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撒尼爾·霍桑筆下的“紅字”女性以及“平權”意識新探

2021-09-26 01:15季紹斌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霍桑紅字平權

摘 要: 以女性為主角的中外文學作品比比皆是,美國文學自不例外。美國浪漫主義時期著名作家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的《紅字》更是把殖民時期的美國女性想要追求自由和無約束愛情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該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Hester)具有鮮明的歐洲女性的個性,這位有夫之婦初到美國,人生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她見到英俊而又充滿神的智慧的牧師丁梅斯代爾(Dimmesdale)后,便很快墜入愛河。海斯特可為自己心愛的男人沖破一切枷鎖,而身為受人敬仰的丁梅斯代爾牧師卻無法釋然,但最后為了他們共同的女兒珠兒(Pearl),他們一家毅然走向斷頭臺。

關鍵詞:納撒尼爾·霍桑 《紅字》 海斯特 “平權”意識

女性話題一直是中外文學作品的熱門話題。女性話題之所以頻繁出現于文學作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弱勢群體,她們需要男人的呵護,通過男性特有的陽剛之氣去“英雄救美”或“憐香惜玉”,這合乎男權社會的倫理,更進一步營造出女性是男性的附庸或是被保護對象的一種假象或錯覺。然而納撒尼爾·霍桑的《紅字》小說中的女性主人公海斯特把這種假象或錯覺直接弄得粉碎,重新塑造了一位具有強烈“女權”意識的女性人物。事實上,美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從來就不是個“弱者”,她們身上都有著個性鮮明的反叛“基因”。這種基因的源頭就是美國這片土地所孕育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托馬斯·杰斐遜的《獨立宣言》)”信念和普通民眾的執念。雖然歷史上美國文學作品根植于歐洲,但兩者最大的分別是美國文學中的女性形象更為獨立,更為自我,也更為“開放”?!都t字》中的女主與她心愛的牧師發生“奸情”并有了孩子后被當時的宗教法庭判為套上“A”(Adultery,通奸)字的侮辱,但海斯特并不以此為恥,相反地, 大紅“A”字的枷鎖激發了她的斗志,也堅定了她對自由的向往。使得原本具有侮辱性的“A”字枷鎖無意間被她硬生生地轉換成“Angel(天使)”的化身,這在當時嚴苛的美國殖民時期的清教徒社會里難以想象??梢娦≌f的女主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和世俗偏見的壓力,最終與她的心上人牧師和他們共同的女兒一起走向絞刑臺。而這種可預知的結局似乎跟英國著名小說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寫的《德伯維爾家的苔絲》中的女主人公苔絲的結局有不少的相似,讀者們自然從中可窺英美文學間的“傳承”關系。這種文學的繼承痕跡在美國文學作品里隨處可見,只是在美國文學作品中,女性的獨立和個性會更凸顯,不難發現,女性爭取與男性享有平權是美國文學作品的主調和主軸,這明顯有別于傳統英國保守文學,也是《紅字》小說中所刻畫的女主人公爭取應享的權益絕非仰仗男權社會里的“救世主”們的憐憫,而是通過自強自立的抗爭和搏斗贏取應得的自由。而這跟傳統西方世界的救贖行為是大相徑庭的,因為女性的拋頭露面從來就是個禁忌,而《紅字》中的女主人公不僅為自己不公的命運在進行著不懈的抗爭,同時也為身邊的他人包括她心愛的牧師無私奉獻著自己的愛。這種大愛無我的境界在當時社會的女性群體中也是脫俗超群的,可見能磨煉成堅不可摧的女性形象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作家納撒尼爾·霍桑一生坎坷,他在描繪小說中的女性人物時往往也把自己融于其中,或為旁白或為配角。通過小說所刻意塑造的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作者試圖告訴人們幸福不是靠他人施舍獲得,而是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而取得。這種認知在當時社會具有超前意識,也是作者內心真實的寫照。這種把小說中的人物命運與作者自己的遭遇結合后呈現給讀者的寫作方式是非常獨特的,也是寫實小說的一大特色,讓讀者在虛實結合的小說意境中與其創設的主人公共呼吸、同命運。

霍桑的《紅字》留給人們的思考不僅是關于女性的權利和自由等話題,更多的是關注女性在男權社會中如何定位自己。說到底作者在其小說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是個獨立的個體,無須依附任何男人。經濟獨立和科技發展導致男女性別的差異性越趨渺小。男女無性別差異競爭更趨現實,女性無論在職場還是在家庭都有著與男性同等的地位,可以說男女無性別歧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要是《紅字》小說女主人公生活在現代社會,她也許就不會為自己的真愛而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當然現代社會在兩性之間并非毫無差別性的存在,在某些特定的領域,男女各領風騷,不過這與男女的性別差異無關,而與個人能力和見識高低有關。在霍桑生活的那個年代,女性之所以被詆毀是因為當時社會站在道德制高點的男性制定規則來約束她們對自由和美好平等愛情的向往,女性只能任由偽君子們冠以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處死那些所謂不忠或是越軌的女人。被掩蓋的罪惡或謊言讓一些女性背負終生的罵名,從而穩住了這些“救世主”們所訂立的道德條約。

站在“叛逆者”海斯特的角度來反思小說情節中的她與牧師之間的不倫戀,我們就不難發現在當時的社會,作為女性的海斯特所承受的壓力遠超男性牧師丁梅斯代爾,世俗的眼光足以讓她窒息。而海斯特看似輕描淡寫的緘默其實是在默默地抗爭著,她自認為是保護心上人的一種不得已做法。當然牧師丁梅斯代爾作為新貴同時也是海斯特的精神導師,由他來安撫海斯特那個“中邪”之心卻是作者另辟蹊徑的寫作手法,也是頗具玩味的情節鋪陳。因為在海斯特看來,她并沒有錯,她覺得愛上一個男人是她做女人的基本權利,但是當時的清教徒擁躉者們認為這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是需要精神牧師來拯救的,而小說中的精神導師卻是女主人公的心愛之人,所以牧師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當然這對“苦命人”在美洲大陸相遇相知而后相愛,甚至生子,看似是命運的捉弄,而事實上這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一種妙不可言的男女性愛之情的奇遇,任何有情感的人都無法免除。牧師也不例外,所謂清心寡欲那是偽君子們的騙術,在愛情的游戲里,女性的重要性遠高于男性,女性那令人遐想的空間遠比男性視覺所觸及的景象豐富。

那么既然女性在愛情的主題中是個核心的要素,為什么讀到的結局往往是大多數女主角以不幸而告終呢? 所謂紅顏薄命難道是個定律?此問題的答案可在霍桑的小說《紅字》中找到。具體說來可在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的女兒珠兒身上找到答案。珠兒繼承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同時也擁有父母兩人的特質,珠兒后來自身的婚姻是幸福美滿的。她離開了她父母的傷心地,回歸故里其真實意圖是為了尋找關于父母愛情的記憶,在珠兒身上已全然沒有了她父母那輩的“憤氣”,代之以超然和灑脫,鎮上的人們時而投注而來的友好目光早已沖淡了主人公難以忘卻的痛苦記憶。

珠兒的父母因為“偷情”上過斷頭臺,這是美國清教徒社會的律制所致,也是當時社會對男女越軌最沉重的懲罰。如果沒有看似萬般羞辱的“A”字牌子掛在海斯特胸前,小鎮的紅男綠女們從此少了談資,海斯特沉悶的生活也不會泛起任何的漣漪。正是海斯特不甘沉淪于被他人安排的生活,也不屈服于被安排的命運,她才勇敢地接受了自己所鐘愛男人懦弱的表白,雖然這位尊貴的牧師最終棄自己的社會地位而義無反顧地上斷頭臺去解救心上人,但在世俗眼里,地位低下的海斯特終究不配權貴牧師的愛,甚至在斷頭臺上,宗教審判庭還是給了牧師機會讓他放棄海斯特,牧師最終做出了他所愛女人期待的決定,可見是斷頭臺把這對苦命人不能見光的地下情暴露于世人面前,讓鎮上的人們驚呼,讓法官們失語,讓世界為這對忠貞的情侶受刑哭泣。在小說的意境烘托下,海斯特的女權形象躍然紙上,這也正是人世間最偉大的人性力量沖破制度的牢籠回歸正義和最自然的愛情,所以就有了海斯特和她的情人牧師所生的女兒珠兒后來幸福的人生。禮贊父母愛情、禮贊生命之光,讓人們懂得珍惜美好的一切,即使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也不會迷失方向。

小說《紅字》另一重大啟示就是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如果說為了純粹的愛情而獻身是精神層面的追求,那么落地謀生才是所有飲食男女必須面對的殘酷物質世界。尤其是女性在職場上與男性同臺競爭,她們的優勢在哪里?沒有柔情似水的氛圍,你爭我奪的嚴酷職場使得女性的弱者形象早已拋之腦后,代之以女強人、女能人的形象出現于職場與男性同伴同臺競技,不少職場女性表現得更勝一籌??梢?,女人絕不是男人的附庸,更不是男人的玩物。女性的自強、自立是與男性爭取平權的基礎。覺醒了的女性在海斯特那個年代可謂少之又少,但海斯特已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并為此付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犧牲,這為后來的現實主義時期著名作家西奧多·德萊塞(Theodore Dreiser)的作品《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r)》中的人物嘉莉懷揣著美國夢來大城市發家致富的想法埋下伏筆,也為同時期的另一位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作品《貴婦自畫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中的貴婦尋覓紙醉金迷生活而墮落等近代女性共同塑造了女性的多維形象。因此不能簡單地劃分好女人與壞女人的界限,事實上,好壞之間常有灰色地帶。因為有了欲望,也因為有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女性的陰柔面會更為凸顯,這在海斯特生活的那個年代是不可思議的。如果說以前的女人耍心機是為了嫁給一個有郎可依求的生活的話,如今社會的女性尋找的是一個更懂得她自己的異性,也是與她心有靈犀之人共度余生。所以不管弱女子還是強女人,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女性不再是男性呵護的對象,相依相伴也許是男女結合、相互依存的主因??梢院敛豢鋸埖卣f,《紅字》小說女主人公海斯特生不逢時的抗爭卻在不經意間造就了今天女性的自由和解放。簡言之,海斯特是現代女權運動的開拓者和引路人,雖然她當時只是個追求自由愛情的平凡女性,但是她的犧牲和付出留給后人深深的烙?。耗蔷褪桥畽嘁庾R的啟蒙者海斯特,這也正是霍桑寫此小說的真實意圖之所在。

小說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揭示女性不是弱者,無論何時,女性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在戰爭年代,女性也無須走開,女性的抗爭不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改變整個社會對女性的偏見。海斯特通過一己之力把從歐洲帶到美洲的清教徒所謂“正統”的思想做個徹底的清算,讓人們意識到所謂的“真善美”絕非是牧師們在教堂里布道說教而已,而是通過個體的鮮活行為讓人體會其深刻的內涵?;诖艘?,我們可以大膽推論《紅字》小說中的女主人公海斯特是現代女性平權運動的發起人,也是女性能放飛自我的標桿者和引路人。

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發現其對女性的描寫不似我國傳統文學中的女性模樣,即使是看似柔弱的女子在土地和個人利益受侵害的時候也會挺身而出,誓死捍衛私利。比如美國著名女性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Gone with Wind)》或譯為《亂世佳人》中的女主人公斯嘉麗就是西方獨立女性的個體代表。而反觀我國傳統經典文學作品的女性人物卻是個個需要男性呵護或憐惜的對象,彰顯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觸發男性的情愛幻覺,這也是我國傳統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里的女主人公林黛玉的造型,她就是為該小說中的男主人公賈寶玉而生,最后也為賈寶玉而死。這種強烈的中西方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對比性描寫折射出文化差異之外,還反映了東西方社會對女性的定位有著不同的詮釋,這對于理解西方文學作品,尤其是美國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平權意識會有很大的助益。

作 者: 季紹斌,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和英語語言學。

編 輯: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歡
霍桑紅字平權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讓足球等一等
你幫助我做成的事
智力蹺蹺板
藍筆寫紅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