯:斯揚)

猜你喜歡
新文學心理治療史鐵生
團體心理治療對酒依賴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心理治療有七大誤區
能治療心理疾病的耳機
小報文學與新文學的論戰
歷時七年精心編纂《史鐵生全集》出版
路過史鐵生的情感世界
《史鐵生作品全編》出版
遲到的文白交鋒:胡適與中國現代文學概念之生成
聽史鐵生講故事
攝影與心理治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