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世俗消磨的詩意

2021-10-04 19:44杜嘉慧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9期
關鍵詞:人物分析劉震云

摘 要:《一地雞毛》是一篇優秀的中篇小說,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的前后性格變化深刻地展現了小說的主題。知識分子精英們在詩意的追求和世俗的生活中形成的巨大精神落差,令他們不得不進行自我消解,最終回歸平庸,享受平庸,這反映了大多數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

關鍵詞:《一地雞毛》 劉震云 人物分析 詩意消解

《一地雞毛》是劉震云于20世紀90年代初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以新寫實的手法,描繪了有夢想有抱負的大學生小林在成家立業后,在面對單位和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平庸瑣碎的生活時的心靈軌跡的演變,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小說曾獲優秀中篇小說“百花獎”,近年來更是被多次影視改編,收獲許多好評。20世紀80年代末,商品經濟迅猛發展,高速的經濟發展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的物質需求增大,精神追求漸漸式微,曾經追求的詩意生活更是不復存在。關于人生價值和生存意義的追求,在現實的變革和后現代主義的解構思潮沖擊下陷入困頓,詩意般的傳統生活方式被現實人生所解構,知識分子們所追求的詩意生活蕩然無存。在小說中出現的三個主要角色——主人公小林、小林的老婆小李,還有小林的老同學“小李白”的身上,都能體現知識分子的那些被世俗消磨的詩意。

一、叱咤風云的“小李白”

“小李白”是小林在大學期間的同學,兩人同屬文學社,“小李白”才華橫溢,能一天寫三首詩,是學校里有名的人物。然而兩人再次相見時,卻是在一個小小的菜市場上——小林發現了小李白在菜市場上賣板鴨。當小林問起寫詩的事,小李白不屑地說:“狗屁!那是年輕時不懂事!詩是什么,詩是搔首弄姿混扯淡!”當他知道小林也成家立業沒有再寫詩的時候,他高興地說道:“看,還說寫詩,寫姥姥!我可算看透了,不要異想天開,不要總想著出人頭地,就在人堆里混,什么都不想,最舒服?!痹浀拇蟛抛又v話變得粗俗不堪,令人大跌眼鏡。

“小李白”是小說中三個主要人物中變化是最明顯,前后差別最大的。他曾是一位有才華的詩人,曾經懷有夢想和對詩歌的追求,在學校里叱咤風云。然而這位詩人現在已經賣起了板鴨,詩意蕩然無存;不僅沒有了詩意,甚至還對自己以前向往與追求的生活不屑一顧,體現了許多“小人物”的心理:所有的詩意理想和自我尊嚴最終都要讓位給現實的世俗生活,詩歌這種象征著精神追求和理想的美好事物已經被“小李白”拋棄和遺忘了?,F在他每天想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物質生活水平,如何把生活過好,只要多賺點錢他就心滿意足了。曾經最具詩意的人變成了最適應世俗生活的人,這是劉震云故意設置的一種反差,也讓“小李白”成了小說里最諷刺的一個人物。

二、詩意姑娘小李

小說的開始,劉震云是這么描寫小林的老婆小李的:“沒結婚之前,她是一個文靜的、眉目清秀的姑娘。與她在一起,讓人感到輕松、安靜,甚至還有一點淡淡的詩意。哪里想到幾年之后,這位安靜的富有詩意的姑娘,會變成一個愛嘮叨、不梳頭、還學會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婦女呢?”小李原來是一個文靜而且眉清目秀能讓人感到淡淡的詩意的姑娘,她也曾經追求夢想,追求詩意的生活,是一個愛干凈、靦腆的女大學生。

結婚之后,小李雖然沒有像“小李白”那樣變化巨大,拋棄過去的理想,但她也變得世俗化,在她的世界里只剩下家里長短,與保姆斗氣,與丈夫吵架,還要為了工作調動絞盡腦汁,繁雜真實的世俗生活讓她沒有了詩意,也忘記了以前的追求。她也曾掙扎過,當她知道自己的單位開通路過自己家的班車是因為方便頭頭的小姨子上班時,她感到很郁悶,覺得自己成為了“二等公民”,但這時小林對她說:“你還像大學剛畢業那么天真,什么二等三等,有個班車給你坐就不錯了?!甭犕晷×值膭窠?,她撲哧一聲地笑了,然后說道:“你說得對,到了這時候,還說什么志氣不志氣!有志氣頂他媽屁用,管他加給誰,咱只管每天有班車坐就是了!”面對無奈和不公平,她學會了自我安慰并用阿Q精神來讓自己開心起來,這就是小說中最典型的小人物的自嘲和自我調節。

比起一直處于掙扎和矛盾中的主人公小林,小李的變化更加迅速,她也更適應這種變化,大概這與一個家庭的構成有很大關系:女性在家庭事務、家庭瑣碎上負擔得要更多,對于雞毛蒜皮的小事,接觸得也比男性多。小李從一個大學生轉變成家庭主婦,懷胎十月,從一個小姑娘到母親,身份轉變巨大,她只能選擇讓自己盡快地適應這種身份轉變,即便是用自我麻痹、“阿Q精神”的方式。小林雖然也會幫忙做家務,但家里許多事情還是由小李負責,若小李還是那個追求詩意生活的姑娘,生活就難以為繼;加上經過了懷孕分娩的過程,小李更加懂得作為一個母親的責任,家庭順理成章地成為她生活的重心。有一次小林問小李能否晚上起來看世界杯,小李馬上說:“你要能讓馬拉多納給咱家拉蜂窩煤,我就讓你半夜起來看他!”對于小李來說,瑣碎的家庭事務是眼前最重要的事,小林大學時期喜歡看足球的愛好根本不值一提,而且小李也用這樣一句話,一下子就把小林從以前的詩意生活幻想里拉了回來,讓人哭笑不得。當然小李也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她曾經很喜歡吃炒肝,現在卻連一份一塊五的炒肝也舍不得吃。小說中有一段描寫他們一家三口一起吃一碗炒肝的情節,令人不禁心酸:她多番推辭,吃上炒肝后,孩子不愛吃吐出來的腸子,她也急急忙忙地吃掉。金錢的短缺,生活的瑣碎讓小李放棄了自己的愛好,甚至自愿去消解詩意??赐晷≌f,我們無法責怪小李為何會從一個花季少女變成一個“長舌婦”,她的許多選擇都是為了家庭而考慮,而且也能從中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三、從掙扎走向平淡的主人公小林

小林是書中矛盾和掙扎最多,心理描寫最多的一個。小說的開頭寫了一件小事:小林早上排隊買的豆腐忘了放冰箱里,回家時小李發現豆腐變餿了,因此引發了一場小矛盾。這件事雖小,但這個“豆腐”意象卻很深刻——小林看著豆腐想著:“大熱的天,哪有不餿的道理?”小說里的小林就像豆腐一樣,一直處于社會的大環境里,處在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中,哪里有不變的道理呢?劉震云在一開始設置的這件小事,仿佛在暗示小林后面改變的原因,也是在告訴讀者,其實“人”就像“豆腐”,在自然環境中待久了,必然會發生不可逆轉的“質變”過程。

小林經歷了許多事,仿佛都是被動的,無奈的。小學的恩師從村里來了,他本想好好接待,但礙于金錢和老婆的壓力,他沒能做到,只能在第二天上班時,看著報紙上大人物在北京接待老師游玩的報道而發脾氣:“誰不想尊師重教?我也想讓老師住最好的地方,逛整個北京,可得有這條件!”他曾經熱愛足球,哪個國家的球星他都能說出來,但現在因為生活中的瑣事,他又被迫放棄這個愛好,甚至在單位上的大學生問他昨晚有沒有看球賽的時候,他還說:“有什么看的!我從來不看足球!”小林泄氣的話既是自我的一種調節,也表達了當時知識分子的失衡心理。他們渴望得到更多,追求更多,因此也會迎來更大的失落和憤憤不平。對于物質生活的追求已經堆滿了他們的世界,以前渴望的詩意生活早就不復存在,巨大的落差只能讓他們變得憤世嫉俗。

小說中小林一直在被世俗的生活推著走,但在幫“小李白”賣板鴨的事上,小林的心理轉變體現得最明顯,也是他對于生活的抉擇中最主動的一次。一開始替“小李白”賣板鴨,他感到羞恥和不安,總是怕被熟人認出。當他收到實際的金錢時,他開始習慣麻木,小說是這樣描寫的:“小林感到就像當娼妓,頭一次接客總是害怕,害臊,時間一長,態度就大方了,接誰都一樣?!毙×职奄u板鴨的行為比作娼妓,是自嘲卻也真實,更能體現小林的心理落差。屈服于金錢下的小林漸漸安于現狀,甚至在“小李白”回來時,他還有點戀戀不舍,全然沒了一開始不適應的樣子。他想道:“過去你有過宏偉理想,可以原諒,但那是幼稚不成熟,不懂得事物的發展規律?!痹谧晕颐芏窢幹?,小林不僅安于平庸,接受平庸,甚至享受平庸。

不僅生活的詩意被消解,小林在現實生活強大的擠壓之下,感情也逐漸麻木、冰冷和荒漠化。小林沒有好好招待的恩師去世了,他曾后悔和內疚,但后來他又想到:“死的已經死了,再怎么想也沒什么用,活著的還是先考慮大白菜為好,如果收拾完大白菜,老婆能用微波爐再給他烤點雞,讓他喝點啤酒,他就沒什么不滿足的了?!毙≌f里僅有的一絲溫情也被世俗生活和個人享受消磨得一干二凈了,讀者讀到此處無不感到唏噓。

在小說的最后,小林做了一個夢,夢中小林被雞毛覆蓋。雞毛指代那些每天困擾小林的雞毛蒜皮的小事,本來應該為此而感到厭煩的小林卻覺得被雞毛覆蓋著很舒服,是因為他已經適應了這樣的環境和這種普通平淡的生活方式;甚至“度年如日”,還有些享受它。接著小林又夢見許許多多的人變成了一隊隊祈雨的螞蟻,螞蟻代表著那些像小林一樣每天為生活奔波的人,雖然各有不同,但生活方式都大同小異,大家都是每天為了家庭不斷奮斗、打拼,每天一睜開眼就有無休止的工作、任務等待著完成。

四、總結

曾經為了信仰而奮斗的小林夫婦,大學校園賦予了他們浪漫理想,可現實生活又賦予了他們灰色的人生。曾經追求過詩意生活的他們承受著比純粹的平民階層更大的精神磨難,他們身上的詩意消解了,內心卻又不甘于此,直到小說的最后,他們還是一樣淪為平庸,不再產生“不實際的理想”。小說深刻而逼真地反映出了當時的知識分子卑微而無奈的尷尬處境。小林和小李雖然是故事的主人公,但他們平凡得甚至連一個完整的名字也沒有,小說的故事是小林夫婦的故事,其實也是當時許多知識分子的故事。

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描寫了小林孩子的一個細節:元旦了,每家每戶都要給幼兒園老師送禮。送禮前,孩子“突然反常,每天早上都哭,哭著不去幼兒園,呵斥她一頓,強迫送去,路上倒不哭了,但怔怔的,犯愣,像傻了一樣”,小李各種打聽,才知道是忘了給幼兒園老師送禮。當他們犯愁時,只有三歲的孩子居然知道要送什么——炭火。而且她還每天追問小林送炭火了沒。直到送了炭火之后,小孩子才恢復了常態,高興地去幼兒園。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讓人唏噓:三歲的孩子都已經知道要給別人送禮,若不送禮,就覺得低人一等,不好意思上學。這讓人不禁聯想到魯迅的《狂人日記》里著名的那一句:“救救孩子!”

劉震云曾說:“生活是嚴峻的,那嚴峻不是要你去上刀山下火海,嚴峻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瑣事?!闭闻c經濟的雙重疏離使精英知識分子視界下移,精神狀態逐漸向平民滑落。他們不是最底層的勞動人民,但他們遭受的境遇更能讓人共鳴。

參考文獻:

[1]劉震云.一地雞毛[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2] 張煥霞.劉震云小說中日常生活的詩意消解——以《一地雞毛》為例[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15 (2).

[3] 苗祎.傳統人格的消隱與重建——論劉震云小說中的當代知識分子[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 (4).

[4] 韋納斯.世俗人生中的灰色精神狀態——淺析《一地雞毛》中的人物形象[J].文學評論,2011 (9).

作 者: 杜嘉慧,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與傳媒。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人物分析劉震云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An Invisible Intimacy
影片《山河故人》賞析
作家劉震云曾想當廚師
略談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例談高中語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我的叔叔于勒》小說人物分析
《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孫少平形象分析
劉震云長篇小說的悲喜雜糅性
劉震云寫作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