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談初中語文教學同德育的有機融合

2021-09-29 11:00柯烈珍
中學教學參考·文綜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融合

柯烈珍

[摘? ?要]素質教育大力倡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德育受到廣泛關注。各階段的各科教師均擔負著德育的重任,致力于使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機融入德育,以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實。文章重點論述了初中語文教學同德育有機融合的方法策略,以期給各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27-0009-02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不僅強調要使學生掌握漢語基礎知識,還強調需注重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初中語文教師需將德育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及時更新和轉變教學思路,在帶領學生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陶冶他們的情操,將他們培養成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一、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深入發掘德育元素

要想做到初中語文課程教學同德育有機融合,教師可以教材內容為切入點,因為教學計劃的制訂,或教學目標的預設,均要以教材為基本依據。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材在不斷更新和完善,選編的文章不僅題材豐富,文質兼美,具有極強的可讀性,還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元素。教師應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深入發掘課文中的德育元素,并由此開展德育,進而使學生獲得與眾不同的感受。

例如,在進行《誡子書》的教學時,教師首先由談話導入:“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而且是一位慈父,今天就引導大家學習一封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信——《誡子書》,一起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與智者的諄諄教誨?!苯又笇W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并注意停頓,鼓勵學生借助課下注釋與工具書嘗試自主翻譯課文,并在學生自主翻譯的基礎上,讓他們討論、交流、解決各自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對學生的探究加以點撥,并指導古文的學習方法。再帶領學生認真品讀課文,領會文中的深意,設置問題:“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有效總結:“告誡兒子要勤于學習、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弊詈笠髮W生從文中找出最喜歡的一個句子,暢談個人的理解與受到的啟發,以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所傳遞出的深刻人生哲理。

二、發揮榜樣作用,有效滲透德育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選編了各種類型的文章,其中不乏寫人記事的作品,這些作品往往會通過生動、曲折的故事情節來展現飽滿、立體的人物形象。一些作品論述的主要人物具有十分正面的形象,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該發揮正面人物形象的濡染作用,組織學生通過分析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學習他們身上所具備的精神和品質,以實現德育和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

比如,在開展《鄧稼先》的教學時,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爆炸的圖片,簡單介紹文章主人公鄧稼先的生平經歷。然后在大屏幕上投影鄧稼先的照片,詢問:“大家認識他嗎?請仔細觀察照片并認真思考,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鼓勵學生自由交流,快速默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鄧稼先的感人事跡,從而讓學生的內心初步受到觸動。接著把重點放在人物形象分析上面,講述:“通過這些事件,大家可以看見鄧稼先的一生,是為祖國無私做貢獻的一生,從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性格與品質呢?”要求學生再次閱讀全文,用原文詞語或句子回答。再讓學生找出并反復朗讀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最后引導學生用一個字概括鄧稼先的精神品質。這樣做能讓學生體會議論、抒情的特點,使他們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三、激活學生思想情感,強化德育

語文教學是傳授語言知識的基礎,具有意境美、語言美等特點?!扒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屬于三維教學目標之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有機融入德育,教師可從情感視角切入,在把握好語文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借助語言描述、視頻或圖片等營造適宜的教學氛圍,或者通過組織角色扮演的方式還原情境,以激活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在課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感染,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文中所蘊含的濃烈情感。

比如,在《黃河頌》的教學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黃河大合唱》中的第二樂章《黃河頌》,以營造氛圍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對黃河的了解。這樣做能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了解到新課內容同黃河有關。然后在課件中展示一組有關黃河的圖片,簡單介紹《黃河頌》的創作背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明確此詩歌分為朗誦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注意停頓,以示區別,讓學生既要讀出作者對黃河的熱愛、贊頌,又要讀出黃河奔騰不息的氣勢。最后引導學生由朗讀過渡到理解,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結合具體語句體會詩歌的感染力,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如何將情感滲透于全詩的。在教學中,教師從思想情感的視角切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還培養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

四、堅持因勢利導原則,把握德育良機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的滲透屬于隱性內容,與顯性的知識傳授不同。教師應在恰當的時機科學、巧妙地滲透德育,以促進德育目標的實現。初中語文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需要堅持因勢利導原則,有效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在新課導入、重點講述、難點分析、疑點解析與總結等多個環節中有機滲透德育,使學生能夠一邊學習知識,一邊接受德育。

以教學《散步》為例。教師先進行導入:“家,一個多么溫馨的字眼。家是一個避風港,是一個幸福的搖籃。今天大家一起跟著莫懷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濃濃的親情?!比缓蟛シ耪n文錄音,要求學生輕聲跟讀,提問:“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學生指出主要寫了作者一家人散步的事。接著讓學生說說“我的兒子”有一個怎樣的奶奶、爸爸、媽媽,讓他們討論自己是否喜歡這個家庭三代成員間的相處模式,并結合生活經驗給出自己的理由。再提問:“作者通過講述這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想要告訴大家什么?”學生通過細讀課文知道,作者想要表達尊老愛幼的重要性以及那一代中青年人所起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最后設疑:“尊老愛幼,人人有責,你是怎么做的?”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并進行小結。這樣做能讓學生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間所流露出的親情與責任感,以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五、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加大德育力度

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機融入德育,僅僅依靠有限的課內時間與課堂空間是遠遠不夠的。若沒有經過有效的鞏固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感悟通常會停留在表層,這便使他們很難獲得深層次的感染,進而導致德育的作用并不明顯。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開辟第二課堂,圍繞德育主題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帶領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落實到實踐行動中,使學生自覺規范個人行為,進而提升德育成效。

《驛路梨花》描述了西南少數民族學習雷鋒、樂于助人的感人故事。題材雖不新,但文章卻寫得很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讓學生通過速讀把握課文的敘事線索與主要內容,抓住“小茅屋的主人是誰”這一懸念順藤摸瓜,對課文進行分析,并有效探究直接寫人和間接寫人相結合的方法,以了解課文謳歌了助人為樂的高尚品德,展示了雷鋒精神經久不衰并在人民群眾中代代相傳的主題。在課外,教師圍繞“學習雷鋒精神”的主題開展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向社區群眾大力宣傳關于平安法治、掃黑除惡、食品安全、反對邪教、遠離黃賭毒等的內容;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望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孤兒院的小孩,積極幫助他們整理衛生,以使學生將雷鋒精神落到實處,并通過學生的行動吸引更多社會人士參與到公益事業中。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機融入德育,不僅是對素質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語文學科的特色與優勢,從多個方面入手,有機融入德育,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他們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建玉.立德樹人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J].漢字文化,2020(12):108-109.

[2]? 楊銀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J].試題與研究,2020(9):32.

[3]? 張小軍.關于初中語文中滲透德育教學的幾點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0(18):128.

[4]? 魯遐國.解讀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J].基礎教育論壇,2020(7):15-16.

[5] 王首霞.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徑[J].考試周刊,2020(13):43-44.

(責任編輯? ? 農越華)

猜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德育融合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語文教學中疏導學生叛逆心理的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興趣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