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探討

2021-09-30 05:30陽子微何琳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營銷界 2021年38期
關鍵詞:起征點個稅征管

陽子微 何琳(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 引言

個人所得稅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我國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管方面起步晚、發展不成熟,導致我國出現居民納稅意識薄弱、配套制度不健全、征管方式不科學等弊端。筆者根據我國目前在個人所得稅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總結,并提出了有關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一些建議。

■ 個人所得稅稅收的發展階段

(一)初步探索階段

1980 年9 月,我國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首次確定了個稅起征點為800 元。但處于經濟上升期的20 世紀80 年代,國民經濟水平不高,能達到扣除標準的中國公民寥寥無幾。幾年后,國務院發布新條例,對個人所得稅進行調整。不僅如此個稅還存在三大系列,即個人所得稅、個人收入調節稅和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

(二)調整修改階段

1993 年10 月,我國頒布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的修正案,正式將三稅合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并提出了凡是在中國境內工作的居民(不分國內、國外)均應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規定。1999 年8 月,個稅法新開征了《個人儲蓄存款利息所得稅》;2005 年8 月,修改費用扣除額,將起征點提高到1600 元;2007 年,對個人所得稅進行進一步修改,提出了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征個稅及其具體辦法”的要求;2008 年工資、薪金所得稅起征標準提高到2000 元;2011 年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 元。

(三)完善成熟階段

2018 年6 月個人所得稅稅法迎來了第七次大修,這成為我國個稅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變革。具體變化從起征點變化到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征稅,擴大了較低稅率的級距,新增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 新個人所得稅“新”的含義

(一)提高了基本費用扣除標準

2020 年7 月為了進一步調整了納稅人個稅預扣預繳的方法,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公告,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這一標準的變化代表著部分收入低的納稅人可以減稅甚至免稅,減少了不少低收入工薪階級、新入職人員的稅收負擔,讓老百姓提前“享受”到了改革的紅利。

(二)個稅稅制新

應新個人所得稅要求,我國建立了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稅制。向對以往的單一征收模式,雖然有助于征管機構對個人所得稅統一控制,但容易存在有逃稅避稅的漏洞。如今,我國針對所得類型、納稅人類型的不同實行不同的稅制。將居民個人經常發生的所得項目按年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其優點是能夠量能課稅、公平稅負;能夠做到讓綜合收入高的納稅人繳更多的稅,讓綜合收入低的納稅人少繳稅,減緩國民經濟收入差距,既可以做到量能課稅、公平稅負,又能區別對待部分納稅人,同時也方便征管。

(三)稅率結構的優化

隨著綜合所得范圍的擴大,稅率結構相繼得到了優化。目前,我國綜合所得根據個人每月工資、薪金的金額采取7 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從3%-45%按月進行征稅。綜合所得稅制下的稅率結構更傾向于低中收入人群,減少了中低收入人群的賦稅壓力,極大地實現了國民經濟收入公平,縮短了貧富差距。

(四)新增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除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準繳納的“三險一金”外,對納稅人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支出、納稅人自身繼續教育的支出、遭受重病且與基本醫療相關的費用支出、個人首次住房貸款對利息支出、在工作城市沒有屬于自己的住房從而發生的住房租金的支出以及對父母、長輩的贍養的支出也進行專項附加扣除。這一舉措體現了國家對民生的關注和重視,減輕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上班族的經濟壓力,增強了社會幸福感。

■ 目前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存在的問題

(一)居民納稅意識薄弱

由于國家稅收法律系統不完善,效力水平低;財政透明程度不高,缺少民眾參與性;對征稅行為的宣傳力度不夠。稅務機關在征稅過程中對象的溝通范圍窄,相關機構僅與企業、社保等部門進行溝通,沒有貫徹落實到個人。并且居民經常接觸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都是通過企業代扣代繳,真正接觸征稅行為的機會并不多,這直接導致了居民個人對征稅行為意識模糊。同時在我國主動接觸、認識征稅舉動的居民不多,大多數居民并沒有形成自主繳稅的意識。居民生活的環境對征收個稅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許多居民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其納稅義務;僅從個人角度思考繳納的個稅對自身利益造成損失,忽視了繳納個稅行為在宏觀上的意義。

(二)征管監控難度大,欠缺科學管理

我國個體戶戶數大且分散,稅務機關要想對納稅申報進行準確性監控就有難度。特別是私營業主、自由職業者、個體從業人員等,這部分人群收入高且所占比例難以把握,對他們的收入信息收集、整理、監控難度大。雖然設立了稅收管理員,但個體戶多且分散的現象會使稅源監控的效率大大下降,并且按稅源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實現“管戶制”向“管事制”的轉變,會存在管理力度不夠、征稅責任不強的現象。

(三)起征點的統一造成不同地區稅收的不公平

我國個稅制度一直遵循“量能負擔”的原則,讓收入高的納稅人多繳稅,讓收入低的納稅人少繳稅,調節了收入分配,有助于實現社會的公平。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出現區域化,統一的起征點會造成不同地區稅收的不公平。

■ 完善新個人所得稅的相關建議

(一)加強居民納稅意識

培養公民納稅意識是我國是否長治久安、經濟發展是否穩步增長、中國是否能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前提。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應該樹立正確的納稅意識,自覺依法納稅、誠信納稅、依法自覺申報,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只有讓公民意識到自己納稅人的身份后,才能夠主動納稅,維持自己納稅人的權利。國家積極培養公民的納稅意識有利于保障納稅人在經濟上的公平民主,維護了國民的私有財產權,實現社會經濟平等發展。不僅如此,納稅人還應該掌握個人所得稅相關基礎知識并時刻關注國家稅務總局最新動態,以積極的態度響應國家征稅號召。

(二)完善稅收管理制度,加強稅務人員的職業素質

相關部門首先應當根據地方稅源特色,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征稅規則,打擊漏管戶、偷稅戶,遏制個體戶不辦理稅務登記、不自覺申報納稅現象的出現。通過讓居民學習法規,全面提高個體戶的納稅意識,讓他們了解納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個體戶對法律的認識;其次,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偷漏稅的法律力度,防止結黨營私,大力宣傳法律并定期開展有關法律法規的知識宣傳,使個稅征收效率更高。另外,順應時代發展,相關部門也可以運用信息化手段,利用網絡對個稅進行監控,實現稅務與網絡支付系統相聯合。對內,各地區稅務干部和代征人員應該加強自身素養,不僅要提升個人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更要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心。這樣,個稅稅收的征管將更加嚴格、有效。

(三)因地制宜,制定地域個稅起征點

相關機構應該因地制宜,結合自身發展水平、物價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等因素制定出科學的地區個稅起征點。比如,針對經濟發達地區,相關機構應當制定較高的起征點。同時,加大對高收入群體的征收管理和稽查力度,定期監督,防止該群體出現偷稅漏稅的情況,維護社會收入公平性。針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相關機構可以適當減低起征點,關注并扶持收入微薄的居民,該舉措不僅能夠縮短地區貧富差距,而且能刺激居民進行消費,促進地區經濟的增長。

■ 結論

個人所得稅可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有利于調動納稅人勞動積極性,這對于我國建設小康社會意義非凡。國家在過去的個稅扣繳制度中,不斷完善、探索,從而形成了新個人所得稅制度。該制度讓納稅人的整體稅收負擔下降,增加了居民的實際收入,也增加了居民的消費能力。相信國家能在不斷地嘗試、完善中制定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個稅扣繳制度,真正實現社會收入公平。

猜你喜歡
起征點個稅征管
基層財政在稅收征管中的作用分析
誰貢獻個稅最多
王軍:走聯動集成的稅收征管現代化之路
新一輪個稅改革如何更好地貼近民生
公益性捐贈的個稅籌劃
分類與綜合相結合個稅制度改革中起征點的變革思路
個稅起征點須提高,但要以所在城市的生活成本為據
“起征點”和“免征額”有何區別
張抗抗呼吁提高稿酬個稅起征點:800元起征已30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