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2021-10-04 01:44莊懿
科學大眾·教師版 2021年6期
關鍵詞:作文素材生活實踐課本

莊懿

摘要:對于寫作來說,素材是基礎。沒有素材的作文是空洞的,是站不住腳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對作文產生畏懼心理、作文水平提高比較困難,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素材的積累。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身邊尋找素材,“成為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記錄下自己真實的感受,找到積累素材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寫,有情可抒,寫出來的文章才是鮮活的、打動人心的。

關鍵詞:作文素材;課本;課外閱讀;網絡;生活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21)6-056-002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作文一向是大多數小學生最為畏懼的學習內容,在班級里,這樣的現象屢見不鮮:寫作時,學生總是抓耳撓腮,像只無頭蒼蠅一樣找不到頭緒,最后只能是胡編亂造一些情節夸張的故事或是將作文選上的文章修修改改,套用在自己的習作中。結果,很多同學的作文要么是在記流水賬,毫無重點,要么是堆砌摘抄來的優美詞句,十分空洞。這些情況歸根結底是學生拿到題目以后想不到合適的素材,不知道該寫什么。只有引導學生學會發現、積累素材,才能切實改變學生“寫作難”的問題。

一、現狀的歸因

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學生在寫作時會覺得沒有可寫的素材,主要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應試教育下,缺少素材積累的大環境。在擇校、升學的巨大壓力下,老師和家長都在不可避免地追求“實效”,對于耗時長、見效慢的寫作訓練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視。一方面,在日常學習中,語文老師更加注重基礎訓練和閱讀教學,在學生的作文指導、素材積累方面的關注度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家長用各種補習班填滿了學生的空余時間,導致學生缺少生活的體驗和積累素材的機會。

2.傳統作文訓練模式相對機械化。不少語文老師在進行作文訓練時會刻意地去猜題,或者布置一些比較“百搭”的題目讓學生去寫,以便學生在考試時能夠直接套用素材。這樣的做法也許短期內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但是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甚至還會導致學生素材積累嚴重不足。

3.學生缺少積累素材的意識。小學階段的學生總體來說還比較簡單天真,心思不夠細膩,高興、悲傷等情緒可能很快就會被他們拋在腦后。正因為如此,在寫作時,他們沒有辦法很清晰地回憶并寫下事情發生時的細節以及當時的心理活動和內心感受,寫出的文章就會顯得籠統、浮于表面。缺少積累素材的意識,沒有及時記錄下可寫的材料,也是學生找不到寫作素材的重要原因。

二、對策的探尋

葉圣陶在《作文論》中說:“我們要把生活與作文結合起來,多多練習,作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久而久之,將會覺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發展,是一種享受?!弊鳛榻處?,我們可以將作文定位于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自己的家庭、學校、活動、閱讀等方面去尋找素材、積累素材,以求在寫作時可以“有米而炊”。

1.從課本中尋找素材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作為語文老師,我們總是在不經意間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脫離開來。我們在常態課上主要借助教材文本進行閱讀教學,只有每單元固定的習作部分,才會根據該單元的習作要求進行獨立的寫作教學。這樣“就寫作教寫作”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其實我們使用的語文教材本身就蘊藏著豐富的間接素材,這些經過篩選的素材,不僅較為貼合學生在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和日常生活,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啟發性、藝術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語文書本、挖掘教本中的素材,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大有助益的。

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好書本中的插圖。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的《古詩三首》中,有一個練筆是要求學生結合《村晚》的后兩句“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將古詩改寫成文。這對于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比較困難,由于缺少鄉村生活的經驗,有些孩子只能是簡單地將詩句進行翻譯。這個時候如果能夠結合書本上的插圖,觀察到橫坐牛背的放牛娃臉上的神態以及他橫坐時的細微動作,學生的思維就將被打開,放牛娃當時的悠閑自在也更加能被學生所體會繼而通過文字表現出來。

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留白進行續寫、改寫或是仿寫。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中《夏天里的成長》一文,就是一篇不錯的仿寫素材,學生可以學習文中圍繞一個中心意思,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來表達的方法,對其他的景物進行描寫。

通過這樣的練筆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打開學生的思路,還能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一舉多得。

2.從課外閱讀中尋找素材

作家王蒙說過:“讀書,也可以觸發你寫作的沖動。很可能你寫的東西與讀的東西并無緊密的聯系,但你讀的某一點,或從正面或從反面打動了你的心,于是,你拿起了筆?!睙o獨有偶,葉圣陶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笨v觀我們身邊的真實情況,確實,文章出彩的學生無一不是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豐富的課外閱讀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和佳句,還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閱讀往往還能激起學生創作的欲望,讓學生愛上寫作。

現在的孩子比較感興趣的作品大多是《米小圈》《馬小跳》《女生日記》《男生日記》這樣描寫校園生活的兒童小說,這些書上所描寫的校園生活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鳴。學生會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每天發生的事情:同學之間的小摩擦、老師的批評、父母的爭執、煩人的考試、成堆的作業……在作者的筆下竟然像被施了魔法一樣,變得如此有趣。這樣一來,學生的創作欲望也會被激發,作文在他們眼中不再是生澀的、死板的,他們會愿意把相似的經歷寫下來,或者說,他們會恍然,原來這些事情都可以成為作文素材。同時,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也能成為學生寫作的基石,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可以成為學生作文中的例子。例如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中《快樂讀書吧》板塊推薦的《童年》《愛的教育》《小英雄雨來》幾本書中涉及到的樂觀堅強的阿廖沙、機智勇敢的雨來等人物和他們的事例,都可以被學生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因此在平時的閱讀當中,我們應當鼓勵學生做一些摘抄和筆記,對于一些名家之言可以適當背一背,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對于書中特別有觸動的人物和情節可以在一旁批注和點評?!昂糜浶圆蝗鐮€筆頭”,這個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快速地在自己的腦海中找到適合的素材。

3.從網絡上尋找素材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微博、微信等網絡公共平臺層出不窮,“兩耳不聞窗外事”顯然已經跟不上潮流了。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變化也提供了紙質書以外的作文素材來源。

一方面,學生在寫作時可以借助網絡查找相關資料。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中,有一篇習作是要求學生介紹我國的一處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篇作文就需要學生借助網絡來完成。先要了解我國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確定作文的內容。然后學生需要查找大量的資料:這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它的外觀或者構造特點是什么樣的?最后,學生才可以將這些內容內化、整合完成習作。另一方面,如果能把世界各地發生的最新的事件融入作文,也能為學生的作品帶來新鮮感或是讓作文顯得更有深度和厚度。例如在寫到抗疫相關的文章時,學生可以聯系網絡上看到的真實的感人故事,使自己的作品更有感染力、更加打動人心。

此外,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也可以在每周的晨會課上留出固定的時間,讓學生們交流自己近期在網絡上看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相互分享,給缺乏條件的學生做好保障。

4.從生活實踐中尋找素材

歸根結底,作文應當是現實生活的文字呈現,是真實情感的表達,是思考和感悟的自然流露。因此,作文的素材應當回到生活本身,脫離了生活就寫不出能夠打動人心、引起共鳴的好作文。在平時的閱卷時,我們總是惋惜于學生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素材。如果作文的題目與親情相關,那么至少三分之二的學生會寫父母照顧生病的自己或是送自己去醫院。甚至,其中必然會出現“夜黑風高”“雷雨交加”“汗水透出了衣服”等文字和情節。這都是因為學生是在寫作時憑借想象“創造”了這樣的一個素材,所以會情不自禁地給素材加上戲劇化的情節,使其變得浮夸,而這樣的文章勢必不可能打動別人。

事實上,一篇好的作文并不一定需要多么一波三折的情節和華麗的辭藻,只要讓人讀來覺得“哦,真的是這樣”,便是一篇成功的文章。部編版六年級上冊中有一篇作文是《我的拿手好戲》,班上的一位學生別出心裁地選擇了“泡奶茶”這個技能,她是這樣寫的“拿出最重要的奶茶粉,先抖抖,再捏捏,留出絕對沒有粉末的一角,沿鋸齒撕開。否則,桌子上就會布滿了奶茶粉,很難擦干凈”“最后,就是萬惡的椰果!把握不住力度,就是悲??!就算慢慢撕開,也會‘biu——就嗞在了臉上。所以,我們可以用牙簽先沿邊緣劃開一個口子把水放出來,再全部撕開倒出椰果?!币粋€常見的沖泡奶茶的過程,因為有了真實的細節,被這個孩子像放電影一樣呈現在我們眼前。并且在閱讀時,我們的腦海中還會閃現自己泡奶茶時那些出糗的畫面,正因為如此,我在班上讀這篇文章時,孩子們都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眼睛里發出了認同的光彩。

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或是親身的經歷,才能夠把這種經歷與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樣融合生活的文章才能夠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我們在平時也應該多為孩子創造出這樣的機會,例如可以布置“護蛋”這類型的游戲,讓孩子們在一天的時間里看護好一顆生雞蛋,感受過程中的艱辛或是成功后的喜悅、失敗后的沮喪等等。我們還可以通過布置孩子們回家學習一項家務、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等方式豐富學生的生活,幫助他們積累生活的素材,寫出真實的作文。

學生怕寫作文、寫不出作文,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缺少素材的積累一定是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情況?!氨鶅鋈叻且蝗罩?,要想寫好作文,積累素材也是第一步。在積累素材的過程中,多帶學生走出教室、走近生活,自己去觀察、發現、體會、感受,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極有幫助的。但是,在條件比較有限的情況下,我們也可以借助語文書、課外書和網絡等途徑,來進行彌補和替代,但是,不管是通過哪一種途徑,都需要學生能夠靜下心來,用心感受、認真思考,并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動筆積累素材的好習慣??傊?,手里有糧心不慌,認真生活,留心處處皆風景。

參考文獻:

[1]劉玉蘭.淺談如何引導學生尋找作文素材[J]讀與寫,2013(6):71

[2]嵇素貞.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尋找素材進行寫作[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2(000)008:141-143

[3]葉圣陶.作文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77

[4]王蒙.詩酒趁年華:王蒙談讀書與寫作[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05

猜你喜歡
作文素材生活實踐課本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關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研究
數學課堂如何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探究
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培根固本,引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素材的積累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語文教學重視生活實踐的 “五個結合”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